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二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研究者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中地雀在2003年大旱后平均喙长从11.2毫米降低到10.6毫米,推测这与干旱环境中食物的变化有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
B. 干旱环境诱导中地雀产生了短喙基因
C. 中地雀喙的特征只是与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
D. 中地雀所有喙长相关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2、地球上已有的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只进行无性生殖的原始种类不过1%~2%,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关于这一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提高了物种变异的多样性
B.有性生殖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C.有性生殖出现在真核生物起源之前
D.有性生殖形成合子,丰富了子代的遗传信息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会发生定向改变
B.对人有害的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
D.经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4、我国在古脊椎动物的研究中发现,鸟类在进化过程中腕掌骨不断愈合(如图),这是飞行结构优化的体现。该研究结果属于( )
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古生物化石证据 D.生物化学证据
5、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②④⑤⑥⑦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①②③⑤⑦
6、雄性爱尔兰麋鹿鹿角可达4米长、重43公斤,是世界上最长的鹿角,厚重的鹿角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大大下降,但鹿角越大对雌鹿越具有吸引力,使长有大鹿角的雄鹿交配的机会增加,并使该性状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性状的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
B. 雌雄爱尔兰麋鹿在相互选择、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
C.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型
D. 爱尔兰麋鹿这一物种的形成一定经过了隔离
7、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B.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红绿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D.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
8、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所示为刚迁入时和迁入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又存在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海岛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甲、丙两个海岛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乙海岛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
9、下面是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要点,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的正确顺序( )
①祖先生活在缺草的环境中
②祖先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有的个体颈、前肢较长而有的较短
③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而促进颈和前肢逐渐变长
④只有长颈鹿和长肢的个体能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得以生存繁殖,而颈、前肢较短的个体因吃不到食物而遭淘汰
⑤获得性的颈和前肢变长可遗传
⑥代代选择以漫长年代进化而来
⑦经过许多年代的用进废退而发展进化的结果
A.①→③→⑤→⑦B.①→②→⑤→⑦C.①→②→④→⑥D.①→③→⑤→⑥
10、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
A.猎豹与斑马之间的“军备竞赛”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
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
11、如图表示某群岛上蝉的物种演化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B. 物种戊的形成是基因频率不定向改变的结果
C. 由甲形成乙和戊的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群岛上各种蝉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12、近年来,寒武纪化石宝库“清江生物群”和三峡石板滩“夷陵虫”的发现,使奥陶纪的“金钉子”——宜昌再次成为研究生物进化的一片热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B.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C.借助同位素的半衰期无法推断形成化石的生物的年代
D.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13、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十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爱养自然奇品悉备”。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历类似于“分数十缸饲养”的地理隔离
B.“逐日去其不佳者”属于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C.金鱼中的“奇品”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D.每缸中的金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属于一个基因库
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武纪物种爆发式地迅速形成,是因为恐龙的灭绝为其兴盛腾出了空间
B.由于鲸的鳍和人的上肢的骨骼结构具有许多共同点,说明生物是由水生到陆生进化
C.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大多是有害的,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1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所在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昆虫多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只能是一种威胁
D.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
16、雄绿头鸭的羽毛有美羽和素羽之分,假设雄鸭的羽毛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决定美羽,a决定素羽。美羽雄鸭羽毛艳丽易被天敌发现,但有利于雌鸭的识别,避免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素羽雄鸭易躲避天敌,但不利于雌鸭的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天敌存在与否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B. 天敌和近似鸭是绿头鸭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型
C. 若生境中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则种群中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D. 若生境中食物比较丰富,近似鸭种少天敌也少,则种群中A基因频率保持相对稳定
1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微小的有利变异不断积累的过程
D.进化的原材料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能够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18、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取食是主动适应环境的捕食策略
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9、盲鱼常栖息在漆黑的岩洞中,其眼睛退化,却拥有发达的嗅觉和触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的基因库在显著差异,则两者一定不能相互交配
B.盲鱼个体间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原始鱼类进化为盲鱼的根本原因是漆黑的生存环境
D.盲鱼和原始鱼类即使再次生活在相同环境也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
20、某研究员对某自然动物种群进行了调查,发现1千个个体中的基因组成:AA有300个、Aa有600个、aa有100个。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与生存地环境、其他物种之间都存在着协同进化
B.若干年后再次调查得出A基因频率为60%,说明该种群发生进化
C.若环境发生改变,aa个体不适宜生存,则a基因频率会一直降低直至为0
D.该自然动物种群中全部A和a基因的总和构成基因库
21、分布在某海岛上的一种涉禽种群X,因受地壳运动分化出两个岛,受不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历经上百万年,逐渐演变为现今两个不同的涉禽物种,具体演化进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B. 种群1个体之间在脚、翅、喙等形态和长短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C. 品系1和品系2的形成说明这两个海岛上的涉禽都发生了进化
D. 物种1和物种2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22、某海域生活着两种藤壶,其中藤壶生活在礁石的高处,藤壶乙生活在礁石的低处甚至浸入海水中。如果人为移走某处的藤壶乙,则藤壶甲也可继续向下扩张分布基至浸入海水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藤壶甲和藤壶乙的基因库存在差异
B.二者共存的情况对双方均可视为一种自然选择
C.二者共存时的分布差异说明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D.两种藤壶的协同进化与种间竞争密切相关
23、马先蒿属包括多个物种,其花部形态具有很大的多样性,花柱的长度有的不到1cm,有的超过12cm,无论是长花柱还是短花柱的马先蒿都由熊蜂传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马先蒿属不同长度的花柱是其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结果
B.马先蒿属的不同物种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C.马先蒿属花部形态的丰富变异促进了熊蜂遗传多样性的形成
D.熊峰和马先蒿的DNA序列有一定的差异性,说明二者不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24、1870年,某地桦尺蠖浅色(aa)占70%,杂合子(Aa)占20%。由于工业污染,该地的桦尺蠖每年浅色个体减少10%,黑色个体增加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的桦尺蠖个体间存在体色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B.桦尺蠖种群中全部的A基因和a基因的综合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C.1871年该区域的桦尺蠖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应约为77%
D.偶发的变异能否以等位基因的形式被保存,取决于变异频率
25、密林熊蜂可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但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 )
A.密林熊蜂不给角蒿传粉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B.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C.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D.密林熊蜂的打洞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突变
二、解答题:
26、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螺旋蛆蝇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 ______ ( 填前或后),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分析,杀虫剂对螺旋蛆蝇的作用是 ______
(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主要原因: ______ .
(3)螺旋蛆蝇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 ______ 多样性.
(4)比较不同种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下图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
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 ______ ,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______ (方面)的证据.
27、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 。
(2)依据现代进化理论, 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科学家研究发现,熊猫祖先也是食肉动物,作为捕食者,其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捕食 的物种,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
(4)熊猫和其猎物因捕食关系在进化上密切相关,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 之间、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8、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下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____。
(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
(3)请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关系的柱形图____。
(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原因是____。
(5)现有1 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550只,Aa的个体300只,aa的个体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突变、迁入和迁出等理想条件,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
29、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物种是指_____________。某小岛上蜥蜴原种进化形成新物种的过程如下图,A、B、C依次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种群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则该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
(3)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aa的频率均为1/2[1-(1/2)n]。该种群是否发生生物进化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4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大丽王蝴蝶个体间翅膀斑纹存在的差异,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 C 3、 B 4、 C 5、 C
6、B 7、 A 8、 B 9、 C 10、C
11、B 12、C 13、C 14、D 15、C
16、A 17、B 18、C 19、D 20、A
21、C 22、C 23、D 24、C 25、B
二、解答题:
26、 (1)前;自然选择;
(2)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
(3)遗传;
(4)丙;分子水平或者分子生物学
27、 (1)基因库 (2)种群 自然选择 (3)个体数量多 物种多样性 (4)不同物种 生物与无机环境
28、 (1)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3)
(4)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生殖隔离
(5) 30%
29、(1)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突变和基因重组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2)10%
(3)没有发生进化,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4)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