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核心能力达标卷
班级: 姓名:
(一)
1.下列诗词的标题表达了哪些信息 (有的可多选)(9%)
A.揭示时间、地点、背景等 B.交代写作缘由 C.表明诗歌体裁
D. 奠定诗歌情感基调 E.表明写作对象,暗示写作手法
(1)《寒食》( ) (2)《十五夜望月》( ) (3)《咏柳》( )
(4)《征人怨》( ) (5)《诗经·小雅·采薇》( ) (6)《长歌行》( )
(7)《泊船瓜洲》( )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9)《浣溪沙》( )
2.下列不是词牌名的一项是( )。(2%)
A. 天净沙 B. 卜算子 C. 清平乐 D. 菩萨蛮
3.下列诗人与创作风格不符的一项是( )。(2%)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 B.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 D.婉约清丽,细腻典雅—-苏轼
4.根据描述,选择正确的人物填入括号中。(4%)
A. 李贺 B.范仲淹 C. 于谦 D. 黄庭坚
(1)他,和米芾、苏轼、蔡襄并称"宋四家",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 )
(2)他,是明朝英雄,组织了北京保卫战,以石灰自喻高尚节操。 ( )
(3)他,是宋朝名臣,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已任。 ( )
(4)他,被称为"诗鬼",一生渴望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只能借马抒怀。 ( )
5.下列诗歌的注释分别起什么作用 (3%)
A. 解释疑难词句 B.介绍诗中运用的典故 C.介绍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等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愿意学周公礼贤下士。语出《史记》,周公"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 )
(2)绝胜烟柳满皇都。 远远胜过。 ( )
(3)《周南·桃夭》 现代学者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 )
6.下列加点字词的注解有误的一项是( )。(2%)
A.泣涕零如雨 零:落下。
B.中庭地白树栖鸦 中庭:庭中,庭院中。
C.燕山月似钩 钩: 一种钓鱼的工具。
D.最是一年春好处 处:时。
7.下列诗词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A.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8.下列诗句与神话无关的一项是( )。(2%)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C.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9.对下列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A.杨柳:代表离别、留念,春天的美好 B.月亮:思乡、团圆,人生的美满、缺憾
C.丁香结:难解的愁怨 D.梅花:高洁的品质,爱国的情怀
10. 对下列诗句表达的品质或精神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A.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自卑自怜、孤高自傲的品质)
B.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将士们不畏艰难、英勇杀敌的精神)
C.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志行高洁、坚贞的品质)
D.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品质)
11.下列诗句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的感情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2%)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D.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2.下列诗句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的一项是( )。(2%)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二 )
1.【诗中有童年】童年是"牧童归去横牛背, "的自由自在,是“稚子金盆脱晓冰, "的好奇探索;童年带着"小娃撑小艇,
"的狡黠, 怀着" ,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小小梦想;童年也有过" ,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失落,有过"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的懊恼。
2. 【诗中有家国】杜甫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的满腔狂喜化作"白日放歌须纵酒, "的畅想,杜牧把忧国忧民的情怀化作"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辛辣讽 刺,范仲淹把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化作" ,出没风波里"的担忧,陆游把家国残 破的悲愤化作"王师北定中原日,
"的殷殷嘱托,于谦把满腔报国之志化作石灰"粉骨碎身浑不怕,
”的坚定!
3. 【诗中有情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与朋友交,应有"
, 天涯若比邻”的广阔胸襟与豪迈气概;与朋友别,虽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之 苦,却也难忘"开轩面场圃, ”之乐;送朋友远行,祝愿好友"若到江南赶上春, ",山水相逢,后会有期。
4. 【诗中有哲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古诗词之巅,我们望见先人的无穷智慧:“梅 须逊雪三分白, "说的是人各有所长;"
一枝红杏出 墙来"道出了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封不住、禁锢不了的真理;“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告诉我们青春可以永驻,心若不老,老去的只是岁月!
(三)
(A)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关于这三首诗的共同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A. 都是唐朝诗人创作的。 B.都是律诗。
C. 都写了春天的景色。 D. 都写到雨。
2.下列对三首诗题目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2%)
A." 送元二使安西"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交代了写作的缘由:为送别元二而写。
B."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说明写的是早春时的景象,从"呈"看出韩愈对张籍十分恭敬。
C." 春夜喜雨"中“喜”字体现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春夜"交代了写作的景物及其特征。
3.下列注释和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
A. 渭城朝雨湿轻尘 湿(yi): 湿润,沾湿。
B.当春乃发生 发(fā)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C. 天街小雨润如酥 酥(shū): 酥油。
D. 野径云俱黑 径(jìng):小路。
4.下列对诗句及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A.《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写离别之景,"客舍""柳色"与"朝雨"勾勒出清新明朗的画面。
B." 劝君更尽一杯酒"既表现了诗人想将离别时间拖后的期待,又有对朋友远行的关切与惦念。
C."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作者天亮时看到的景象,赞美了春雨过后满城繁花的美景。
D." 草色遥看近却无",因为是早春,小草还很短小稀疏,远看有淡淡绿意,凑近看反而不明显。
5.三首诗都写到了"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6%)
6.阅读链接材料,结合诗句思考:韩愈用"烟柳满皇都"的景象和早春草色对比,目的是什么 (3%)
(四)
【链接材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此时他任吏部 侍郎,虽然时间不长,但他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 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 一 场叛乱。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 侍郎。漫长冬天过去,他约张籍游春,张籍却以事忙年老推却,于是他写了这首诗送给张籍,希望能逗引他出门。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①。王②于③兴师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⑤。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③。与子偕行。
【注释】①袍:长袍,即今之斗篷。②王:此指秦君。 一说周天子。③于:语助词。④兴师:起兵。⑤同仇:共同对敌。⑥泽:内衣,如今之汗衫。⑦作:起。⑧裳:下衣,此指战裙。⑨甲兵:铠甲与兵器。⑩行:往。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参考答案
一、1.(1)A (2)AE (3)E (4)D (5)C
(6)C (7)A (8)AB (9)C
2.A 3.D4.(1)D (2)C (3)B (4)A
5.(1)B (2)A (3)C
6.C 7.C 8.D 9.D 10.A 11.A 12.A
二、1.短笛无腔信口吹 彩丝穿取当银钲 偷采白 莲回 童孙未解供耕织 儿童急走追黄蝶
2.青春作伴好还乡 君看一叶舟 家祭无忘告乃翁 要留清白在人间
3.海内存知己 把酒话桑麻 千万和春住
4.雪却输梅一段香 春色满园关不住 休将白发 唱黄鸡
三、1.B 2.C 3.C 4.C
5.示例:这三首诗中的雨都是春雨,都有“细”"润" 的特征。如,“渭城朝雨渑轻尘”写出了春雨细细 密密,沾湿了微微扬起的细小灰尘,显得十分温 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润”既体现了 春雨的温柔细密,又赞美了雨默默奉献的精神;“天街小雨润如酥”,把雨比作酥油,写出了春雨细、润及珍贵的特点。
6. (示例)目的是:①体现韩愈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 情;②体现韩愈虽已年暮却十分乐观、热爱生活; ③表达韩愈对经历了战乱后的国家又走向兴盛的期望。
四、四秦风 B C 袍 裳 同 同仇 同仇敌忾 ABC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