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堂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堂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5 14:00:4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20七上·包河期末)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
A.汤 B.禹 C.启 D.周武王
3.如果想一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都城的风采,我们可以参观下列哪一遗址(  )
A.半坡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殷墟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夏朝建立后,国家机构初具规模,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的国家机构不包括(  )
A.军队 B.刑法 C.监狱 D.警察
5.“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夏朝历经400多年,最后一位奢侈而暴虐的君主是(  )
A.禹 B.纣 C.启 D.桀
6.下图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商朝的哪一位国王将都城迁到了这里(  )
A.汤 B.盘庚 C.纣 D.武王
7.(2017·扬州)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8.(2020七上·岳池月考)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  )
A.奴隶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9.在历史知识竞赛中,大屏幕上打出了下列信息,请你判断该朝代为(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0.(2019·滨州)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11.(2019·青岛模拟)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12.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周朝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周朝经济发展不平衡
C.周朝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D.周朝青铜铸造业落后
13.下面对夏朝和商朝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朝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阶级分化的结果
B.夏朝建立军队,设置监狱并制定律法,目的是巩固统治
C.商朝开创者汤任用贤才并迁都到殷,保持了商朝相对的稳定
D.商朝后期,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纣王实行暴政导致商朝灭亡
14.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
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
15.悠远的古代文明中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典型事件。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禹建立夏朝 ②西周灭亡 ③商汤建国 ④盘庚迁殷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
16.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 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制度创新】
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材料二
(1)【王朝更替】请你完成表格,记住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阳城  
商     亳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幽王
(2)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出现?
(3)材料二图中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候?与此现象有直接关系的一项制度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 000多年以前,周武王决定起兵去打倒暴君纣王,就在出兵的那天,天忽然下起雨来了,许多人都觉得不吉利,建议武王改期。这时候,管占卜的人出来了,他说这不是坏事,是“天洗兵”……
材料二
材料三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给亲属、功臣等 ,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四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1)说出材料一中的“3 000多年以前”的时间和战役名称。
(2)材料二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诸侯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什么权力,又对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
(4)这种制度没能使西周的统治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在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出现了“国人暴动”。“国人”指材料二中哪个等级的人?哪一年西周最终走完了它的统治历程?
历史犹如长河,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发现,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源头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沿着历史深处的一圈圈年轮,去领略中华文明童年时期独有的懵懂色彩吧。
18.【追溯文明源头·夏卷】
材料一
材料二 古者禹死(将死的时候),将传(传位)天下于益(伯益,人名),启之人因相与攻(进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国破家亡歌悲·国殇】
材料三 陨落的“太阳”
【掩卷沉思感悟·求真】
(1)材料一中,禹在涂山召开大会,接受各部族首领的朝贡。哪一年他建立了国家?说出国家的名字及其历史地位。
(2)从禹到启反映了我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一变化?
(3)材料三反映出桀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材料中得出他亡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并传位于自己的后代,这样“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所以“家天下”时代开始于夏朝,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商朝,不符合题意;
C.西周,不符合题意;
D.春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早期),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我们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夏朝的都城遗址。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与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都城”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4.【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禹建立夏朝,国家机构初具规模,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的国家机构包括军队、监狱、刑法,故ABC不合题意;
夏朝还没有警察,警察属于近现代社会出现的执法机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荒淫奢侈,残暴无道,使得民怨沸腾,最终导致了夏的灭亡,最后一位奢侈而暴虐的君主是桀,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6.【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盘庚迁殷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历史上成为西周。由“武王伐纣”的铭文可知该青铜器可能铸造于西周。故选D。
【点评】本题以“武王伐纣”的铭文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分封制。
A:奴隶制,排除;
B:禅让制,排除;
C:分封制,符合题意;
D:郡县制,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9.【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 公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0.【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已经具备国家机构的雏形,B选项符合题意。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A选项排除。
材料不能得出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C选项排除。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是在秦朝,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夏朝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夏朝已经初步具备国家暴力机器的雏形。
11.【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由材料“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可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这段材料说明了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没有说明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分封制的影响非常深远,是西周创建,延续到后世。
12.【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周朝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夏朝和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第一个朝代和第二个朝代。夏朝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这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阶级分化的结果;夏朝建立军队和刑法,设置监狱并制定律法,目的是巩固统治;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保持了商朝相对的稳定;夏桀和商纣王统治残暴,不修德行,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商朝的建立和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可见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更替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15.【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禹建立夏朝是在公元前2070年,西周灭亡是在公元前771年,商汤建国是在约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中期,故按顺序排列为①③④②,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1)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 纣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2)启。世袭制。
(3)西周。分封制。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据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可知,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从启开始的,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材料中的图片是《西周等级示意图》,西周建立后,通过分封制,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西周等级示意图》反映的正是西周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其特点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故答案为: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桀|约公元前1600年|汤|纣|周武王|镐京
(2) 启。世袭制。
(3) 西周。分封制。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7.【答案】(1)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2)分封制。巩固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向天子交纳贡品,服从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平民。公元前771年。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3 000多年以前,周武王决定起兵去打倒暴君纣王 “可知, 材料一中的“武王征商”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实行,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
(3)根据材料“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给亲属、功臣等 ,封他们为诸侯。 ”可知诸侯从周天子那里获得了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根据材料 “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可知, 诸侯要向天子交纳贡品,服从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周厉王统治时期,政局混乱,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国人”指材料二中的平民。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西周的都城镐京,西周灭亡。
故答案为:
(1)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2) 分封制。巩固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 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向天子交纳贡品,服从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平民。公元前771年。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8.【答案】(1)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昏庸残暴。原因:施行暴政,失去民心。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结合所学可知,从禹到启反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根据材料三“桀驾人车”“人民的怨愤”可知,夏桀昏庸残暴,失去民心;因此夏桀亡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暴政;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故答案为:(1)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昏庸残暴。原因:施行暴政,失去民心。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20七上·包河期末)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并传位于自己的后代,这样“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所以“家天下”时代开始于夏朝,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商朝,不符合题意;
C.西周,不符合题意;
D.春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
A.汤 B.禹 C.启 D.周武王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早期),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3.如果想一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都城的风采,我们可以参观下列哪一遗址(  )
A.半坡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殷墟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我们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夏朝的都城遗址。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与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都城”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4.夏朝建立后,国家机构初具规模,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的国家机构不包括(  )
A.军队 B.刑法 C.监狱 D.警察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禹建立夏朝,国家机构初具规模,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的国家机构包括军队、监狱、刑法,故ABC不合题意;
夏朝还没有警察,警察属于近现代社会出现的执法机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5.“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夏朝历经400多年,最后一位奢侈而暴虐的君主是(  )
A.禹 B.纣 C.启 D.桀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荒淫奢侈,残暴无道,使得民怨沸腾,最终导致了夏的灭亡,最后一位奢侈而暴虐的君主是桀,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6.下图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商朝的哪一位国王将都城迁到了这里(  )
A.汤 B.盘庚 C.纣 D.武王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盘庚迁殷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7.(2017·扬州)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历史上成为西周。由“武王伐纣”的铭文可知该青铜器可能铸造于西周。故选D。
【点评】本题以“武王伐纣”的铭文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8.(2020七上·岳池月考)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  )
A.奴隶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分封制。
A:奴隶制,排除;
B:禅让制,排除;
C:分封制,符合题意;
D:郡县制,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9.在历史知识竞赛中,大屏幕上打出了下列信息,请你判断该朝代为(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 公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0.(2019·滨州)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已经具备国家机构的雏形,B选项符合题意。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A选项排除。
材料不能得出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C选项排除。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是在秦朝,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夏朝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夏朝已经初步具备国家暴力机器的雏形。
11.(2019·青岛模拟)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由材料“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可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这段材料说明了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没有说明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分封制的影响非常深远,是西周创建,延续到后世。
12.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周朝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周朝经济发展不平衡
C.周朝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D.周朝青铜铸造业落后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周朝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的相关史实。
13.下面对夏朝和商朝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朝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阶级分化的结果
B.夏朝建立军队,设置监狱并制定律法,目的是巩固统治
C.商朝开创者汤任用贤才并迁都到殷,保持了商朝相对的稳定
D.商朝后期,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纣王实行暴政导致商朝灭亡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夏朝和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第一个朝代和第二个朝代。夏朝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这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阶级分化的结果;夏朝建立军队和刑法,设置监狱并制定律法,目的是巩固统治;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保持了商朝相对的稳定;夏桀和商纣王统治残暴,不修德行,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商朝的建立和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
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可见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更替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15.悠远的古代文明中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典型事件。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禹建立夏朝 ②西周灭亡 ③商汤建国 ④盘庚迁殷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禹建立夏朝是在公元前2070年,西周灭亡是在公元前771年,商汤建国是在约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中期,故按顺序排列为①③④②,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非选择题
16.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 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制度创新】
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材料二
(1)【王朝更替】请你完成表格,记住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阳城  
商     亳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幽王
(2)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出现?
(3)材料二图中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候?与此现象有直接关系的一项制度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 纣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2)启。世袭制。
(3)西周。分封制。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据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可知,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从启开始的,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材料中的图片是《西周等级示意图》,西周建立后,通过分封制,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西周等级示意图》反映的正是西周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其特点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故答案为: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桀|约公元前1600年|汤|纣|周武王|镐京
(2) 启。世袭制。
(3) 西周。分封制。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 000多年以前,周武王决定起兵去打倒暴君纣王,就在出兵的那天,天忽然下起雨来了,许多人都觉得不吉利,建议武王改期。这时候,管占卜的人出来了,他说这不是坏事,是“天洗兵”……
材料二
材料三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给亲属、功臣等 ,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四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1)说出材料一中的“3 000多年以前”的时间和战役名称。
(2)材料二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诸侯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什么权力,又对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
(4)这种制度没能使西周的统治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在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出现了“国人暴动”。“国人”指材料二中哪个等级的人?哪一年西周最终走完了它的统治历程?
历史犹如长河,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发现,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源头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沿着历史深处的一圈圈年轮,去领略中华文明童年时期独有的懵懂色彩吧。
【答案】(1)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2)分封制。巩固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向天子交纳贡品,服从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平民。公元前771年。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3 000多年以前,周武王决定起兵去打倒暴君纣王 “可知, 材料一中的“武王征商”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实行,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
(3)根据材料“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给亲属、功臣等 ,封他们为诸侯。 ”可知诸侯从周天子那里获得了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根据材料 “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可知, 诸侯要向天子交纳贡品,服从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周厉王统治时期,政局混乱,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国人”指材料二中的平民。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西周的都城镐京,西周灭亡。
故答案为:
(1)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2) 分封制。巩固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 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向天子交纳贡品,服从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平民。公元前771年。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8.【追溯文明源头·夏卷】
材料一
材料二 古者禹死(将死的时候),将传(传位)天下于益(伯益,人名),启之人因相与攻(进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国破家亡歌悲·国殇】
材料三 陨落的“太阳”
【掩卷沉思感悟·求真】
(1)材料一中,禹在涂山召开大会,接受各部族首领的朝贡。哪一年他建立了国家?说出国家的名字及其历史地位。
(2)从禹到启反映了我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一变化?
(3)材料三反映出桀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材料中得出他亡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昏庸残暴。原因:施行暴政,失去民心。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结合所学可知,从禹到启反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根据材料三“桀驾人车”“人民的怨愤”可知,夏桀昏庸残暴,失去民心;因此夏桀亡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暴政;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故答案为:(1)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昏庸残暴。原因:施行暴政,失去民心。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