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茹志鹃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走近作者
茹志鹃,浙江杭州人。 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
创作背景
小说《百合花》诞生的1958年,反右派斗争紧锣密鼓地展开着,作者茹志鹃的丈夫也是被批斗的对象。这种人斗人的痛苦现况,使她怀念战争时期圣洁的人际情感,她创作了《百合花》加以赞美和对比。
本文是如何描写战争的残酷的?
1.中秋时节
2.乡干部
3.借被子
4.担架员描述通讯员之死。
选材讲究
我
1.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动作描写)
2.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拚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3.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4.“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语言描写)
5.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动作描写)
“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穿针引线的人物,是故事的叙述人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通过富于浪漫气息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的色彩。比如,“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天目山拖毛竹时的情景语言不多,却充满诗情画意。
②
拉近与读者距离
1、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
2、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3、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点题
4、衣服上的破洞
A.34段
B.43段
C.53段
D.56段
细节描写的作用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深入探究
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明知已无实用意义,为什么新媳妇还缝补通讯员衣服的破洞,把结婚用的新被子垫放到他的棺木中
这是无法控制的深挚情感的倾泻:
一是无法补救的歉疚之情
二是对舍己救人的英雄战士无比崇敬、悲痛的感情。
三是对这个年轻可爱生命骤然离去的痛惜之情、深情悼念。
花姿雅致,叶子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色泽鲜艳。
百年好合、纯洁神圣、清纯可爱、
深深的祝福和伟大的爱
这篇小说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用百合花象征了军民之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赞美了人民战士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英雄战士的热爱和崇敬,揭示了军民团结才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之所在。
试看天下谁能敌
军民团结如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