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青藏地区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课件(商务星球版)(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 青藏地区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课件(商务星球版)(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01 17: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青藏地区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目录
课标
引领方向
1
2
3
4
基础
自主落实
难点
互动突破
总结
思维导图
素养
考点精练
5
1
课标
引领方向
课标·引领方向
基础·自主落实
难点·互动突破
总结·思维导图
素养·考点精练
课标·引领方向
区域 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
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环境下的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生态环境保护与 资源 开发 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国家的举措。
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资源种类及分布状况;了解青藏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青藏铁路开通对各产业的促进作用。
课标·引领方向
基础·自主落实
难点·互动突破
总结·思维导图
素养·考点精练
2
基础
自主落实
区域特征
第一节
位 置 位于我国西南部,__________山脉以西,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山脉以南,南至国界。包括__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__省和__________省西部。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
地 形 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素有“ ”之称;
“ ”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以高原为主,由于海拔高,很多山峰 。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横断
昆仑
祁连
西藏
青海
四川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世界屋脊
世界屋脊
世界屋脊
青藏地区的气候
本区大部分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是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这里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日照资源丰富。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素有“ ”之称。
“高寒”
日光城
河流
湖泊
能源
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群。 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其中,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 省;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 。
青海
西藏自治区
青海湖
世界屋脊
高寒牧区
草场条件
青藏地区草原面积广大, 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
主要畜种
青藏高原主要畜种
— 、藏绵羊、藏山羊。
主要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高寒农牧业
牦牛
畜牧
分布
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 地区。
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如西藏南部的 、青海东部的 。
原因
地势相对较 ,气温较 ;土质较 ; 充足。


肥沃
水源
河谷
雅鲁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
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主要以小麦、青稞、豌豆为主
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以小麦、青稞、豌豆、水稻、玉米为主
高寒农牧业
是藏族的传统服饰。民族舞蹈是 。
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 ,牛羊肉也是常见的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用青稞酿造的 酒。
牧民一般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 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于 。
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海拔高,建设铁路的困难很大,所以青藏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藏袍
糌粑
青稞
帐篷
平顶碉房
锅庄舞
民族生活
高寒农牧业
速记口诀
自然特征与农业
青藏地区在西南,世界屋脊有冰川;
地形高原和盆地,气候高寒又缺氧;
高原多湖水多咸,保护区里原生态;
高寒牧业有牦牛,河谷农业是特色。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钱币因其上面有每个国家著名的自然和人文事物,被称为国家的“名片”。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的背面主景是西藏自治区的布达拉宫风景名胜。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地区气候高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植被因素
2.下列符合青藏高原地形显著特征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石灰岩广布,多石林、溶洞” 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3.青藏地区具有的特色种植业是( )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灌溉农业 D.水田农业
C
D
B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突显
自然原因: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土层瘠薄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使高原牧区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防止青藏地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以桥代路、草皮移植等措施。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2000年8月,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高寒农牧业
  青藏铁路的建设注重草地保护,通过草皮移植,沿线绿化率接近100%。基本看不到裸露的泥土。
  青藏铁路通过以桥代路的方式,为野生动物的迁徙提供了安全通道。
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
举例说出工程建设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青藏铁路
柴达木盆地地处 高原北部,青海省西北部,四周高山环绕,南面是昆仑山脉,北面是祁连山脉,西北是阿尔金山脉,东为日月山。盆地内有咸水湖众多。
自主学习——“聚宝盆”的由来
青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产资源。当前,大规模的矿产开发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
煤、铁、钾盐以及锂、镍、金
柴达木盆地
钾盐储量世界第一
察尔汗盐湖的钾肥生产基地
冷湖的石油
锡铁山的铅锌矿
鱼卡的煤炭
聚宝盆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青藏
我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也多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
羊八井地热电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
利用清洁能源,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能源开发
  青藏地区原生态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风情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探险。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拉萨大昭寺
攀登珠穆朗玛峰
跳锅庄舞
旅游业开发—藏族风情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搭”。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矿产盗采、过度放牧、虫草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4%、27%和13%。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地区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D
2.造成“中华水塔”水源减少的人为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B.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
C.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气候干旱,降水逐年减少
3.针对目前的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 ②鼓励采挖虫草,增加收入
③禁止用水,保护水源 ④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D
课标·引领方向
基础·自主落实
难点·互动突破
总结·思维导图
素养·考点精练
3
难点
互动突破
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与人地关系
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保护治理措施
正在修建中的从成都到拉萨的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也是一条绝美的旅游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川藏铁路沿途地理事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崎岖
B.穿越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资源丰富
C.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象奇观
D.自西向东,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
C
2.川藏铁路施工难度大、进展慢,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 )
①高原冻土多,技术要求高 ②风沙活动强烈,掩埋铁路干线
③暴雨日数多,施工困难 ④高寒缺氧,影响工人身体健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课标·引领方向
基础·自主落实
难点·互动突破
总结·思维导图
素养·考点精练
4
总结
思维导图
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
世界屋脊
高寒农牧业
地形:高
气候:寒
水系:源
高寒畜牧业
河谷农业
民族生活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
资源开发
问题产生原因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治理和保护措施
矿产资源及开发
清洁能源及利用
旅游资源的开发
课标·引领方向
基础·自主落实
难点·互动突破
总结·思维导图
素养·考点精练
5
素养
考点精练
1.小明的爸爸到青藏高原旅游回来讲了他的所见所闻,小明发现爸爸有一个地方说错了,请你找出小明爸爸出错的一项( )
A.热情的藏族同胞邀请小明爸爸喝青稞酒
B.在青藏高原上可以看到连绵的雪山
C.在草原上看到成群的三河马在悠然自得地吃着牧草
D.在“日光城”拉萨游览了宏伟的布达拉宫
C
2.关于青藏高原自然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湖泊众多,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B.海拔高,有“世界屋脊”之称
C.气温低,所有动植物不能生存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C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全世界唯一在高原淡水湿地生活的鹤类,随着季节的变迁而迁徙,以植物的根、昆虫、鱼、蛙以及农田中残留的作物种子等为食。下图为我国黑颈鹤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西藏自治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 B.北部邻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
C.交通运输以内河航运和铁路运输为主 D.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河流湖泊稀少
4.青藏高原适合黑颈鹤繁殖的有利条件是( )
①湿地广布 ②气候高寒 ③食物丰富 ④人烟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黑颈鹤越冬地点多分布在河谷地带,主要是因为( )
A.临近河流,水源充足 B.地势较低,气候温暖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气候严寒,天敌较少
B
C
B
2021年12月,被称为我国又一“史诗级工程”的川藏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其总里程为1838公里,预计总工期为11年。下图为在建川藏铁路及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阴影部分是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以下河流不是发源于此处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澜沧江 D.珠江
D
7.图中虚线表示在建川藏铁路,其修建难度远大于青藏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环境优良 B.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C.多东西走向的山脉、河流 D.跨我国地势一、二、三级阶梯
8.图中的交通枢纽①是( )
A.郑州 B.株洲 C.徐州 D.兰州
B
D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三江源地区补给三江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下列有关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变暖,冰川萎缩 B.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C.过度采矿,植被破坏 D.人口增长,需求增加
B
D
11.今年暑假期间,家住眉山的小明妈妈准备带小明到西藏去看望驻守边疆的小明爸爸。读“青藏地区简图和甲、乙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出发前,小明查阅青藏地区相关资料了解到: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所以需准备_________,另外,由于地势高,_________,还需带上防寒的衣物。
【答案】 防晒、防紫外线装备(防晒霜、太阳镜、防紫外线的服装或伞)、氧气袋 气温低(气候寒冷)
(2)如果小明和妈妈选择乘坐火车前去西藏。他们的乘车线路是:眉山出发,沿成昆线,宝成线,陇海线,兰青线到西宁,到西宁后又沿_________线到达拉萨。
(3)他们在乘火车从西宁到拉萨的途中,发现该铁路部分路段采取了以桥带路的修建方式,这样做的日的是为_________迁徙提供安全通道;他们还多次看见成群牦牛(甲图所示的动物)在山坡上悠闲地吃着青草。
【答案】青藏 野生动物
(4)到达拉萨后,他们参观了世界遗产_________,(乙图所示的著名宗教建筑);晚上漫步在大街上,看见明亮又无输电线路的街灯,请推测该街灯的能源来源于_________能。
【答案】布达拉宫 太阳
12.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是我国高寒牧区,这里的土地
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
如图中的A____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
(2)青藏高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三江
源地区位于____省南部,被誉为“中华水塔”。
由于____,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可能会使B河流中下游地区出现____现象。
【答案】(1)草地 雅鲁藏布江 (2)青海 全球气候变暖 断流
(3)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下列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正确的是: ________
①退耕还林(草)②开垦湿地③全面禁猎④开采沙金⑤休牧育草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暑假期间,赤峰的某同学要去青藏高原旅游,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他准备了防晒霜、遮阳帽、氧气袋、棉服,请你从中选择一件物品说明其成为必备品的理由:____。
【答案】 (3) B
(4)防晒霜是由于当地太阳辐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