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本课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
《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代的影响很大,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主要是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
课文背景
作者简介
司马迁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
课文引导
运用自己掌握的好方法来学习本篇课文,在默读课文时注意文章中的人物,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三个小故事。
今天要学习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长文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
资料链接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
人物及特点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卿。
相
蔺
如
人物及特点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颇
廉
字词认读
召集 蔺相如 强逼 允诺
zhào lìn qiǎng nuò
划归 渑池 廉颇 抵御 击缶
huà miǎn lián dǐ yù fǒu
认识词语
召集:
胆怯: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通知人们聚集起来。
胆小;缺少勇气。
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文中指蔺相如派人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失信:
无价之宝:
绝口不提:
战无不胜:
同心协力: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因回避而不说。
答应别人的事没有做到,失去信用。
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词语注释
句段感知
第一部分(1-10) 完璧归赵
第二部分(11-15)渑池会见
第三部分(16-18)负荆请罪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小故事?
起因:赵王得“和氏璧”,秦王垂涎,设骗局,以城换璧。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经过:蔺相如临危受命,见秦王没有诚意,用计骗回和氏璧。然后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并说服了秦王。
结果:完璧归赵,蔺相如被赵王封为上大夫。
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想一想:在这样的情况下,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蔺相如的机智、聪明……
句段感知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为下一步的行动作准备。“理直气壮”表明蔺相如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撞”表现出勇敢无畏,才智过人。
动作、语言描写
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机智
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机智勇敢
句感知
(9)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先发制人,变被动为主动,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气冲冲的挡在路上,他赶紧叫车夫绕道而行。
课文学习
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国。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课文学习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心胸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的人。而廉颇“负荆请罪”也表现出他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
课文学习
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