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4.4.1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4.4.1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02 11:3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4.1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形成过程.
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建立模型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回顾、观察、思考,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与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加以比较,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难点
体会不等式的作用,训练解不等式的技能.
三、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下面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目.
1.写出下列各不等式的解集.
(1)x+3>6;    (2)x+5≥9;
(3)x+7<15; (4)x-1≤9.
2.化简:
(1)3x≤4________(不等式性质________);
(2)x-7≥-3________(不等式性质________).
二、讲授新课
师:观察下列不等式:x-7>26,3x<2x-1,x>50,-4x>3.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
师:回答得很好.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不等式x-7>26的解集是多少吗?
生:x>33.
师:是怎么解的呢?
生:这个解集是通过“不等式两边都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到的.这相当于由x-7>26得x>26+7,这就是说,解不等式时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师:一般地,利用不等式的性质,采取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的步骤,就可以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洋葱老师一起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并总结步骤
学生跟着洋葱数学教学视频,通过四道题目逐步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并总结出一般要分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等五个步骤。
教师应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并进行讲解。
【例】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2(1+x)<3; (2)≥+1
解:(1)去括号,得
   2+2x<3.
移项,得
   2x<3-2.
合并同类项,得
   2x<1.
系数化为1,得
   x<.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
(2)去分母,得
   3(2+x)≥2(2x-1)+6
去括号,得
   6+3x≥4x-2+6
移项,得
   3x-4x≥-2-6+6
合并同类项,得
   -x≥-2
系数化为1,得
   x≤-2
第二道题目应让学生上黑板展示,很多学生容易忘给1乘6
三、巩固练习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解集.
1.2(1-x)<x-2.
2.11-3x≥2(x-2).
3.x-4≥3(x+2).
【答案】 数轴略 1.x> 2.x≤3 3.x≤-5.
四、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类比,主动探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结合等式与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差异,找出方程与不等式解法中的不同之处,对于不等式的解有无数多个,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准确地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在技能形成初期,我让学生按照一般步骤,按照规范的格式做一些规范练习,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使他们认识到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规范空心点与实心点的使用,理解它们在表示不等式解集时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