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语言表达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河北省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语言表达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1 20:0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言表达题
1.(2023·河北保定·统考一模)郭沫若认为“文章写好后,要翻来覆去地推敲一下”,要“多读几遍,多改几遍”。请阅读下面文字,说说这两处修改好在哪里。
(1)历史剧《屈原》第五幕中有一句婵娟痛斥背叛屈原的宋玉的台词,开始为“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而后郭沫若将这句台词修改为“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
(2)1962年夏,郭沫若为黄继光纪念馆拟写对联,其中上联为“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永在”,写好后又觉得不妥,将“永在”改为“长啸”。
2.(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某研究团人随机访谈了30个3~10岁儿童的家庭,了解儿童在新媒体方面的使用情况,得到了如下数据。请根据下面图表所反映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1)从图表左中,你得到怎样的信息?
(2)从图表右中,你有怎样的思考?
3.(2023·河北衡水·统考一模)随着对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一种“甲骨文微信表情包”悄然兴起,人们用它来进行当下生活的互动交流。比如图1用“鼓”表示“加油”,图2用“集”表示开会。请你选择图3或图4,赋予它一个常用的交际意思。
4.(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小明在学校张贴栏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帮小明辨别该内容是否有误,提出修改意见。
寻物启示
昨天大课间集训时,我在学校操场上丢失黑色手表一只,人民币若干,请拾到的同学,与我联系,谢谢。
王力
2023年3月10日
5.(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请找出下面这则请假条中两处不恰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
请假条
张老师:
前些日子我感觉胃部难受,去了人民医院,经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根据医生建议,我必须马上立即住院治疗,因此不能到校学习,需请假两天,请您务必批准。
李明
2023年3月10日
6.(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请你研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将文中横线空白处补充完整。
【耐得住苦寒】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感悟:宋濂凭借强大的耐力,熬过那段艰苦的岁月,彻底扭转了自己的人生僵局。我想,每一个强大的人,一定是能战胜命运的种种挑战的人。
【肩挑着重任】1982年,邓稼先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选自《邓稼先》
感悟:邓稼先凭借着为中华民族而崛起的一腔热血,肩挑重任,身先士卒。我想,
7.(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鲁迅先生是修改文章的典范。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任选一题,谈谈这样修改好在哪里。
题号 原稿 改定稿 出处
(1) 有人说,何首乌的根是有像人形的,我常常拔它起来, 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藤野先生》
8.(2023·河北唐山·统考一模)你的同学小红在多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打算放弃努力,你想赠送她一副对联来劝说她坚持下去,你将选下面的哪一副?请简述理由。
对联一:雪过三冬春有信 风来二月柳含烟
对联二:挫折方显钢骨硬 经霜更知秋水明
9.(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模拟预测)历史社打算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交流会,想要邀请李老师前来指导。下面是历史社的名社员拟的邀请函,函中有三处不妥,请你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邀请函尊敬的李老师: 你好! 我校历史社将于10月27日下午第三节课,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交流会,特请你前来指导。请准时参加。 历史社 2022年10月26日
10.(2023·河北邯郸·统考一模)修改润色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题号 原稿 改定稿 出处
(1)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看不见,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背影》
(2) 可我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秋天的怀念》
11.(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春节以来,我们举全国之力应对疫情,这是一次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对决,堪比战争。小语在浏览新闻时,发现有的媒体用“狙击战”,有的媒体用“阻击战”,小语不知道哪个正确。请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帮她解惑。
强信心,鼓士气!信心百倍打赢防疫阻击战!
(腾讯新闻)
一条心一个目标,打赢防疫狙击战!
(澎湃新闻)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狙击】jū jī 埋伏在隐秘地点伺机偷袭敌人:~手
【阻击】zǔ jī 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敌人
参考答案:
1.(1)原台词从语气的角度来看,仅仅是单纯的叙述语,缺乏强烈的感彩。把“是”改为“这”以后,感情强烈而语气有力,再加上“无耻的”一词,能够鲜明地表现出婵娟对宋玉的愤怒和蔑视。
(2)通常情况下,对联中不会出现重复的字,但原上联中有两个“在”字,不妥;同时,“永在”仅指永远存在,而“长啸”意为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寓意英烈是永远活着的。修改后更能表现出对烈士的景仰之情,同时也寓意烈士的精神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详解】(1)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一句改的好。
根据“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和原句“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对比来分析修改的妙处。一个“是”,一个“这”,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是相差甚远。“你这什么”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用“这”表示的是“你”,实际上就是没骨气的文人,带有极端憎恶的感彩,效果比“你是什么”更为鲜明强烈,很好的表达了婵娟对宋玉的痛恨之情;而用“是”却只能表达出婵娟的气愤,却并不能表示出“你”就是一个没骨气的文人。所以用“这”要比用“是”好得多;
再加上“无耻”一词,表现婵娟对宋玉的痛恨之情,就显得更深了;
所以,“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一句改的好。
(2)本题考查对联。
将“永在”改为“长啸”,改的好;
根据对联的基础知识可知,对联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根据原对联“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永在”可知,这里出现两个“在”字,不符合对联的要求;
“永在”仅指永远存在;而“长啸”意为大声呼叫,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象征英烈是永远活着,永远在呼啸前进,将英雄写活了。“长啸”一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同时,也象征英雄的精神将会代代传承、永不停息;
所以,将“永在”改为“长啸”,改的好。
2.(1)示例:对儿童而言,网络既是机遇,也有风险。(意思对即可)
(2)示例:儿童使用新媒体的现状令人担忧:绝大部分儿童都用来玩游戏、看视频;父母应该引导他们利用新媒体完成学校作业、听歌和自主学习,体现其应有的作用。(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左图,中间一位成年人双手持有“网络”字样标志牌,右边的男孩手持“INTERNET”英文标志牌;前面和左侧的男孩分别持有“机遇”和“OPPORTUNITY”字样;后边的男孩左右手分别持有“风险”和“RISK”字样,可知,这幅图片意在告诉人们:对儿童而言,网络既是机遇,也有风险。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右图“儿童使用新媒体用途(单位/次)”中“玩游戏”19次、“看视频”15次、学校作业13次、“听歌”3次、“自主学习”1次,可知,绝大部分儿童都用来玩游戏、看视频,而利用新媒体完成学校作业、听歌和自主学习的则很少,说明儿童使用新媒体的现状令人担忧,父母应该加强引导,让新媒体体现其应有的作用。
3.示例一:图3:早上好!
示例二:图4:歇歇吧!或:注意休息!(意思与甲骨文图示相关联,且有互动交流性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创造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干的意思,知道是用甲骨文当表情包,来进行当下生活的互动交流。然后观察所给的材料,读懂它的基本“字意”,再进一步把它转化成现代常用交流语。
比如图3“旦”表示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来,是“早晨”的意思,那把这个图片发给朋友,应该就是问“早上好”“早安”。
图4“休”是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上,把这个图片发给朋友,应该就是“注意休息”“歇歇吧”的意思。
4.将“示”改为“事”;将“若干”改为具体数目;写上寻物者联系方式或所在班级。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寻物启事。寻物启事的具体写法格式:(一)标题寻物启事的标题可以有两种构成格式:第一,由文种名称和缘由构成。如“寻物启事”。第二,由文种名和具体丢失物名构成。如“寻书启事”、“寻自行车启事”。(二)正文寻物启事的正文一般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其一,写明丢失物的名称、外观、规格、数量、品牌等,同时要写明丢失的原因、时间和具体地点。其二,交待清楚拾物者送还的具体方式,或注明发文者的详细地址、联络方式等。第三,寻物启事是求人协助寻找的,故除文中写些表谢意的话外,还可以写明给以拾到者必要的酬金之类的话。(三)落款落款要署上发文的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并署上发文的日期。
根据“寻物启示”可知,这里“示”应写作“事”;
根据“昨天大课间集训时,我在学校操场上丢失黑色手表一只,人民币若干”可知,正文没有交代清楚丢失物品的具体情况,应将“若干”改为具体数目;
根据“请拾到的同学,与我联系,谢谢”可知,没有交代寻物者的联系方式,应写上联系方式或所在班级。
5.删去“马上”或“立即”;“请您务必批准”改为“请您批准”。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请假条。
“我必须马上立即住院治疗”中“马上”和“立即”表意重复,应删去一个;
“请您务必批准”中“务必”有命令意味,不得体,应改为“请您批准”。
6.示例:每一个爱国、报国志士,在祖国的选择面前,定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补写。
语段中“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可以看出,邓稼先一腔热血来报国,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使我们想到,任何一个爱国志士,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绝不会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据此分析,组织语言作答。
示例:只要是爱国的仁人志士,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定会绝不犹豫、义无反顾。
7.(1)改定稿去掉“的”,表达更简洁;添加“吃了便可以成仙”“于是”,语言更生动传神,充满童趣,更流畅。
(2)改定稿将“新来”改为“陌生”,“新”改为“新鲜”,用词更准确,表现鲁迅初到仙台的新鲜感。(任选一题作答,意思对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
(1)“的”作为结构助词,用于偏正短语中修饰部分与被修饰部分(名词性中心语)间的连接。是“定+中”结构的标志词,如果没有“的”这一助词,也能表明前后为“修饰、被修饰关系”的话,去掉“的”则更为简洁。“何首乌根”是偏正结构,没有“的”表达更为简洁。
于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有时也表示因果关系。这里的“于是”表明了“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与“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的内在逻辑关系,表现其因果关系的句式。
(2)“新来”是强调先生也是见到的,而改为“陌生”,则强调“我”与这些先生的不熟悉,能表现鲁迅初到仙台,里面的老师充满给他极大的新鲜感。
“新”指“新的人或事物”意为东西出现时间上不长。“新鲜”意为“出现不久,还不普遍;少见的”。“新”改为“新鲜”,表现鲁迅初到仙台对所接触的讲义十分好奇,感到这些东西很少见,充满新鲜感。
8.示例:对联一。从内容上来说,对联一告诉人们不要在困难面前一蹶不振,应该看到渡过难关后的光明和希望。适合对考试失利的小红进行劝说。从结构上来说,对仗工整,“雪过”对“风来”,“三冬”对“二月”,“春有信”对“柳含烟”。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案不唯一。
示例:选对联二。从内容上来说,对联二意为:经过挫折,才能显示出钢铁一样的坚定。就像经历秋霜,秋水更加明净一样。与语境相符,适合劝说小红。从结构上来说,对仗工整,“挫折”对“经霜”,“方显”对“更知”,“钢骨硬”对“秋水明”。
9.①没有写出交流会的举办地点,可在“举行”前加上举办地点。②两个“你”不妥,均应改成敬辞“您”。③“请准时参加”不得体,应改为“期待您的光临”。
【详解】本题考查邀请函。
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标题可以直接书写为“邀请函”三个字,或者是“活动名称+邀请函”,位置居中。称呼顶格写,“敬语+称呼”。正文一般先要交代活动的背景、目的,然后注明活动时间、地点、名称等具体内容,然后写邀请语,如“特此邀请您参加”“期待您的光临”等。敬语要换行,也可省略。如果写“此致”“敬礼”要分两行,“此致”前面空两格,“敬礼”要项格写。最后是落款,位置靠右,上一行写单位,下一行写明具体的邀请时间。
由此可知,该邀请函没有写出交流会的举办地点,可在“举行”前加上举办地点,如:在学校报告厅;此外,称呼语不妥,应将两个“你”改成敬辞“您”,以示尊敬;“请准时参加”语气生硬,不得体,可改为“期待您的光临”。
10.示例:(1)“再看不见”是眼睛注视之下,没有发现;“再找不着了”,说明作者在父亲的背影消失之后仍在不停地寻找,表现了他恋恋不舍的心情。所以定稿后的句子更富有表现力。
(2)“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所以定稿后的表达效果更好。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原稿和改定稿的区别在于“再看不见”和“再找不着了”的区别。“看不见”是指眼睛注视之下,没有发现,没有寻找的意思。这时候的“我”和父亲面临分别,且“我”被父亲买橘子的行为所感动,心情是依依不舍的,看到父亲离去的背影时应是还在极力地寻找,因此,用“再找不着了”更富有表现力。
(2)原稿和改定稿的区别在于改定稿多了“一直都”。“一直都”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结合上下文“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可知,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
11.“阻击战”正确,因为“阻击”是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是用防御的手段阻止病毒进攻,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而“狙击”是埋伏在隐秘地点偷袭敌人,这与我们这次的防疫大战情况不符。
【详解】“阻击战”使用正确。疫情来势汹汹,我们举全国之力,调动各种手段阻止疫情的蔓延,这是一场正面的战争,是公开的较量,并不是藏在某个隐秘之处准备给病毒以致命一击,所以应用“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