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化culture
广义:
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
语言、文学、艺术、制度、组织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德)马克思
选必2
意识形态+政治制度
选必3
选必1
文化交流与传播
地域文化发展
交流与传播的途径
传承、保护、共享
多样性
交互性
传承性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第1、2课)
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4、5课)
三、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7、8课)
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10课)
五、战争与文化交流
(第11、12、13课)
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15课)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农为本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物神。后来,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代称。据《周礼》记载,社稷坛设于王宫右侧,王宫左侧是宗庙。这幅图是明朝建立的社稷坛,位于北京中山公园内。
——课本P2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看你眼中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阶段 时期 表现
起源 远古时期 多元起源 → 多元一体
奠基 先秦 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
发展 秦汉 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
汉武帝时,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两千多年中华传统文化主流。
魏晋隋唐 儒、佛、道交汇融通,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宋元 理学形成。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传承与 转折 明中期以后 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明清之际 抨击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
康雍乾时期 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钳制了思想,禁锢了文化)
冲击与
复兴 近代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成为潮流。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现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源远流长
结合教材,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
多元起源
华夏
北狄
西戎
东夷
南蛮
多元一体
③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上p10
①文明摇篮: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
②核心区域:
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
先秦
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春秋时期
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战国时期
“仁”: 仁者爱人;
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克己复礼”: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百家争鸣”
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儒家—拿得起—有为—入世—仁道家—放得下—无为—避世—道佛家—想的开—解脱—出世—空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维护统治秩序
秦汉
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及其特点?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他的建议?
秦
汉
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
为巩固大一统局面
汉武帝尊崇儒术
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意义:(1)积极:
①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②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独尊地位【史纲上】
使儒学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史纲上】(2)消极: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史纲上】
魏晋隋唐
思考:结合史实,说明此时期中华文化面临的社会背景以及其自身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①两汉:儒、释、道交汇融合
②魏晋:玄学盛行
③隋唐:辉煌灿烂
(1)隋:三教合归儒【史纲上】
(2)唐:a.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武则天时佛教有很大发展,如禅宗【史纲上】
b.传统儒学获得创新与发展:
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史纲上】
背景: 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史纲上】
东汉初,明帝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修建洛阳白马寺【史纲上】
②东汉末年,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兴起,如:太平道等【史纲上】
③魏晋社会动荡
④隋唐统一繁荣
《三教图》
中华文化的文化融合与发展时期
宋元
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积极: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消极:宣扬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理在哪
如何求理
影响:
身外
心中
“格物致知”
致良知
社会背景:君主专制强化,社会动荡,工商业繁荣,思想禁锢
思考:请结合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阶段特征?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提倡个性自由
经世之学
文化禁锢:文字狱、八股取士
康雍乾时期
明清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转折
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
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概念辨析
李鸿章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有为
康有为
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
孙中山
民主共和
三民主义
陈独秀
民主科学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新文化运动后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近代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迷茫的探索—走别人的路
睿智的选择—走自己的路
材料: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同级别文化的冲击较少……同时中国长期相对于西方具有明显的人口优势,文化存在的群体较大,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己所用…… ——余春华《浅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征》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①政治: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统一,科举制度发展完善
②经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为文化的生生不息奠定物质基础。
③文化:较早形成成熟的汉字体系,确保了文化的稳定传承;统一的文化政策(“车同轨、书同文”)推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
④教育:先进人士对中华文化的改造与弘扬,书院等教育机构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⑤民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化愈加焕发生命力。
⑥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和广阔的地理环境。
【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阅读课本P4-5,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
家国情怀
崇德尚贤
自强不息
和而不同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国家
人与自身
人与他人
人与自身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博大精深
二、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1.重视以人为本——人与社会
【人本思想】
——儒家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周公(西周):
孔子(春秋):
【民本思想】
——儒家政治伦理观
“敬天保民”、制礼作乐: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仁”
“仁者爱人”
孔子(春秋):
统治者应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管子(春秋):
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孟子(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
思考:先秦民本思想有何意义?
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政治上的体现
二、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2.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
夏商
春秋
战国
信上天、信鬼神
商人遇事祭天地、祖先
老子:“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思考:三个阶段对自然各有什么样的看法?
凸显自然
凸显人
追求天人合一
摒弃天命
评价:①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②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如何评价?
二、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3.提出爱国,家国情怀——人与国家
孟子(战国)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张载(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范仲淹(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明末清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文天祥(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义:以天下为己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二、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4.崇德尚贤,天下为公——人与自身
西周初年:
春秋孔子:
战国墨子:
战国孟子:
西周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西汉《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思考:“尚贤”之说对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①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
②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5.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与自身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孟子(战国):
屈原(战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意义: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境界。
二、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6.主张和而不同——人与他人
太使伯(西周末年):
孟子(战国):
孔子(春秋) :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和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和”的思想作为认识和处理事情的办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概念辨析
“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与时间赛跑,同病毒竞速。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着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中国政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毫无保留地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
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以下材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哪些内涵
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以民为本,生命至上
和谐大同,命运共同
概念辨析
尊祖敬宗
忧国忧民
团圆和睦
请你说出以下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
概念辨析
团圆和睦,和谐有序
黄帝陵
炎黄子孙,民族认同
北京社稷坛
农本、民本观念
请你说出下列建筑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
文化认同
四合院
概念辨析
学以致用
请你说出下列歌曲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
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 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
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你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
我的中国心
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七子之歌
家国情怀 责任担当
爱国之情
渴望祖国统一
思考:根据下表,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本土性
多样性
包容性
凝聚性
连续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激励古往今来的人们奋勇前进;厚德载物,要求人们以深厚仁德之心承载万事万物。
道家哲学中的辩证法和相对主义,使国人习惯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也正是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国人不狂妄、不偏激、注重中庸的民族性格。
发展动力
价值标准
当代借鉴
③维护中国团结统一
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借鉴
②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方式
①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
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
【学习拓展】P7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
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精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家国情怀、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
糟粕:封建礼教、存天理、灭人欲、三从四德、八股取士、宣传迷信等
辩证扬弃
小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源远流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源:多元起源 → 多元一体
阶段 时期
起源 远古时期
奠基 先秦
发展 秦汉
魏晋隋唐
宋元
传承与 转折 明中期以后
明清之际
康雍乾时期
冲击与
复兴 近代
现代
1.重视以人为本
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4.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5.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6.主张和而不同
流:
高考真题
1.(2020·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D
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这体现中华文化的( )
A.包容性和连续性 B.本土性和包容性
C.本土性和凝聚性 D.连续性和创新性
C
高考真题
2.(2020·江苏高考·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B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该观点也得到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赞同,他说:“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由此可以看出( )
A.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特征
B.尊老爱幼是人类文化核心价值追求
C.法国文化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文化具有跨越民族和世界的相通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