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世界主要人口大国的名称及其分布的大洲;能读图
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和稠密区;能运用不同国家的实例,分析自然条件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体验从专题地图中获取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学习方法;学
习综合运用不同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同伴合作、互动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增强对自然的敬
畏之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世界人口稀疏区和稠密区的分布。
2.难点:分析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三、教具、学具
自制课件;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地图册;空白世界地图;彩色笔。
四、教学流程图
世界人口数量 各大洲、各国家之间的
人口数量差异
人口稀疏地区和稠密
地区的地理空间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
分析造成人口分布疏密
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知识应用 运用国家实例说明人口
分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 引入课题。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 提问:目前世界的总人口数是多少。 回答问题。 感知世界人口的增长。
呈现“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图表。 读图表,说一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分布的大洲。 感知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指导学生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呈现学生完成“学习单”【活动一】的要求。指导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学习活动。巡视,注意学生的完成情况,总结讲评。 【活动一】1.对照地图册“世界人口分布图”,在空白世界地图中,将人口稀少疏(稠密)地区涂上黄色(红色)。2.在学习单中找到世界人口分布稀疏或稠密地区的名称,将其代号填入学习单表格第一列中。 通过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和空白世界地图的涂色,感知世界人口分布的疏密不均和地区差异。
呈现学生完成“学习单”【活动二】的要求。指导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个学习活动。巡视,注意学生的完成情况,总结讲评。 【活动二】1.将涂色后的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地图册“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图”,读出人口分布稀疏(稠密)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地形类型,找到相应的数码代号,填入表格相应位置。2.说一说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和稠密区的自然条件特点。 通过叠加综合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建立空间联系,感知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三、各国人口的分布 联系上学期学习过的国家,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单的【活动三】。 【活动三】选择给出国家中的一个进行读图分析,说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湖泊等因素对该国人口分布的影响。 通过国家实例,进一步感知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巡视,注意学生的完成情况,总结讲评。 交流分析结果。 培养同伴合作、互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小结 讲述:世界陆地面积中1/4为沙漠,再除去两极地区、热带雨林和高海拔地区,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十分有限,然而,目前还有43%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威胁。 了解承载着76亿人口的土地面积十分有限,感知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恶化也会对人口分布造成影响。 培养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世界的人口》学习活动单
四人一组 共同完成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活动一】
1. 对照地图册中“世界人口分布图”,在空白世界地图中,将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的区域涂上黄色。
2. 找到世界人口稀疏区的名称,将其字母代号填入下表中第一列。
A. 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 B. 亚洲内陆和北美洲西部内陆 C. 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
澳大利亚内陆 D. 南美洲中北部 E. 亚洲东部 F.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G. 欧洲中西部 H. 北美洲东部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 气候类型 地形类型
【活动二】
将涂色后的人口分布图对照地图册“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图”,读出人口稀疏区的气候类型和地形类型,找到相应的数码代号填入上表。
气候类型:
1.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 高原山地气候 3. 热带沙漠气候 4. 热带雨林气候
5. 亚热带季风气候 6. 温带季风气候 7. 热带季风气候 8. 温带海洋性气候
9.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类型: ①平原 ②高原 ③山地 ④丘陵 ⑤盆地
【活动三】在俄罗斯、美国、日本、埃及、澳大利亚、巴西,六个国家中选择一个国家,
利用相关专题地图,分析地形、地势、气候、 河流、湖泊等因素对该国人口分布
的影响 。
我们选择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
该国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位于:
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