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分子和原子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分子和原子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31 21:5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运动、粒子间都有间隔等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学会获取信息,并运用类比、实验比较等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重点 难点 重点: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认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 难点:运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学情 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象,学生能接受物质的微粒性 。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学会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PPT 实验 板书
实物引课:每组桌上有一盒食物,谁能在不打开它的前提下告诉大家是什么? 看不见盒子里的食物却能闻到它的气味,为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闻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杯水,如果将它倒出去一半,剩下是什么?不断这样倒下去剩下什么?最后这一滴水继续倒下去是什么呢 老师来帮助大家把它继续倒下去 水 动画片“分一滴水”
结合动画大家思考这滴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物质就是由什么构成的? 小粒子或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微观粒子都是一样的吗?科学家们是怎么研究的? 书本上没有介绍我们怎么办呢?拿出平板一起百度一下,有收获的小组举手示意老师 刚才提到的这两位科学家分别创立了什么? 得到了什么重要的结论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
这些微观粒子到底是人们想象的还是真实存在的呢? 我们要用到一台先进的仪器叫扫描隧道显微镜,它可以将物质放大几百万倍 得到苯分子和硅原子,我们知道有的叫原子,有的叫分子,随着科学发展还发现了其他微观粒子,我们将在以后学习,虽然它们种类不同,但是它们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一样的,这节课以分子和原子为例来看看微观粒子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真实存在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水分子要跟大家说些什么 说明微观粒子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通常体积和质量很小 水分子自述
大家回想刚上课时为什么看不见食物却能闻到它的气味,这体现了分子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呢? 总是在不断运动
你能看见明显的现象吗?我们来通过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用到两种药品,氨水,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什么气味? 酚酞溶液,我们曾经用过它,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变红,也就是酚酞溶液遇到某些溶液会变? 氨气溶于水 刺激性气味,学生闻 红
请大家齐读实验步骤 第一步实验,溶液有没有变化?溶液是什么颜色? 第二步实验,大家看到溶液有什么变化? 第三步结束后,请大家猜想溶液颜色会有变化? 无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猜想一、A变红,B不变 猜想二、B变红,A不变 猜想三、A、B变红 猜想四、都不变 手机实时投屏 演示实验,由三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步
哪个猜想对?大家讨论如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个现象? 照第三步实验现象 同时再把第一和第二步骤的实验现象上传
(分子运动过去了)烧杯没有接触,物质可不可以不接触就反应?你怎么知道物质接触会反应,这就说明了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氨水中除了氨分子还有什么分子?水分子动不动?为什么不是水分子运动使酚酞变色 酚酞分子运不运动?也运动,为什么B烧杯没有变红? 在大家预习的时候,就有同学提出疑问,分子运动快慢受说明影响呢? 大家看这个微观模拟动画,在这个实验中个,温度一不一样? 为什么有快有慢?当我们在家学习,身边没有老师,书本上寻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我们怎么办?百度一下 B烧杯中氨分子快速运动到A烧杯和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物质需要接触才能反应,第二步骤说明 水分子也在运动,第一步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酚酞分子运动的速度慢 温度 一样 展示氨水运动的微观动画
总结一下像分子的质量,温度等等都会影响运动速率
接下来我们探究一下温度对微观粒子运动速率有什么影响 大家齐读实验步骤,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完成实验并填写好实验报告 学生分组:品红分别加入到热水、冷水中。
随机抽取一组,看到了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热水中品红扩散更快一些,因为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香水挥发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的快 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随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微观粒子还有哪些基本特征?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推注射器,女生推装空气的,男生推装水的,比一比谁力气大 说下有什么感受,这说明女生力气大吗?说明微观粒子什么基本特征? 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
液体间是不存在间隔还是间隔比较小呢?谁能举个实例?这是酒精温度计,升温时体积变大是为什么呢?这说明液体时存在间隔不? 通常来讲物质在什么状态时间隔最大 水和酒精的分子间存在间隔,且间隔不同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大于固体 图片:酒精温度计 模拟物质不同状态时粒子间间隔 3、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利用微观粒子的这个特征解决的呢? 瘪的乒乓球是放在冷水里还是热水里?谁能从微观上解释这个现象? 6000L氧气可以加压贮存在40L钢瓶里,谁能从微观上解释这个现象?当间隔小到一定程度,物质的什么就发生了改变? 相同质量的氧气和液氧,谁的体积大? 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在气体、液体、固体时所占的体积不同,就是因为什么? 热水,温度高,粒子间隔变大 压强增大,间隔变小 氧气大,间隔不同 图片: 乒乓球放冷水热水 氧气贮存在钢瓶中 随温度升高,间隔变大 随压强增大,间隔变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打开预习作业:知识网络结构图,你有什么更正和补充的请修改
下面一个认家门游戏,请大家先在学案上连线,一会儿我们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来完成 我们继续完成学案上的判断题和选择题 最后一道抢答题:为什么看不见水果却能闻到气味?请从微观角度说明 在本节课的最后,送给大家一个放大镜,带上它我们一起去探索什么样的世界? 竞赛
板书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堂课难点是微粒观的建立,利用“看不见的水果”让学生从感官上引起问题,将关注点引向微观世界。再利用模拟动画“一滴水”从直观上帮助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此时学生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安排学生利用平板查找“微观粒子的认识历程”认识到是很多伟大的科学家给人类带来了不同粒子的发现。可是到目前为止,学生还没有真正见过微观粒子,通过白板展示出苯分子和硅原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图像,从微观世界的想象到学生的眼见为实,开始微观粒子基本特征的学习。 首先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学生得出质量小很容易,同时得出水分子多,紧接着引导在多少体积的水中有这么多水,这说明每个水分子有什么特征,学生自然而然得出体积很小的基本特征。 再次利用引课时的问题“看不到水果为什么可以闻到气味”,此时学生已经进入了微观世界,开始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有的孩子会想到分子在不断运动,可是宏观没有一个明显可见的现象来说明,因此通过教材安排的实验《分子的运动》,这个演示实验由于全班不能一起观察到,所以我们采用手机实时投屏技术,同时拍照记录,可以在后续分析实验现象时再次投出图像回顾,从而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演示实验中的现象。该实验一共三个步骤,完成第三步实验后由学生猜想会有什么可能的现象,这里可以预设出四种可能的猜想(都变红,都不变红,A变红B不变,B变红A不变),然后通过拍照上传揭晓结果,猜想与结果的冲突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微观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安排小组讨论,大部分可以得出分子运动的特征,继续对该实验剖析:1、你是如何知道溶液变红就是分子运动过去呢?2、氨水中除了氨分子还有什么分子?水分子是不是也在运动?是不是水分子运动过去使酚酞变红?3、酚酞分子是否运动?为什么装有氨水的烧杯没有变红?经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学生明白分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而且有的快,有的慢。接着提出疑问,为什么有快有慢,是什么影响了分子的运动速率?此时大部分同学会猜测是因为温度,然后展示模拟微观氨分子和酚酞分子运动的动画,可以看到温度一样,运动速率一样。大家陷入深思,教师引导当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上网查找影响运动速率的因素,通过小组努力查找到分子的质量,分子间作用力,温度等会影响运动速率,教师举例不同体重的人跑步的速度不同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对温度的影响重点研究。利用品红在热水和冷水中不同的现象,小组实验讨论得出温度对速率的影响,此处学生理解和实验的难度不大。理论要有所应用,生活中有什么现象是利用这一微观粒子基本特征解释的呢,很多同学会想到夏天在阳光下晒衣服干得快。 接着关于存在间隔这个特征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利用注射器推动空气和水使学生在愉悦的实验活动中感受到微观间隔的改变,但是这个实验不能说明液体中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间隔,于是举出例子“酒精温度计”,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触手可及,直观的经验告诉我们液体之间也存在间隔,再通过观察,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模拟动画得出固体之间的间隔最小,气体之间的最大,我认为此处如果能找到一个例子说明固体之间也是存在间隔的,说服效果更好。 下面是研究影响间隔大小的因素。利用乒乓球的热胀冷缩和教材中氧气压缩钢瓶的粒子,简单直接的得出温度、压强对间隔大小的影响,同时也解释了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体积不同的微观原因。 当本堂课新知识学习完毕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自己的收获,每个人在预习前的收获是不同的,那通过这节课得到的收获也是不同的,然后通过手机拍照上传分享自己的收获。在利用白板的课堂活动“认家门——事实与解释连线”巩固所学知识,然后通过判断题和选择题进行知识点应用的训练进而再次突破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