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目
录
写作背景
词人简介
词和词牌
白话译文
整体赏析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写作背景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词人简介
辛弃疾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 高鼎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题目不是连在一起的
◎《清平乐 村居》每行字数不一样多,有4、5、6、7个字,而《村居》每行都是7个字。《清平乐村居》有八小句,分两段。这两首诗都是压韵的。这就是诗和词的不同的地方。词是诗的一种,因字数不相同,所以,又叫长短句。
◎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有“唐诗”“宋词” “元曲”之称。《清平乐 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 才是题目。而唐诗-般是五言或者是七言的两种。
◎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是压韵的,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
小结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只就有一个名字。
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
。
词和词牌
词,又称“词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诗唱的歌,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
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yán
mèi
ǎo
bō
péng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我 能 读 得 好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⑴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名。《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无(wú)赖:《汉书·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注云:“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⑻卧:趴。
白发翁媪的谈话,
大儿锄豆地,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剝莲蓬。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练,内容很丰富。阅读时,不会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一
看就懂,必须反复地阅读、思考和吟诵。
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场景?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 词人刻画了哪些人 他们都在干什么 从他们的行动及特点中你读到了什么
词中有故事
这首词中有几个人?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②茅檐:茅屋,茅屋的屋檐。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作者看到了什么 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可以看出来。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这里写大儿子和中儿子的勤劳,是为了为下一句小儿子的天真活泼的形象埋下伏笔。
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词中有故事
作者看到了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在亲热地交谈着,老公公会说什么 老婆婆会谈些什么呢
白话译文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相互问好、闲谈,是谁家的老公公和老婆婆啊?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除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悠闲地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村中环境
上片: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大儿:
中儿:
小儿:
表现出茅舍一家老小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村中环境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村中人(老夫妇)
卧剥莲蓬
织鸡笼
锄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诗词理解与赏析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大的玩耍。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当然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
诗词理解与赏析
。
整体赏析
诗人看到这幅画卷的心情?
文中有一个字可以表现:
喜
“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的,不仅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这个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本课小结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得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欣赏
作业:
◆背诵本词
◆展开合理想象,这对老夫妇在互相交谈些什么?写下来
见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