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易错3物质推断、鉴别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3 湖州模拟)如图a、b、c、d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连线的两物质(或其水溶液)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其中甲是一种蓝色絮状沉淀物,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其粉末颜色为黑色)丙为氯化物。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碱
B.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C.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D.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完全相同
2.(2023春 定海区校级月考)某白色固体可能由CaCO3、NaCl、BaCl2 NaOH 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实验记录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固体中不含BaCl2、Na2SO4
B.原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NaOH
C.步骤②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CaCl2
D.确定固体中是否有NaCl可以取无色溶液A直接滴入AgNO3溶液
3.(2023 鹿城区模拟)嘉兴的蚕丝在全国非常出名,收蚕茧、拉丝棉是目前蚕农们正忙的事,前两天小莉同学看见奶奶在烧蚕茧的时候用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她把这种白色晶体拿一些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白色晶体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晶体可能是碳酸钠晶体
B.该晶体可能是碳酸钙
C.该晶体一定是一种碱
D.该晶体一定是生石灰
4.(2023 宁波模拟)甲、乙、丙、丁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推断正确的是( )
A.若丙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丙为碳酸钙,则甲、乙中一定有二氧化碳
C.若丁为氯化铜,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D.甲、乙、丙、丁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5.(2022秋 镇海区期末)取少量铁粉和硫粉混合均匀后加热。小科对产物进行如下实验(FeS+H2SO4=H2S↑+FeSO4,H2S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Fe3+遇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红色,Fe2+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若溶液E不显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性气体A为SO2
B.黑色固体B为FeS
C.溶液F中的溶质为Na2S、NaOH
D.气体G为H2
6.(2023 镇海区一模)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FeCl3、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发现该废液样品为无色溶液,为进一步确定废液的成分,取样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得出原废液中( )
A.可能存在Na2SO4 B.可能存在NaCl
C.可能存在FeCl3 D.一定存在Ba(NO3)2
7.(2023 丽水一模)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鉴别铜锌合金和黄金,下列方法可行且简便的是( )
A.观察颜色
B.放在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C.加入稀硫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用磁铁靠近观察是否被吸引
8.(2022 余杭区二模)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相互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H2O O2 CaO Ca(OH)2
B H2SO4 HCl MgCl2 Mg(OH)2
C HCl CO2 CaCO3 H2O
D FeSO4 FeCl2 Cu CuO
A.A B.B C.C D.D
9.(2022 常山县模拟)现有蒸馏水、氧气、食盐水、氯化钙四种物质,为了区分它们,某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制作了如图的检索表。其中乙是( )
A.蒸馏水 B.氧气 C.食盐水 D.氯化钙
10.(2022 镇海区二模)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Ba2+、Mg2+、Na+、H+、Cl﹣、OH﹣、CO32﹣、SO42﹣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为确定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哪种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
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
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B.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C.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丁溶液中一定含有Na+
11.(2022 温州模拟)如果试剂只有水一种,常温下,以下几组物质中不能将各个物质分别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BaCO3、Zn(OH)2、Ca(NO3)2
B.Na、Hg、Ag
C.Mg(OH)2、CuSO4、KNO3
D.NaOH、NaCl、NH4NO3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2.(2023 丽水一模)小丽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A、B、C、D、E是初中常见物质,且都含氧元素,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B→A可以通过植物的某一生理过程加以实现,这一生理过程指的是 ;
(2)物质C的化学式为 ;
(3)写出一个D→E的化学方程式 。
13.(2023春 滨江区校级月考)如图表示五种不同类别物质间的关系。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C俗称苛性钠,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A物质的化学式是 ,B物质的化学式是 。
(2)在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没有体现酸的化学通性的是 (填序号)。
(3)写出②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2023春 宁波月考)构成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知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图中的甲、乙、丙、丁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种物质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B、C、D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乙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是一种蓝色溶液,丁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B为硫酸盐,C是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 ,C的化学式 。
(2)写出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2023春 永康市月考)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是 (填化学式)。
(2)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16.(2023 宁波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雪花在科学课堂绽放。某学习小组用雪花归纳一些物质相互反应关系。每片冰晶表示一种物质,相邻冰晶代表两物质能相互反应。已知A~F六种物质分别是铁粉、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且A物质是黑色,B物质是蓝色,C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则:
(1)E还能与图中不相邻的一种物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相邻物质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共有 个。
17.(2023 拱墅区模拟)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科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一”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C是常见气体,D是常见单质,图中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可能的化学式为 。
(2)写出A→E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
18.(2023 秀洲区校级一模)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KCl、Cu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CaCl2、BaCl2、KCl三种溶液均呈中性)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实验操作)。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2023 宁波模拟)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固体B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下同);a、b、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 ;
(2)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20.(2023 鹿城区模拟)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判断并确定该混合物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成分及其质量。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易错3物质推断、鉴别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3 湖州模拟)如图a、b、c、d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连线的两物质(或其水溶液)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其中甲是一种蓝色絮状沉淀物,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其粉末颜色为黑色)丙为氯化物。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碱
B.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C.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D.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完全相同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碱,故A正确;
B、d是盐酸,c是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故B正确;
C、a是一种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b是可溶性铜盐,如硫酸铜,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这个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b是可溶性铜盐,可能是氯化铜、硝酸铜,不一定是硫酸铜,c是铁,因为铁的活动性大于铜,二者可以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不一定与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完全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2.(2023春 定海区校级月考)某白色固体可能由CaCO3、NaCl、BaCl2 NaOH 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实验记录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固体中不含BaCl2、Na2SO4
B.原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NaOH
C.步骤②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CaCl2
D.确定固体中是否有NaCl可以取无色溶液A直接滴入AgNO3溶液
【解答】解:白色固体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消失,而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不溶于盐酸的沉淀,故沉淀一定不含有硫酸钡,一定含有碳酸钙,没有硫酸钡,则氯化钡和硫酸钠不能同时存在;无色溶液A通入二氧化碳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钠,故一定不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可能存在;
A、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钠,一定含有氯化钡,错误;
B、原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NaOH,正确;
C、步骤②加入的是过量的稀盐酸,故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CaCl2和HCl,错误;
D、氯化钡中含有氯离子,不能使用加入硝酸银溶液的方法检验是否含有氯化钠,错误;
故选:B。
3.(2023 鹿城区模拟)嘉兴的蚕丝在全国非常出名,收蚕茧、拉丝棉是目前蚕农们正忙的事,前两天小莉同学看见奶奶在烧蚕茧的时候用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她把这种白色晶体拿一些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白色晶体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晶体可能是碳酸钠晶体
B.该晶体可能是碳酸钙
C.该晶体一定是一种碱
D.该晶体一定是生石灰
【解答】解:无色溶液加入酚酞变红色,说明白色晶体的水溶液显碱性,溶液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色晶体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白色粉末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排除B,
无色溶液与酚酞变红色,说明呈碱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及碱的溶液都呈碱性,所以A、C、D都有可能;
加入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粉末不是氧化钙,也不可能是碱,故C、D错误。
故选:A。
4.(2023 宁波模拟)甲、乙、丙、丁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推断正确的是( )
A.若丙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丙为碳酸钙,则甲、乙中一定有二氧化碳
C.若丁为氯化铜,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D.甲、乙、丙、丁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解答】解:甲、乙、丙、丁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A、若丙为单质,则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是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丙为碳酸钙,则甲、乙中不一定有二氧化碳,比如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丁为氯化铜,则甲、乙中不一定有碱,比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乙、丙、丁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比如乙醇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2022秋 镇海区期末)取少量铁粉和硫粉混合均匀后加热。小科对产物进行如下实验(FeS+H2SO4=H2S↑+FeSO4,H2S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Fe3+遇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红色,Fe2+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若溶液E不显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性气体A为SO2
B.黑色固体B为FeS
C.溶液F中的溶质为Na2S、NaOH
D.气体G为H2
【解答】解:溶液E不显红色,所以溶液C中不含铁离子,C是硫酸亚铁,D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溶液F和气体G,所以G是氢气,F是硫化钠,所以D是氢气和硫化氢的混合物,所以B是铁和硫化亚铁的混合物,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所以A是二氧化硫,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A、刺激性气体A为SO2,故A正确;
B、黑色固体B为FeS和Fe,故B错误;
C、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足量,所以溶液F中的溶质为Na2S、NaOH,故C正确;
D、气体G为H2,故D正确。
故选:B。
6.(2023 镇海区一模)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FeCl3、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发现该废液样品为无色溶液,为进一步确定废液的成分,取样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得出原废液中( )
A.可能存在Na2SO4 B.可能存在NaCl
C.可能存在FeCl3 D.一定存在Ba(NO3)2
【解答】解: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
该废液样品为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氯化铁,生成的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盐酸,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一定不含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钠,故选:B。
7.(2023 丽水一模)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鉴别铜锌合金和黄金,下列方法可行且简便的是( )
A.观察颜色
B.放在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C.加入稀硫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用磁铁靠近观察是否被吸引
【解答】解:A、铜锌合金和黄金均为金黄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放在水中,均不能溶解,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铜和锌的合金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黄金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是为铜锌合金,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用磁铁靠近,均不能被吸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2022 余杭区二模)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相互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H2O O2 CaO Ca(OH)2
B H2SO4 HCl MgCl2 Mg(OH)2
C HCl CO2 CaCO3 H2O
D FeSO4 FeCl2 Cu CuO
A.A B.B C.C D.D
【解答】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不符合图示关系,故选项错误。
B、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硫酸不能与氯化镁反应,不符合图示关系,故选项错误。
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符合图示关系,故选项正确。
D、硫酸亚铁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亚铁,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氯化亚铁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铜,不符合图示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2022 常山县模拟)现有蒸馏水、氧气、食盐水、氯化钙四种物质,为了区分它们,某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制作了如图的检索表。其中乙是( )
A.蒸馏水 B.氧气 C.食盐水 D.氯化钙
【解答】解:由题意,乙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蒸馏水、氧气、食盐水、氯化钙四种物质中,氧气只含有氧元素一种元素,故乙是氧气。
故选:B。
10.(2022 镇海区二模)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Ba2+、Mg2+、Na+、H+、Cl﹣、OH﹣、CO32﹣、SO42﹣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为确定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哪种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
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
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B.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C.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丁溶液中一定含有Na+
【解答】解: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Ba2+、Mg2+、Na+、H+、Cl﹣、CO32﹣、SO42﹣、OH﹣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可以组成的物质有BaCl2、Ba(OH)2、MgCl2、MgSO4、HCl、H2SO4、NaCl、NaOH、Na2CO3、Na2SO4;
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能形成沉淀的离子组合是CO32﹣和Ba2+、Ba2+和SO42﹣、Mg2+和OH﹣;故甲可以是氢氧化钡;
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则乙、丁溶液中分别含有H+和CO32﹣中的一种;乙、丁可以分别是硫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无法具体判断分别是谁;
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则丙溶液中含有Cl﹣,丙可以是氯化镁;
代入题干,推断合理;
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说法正确;
B、乙溶液可能是硫酸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溶液,因此可能含有SO42﹣,说法正确;
C、丙溶液是氯化镁溶液,一定含有Cl﹣,说法正确;
D、丁溶液可能是硫酸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溶液,因此可能含有Na+,说法错误;
故选:D。
11.(2022 温州模拟)如果试剂只有水一种,常温下,以下几组物质中不能将各个物质分别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BaCO3、Zn(OH)2、Ca(NO3)2
B.Na、Hg、Ag
C.Mg(OH)2、CuSO4、KNO3
D.NaOH、NaCl、NH4NO3
【解答】解:A、碳酸钡和氢氧化锌是不溶于水的物质,无法鉴别碳酸钡和氢氧化锌;
B、汞是液体,直接能鉴别出来,将钠和银分别投入水中,能与水反应的是钠,另一种是银,可以鉴别;
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硫酸铜溶于水呈蓝色,硝酸钾溶于水呈无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故选:A。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2.(2023 丽水一模)小丽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A、B、C、D、E是初中常见物质,且都含氧元素,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B→A可以通过植物的某一生理过程加以实现,这一生理过程指的是 植物的光合作用 ;
(2)物质C的化学式为 H2SO4 ;
(3)写出一个D→E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Na2SO4+Cu(OH)2↓(合理即可) 。
【解答】解:A、B、C、D、E是初中常见物质,且都含氧元素,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B是二氧化碳;D为盐,水溶液呈蓝色,可以是硫酸铜;A属于单质,应为氧气。
(1)B→A可以通过植物的某一生理过程加以实现,即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这一生理过程指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物质C属于酸,含有氧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可以是硫酸,其化学式为H2SO4。
(3)D→E,E属于碱,且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以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H2SO4;
(3)2NaOH+CuSO4═Na2SO4+Cu(OH)2↓(合理即可)。
13.(2023春 滨江区校级月考)如图表示五种不同类别物质间的关系。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C俗称苛性钠,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A物质的化学式是 Fe2O3 ,B物质的化学式是 铁 。
(2)在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没有体现酸的化学通性的是 ④ (填序号)。
(3)写出②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解答】解:(1)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则是氧化铁,其化学性是Fe2O3;B能与稀硫酸反应,能生成氧化铁,则B为铁。
(2)在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不能体现酸的化学通性的是④,溶液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3)②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故答案为:(1)Fe2O3;铁;
(2)④;
(3)Fe2O3+3H2SO4═Fe2(SO4)3+3H2O。
14.(2023春 宁波月考)构成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知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图中的甲、乙、丙、丁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种物质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B、C、D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乙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是一种蓝色溶液,丁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B为硫酸盐,C是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 H2SO4 ,C的化学式 Cu 。
(2)写出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Ca(OH)2=CaSO4+Cu(OH)2↓ 。
【解答】解:(1)在图中的甲、乙、丙、丁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种物质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B、C、D四种物质,乙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所以乙是铁,丙是一种蓝色溶液,所以丙可以是硫酸铜,丁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所以丁是氢氧化钙,B为硫酸盐,甲和铁会生成B,所以B是硫酸亚铁,甲是硫酸,C是单质,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C是铜,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所以A可以是水,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的化学式是H2SO4,C的化学式是Cu;
(2)丙和丁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uSO4+Ca(OH)2=CaSO4+Cu(OH)2↓。
故答案为:(1)H2SO4,Cu;
(2)CuSO4+Ca(OH)2=CaSO4+Cu(OH)2↓。
15.(2023春 永康市月考)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是 BaSO4 (填化学式)。
(2)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Na+、H+、Ba2+ (填离子符号)。
【解答】解: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溶液中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
M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M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M中不含碳酸钠,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不能共存,所以M中不含氯化镁;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钡会生成白色沉淀A,所以M中含有硫酸钠,白色沉淀A是硫酸钡;无色滤液1滴加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B,说明无色滤液1中含有氯离子,所以B是氯化银沉淀。由此可知:
(1)白色沉淀A是:BaSO4。
(2)由于加入的稀盐酸和硝酸钡是过量的,所以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Na+、H+、Ba2+。
故答案为:(1)BaSO4;
(2)Na+、H+、Ba2+。
16.(2023 宁波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雪花在科学课堂绽放。某学习小组用雪花归纳一些物质相互反应关系。每片冰晶表示一种物质,相邻冰晶代表两物质能相互反应。已知A~F六种物质分别是铁粉、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且A物质是黑色,B物质是蓝色,C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则:
(1)E还能与图中不相邻的一种物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OH)2↓+Na2SO4 。
(2)相邻物质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共有 3 个。
【解答】解:(1)每片冰晶表示一种物质,相邻冰晶代表两物质能相互反应,A~F六种物质分别是铁粉、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且A物质是黑色,所以A是铁,B物质是蓝色,所以B是硫酸铜,C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所以C是氢氧化钙,F会与铁反应,D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D是二氧化碳,E是氢氧化钠,F是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还能与图中不相邻的一种物质反应,该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2)相邻物质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共有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3个。
故答案为:(1)2NaOH+CuSO4═Cu(OH)2↓+Na2SO4;
(2)3。
17.(2023 拱墅区模拟)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科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一”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C是常见气体,D是常见单质,图中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可能的化学式为 H2O或CO2 。
(2)写出A→E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6CO2+6H2OC6H12O6+6O2 。
【解答】解:(1)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科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C是常见气体,D是常见单质,都能与A相互转化,故可以推断A是水,C是氢气,D是氧气,B是碳酸,E可以是葡萄糖;或是A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D是氧气,B是碳酸,E是葡萄糖,经过验证,推导正确,A可能是水或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H2O或CO2;
(2)A生成E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故答案为:(1)CO2或H2O;
(2)6CO2+6H2OC6H12O6+6O2。
18.(2023 秀洲区校级一模)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KCl、Cu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CaCl2、BaCl2、KCl三种溶液均呈中性)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Na2CO3、KOH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 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写出实验操作)。
【解答】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钾、碳酸钠在溶液中显碱性.
固体物质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无色溶液A中加入氯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和pH>7的溶液B,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于第一步固体全部溶解,因此固体不含氯化钙,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2CO3、KOH,可能含有KCl,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故答案为:Na2CO3、KOH;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9.(2023 宁波模拟)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固体B的成分是 Cu (填化学式,下同);a、b、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 过滤 ;
(2)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CuSO4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NaCl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FeCl3+3NaOH=Fe(OH)3↓+3NaCl 。
【解答】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氯化铁和碱反应会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
固体粉末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固体A和无色溶液,所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固体A加入足量的盐酸得到固体B和黄色溶液,所以B是铜,固体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铁,无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
(1)固体B的成分是Cu,a、b、c含同一操作,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其名称是过滤;
(2)通过推导可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CuSO4,可能含有的物质是NaCl;
(3)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
故答案为:(1)Cu,过滤;
(2)CuSO4,NaCl;
(3)FeCl3+3NaOH=Fe(OH)3↓+3NaCl。
20.(2023 鹿城区模拟)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Na2SO4、Na2CO3 (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判断并确定该混合物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成分及其质量。
【解答】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W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W是二氧化碳,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和氯化钡,生成的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的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1)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SO4、Na2CO3。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硫酸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g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 233
y 11.65g
y=7.1g
设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r,
2.3g8.5g
Mr=85,
由于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5,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85,且硝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刚好为85,所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只可能且仅有硝酸钠。
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NaNO3,其质量为20.9g﹣7.1g﹣5.3g=8.5g。
故答案为:
(1)CO2+Ca(OH)2=CaCO3↓+H2O;
(2)Na2SO4、Na2CO3;
(3)NaNO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