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 《铃儿响叮当》人音版 (五线谱)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 《铃儿响叮当》人音版 (五线谱)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6-01 10:4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铃儿响叮当》
年级:五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内容:学唱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1、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音乐的美,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价值观。
2、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通过对作品的在创造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聆听的方式体验歌曲感情,用模仿的方式让学生跟唱。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原是一首美国古老的游戏歌曲,后来成了一首祝酒歌。至今仍在青年学生在传唱。由比尔彭得作曲,它描绘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在冬季银白色的雪野里乘着雪橇愉快嬉戏时的情景。曲调活泼、欢畅,节奏轻快。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
2、全曲分三个乐段(A /B /A’)。前10小节为第一乐段,两个乐句都是同音的连续反复和连续的级进加小跳的对置,用小快板的速度唱歌,有一种兴高采烈的欢快情趣,形象地描绘了马在雪地上拉着雪橇有节奏地奔跑的和孩子们第一滴坐在雪橇上的那种愉快的场面。第二乐段,曲调多为跳进,配合的同一轻快节奏的不断重复,使曲调充满了活力。情绪欢快,有一种欺负前进的感觉。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变化的重复,结尾处把音符时值延长一倍,曲调上行跳进到主因 1 结束,形成全曲高潮。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2、歌曲的赏析以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
、播放圣诞节的歌曲。并提问
、导入课题《铃儿响叮当》并简单讲解。
二、新课学习
、师生一起律动,熟悉音乐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动一动,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再次律动。并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个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掌握歌曲结构及知识点
1、分段播放音乐,并掌握段落 (三段 A B A’)
2、师提问(歌曲是怎样反复的?),并完整播放音乐。
生:(反复记号......)
师:观察歌谱,你能发现些什么?(比如说有没有什么特殊记号......)
(三)、分段学习歌曲
1、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a.老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重复。
b.生自行朗读第一部分(注意二房子结尾附点四分音符唱一拍半)
c.在学生熟悉歌曲的情况下直接唱,不熟悉的情况下老师教唱
d.全体学生一起唱,或分男女生演唱。
2、学习歌曲第二部分(师出示简谱)
a.观察乐句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b.分析每句逗号前面的音都唱几拍(生思考并回答)
c.老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读第二段的歌词(重点提示附点节奏)
d.师生再次朗读,学生齐读
e.老师教唱,学生齐唱。
3、学习歌曲第三部分
a.找出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区别之处,并演唱。
b.师提问歌曲最后一句应该唱几拍? (可改9拍为5拍演唱)
c.演唱第三部分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可分男女生)注意感情,活泼欢快
(四)、加入乐器为歌曲伴奏
1、师分别出示 乐器,并编写节奏
双响筒: X X |X X
沙锤: X X X | X X X
铃鼓: X~ X |X~ X
分组发放乐器,分组演奏
A组 :铃鼓+沙锤
B组 :双响筒+沙锤
C组:铃鼓+沙锤
老师带领跟着音乐伴奏演奏一遍
老师弹伴奏,学生自主演唱加伴奏
再次完整展现
三、拓展
(一)、播放铃儿响叮当的变迁片段,提出悬念,为下节课做铺垫
四、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