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历统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第1课课时三 商和西周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最早的甲骨文发现于( )
A.二里头 B.偃师商城 C.郑州商城 D.殷墟
2.(2016高三上·定兴期中)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卜辞说明( )
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
B.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
D.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
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下列关于商朝历史的各项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殷是商朝前期的都城 B.殷是商朝后期的都城
C.迁殷使商统治不稳固 D.二里头文化反映商代
4.(2019高二下·黄石期末)商代时,相伊尹以商王太甲暴虐将其流放;西周初年,周公因成王年幼执掌政权多年;西周晚期,厉王行专利之法激发国人暴动,其后“共和行政”。这共同反映出商周时( )
A.权力与血缘相联系 B.王权专制受到制约
C.仁政思想深入人心 D.贵族政治色彩浓厚
5.(2019高二下·黄石期末)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这一局面是因为( )
A.宗法制度的衰落 B.贵族统治的完善
C.血缘政治的打破 D.分封制度的推行
6.(2017高一上·赣州期中)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的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7.(2019·余杭模拟)史载,西周时诸侯国用人以“亲亲”、“贵贵”为标准,这体现出的原则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官僚制 D.中央集权
8.有学者将中国西周王朝的政治制度称为“家国一体”制度,其理由主要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B.西周首创”家天下”制度
C.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西周时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9.(2017高一上·许昌期中)下图为西周统治示意图,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国家 B.西周的分封扩展了疆域
C.宗法制维系夏商周政治 D.诸侯要派兵随天子作战
10.(2019高二下·上海期中)《国语》讲“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的象征。可见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11.(2016高三上·武邑月考)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下列不符合当时历史状况的是( )
A.青铜器制造业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青铜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D.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二、材料分析题
12.(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同步练习题)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材料一 西周分封形势图
材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西周封国主要有哪几类?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2.【答案】C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材料提到,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活动在商朝的重要地位,ABD都不符合材料及知识,排除。所以答案选C。
【点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商朝农业
3.【答案】B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D项应为夏朝的文化,故排除;商朝统治后期,盘庚迁都于殷,巩固了商朝的统治,故排除A、C两项,选择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产,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贵族政治。据材料“相伊尹……周公……共和行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代的相伊尹、西周的周公以及“共和行政”都明显体现的是贵族干预政治的色彩,故D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不能说明权力与血缘相联系,故A排除;
商周时期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王权受到制约,故B排除;
仁政思想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根据史料中的关键信息“相伊尹以商王太甲暴虐将其流放;西周初年,周公因成王年幼执掌政权多”便可得出贵族干政政治色彩浓厚。
5.【答案】D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据材料“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周王打破商朝的方国血缘界限,建立了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这就是分封制的推行,D正确;
据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度的衰落,A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世袭特权,因此B错误;
分封制度与血缘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说“血缘政治的打破”不准确,C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侧重了对分封制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史料中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西周分封制的史实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6.【答案】C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是西周的一种政治制度,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C正确。
AB分封制没有起到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和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排除AB。
D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周天子势力越来越弱,诸侯权力上升,造成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局面,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封制是西周的一种政治制度,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7.【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亲亲”、“贵贵”与母亲与父亲关系密切,体现血缘关系的重要性,故B正确。
分封制是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排除A。
CD均在战国时期出现,秦朝正式在全国实行,故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宗法制的理解,难度不大。考生平时对于分封制、宗法制、官僚制、贵族制、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等概念要加以理解和区别。
8.【答案】A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联系史实可知,西周时期的家国一体。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通过分封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权力,在权力的继承方面又确立宗法制,通过宗法制来保障以周天子为代表的贵族的世袭特权。这样通过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就垄断了政治生活的参与权,垄断了普通民众通过政治渠道。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9.【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图示显示西周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主要是实行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故B正确;其他选项信息不符合图片意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示显示西周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主要是实行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10.【答案】B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也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的数量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
青铜器比较稀缺,很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
食具不可能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故C项错误;
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11.【答案】D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青铜器当时属于贵重物品,不可能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中搜工业部门正确;B中水平较高正确;C中艺术价值高正确。
12.【答案】(1)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晋、鲁、卫等;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如齐国;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
(2)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为西周分封制奠定了政治基础。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历史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1)实际上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注意题干中的“举例说明”。(2)结合课本知识,根据图示情景回答。(3)注意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结合在一起的政治制度,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解答时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图一中可获取分封对象的类别和空间信息;从图二中可以获取西周社会形成森严等级,具有层层相属特点的信息。
【点评】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
1 / 1高历统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第1课课时三 商和西周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最早的甲骨文发现于( )
A.二里头 B.偃师商城 C.郑州商城 D.殷墟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2.(2016高三上·定兴期中)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卜辞说明( )
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
B.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
D.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
【答案】C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材料提到,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活动在商朝的重要地位,ABD都不符合材料及知识,排除。所以答案选C。
【点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商朝农业
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同步练习)下列关于商朝历史的各项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殷是商朝前期的都城 B.殷是商朝后期的都城
C.迁殷使商统治不稳固 D.二里头文化反映商代
【答案】B
【知识点】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解析】【分析】D项应为夏朝的文化,故排除;商朝统治后期,盘庚迁都于殷,巩固了商朝的统治,故排除A、C两项,选择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丰富的文化遗产,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4.(2019高二下·黄石期末)商代时,相伊尹以商王太甲暴虐将其流放;西周初年,周公因成王年幼执掌政权多年;西周晚期,厉王行专利之法激发国人暴动,其后“共和行政”。这共同反映出商周时( )
A.权力与血缘相联系 B.王权专制受到制约
C.仁政思想深入人心 D.贵族政治色彩浓厚
【答案】D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贵族政治。据材料“相伊尹……周公……共和行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代的相伊尹、西周的周公以及“共和行政”都明显体现的是贵族干预政治的色彩,故D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不能说明权力与血缘相联系,故A排除;
商周时期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王权受到制约,故B排除;
仁政思想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根据史料中的关键信息“相伊尹以商王太甲暴虐将其流放;西周初年,周公因成王年幼执掌政权多”便可得出贵族干政政治色彩浓厚。
5.(2019高二下·黄石期末)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这一局面是因为( )
A.宗法制度的衰落 B.贵族统治的完善
C.血缘政治的打破 D.分封制度的推行
【答案】D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据材料“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周王打破商朝的方国血缘界限,建立了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这就是分封制的推行,D正确;
据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度的衰落,A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世袭特权,因此B错误;
分封制度与血缘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说“血缘政治的打破”不准确,C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侧重了对分封制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史料中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西周分封制的史实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6.(2017高一上·赣州期中)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的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答案】C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是西周的一种政治制度,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C正确。
AB分封制没有起到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和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排除AB。
D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周天子势力越来越弱,诸侯权力上升,造成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局面,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封制是西周的一种政治制度,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7.(2019·余杭模拟)史载,西周时诸侯国用人以“亲亲”、“贵贵”为标准,这体现出的原则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官僚制 D.中央集权
【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亲亲”、“贵贵”与母亲与父亲关系密切,体现血缘关系的重要性,故B正确。
分封制是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排除A。
CD均在战国时期出现,秦朝正式在全国实行,故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宗法制的理解,难度不大。考生平时对于分封制、宗法制、官僚制、贵族制、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等概念要加以理解和区别。
8.有学者将中国西周王朝的政治制度称为“家国一体”制度,其理由主要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B.西周首创”家天下”制度
C.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西周时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答案】A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联系史实可知,西周时期的家国一体。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通过分封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权力,在权力的继承方面又确立宗法制,通过宗法制来保障以周天子为代表的贵族的世袭特权。这样通过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就垄断了政治生活的参与权,垄断了普通民众通过政治渠道。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9.(2017高一上·许昌期中)下图为西周统治示意图,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国家 B.西周的分封扩展了疆域
C.宗法制维系夏商周政治 D.诸侯要派兵随天子作战
【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图示显示西周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主要是实行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故B正确;其他选项信息不符合图片意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示显示西周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主要是实行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10.(2019高二下·上海期中)《国语》讲“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的象征。可见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答案】B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也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的数量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
青铜器比较稀缺,很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
食具不可能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故C项错误;
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11.(2016高三上·武邑月考)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下列不符合当时历史状况的是( )
A.青铜器制造业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青铜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D.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答案】D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青铜器当时属于贵重物品,不可能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中搜工业部门正确;B中水平较高正确;C中艺术价值高正确。
二、材料分析题
12.(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同步练习题)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材料一 西周分封形势图
材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西周封国主要有哪几类?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答案】(1)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晋、鲁、卫等;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如齐国;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
(2)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为西周分封制奠定了政治基础。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历史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1)实际上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注意题干中的“举例说明”。(2)结合课本知识,根据图示情景回答。(3)注意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结合在一起的政治制度,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解答时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图一中可获取分封对象的类别和空间信息;从图二中可以获取西周社会形成森严等级,具有层层相属特点的信息。
【点评】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