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1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1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9-01 14:2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2册印度的人口压力你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你认为怎样的乘车情况是比较合理的? 假定你有一个生长着水百合花的池塘,这种植物的体积每天按2倍速度增长,如果这种植物完全覆盖住池塘,将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形式。29天过去了,它覆盖住这池塘的一半,你不想修剪它,不担心它会很快覆盖整个池塘。但是究竟再过多少天它会把池塘完全覆盖呢?答案是你还只剩一天来挽救你的池塘。zxxk
人口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刻不容缓。   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将来这种现象会出现吗?思考:人类的“空间”
  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
有人曾计算出下列有趣的结果: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而且人人有“立足”之地。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人,若按每人1.70米高、0.40米宽、0.30米厚计算,全都可以放进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 100米的大箱子里。显然,人类是不能这样“零距离”生活的。若世界人口按目前每年1.67%的自然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地球上除南极洲以外的陆地,到2667年都将人满为患;假如南极洲也必须安排人的话,它也只能为7年内增长的人口勉强提供立足点。 活动一:地球的承载力有极限吗?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 罗马俱乐部是一个从全球的角度讨论人类目前和未来面临的困境的非正式的国际性协会,成立于1968年。本图摘自罗马俱乐部发表的轰动世界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针对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反思,富有挑战性地提出了“增长的极限”问题,指出了决定和限制增长的五个因素:人口增长、粮食增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染。 首先了解坐标轴的意义,然后在图中找出曲线上的转折点并读取其数值,分析该数值两侧的变化趋势,从中得出某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并找出不同地理事物的相关性。1. 将图中分别代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字母用曲线连接起来。分析自1900年开始,世界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此同时,资源、人均粮食、人均工业品和污染四个因素有什么变化。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4 .当资源不断减少、污染不断增加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你怎么看?Zx.xk
2.2000年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何特点?3.在人口、人均粮食、自然资源、人均工业产品和污染五个因素中,哪个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  人口数量的增长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最高点,之后会下降,同时资源持续减少,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之后,人口数量开始降低时,资源下降速度放慢;人均粮食和人均工业品在人口持续增长时期就已开始下降,污染则要到2050年以后才开始下降。  可见,人口的增长导致资源、人均粮食、人均工业品不断下降,污染则日益加剧,使环境受到的压力加大,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质量下降,说明地球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环境承载力 定义 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a. ? b. ? c. ? d. ? e. ? 自然环境要素目前没有限定已成为决定越来越多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情况下的人口容量.警界值生物生理性的人口容量土地国际人口生态学界的定义:
世界对于人类的容纳量是指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这种定义主要把资源作为环境承载力的决定因素。
国际组织和学术界对环境承载力的定义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盛水量多少不取决于其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其最短的木板。木桶效应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哪种资源可能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活动 二:探索河流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1.从上图中找出河流淡水总量居于前三位的大洲和总量最少的大洲。
2.对照人口比重图,你认为哪些大洲会出现水源短缺问题? 为何各大洲水资源总量与人口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一样?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世界各洲径流量、人口及占世界的比重 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地球的流水“账”
70.8%:地球上水覆盖的面积。
2.5%:全球水资源中可饮用的淡水比例。
0.26%:人类能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比例。
65%: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 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
11亿:目前全球有11亿人生活缺水。
死亡数百万人: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所引起的疾病。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缓解措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剧增水污染严重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土地资源也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图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请按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 活动 三:探索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加大城市膨胀建设用地增加开垦新耕地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工矿规模扩大植被破坏土壤污染加剧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总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如何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第一组
资料三:上海绘远景:人行地上车跑地下
2004年10月24日12:09 新闻晨报
土地面积仅占全国0.07%的上海市,为突破土地资源不足制约发展的瓶颈,决定加快速度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地下空间资源,以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最终实现“人在地上、车在地下”,“人在地上、物在地下”,“人的短时间活动在地下、长时间活动在地上”。从现在到2010年,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是:地铁、越江隧道、地下车库、地下商业街及步行通道、防洪排涝地下雨水调节池、雨污水地下收集处理设施、各类地下能源存储与供给设施、地下体育设施、科研设施、博物馆等。
谈谈你对这段资料的感受,并分析科技水平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第二组
资料一: 日本的矿产资源种类很多,但除了作为水泥、化学肥料原料的石灰石矿之外,其他矿藏的储量和产量都很小,资源大量从海外进口。1998年日本矿物资源仅石灰石实现了100%自给,其他主要依赖进口,进口比率分别为铁矿石100%、铁矾土100%、铜99.9%、铅95.2%、锌87.8%。1998年日本石油自给率仅为0.3%,99.7%依赖进口,其中80%以上来自中东。主要进口地为中东产油国、印度尼西亚、中国、越南。煤炭自给率仅为2.8%,97.2%的煤炭依赖进口,主要进口地为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度尼西亚、美国。日本不仅从海外进口矿物资源,而且直接投资矿物资源丰富的国家,使用优秀采矿技术,进行资源开发。
该资料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数量受什么因素影响?第二组
资料二: 某些学者从食品和淡水角度估算了百年后中国适度人口数量,结果表明,如果全国妇女平均生育1.5个孩子,在100年内依靠我们自身土地资源,饮食水平将不可能达到美国目前水平;如果生育2个孩子,我们整个民族将一直处于不良式供应状态。如果在100年左右时间内,我们饮食水平要达到美国和法国目前水平,中国理想人口数量应在6.8亿以下。从淡水资源看,中国的水资源最多只能养育6.5亿人。
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从1850年的不到100千克,增加到1950年的1 000千克,1995年已经达到人均2 055千克,1995年美国人均消费11 312千克,中国人均1 083千克。如果5个中国人要用1个美国人那么多的石油,也就是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跟美国持平,人类就该另找一个星球搬家。
你怎样看待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环境承载力 自然资源 朱国宏1996年在关于中国人地关系的专著中认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就是土地资源所能提供的食物总量及其所能负担的最大人口数。按每年人均占有粮食500千克计算,以预测的中国食物最大生产潜力(8.3亿吨/年)为依据,中国最大承载力人口为16.6亿人。
该资料反映人们往往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环境承载力的估计?第三组
资料二:第三组
资料一: 自然限制和人类选择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地球能养活多少人?这一看起来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隐含着一系列很棘手的问题:
⑴ 在什么样的物质分布上养活多少人?
⑵ 在什么样的技术条件下养活多少人?
⑶ 在什么样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体制下养活多少人?
⑷ 在多长时间里养活多少人?
⑸ 在什么样的时尚、嗜好和价值观下养活多少人?
地球人口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地球的人口承载力也是不确定的和动态变化的,但地球的有限性(空间的固定性和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决定了人口的极限值是存在的。
该资料表明环境承载力在数值上具有什么特征?  迄今,估计数已问世65个之多。这些估计数的差别大得惊人,从最低的不足10亿到最高的超过1万亿。仅1994年发表的5个估计数的范围就在低于30亿至440亿之间。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你同意哪一派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就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是不确定的和动态的,但地球的有限性(空间的固定性和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决定了人口的极限值是存在的。 2005年3月29日来自世界95个国家的1360名科学家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向所有地球人发出警告: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费,世界2/3的自然资源已经被破坏殆尽!人类正在威胁着1 000万其他物种的生存,同时也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生存还是发展?人口合理容量 定义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a. ? b. ? c. ? d. ? e. ? 主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优劣地域的开放程度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相对性 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密度都高于每平方千米300人,且国民的生活水平很高。为什么? 生产力愈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愈强。 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 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远远小于东南部地区,主要原因有哪些? 气候干旱,缺少淡水;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环境相对闭塞。为什么人口合理容量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原有生存环境的破坏(如火山爆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较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协调发展人口合理容量下理想的人口年龄金字塔活动 四:请你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1.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人口合理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
2.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人口合理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3.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人口合理容量”
4.人口合理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 自然地理因素: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矿产等是首要因素。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 环境、资源、人口的消费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活动 五:根据以下两段材料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最多能养活16亿人。
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问题:
1.材料一是指 容量;材料二是指    容量。
2.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有哪些?环境人口合理人口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反映的人口规模属于(   )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B.P’为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D.P为环境承载力 (2)图中反映了(   )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提高
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生活质量(3)下面因素中可能使最佳人口规模扩大的是(   )
A.新资源的不断发现      
B.科学技术进步
C.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提高  
D.地域开放程度提高,实现资源互补 生活质量活动 六: 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计算出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结果如下: 1.根据上表,我国最多可承载多少人口?
2.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以及南方、北方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活动 七:读中国人口密度图,结合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资源、自然环境、地域开放程度、人口的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分析中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