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易错1溶解度与曲线(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易错1溶解度与曲线(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02 13:2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易错1溶解度与曲线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3 南浔区一模)20℃时,将20克的食盐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静置,观察到如图现象。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置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水是溶质,食盐是溶剂
D.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0克
2.(2023 萧山区模拟)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一定是蒸发
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C.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②中已是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钾
3.(2023 宁波模拟)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被广泛用于消毒水的配制。25℃时,在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2克三氯异氰尿酸(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丙>甲
C.如图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
D.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
4.(2023 宁波模拟)小科在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KNO3的溶解度:20℃时为31.6g,50℃时为85.5g),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5.5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均为饱和溶液
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5.(2023 杭州模拟)已知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40.3% B.28.9% C.44.8% D.30.5%
6.(2023 平阳县模拟)在20℃时,将一包白色粉末置于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如图甲溶液,再升温至50℃时,得到如图乙溶液。若不考虑水分蒸发,则对甲、乙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溶液
B.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降低
D.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7.(2023 拱墅区模拟)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8.(2023 鹿城区模拟)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现将200g不饱和KNO3溶液分成两等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实验过程,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①→③过程中,KNO3的溶解度和质量分数都增大
B.②→④蒸发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C.25℃时,KNO3的溶解度是43g
D.③比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9.(2022 杭州模拟)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食盐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食盐溶液30g
10.(2022 杭州一模)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6克
B.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托盘天平等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D.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11.(2022 永康市模拟)如表是固体A和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30 50 100
A溶解度(g) 0.173 0.165 0.121 0.076
B溶解度(g) 13.3 31.6 63.9 246
A.3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50℃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100℃时,A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30℃时,100gB物质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12.(2022 临平区模拟)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实验一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二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3.(2022 滨江区一模)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③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
D.若②中的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4.(2022 金华模拟)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5.(2022 滨江区模拟)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6.(2023 衢江区一模)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用天平称取食盐固体    克。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甲    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2023 鹿城区校级一模)小温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实验一中ABCD 四个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可多选)。
(2)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18.(2022 嵊州市校级模拟)实验操作考查中,李明同学抽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李明按照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
(1)李明在称量食盐质量时,将砝码、食盐放在天平正确位置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下列操作会导致他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    。(填字母编号)
A.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使用的砝码生锈了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19.(2022 嵊州市模拟)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在恒温条件下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
(1)甲烧杯中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
(3)若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量等于5g,则甲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0.(2022 金华模拟)课堂上完成溶液配制实验中:小刚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0g0.9%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中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如图1)
(1)他的操作中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
B.c操作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d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2)小芳在配制过程也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称量氯化钠、量取 水的操作 如图2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
A.12.4%
B.17.2%
C.16.9%
D.12.5%
21.(2022 鹿城区校级模拟)小海做自然界中“冬季排碱”模拟实验,他首先配制了40℃的碳酸钠热饱和溶液,然后冷却至4℃,其操作过程如图:
(1)在向甲烧杯中添加碳酸钠粉末的过程中,若观察到    现象,则甲溶液已饱和。
(2)乙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
(3)用图2装置回收丙烧杯中的固体,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仅剩少许液体时,该如何操作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2.(2023 龙湾区模拟)盐度计常用于卤水制作时快速测定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仪器,可防止盐分摄入过多引起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了自制简易盐度计活动,过程如下:
【资料】食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电阻越小。它们的关系如下表所示:20℃下食盐溶液的电阻大小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表
溶质质量分数(%) 0.5 1.4 4.1 7.9 10.3 15.7 20.5 23.9 26.5
电阻(Ω) 193.6 105.4 44.8 25.0 19.4 13.0 10.0 8.6 8.0
【制作】图甲为盐度计工作电路图,电极a、b分别夹在烧杯内壁两侧,R0 是阻值为4欧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6伏,电压表的量程为0﹣3伏。当烧杯内倒满卤水时,可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小组同学每次实验时都将电极a、b分别夹在烧杯内壁两侧”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请通过计算说明该电压表能否测出此时饱和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改进】某小组发现温度越高,食盐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为了消除温度带来的影响,请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完成回答。
①用热敏电阻代替定值电阻,现有A、B两种电阻,它们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规律如图乙。请选择合适的热敏电阻使盐度计的测量不会受温度影响并说明理由。
②现有C、D两种电源,它们的电压随温度变化规律如图丙。请选择合适的电源使盐度计的测量不会受温度影响并说明理由。
2023年浙江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易错1溶解度与曲线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3 南浔区一模)20℃时,将20克的食盐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静置,观察到如图现象。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置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水是溶质,食盐是溶剂
D.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0克
【解答】解:A、20℃时,将20克的食盐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静置,有不能继续溶解的食盐存在,则静置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20℃时,将20克的食盐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静置,有不能继续溶解的食盐存在,则形成的溶液质量小于70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2023 萧山区模拟)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一定是蒸发
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C.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②中已是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钾
【解答】解:A、操作I不一定是加溶质,也可能是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采用的是降低温度至恰好饱和的方法,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②与③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②中溶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2023 宁波模拟)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被广泛用于消毒水的配制。25℃时,在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2克三氯异氰尿酸(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丙>甲
C.如图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
D.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
【解答】解:A、25℃时,在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2克三氯异氰尿酸,全部溶解,甲烧杯中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丙中溶剂的质量相等,甲中溶质的质量比丙中多,烧杯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丙<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丙中溶剂的质量相等,乙中溶质的质量比丙中多,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D、升温至60℃时,无明显现象,甲、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2023 宁波模拟)小科在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KNO3的溶解度:20℃时为31.6g,50℃时为85.5g),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5.5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均为饱和溶液
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解答】解:A、保持温度不变,④中溶剂的质量为100g,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20g+30g+30g=80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在④中加入5.5g硝酸钾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为20℃时的饱和溶液;③中加热至50℃时,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50g;⑤为20℃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为31.6g;则②⑤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比②⑤中大,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20g,为不饱和溶液;③中为50℃时的不饱和溶液,④为50℃时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④→⑤可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20g+30g+30g﹣31.6g=48.4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2023 杭州模拟)已知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40.3% B.28.9% C.44.8% D.30.5%
【解答】解:假设密闭容器中氯气分子个数为1,根据题意,则氧气分子个数为5,氢气分子个数为11
根据化学方程式H2+Cl22HCl可知:1分子氯气消耗1分子的氢气生成2分子氯化氢;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可知:5分子氧气可支持10分子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0分子水;
H2、O2、Cl2的混合气体分子数之比为11:5:1,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Cl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10=1:5;则生成HCl与H2O的质量比=36.5:90;因此,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28.9%
故选:B。
6.(2023 平阳县模拟)在20℃时,将一包白色粉末置于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如图甲溶液,再升温至50℃时,得到如图乙溶液。若不考虑水分蒸发,则对甲、乙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溶液
B.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降低
D.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甲、乙中溶剂质量相等,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多,甲溶液的质量小于乙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再升温至50℃时,白色粉末全部溶解,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升温至50℃时,白色粉末全部溶解,说明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甲、乙中溶剂质量相等,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多,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2023 拱墅区模拟)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解答】解:A、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在①→②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②>①故A说法错误;
B、②③都是恒温蒸发得到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B说法错误;
C、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所以溶剂水的质量分数③>④,即溶剂质量分数减小,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C说法错误;
D、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8.(2023 鹿城区模拟)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现将200g不饱和KNO3溶液分成两等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实验过程,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①→③过程中,KNO3的溶解度和质量分数都增大
B.②→④蒸发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C.25℃时,KNO3的溶解度是43g
D.③比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解答】解:A、①→③过程中,温度不变,则KNO3的溶解度不变;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增加,则KNO3的质量分数都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④的过程中,溶液由25℃时的不饱和溶液变为25℃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加,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①→③过程中,溶液变为恰好饱和的溶液;②→④的过程中,溶液变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即25℃时,20g水中溶解8.6g硝酸钾,溶液恰好饱和,25℃时,KNO3的溶解度是8.6g43g,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③、④均为25℃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2022 杭州模拟)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食盐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食盐溶液30g
【解答】解: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60g×10%=6g,含溶剂60g﹣6g=54g。
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6g﹣x)×20%=60g×10%,x=30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60g+y)×20%=60g×10%+y,y=7.5g,故选项错误。
C、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6g﹣x)×20%=60g×10%,x=30g,故选项正确。
D、加入20%的食盐溶液30g,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在10%~20%之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2022 杭州一模)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6克
B.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托盘天平等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D.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解答】解: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错误;
B、托盘天平不是玻璃的,错误;
C、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错误;
D、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正确。
故选:D。
11.(2022 永康市模拟)如表是固体A和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30 50 100
A溶解度(g) 0.173 0.165 0.121 0.076
B溶解度(g) 13.3 31.6 63.9 246
A.3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50℃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100℃时,A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30℃时,100gB物质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解答】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3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析出晶体,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B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50℃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故B正确;
C、10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但题干没有提到溶液是否饱和,因此无法比较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C错误;
D、3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31.6g,则该温度下,100gB物质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故D错误。
故选:B。
12.(2022 临平区模拟)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实验一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二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实验二后,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解答】解:A、实验二乙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质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不论分成几份,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实验一后甲乙中溶质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
C、实验二甲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水,溶剂质量增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实验二后,甲烧杯溶质质量不变,乙烧杯加入的5g氯化钠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也不变,故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13.(2022 滨江区一模)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③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
D.若②中的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解答】解:A、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项中未指明温度,故A错误;
B、升温后得到③,烧杯中无固体剩余,③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B错误;
C、①的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②中有剩余固体,②中为饱和溶液,升温后得到③,烧杯中无固体剩余,溶剂的质量相同,③中溶解的固体多,因此
溶液②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恒温蒸发溶剂,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溶解度相等而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4.(2022 金华模拟)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解答】解: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甲和丙一定饱和,乙可能恰好饱和;故选项正确;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最小错误;故选项错误;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甲>丙>乙错误;故选项错误;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错误,因为甲、乙、丙不知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2022 滨江区模拟)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36g,因此20g水最多溶解7.5g,因此a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c中烧杯底部还有固体,仍是饱和溶液,因为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40g,因此20g水最多溶解8g氯化钠,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因此33.3%错误;故B错误;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烧杯底部始终有固体;故C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获得氯化钠晶体常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6.(2023 衢江区一模)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用天平称取食盐固体  5 克。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甲  小于 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答】解:(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用天平称取食盐固体的质量为100g×5%=5g。
(2)溶液具有均一性,实验2中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向甲中加入5g水,向乙中加入5g氯化钠,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则大小关系是甲小于乙。
故答案为:
(1)5;
(2)小于。
17.(2023 鹿城区校级一模)小温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实验一中ABCD 四个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CD (填字母,可多选)。
(2)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④③① (用序号表示)。
【解答】解:(1)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D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C→D加入20克氯化钾但是溶液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断定C中是恰好饱和;
(2)①中的溶液经过恒温蒸发溶剂,得到③,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①<③,④是高温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④>③,所以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③①。
故答案为:(1)CD;
(2)④③①。
18.(2022 嵊州市校级模拟)实验操作考查中,李明同学抽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李明按照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
(1)李明在称量食盐质量时,将砝码、食盐放在天平正确位置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继续向左盘加入食盐,直到天平平衡 。
(2)下列操作会导致他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  BC 。(填字母编号)
A.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使用的砝码生锈了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解答】解:(1)在称量食盐质量时,将砝码、食盐放在天平正确位置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加入食盐,直到天平平衡。
(2)A、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使用的砝码生锈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
(1)继续向左盘加入食盐,直到天平平衡;
(2)BC。
19.(2022 嵊州市模拟)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在恒温条件下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
(1)甲烧杯中的溶液是  不饱和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丙、丁 。
(3)若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量等于5g,则甲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8.7% 。
【解答】解:由实验的流程可知,甲的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成为乙,乙中没有晶体,可判断出甲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的溶液是否饱和不能确定;乙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了3g晶体,得丙的溶液,则丙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将丙的溶液过滤恒温蒸发10g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但丁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同温同种溶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则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丙、丁;
(1)根据甲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饱和;
(2)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丙、丁;故答案为:丙、丁;
(3)丙为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之后析出5g晶体,故10g水中最多能溶解5gKNO3。在t℃时KNO3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100%,丙中溶液质量为100g﹣l0g﹣l0g﹣3g=77g,则此时溶质质量=77g100%≈25.7g,甲中溶质质量=25.7g+3g=28.7g,溶质质量分数100%=28.7%;故答案为:28.7%。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0.(2022 金华模拟)课堂上完成溶液配制实验中:小刚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0g0.9%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中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如图1)
(1)他的操作中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AB 。
A.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
B.c操作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d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2)小芳在配制过程也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称量氯化钠、量取 水的操作 如图2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A 。
A.12.4%
B.17.2%
C.16.9%
D.12.5%
【解答】解:(1)A.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c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d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操作正确,使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选:AB。
(2)由图可知称取氯化钠质量为10g+5g﹣2.7g=12.3g,量取水的体积为87mL,即87g,则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2.4%。
故选:A。
故答案为:(1)AB;
(2)A。
21.(2022 鹿城区校级模拟)小海做自然界中“冬季排碱”模拟实验,他首先配制了40℃的碳酸钠热饱和溶液,然后冷却至4℃,其操作过程如图:
(1)在向甲烧杯中添加碳酸钠粉末的过程中,若观察到  碳酸钠粉末不能继续溶解 现象,则甲溶液已饱和。
(2)乙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a>b 。
(3)用图2装置回收丙烧杯中的固体,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仅剩少许液体时,该如何操作  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棒搅拌 。
【解答】解:(1)在向甲烧杯中添加碳酸钠粉末的过程中,若观察到碳酸钠粉末不能继续溶解现象,则甲溶液已饱和。
(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丙,温度降低,有碳酸钠析出,乙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b,则a、b的大小关系为a>b。
(3)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即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仅剩少许液体时,应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棒搅拌。
故答案为:
(1)碳酸钠粉末不能继续溶解;
(2)a>b;
(3)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棒搅拌。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2.(2023 龙湾区模拟)盐度计常用于卤水制作时快速测定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仪器,可防止盐分摄入过多引起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了自制简易盐度计活动,过程如下:
【资料】食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电阻越小。它们的关系如下表所示:20℃下食盐溶液的电阻大小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表
溶质质量分数(%) 0.5 1.4 4.1 7.9 10.3 15.7 20.5 23.9 26.5
电阻(Ω) 193.6 105.4 44.8 25.0 19.4 13.0 10.0 8.6 8.0
【制作】图甲为盐度计工作电路图,电极a、b分别夹在烧杯内壁两侧,R0 是阻值为4欧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6伏,电压表的量程为0﹣3伏。当烧杯内倒满卤水时,可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小组同学每次实验时都将电极a、b分别夹在烧杯内壁两侧”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需要控制变量,使实验结果不受电极位置影响 。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请通过计算说明该电压表能否测出此时饱和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改进】某小组发现温度越高,食盐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为了消除温度带来的影响,请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完成回答。
①用热敏电阻代替定值电阻,现有A、B两种电阻,它们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规律如图乙。请选择合适的热敏电阻使盐度计的测量不会受温度影响并说明理由。
②现有C、D两种电源,它们的电压随温度变化规律如图丙。请选择合适的电源使盐度计的测量不会受温度影响并说明理由。
【解答】解:(1)电阻与物体截面积、长度有关,如果每次电极位置不同,那么电流通过的液体截面积、长度可能不同,所以需要控制变量,保证电极位置不变,因此“小组同学每次实验时都将电极a、b分别夹在烧杯内壁两侧”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控制变量,使实验结果不受电极位置影响;
(2)溶液质量分数W100%≈26.5%,查表得溶液电阻:R1=8Ω,根据串联分压,R0两端电压U0U总6V=2V,在电压表示数范围内,可以测量;
(3)①温度升高,食盐溶液导电能力增强,电阻下降,在总电压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R0两端电压表示数不变,即要求热敏电阻和食盐溶液电阻比例一定,热敏电阻阻值也要相应下降,故选:B;
②根据(2)中分析可知,U0U总,R0不变,R1下降,即 增大,那么U总必须和R1 一样,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D。
故答案为:
(1)需要控制变量,使实验结果不受电极位置影响;
(2)可以测量;
(3)①B;②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