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类型(温带气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六年级第二册地理“天气与气候”单元中的“气候类型”部分内容,属于第二课时,主要认识温带气候类型,分别是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教材的主要内容主要分析了气候影响下的植被特点、动物特点以及对人类的影响,而对于各种气候的分布、气候的特点主要通过活动来实现的。
气候的学习是中学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较为抽象,应该多采取措施将信息形象化,便于学生的认识;另外强调归纳与总结的方法,突出气候的主要特点,便于学生能够把握核心的知识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实在热带气候类型学习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进行归纳气候特点,所以还是应该强调方法的训练,和特征归纳的联系,起到方法巩固熟悉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基础需要设置任务提升难度,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
由于内容较多,第一课时选择前四种气候类型为教学内容。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通过前面的热带气候的学习,认识到各个地方的气候类型与特征不同,并且也学习了气温与降水的表达方法,基本能够从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中读出气候的基本特征,但是依旧需要方法的指导,因为温带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比热带气候复杂。
教学方法分析
之前有过学习热带气候的经验,已经形成气候学习的思路,所以本节课继续强调利用判读方法进行自主判读气候特征,但是方法指导需要更加细致。
从学生的感受开始学习活动,所以探究任务从气候形成的影响开始,让学生实现感性认知,推测气候类型,之后进行特征判读,进而了解其分布区。
四个气候类型既有共同特点也有差异性,突出了区域性,同时也有综合性,所以希望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通过这一工具能够将所了解的内容表达到思维导图中,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特点,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来把握学生的思维变化,做出恰当的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判读温带气候类型的特征。
2通过气候分布图,总结归纳温带气候分布特点。
3依据气候特征,客观认识气候带来的影响,了解不同气候类型下的代表性动植物。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材料中提供的方法,对气候特征进行特征值的观察和归纳。
2从不同的角度,尤其是海陆位置归纳并表述温带气候类型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气候类型的学习,能够从感性和理性上认识温带气候的特征以及带来的影响,感受自然的差异,提升对对环境的感知与认知水平。
学习过程:
导入 欣赏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视频感受到温带森林的季节性变化,能够感受到季节分明。
环节一:温带气候的共同特点
活动设计:思考所欣赏视频中你发现或感受到了什么 说明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能够将直观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并明确温带气候类型的共同特点是“冬冷
夏热,四季分明”
环节二: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认知四类气候的分布、特点与影响。
活动设计:通过任务单中给予的现象进行分析,选择与该现象所在区域相适应的气候类型;
通过方法提示,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对该地气候进行特点总结;
通过查阅地图册,从海陆位置表述该类型的气候分布区。
(说明:据班级情况选择三个任务一次性完成或者分步完成)
设计意图:1用直观的现象(如植物、衣着等)推测气候类型,让学生从感受开始推测区域的气候特点,促使学生细致观察四类图表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对比特征,最后选择恰当的类型图;2利用提示的方法,对选择的气候类型进行特点分析,可以让学生从第一步的感性推测上升到理性认知;3利用分布图表述气候类型的分布区,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而且能够进一步认识气候分布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任务单:
环节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与归纳
活动设计:师生共同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四类气候特征与影响,并观察四类气候特点的异同点,归纳出降水类型的差异,并明确分属夏雨型、冬雨型以及年雨型等。
设计意图:在分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实现对比归纳,增强学生的分析与归纳能力,实现系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