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期末小测
班级 姓名 得分
1.朱元璋建立了极端君主专制的国家权力体系,其核心是“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下列属于其措施的有
①设立锦衣卫 ②废除中书省 ③设立“三司” ④设立军机处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有位学者记录了右图中的这段话,文中的“夫子”应该是指
A.张仲景 B.宋应星 C.徐光启 D.李时珍
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被斩首。这反映了清期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实行八股取士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4.明至清朝前期,经济兴盛,商业发达。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当时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②形成了资本雄厚的地区性商人群体——商帮
③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下令关闭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驱掠少壮,发掘冢墓”,犯下“积骸如陵,血流成川”的罪行。对此,明朝政府
A.指派岳家军北上抗金 B.派遣戚继光组织抗倭 C.派郑和船队七下西洋 D.命令郑成功收复台湾
6.在英国使团拜访乾隆的途中,使团中的英国孩童对中国人用手工而不用机器采煤感到惊讶,而对自己国家的轨道和铁皮运煤小车感到自豪。这反映闭关锁国政策
A.有效抵制了西方殖民者 B.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D.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7.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史实。下列影视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有
①明太祖用金奔巴瓶掣签出继承人 ②明成祖颁诏令大规模营建北京城
③康熙帝召见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 ④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班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作者与作品对应错误的是
A.关汉卿—《窦娥冤》 B.曹雪芹—《红楼梦》 C.吴承恩—《西游记》 D.罗贯中—《牡丹亭》
9.“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材料中的“海波平”和“逐荷夷”分别是指
A.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B.鉴真东渡 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10.下列图片反映了“乾隆时期的中国”的时代特征是
A.高度繁荣昌盛的盛世 B.衰败、闭锁和落后的中国
C.盛世背后隐藏着危机 D.皇权强化下的对外关系
1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思维导图和所学知识,写出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影响。(2分)
(2)请列举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两例,并对史实中的两位人物进行合理的评价。(4分)
(3)概括明清时期中外交往的变化趋势,并说说该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12.(10分)康熙帝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康熙帝以国计民生为念,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 牛)旦海禁,重开海外贸易;但当沿海人民不断移民南洋,大批船只出售给外洋各国之类事件一再发生时,康熙五十五年他下令:“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写出图1反映的民族政策和图2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名称。(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康熙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康熙帝。(5分)
13.(10分)中国史就是一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交往形式 朝代 典型事例
①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会盟 宋朝 订立 ② ,很长时间宋辽保持和平局面
设置机构 元朝 设置 ③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材料一:
(1)分别写出表格中①②③的内容,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些交往形式所产生的共同作用。(4分)
材料二:1697年,康熙帝进行了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属下大将见势纷纷叛离,噶尔丹服毒自尽。到乾隆二十七年,任命“伊犁将军”,主要职能包括统率驻军、屯田置牧、核征赋税等藩属事务。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二人,分驻前、后藏,以监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务。乾隆命军机大臣阿桂和福康安等议定有关西藏章程,对西藏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该章程于1793年正式颁布。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史》
(2)有学者认为“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在清代渐趋稳定”。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用相关史实加以印证。(6分)
参考答案
1-5 ADDAB 6-10 DCDDC
11.(1)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 他们两位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2分)
(3)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2分)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
12.(1)怀柔政策(或与边疆少数民族加强联系);《尼布楚条约》。
(2)从开放海禁到闭关锁国。(1分) 原因:清朝统治者
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分)
(3)康熙帝有功也有过。(1分)功绩:采取怀柔的民族政策,通过承德避暑山庄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通过雅克萨之战,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适时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关注国计民生。(史实+影响2分)过失: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史实+影响2分)
13.(1)①和亲;②澶渊之盟;③澎湖巡检司。(3分)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或促进了民族交融)。(1分)
(2)在西北地区,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在西藏地区,确立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在台湾地区,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设置台湾府,1885 年台湾正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在东北地区,17世纪,清政府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或反抗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稳固了东北地区。由此可见清政府通过在不同地区多方面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得以渐趋稳定。(任选三个地区6分,史实1分,影响1分)
经济上,民族之间通过朝贡、设置榷场等,互通有无,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为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接受,少数民族文化也不断为中华民族文化注入新的血液。
——史金波《略论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演变趋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