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宋初中央
集权的加强
背景:鉴于唐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
措施:设转运司,各州赋税上缴朝廷。
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
文官出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制约
设四监司
相权一分为三、二府三司制
崇文抑武。
巩固了国家统一
强化了中央集权。
权力分割过细。
造成财政危机和边防危机
背景: 冗兵冗官导致财政危机。
国家积贫积弱。
目的:富国强兵。
措施:青苗法:政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市易法:政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保甲法:兵农合一。
增加了财政收入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王安石变法
边防压力和
财政危机
澶渊之盟:辽宋兄弟相称,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宋夏关系: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赐
财政危机:募兵制、机构重叠,官僚队伍膨胀。
评价
影响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南宋的偏安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1141年:宋金和议,签订绍兴和议:南宋对金称臣,缴纳岁贡。
时间轴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背景: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措施 :
(1)制约钱粮:设转运司,将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2)收编精兵: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保卫京师。
(3)监察地方: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并设通判制约。设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
(4)削弱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5)抑制武将:实行崇文抑武,提高文官地位。
影响: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但束缚过度,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和边防危机。
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留下个小娃娃柴宗训当皇帝,还有个二十来岁的无知少妇符太后垂帘听政。
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突然接到了一份紧急情报:辽国入侵。符太后一听就慌了神,找来宰相商量,宰相范质推荐由先帝最信任的禁军统帅赵匡胤挂帅出征,平定边患。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去迎战“并不存在”的辽国大军。当晚,赵匡胤率领大军行至陈桥驿后,下令全军扎营休息。次日清晨,“睡”了一夜的赵匡胤走出中军大帐。只见众兵将齐声高喊:“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普就拿着一件黄袍来到赵匡胤跟前,不由分说,就把黄袍套在了赵匡胤身上。
赵匡胤就是在一种“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做了皇帝,然后带着原班人马浩浩荡荡返回开封。此时的开封城已完全被赵匡胤的亲信所控制,大军在没受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就占领了开封。
符太后带着年仅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躲进了天清寺,他们给赵匡胤留下了一份禅位诏书。
唐末藩镇实力强悍,割据一方,威胁中央集权。
皇帝如何解决藩镇割据问题?
(赵)普日:“……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收权 削实权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变为虚衔
制钱谷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收精兵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定期更换驻地
分权 中央 行政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与宰相分权
军政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调兵权统兵权分离
财政 三司专掌财政
地方 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监控各州
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崇文 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抑武 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北宋:二府三司
中书门下
宰相
行政
军政
财政
监察
枢密院
三司
台谏
执政
枢密使
副枢密使
盐铁司
度支司
户部司
御史中丞
知谏院
中央分权
三衙
二府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
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
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
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二 、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观察地图,指出与两宋并立的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宋朝是如何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
1、军事危机:边防压力(积弱)
态势 北宋与辽的对峙 北宋与西夏的对峙
战 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北宋与西夏战争,屡战屡败
和 1005年,签订协议“澶渊之盟” 1044年,宋夏和议
②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③北宋每年送给辽 “岁币 ”。 ①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 “ 岁赐”
2、财政危机(积贫)
原因 概况 后果
冗兵 北宋实行募兵制,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 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冗费)
冗官 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队伍膨胀。
以钱财 换和平 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送给西夏“岁赐”
澶渊之盟为什么是双赢?
对皇帝来说,似乎陷入了两难,如果手下将军武力太强,能搞掂契丹,却有可能谋权篡位,威胁自己。如果将军武力弱鸡,又不能对付契丹。自己要亡于契丹之手。
有没有一条中间路线,有,那就是压制武将,和契丹和谈,给契丹送钱送东西。契丹南下侵略,要的就是这些。送钱,表明上看,让大宋很屈辱。但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对大宋来说,省去了和契丹开战的军事费用。也减少了戍守边疆的费用。对契丹来说,如果和大宋打,就算打赢了,自己也损失不少,战争是有成本的,得不偿失。现在大宋每年固定给自己送钱送布帛,自己又何必打仗呢?
三、王安石变法:
背景: 冗兵冗官导致财政危机。国家积贫积弱。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目的:富国强兵。
措施:青苗法:政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市易法:政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保甲法:对农民进行军事训练,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评价:(1)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2)强兵的效果不明显
(3)变法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4)没有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
1.土地兼并严重
2.阶级矛盾的激化
3.冗官
冗兵
冗费
4.辽、西夏的威胁
政治危机
财政危机
边疆危机
积贫
积弱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时间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背景 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农民起义,游牧民族袭扰;
目的 富国 强兵
措施 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青苗法) (市易法、均输法)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保甲制) 推行募役法
目的 开辟财源 恢复“兵农合一”的 征兵制 ,取代募兵制 解决徭役扰民的问题
影响 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消极:①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②一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 ③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的是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四 、宋的偏安
1、靖康之变: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灭,徽、钦
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2、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
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宋金之战: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主动向金朝求和;
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被害。
4、南宋偏安: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继续
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被金人掳去的还有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工匠等等,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
靖康之耻一:北宋赔了多少钱给金国?
金军提出的赔偿要求: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折合成两,则是一亿两金、十亿两银,同时还需要绢帛一千万匹。
如果赔偿款无法按时交割,将皇家女人作价卖给金军,以充金银之数。
具体价格是,帝姬和王妃每人一千锭金,宗姬一人五百锭金,族姬一人二百锭金,宗妇一人五百锭银,族妇一人二百锭银,贵戚女一人一百锭银。
靖康之耻三:两位皇帝当了俘虏
士兵们逼迫着皇帝、皇子、妃子、公主到了金国的宗庙外,将皇帝和皇后的外袍剥掉,换上民服,外裹羊皮,其余的人,不管是驸马、嫔妃、王妃、全都赤裸上身,只披一件羊皮。
绍兴二十六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命宋钦宗去比赛马球,钦宗皇帝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风疾,又不善马术,很快从马上摔下,被马乱践而死。
富国:增加收入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北宋
南宋
建立(960年)
建立
(1127年)
中央集
权加强
冗费
边防压力
辽宋和战
夏宋和战
岳飞抗金
绍兴和议
偏安江南
王安石变法
冗兵
积贫
积弱
加强地方控制
分散机构权力
推行崇文抑武
强兵:效果不显
冗官
冗费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