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5张PPT。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正音(1)德祐( ) (2)缙绅( )
(3)纾祸( ) (4)觇北( )
(5)献谄( ) (6)诟虏帅( )
(7)贵酋( ) (8)羁縻( )( )
(9)二阃( ) (10)渚洲( )
(11)自刭( ) (12)殆例( )
(13)巡徼( ) (14)檄文( )
(15)毗陵( ) (16)邂逅( )( )
(17)余僇( ) (18)愧怍( )
(19)号呼靡及( ) ( )正音
答
案(1)德祐( yòu ) (2)缙绅( jìn )
(3)纾祸( shū ) (4)觇北( chān )
(5)献谄( chǎn ) (6)诟虏帅( gòu )
(7)贵酋( qiú ) (8)羁縻( jī )( mí )
(9)二阃( kǔn ) (10)渚洲( zhǔ )
(11)自刭( jǐng ) (12)殆例( dài )
(13)巡徼( jiào ) (14)檄文( xí )
(15)毗陵( pí ) (16)邂逅( xiè )( hòu )
(17)余僇( lù ) (18)愧怍( zuò )
(19)号呼靡及(háo ) ( mǐ ) zxxk
第一段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这时元军已迫近国都城门外
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府
不知道怎么办
适逢使者往来频繁
元军邀请主持国事的人相见,
大家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国家的祸患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估计元军也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
使者奉命往来,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
我更想窥视一下元军方面的虚实
于是辞去丞相的印信不就任,
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所出:所字结构,“所┼动词”一种名词结构。
第1自然段中,先讲自己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再讲自己当时的心情是:不得爱身,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第二段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刚到元军军营,我陈辞不屈,意气激昂。
元军也不敢立刻轻视我国
不幸吕师孟先挑拨陷害,贾余庆后讨好元军
我被扣押不能回还
国事就不可挽回。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就径直上前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
列举吕师孟叔侄叛国的罪状。
不再顾念个人的安危
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
两名高级官员名义上叫宾馆陪伴人员
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
第三段Zxx.k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不久,贾余庆等人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
我按本分应当自杀
然而含垢忍辱地前往。
将借此有所作为第四段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间:机会 奔:逃
具:全,都 中兴:复兴
庶几:差不多;可能,期望
到了京日,得机会逃到真州,就把元兵的虚实完全报告了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约定联合兵力奋起抗战。国家复兴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住了两天,扬州的统帅下了逐客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诡:隐蔽
草,露:名作状,在草地间,在露天里
日:名作状,每天
相出没:互相遭遇
穷:困窘
(古代:缺乏衣食钱财一般叫“贫”,
不得志,没有出路叫“穷”)
无聊:古 没有依靠 今 没有意义
迥:远 靡:不,没有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我没有办法,改名换姓,隐蔽行踪,在荒野里奔走,在露天里歇宿,每天同元军的骑兵在长淮间互相遭遇。困窘饥饿,无所依靠,悬赏捕捉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天不应,叫地不应。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已而:后来,不久
渚洲:长江中的沙洲
展转:同“辗”
至于:到了 古今异义
后来找到一只小船,避开江中沙洲,从北海出去,然后渡过扬子江,进人苏州洋,辗转到四明,天台,终于来到永嘉。 第五段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濒临,接近
诋:辱骂 曲直:是非
屡:多次 去:离开
不测:意外 自刭:自杀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
唉!我接近死亡不知道多少回了!责骂元军统帅该当死;痛骂叛贼该当死;和元兵高级官员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好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身边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而死;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
为……所:被
物色:古今异义 古 盘查
今 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彷徨 古今异义 古 走投无路
今 犹豫不定
如:到 竟使:假使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
经过元兵停泊船舰的水区十余里,被巡逻船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走投无路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碰上敌人的哨兵,也不会不死;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
殆:几乎 例:等于
骑数千:定语后置 数千骑军
巡徼:动作名 巡查的军官
陵:同“凌”,欺侮
殆: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同“怠” 懒惰 思而不学则殆
大概、几乎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
在扬州城下,进退不能自主,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土围子里,敌人数千骑兵从门前走过,几乎落在敌人手里死掉;在贾家庄,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夜里投奔高邮,迷了路,差点儿陷入泥沼而死;
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质明:天刚亮
无所:无处
檄:公文 通缉公文
几以捕系死:被动句 几乎被捕而死
邂逅:不期而遇 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天刚亮时,在竹林中躲避哨兵,遇到巡逻的几十名元军骑兵,几乎无处逃脱而死;到了高邮,制府的通缉公文下达,几乎被捕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的船同敌人的哨船一前一后,几乎不期而遇被敌人杀死; 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如:到 无辜:白白
道:名作动 取道
凡:共计
寇:土匪
以:因为
几以不纳死:被动句
几乎因为不被接受而死 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到了海陵,到高沙,常常担心白白地死掉;取道海安、如皋,一共三百里路,元兵和土匪在这一带来来往往,(我)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去;到达通州,几乎因为不被收留而死;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以:靠 鲸波:巨浪
固:本来
死生:偏义复词,偏“死”
见:同“现”
堪:能忍受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靠一条小船在巨浪中航行,实在没有办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唉!生死不过是早晚间的事情,死了就死了;可是处境是那样的危险艰难,而且层叠交错地出现,(实在)不是人所能忍受得了的。痛苦的事情过去以后再回味当时遭受的痛苦,那是多么的痛苦啊!
第六段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
间:有时,时时
所遭:个人的遭遇
留:被扣留
间:副词 有时,时时;秘密地,悄悄地
动词 夹杂 中间力拉;挑拨离间
名词 缝隙,空隙;隔阂;机会
间行:从小路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
我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保存着底稿,不忍心废弃,路上亲手抄写。出使北营,被扣留在北关外,作为一卷;从北关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作为一卷 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藏之于家:把诗稿收藏在家里
来者:后世的人
悲:同情 形作动
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到三山的,作为一卷。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同情我的志向。
第七段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而幸生也何为:宾语前置 而幸生也为何
主辱:被动句 国君受到污辱
僇:同“戮”,罪
遗体:古 赐予的身体 今 死者的尸体
行殆:冒险
责:罪责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唉!我活着是侥幸的,然而侥幸活着为了什么呢?所要求做忠臣的是,国君受到侮辱,臣子即使死了也有罪责;所要求做孝子的是,用父母亲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将请罪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
要向国君请罪
义也:判断句 这是大义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我要向国君请罪,国君不准许;向母亲请罪,母亲不准许。向祖先墓上请罪,活着无法拯救国家的危难,死了还要变成凶恶的鬼去杀贼,这是大义。 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福:福祉,福泽
修:整治 戈矛:武器
于师:投身军旅 雪:洗雪
九庙:国家社稷 鞠躬:恭敬谨慎 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依赖上天的神灵,国家的福泽,整治我的兵器,跟从君王投身军旅,作为先锋,洗雪国家的耻辱,恢复高祖的帝业。所说的发誓不与敌人共存,所说的“恭敬谨慎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也是大义。
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无:无论 向:以前
使:假使 委:抛弃
浩然:正大光明 怍:惭愧
微:不能,没有 文:文饰,掩饰 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死地(找不到死地)。以前,假使我抛弃尸骨在荒草丛中,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的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说我呢!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诚:实在 意:料到
返吾衣冠:回到宋朝 日月:皇帝皇后
使:即使 正丘首:死在故乡
实在没法料到自己能回到宋朝,重见皇帝、皇后,即使我早晚死于故土,又有什么遗憾!还有什么遗憾!第八段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序:名作动 为……作序
名:名作动 命名,题名
这一年夏季五月,年号改为景炎,庐陵人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写了序文,题名为《指南录》。
总结一、通假
1、缙绅 缙,同“搢”,插
2、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具,同“俱”,全,都
3、展转四明、天台 展,同“辗”
4、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陵,同“凌”。欺侮
5、层见错出 见,同“现”。出现
6、臣死有余僇 僇,同“戮”。罪
二、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1、北虽貌敬 貌:表面上
2、予分当引决 分:按本分
3、草行露宿 草:在荒野间。露:在露天下。
4、日与北骑相出没 日:每天
5、道中手自抄录 手:亲手
B.名词作动词
1、道海安、如皋 道:取道
2、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前:走上前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序,为……作序
4、名曰《指南录》 名:命名
5、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下:下达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轻视三、古今异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2、以至于永嘉
古:到达。今: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3、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古:意气激昂。今:大方。
4、为巡船所物色
古:盘查。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5、几彷徨死
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 6、国事遂不可收拾
古:挽回 今:整理
7、不复顾利害
顾 古:再 今:重复
利害 古:个人安危 今:利益和损害
8、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古:赠予 今:遗留)
9、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古:去一趟。今:一群人)
古:去是。今:外面的活动。
10、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古:可以用。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四、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句
1、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2、避哨(于)竹林中
3、出入(于)乱尸中
4、请罪于先人之墓
5、将请罪于君
6、请罪于母
7、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Z..xxk
被动句
1、予羁縻不得还
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3、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4、为巡船所物色
定语后置
骑数千过其门
宾语前置
而幸生也何为?
判断句
死生,昼夜事也。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被动句
1、用“于”表被动
不拘于时,学于余。
2、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3、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兔不可得 ,而身为宋国笑
4、用“被”字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5、无语法标志的被动句,只能从句意及上下文判断。
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六、一词多义
爱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秦爱纷奢()
使六国各爱其人()
当
北邀当国者相见()
予分当引决()
失期当斩()
木兰当户织()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六、一词多义
爱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吝惜)
秦爱纷奢(喜爱)
使六国各爱其人(爱护)
当
北邀当国者相见(主持)
予分当引决(应当)
失期当斩(判决)
木兰当户织(面对)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阻挡,抵挡)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同“倘”)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住,守往)数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骑数千过其门()
范增数目项王()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骑数千过其门(表数目)
范增数目项王(多次)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气数,命运)
古代官职升迁
拜:
擢:
辟: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迁: 再迁为太史令
贬: 贬连州刺史
谪: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左迁:
古代官职升迁
拜:授予官职
擢:提拔
辟:征召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迁:升迁 再迁为太史令
贬:降职 贬连州刺史
谪:被罚流放或贬职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左迁:降职
(二)预习检查
1、注音
萃(cuì) 遽(jù)
构恶(è) 羁(jī)縻(mí)
地迥(jiǒng) 缙绅( jìn )
纾祸( shū ) 觇北( chān )
献谄( chǎn ) 诟虏帅( gòu ) 贵酋( qiú ) 二阃( kǔn )
渚洲( zhǔ ) 2、解释加点的字词。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授官
都督诸路兵马 统率 地方区域名称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聚集
会使辙交驰 适逢
北邀当国者相见 主持
予更欲一觇北 窥视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估计
抗辞慷慨 意气激昂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立刻
予羁縻不得还 被扣押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列举罪状
而不在使者之目 列
予分当引决 按本分
得间奔真州 机会
庶几在此。 差不多
穷饿无聊, 没有依靠
追购又急 悬赏1、通假字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同“俱”
2、古今异义词
①穷饿无聊,
古:没有依托 今:没有价值
②抗辞慷慨
古:意气激昂 今:大方
③以至于永嘉。
古:到达 今:另提一事3、词类活用
①北虽貌敬 名词做状语,表面上 ②予分当引决 名词做状语 按本分
③草行露宿, 名词做状语,在草丛中
④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名词做状语,每天
⑤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名词做动词,走上前[间]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
扁鹊立有间(一会儿)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靡]
A动词m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
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
B动词mí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
C形容词mí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
D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如]
??? A动词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到)
劳苦功高如此(像)
固不如也(比得上)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
B介词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 )1、预习检查
自刭( jǐng ) 殆例( dài ) 巡徼( jiào ) 檄文( xí )
毗陵( pí ) 邂逅( xiè )( hòu )
余僇( lù ) 愧怍( zuò )
号呼靡及(háo ) ( mǐ )2、解释加点的词
诋大酋当死 辱骂,责骂
为巡船所物色 盘查
竟使遇哨, 假使
殆例送死 几乎
质明 天刚亮
几邂逅死 不期而遇
道海安、如皋, 取道
悲予志焉 同情
修我戈矛 整治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无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实在1、通假字
①层见错出 同“现”,出现
②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同“凌”,欺侮
2、古今异义词
①为巡船所物色,
古:盘查 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②几彷徨死
古:走投无路 今:犹豫不定
3、偏义复词 不复顾利害 偏“害”4、词类活用
①道海安、如皋: 名作动 取道
②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名作动 为……作序
③名曰《指南录》 名作动 命名
(2)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显著特色?举例说明(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写作上的特点是记叙中兼用了抒情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