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1 11:30:3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一、单选题
1.(2023·东昌府模拟)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属于生物的判断依据是(  )
A.能进行呼吸 B.有细胞结构 C.能繁殖后代 D.能使人患病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能够繁殖后代,所以属于生物。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依据: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摄食、腐生的细菌分解有机物等;
2、生物的生活需要氧气,如鲸浮出水面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排尿、排汗、植物落叶等;
4、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如春种秋收,狗猫产子等;
5、遗传和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既有相似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征;
6、应激性,即对外界刺激能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如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环境;
7、生物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是适应环境,蚯蚓改良土壤是改变环境
2.(2022八上·南阳月考)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传染病,按照寄生细胞的类型分,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
A.噬菌体 B.植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动物病毒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
【解析】【解答】新冠肺炎能够在人与人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因此属于动物病毒,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的种类很多,但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根据它们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腺病毒;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3.(2022七上·朝阳期中)2020年以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新型冠状病毒与新冠肺炎患者的关系是(  )
A. 捕食 B.竞争 C.合作 D.寄生
【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如猫吃鱼,A不符合题意;
B、竞争是指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资源、生存空间等而发生的关系。如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B不符合题意;
C、合作是指同种生物或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
D、寄生是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4.(2022八上·江城期末)全员核酸检测是我国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方法,核酸检测阳性可以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的科学标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外面有蛋白质外壳
B.新型冠状病毒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C.新型冠状病毒体积微小,能通过空气、飞沫等进行传播
D.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若没有症状不需要隔离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A不符合题意。
B.病毒个体微小,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B不符合题意。
C.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是一种病毒侵入机体,造成呼吸道发生感染的疾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比如病人打喷嚏,咳嗽讲话的时候喷出来的飞沫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在被周围的人吸入以后,会造成感染,C不符合题意。
D.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为防止感染,必须要隔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病毒很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因此,观察时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5.(2023八上·开江期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可寄生在人或动物细胞里
B.新型冠状病毒因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它不能生殖
C.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新冠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新冠肺炎
D.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不符合题意。
B.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依靠自我复制繁殖,符合题意。
C.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新冠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新冠肺炎,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符合题意。
D.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6.(2022·成华模拟)2019年年底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截至2021年6月1日,全球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7亿,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万众一心,阻抗新冠肺炎”,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等疾病必须依靠科学手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个体微小,需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
B.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传染源
C.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因此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不符合题意。
B.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B不符合题意。
C.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C不符合题意。
D.结合分析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7.(2022·利州模拟)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引发此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以及无症状感染者都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B.新冠肺炎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
C.新冠肺炎患者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抗体可在人体内存在一段时间
D.新型冠状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答案】A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而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A符合题意。
B.新冠肺炎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B不符合题意。
C.抗体就是病原体入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因此新冠肺炎患者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抗体可在人体内存在一段时间,C不符合题意。
D.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8.(2021七上·大安期末)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判断该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运动
C.生长和繁殖 D.个体微小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而具有细胞结构、个体微小、能运动都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例如植物属于生物,但是不能运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属于生物。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9.(2022八下·朝阳期中)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国政府为及时控制疫情,全国各地对新型冠状肺炎患者采取了集中免费收治的措施。此措施属于防治传染病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清除致病病毒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国政府为及时控制疫情,全国各地对新型冠状肺炎患者采取了集中免费收治的措施。此措施属于防治传染病中的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0.(2022八上·南京月考)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伴有严重呼吸系统症状的高传染性疾病。该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 B.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C.只能寄生生活 D.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病毒的形态及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A不符合题意。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单细胞生物,B符合题意。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C不符合题意。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二、读图理解题
11.(2023·泉州模拟)自2023年1月8号起,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为我们的防疫工作提供新的指导。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某轻症患者居家时服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原因是   。
(2)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是用来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一种简便方法。抗原试剂盒利用的原理主要是抗原与抗体能发生   结合,因此试剂盒中含有能识别新冠病毒的物质是   。图甲为抗原试剂盒部分操作说明,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乙,则检测结果是   。
无效:质控区未出现红色条带
阳性(+):两条红色条带出现
阴性(-):仅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条带
【答案】(1)病原体;抗生素不能消灭病毒
(2)特异性;抗体;阴性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抗生素是用来杀菌的,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使用抗生素治疗新冠肺炎效果不明显。
(2)抗原试剂盒利用的原理主要是抗原与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试剂盒中含有能识别新冠病毒的物质是抗体,乙所示结果仅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条带,根据甲中“阴性(-):仅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可知,他的检测结果是阴性。
【分析】(1)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首要标准。抗原检测简便、快捷,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抗原检测卡如图甲所示。在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带。
12.(2023·东昌府模拟)2022年12月初,我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适时调整了防控政策,将新冠肺炎由甲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并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目前,新冠肺炎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
(1)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新冠病毒属于该传染病的   。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   ,传播途径是   .
(2)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管控措施。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核酸检测、对患者进行隔离的目的是   ;戴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的目的是   。接种疫苗属于   。
(3)疫情流行期间,我国新冠肺炎的致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国外某些国家,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新冠疫苗的高接种率和当时奥密克戎病毒的低致死率以及科学的防护、治疗措施等。从免疫角度分析,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   ,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答案】(1)病原体;新冠肺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空气或飞沫
(2)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抗原;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是引起的,引起人得病的细菌、病毒等,叫病原体;新冠肺炎患者及新冠病毒携带者能够向外散播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
故填:病原体;新冠肺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空气或飞沫
(2)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核酸检测、对患者进行隔离的目的是防止传染源向外散播病毒,叫控制传染源;戴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的目的是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到健康人的途径,叫切断传播途径;为健康人接种疫苗,使之体内产生抗体,从而获得对某种疾病的免疫能力,叫保护易感人群。
故填: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或保护易感者)
(3)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则疫苗相当于抗原,这种免疫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并且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填:抗原;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和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所以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对传染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或对患病禽畜进行杀死、焚烧深埋属于控制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对环境消毒、通风、要求健康人勤洗手、带口罩、少聚集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对健康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等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疫苗:经过脱处理或灭活处理的细菌、病毒等,接种疫苗后,能使人在不得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疫苗则相当于抗原。
3、人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而且不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是产生抗体,抵抗抗原。这种免疫能力是后天获得的,而且不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叫特异性免疫。
13.(2023八上·广州期末)2019 年 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 月 11 日在日内瓦,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请分析上述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   外壳和内部   构成,其结构示意图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2)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   (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它不能独立生活,只 能寄生在    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答案】(1)蛋白质;遗传物质;A
(2)没有;其他生物的活细胞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图中,A是病毒,符合题意。B是动物细胞、C是植物细胞、D是细菌,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1)蛋白质、A;(2)没有、其他生物的活细胞。
【分析】此题考查病毒的结构,为基础题,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病毒的结构及其简单,身体极其微小,只有在( 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额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病毒若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14.(2022九上·开江期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人们对新型冠状肺炎的预防有了新的发现和研究,和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的两种抗体,其产生及含量变化过程如图一所示,图二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请回答问题:
(1)如图一潜伏期内不能检测到和,所以传染病防控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属于   。
(2)截止2020年6月底,我国已经有5种新冠疫苗获批开展临床实验,若接种疫苗的志愿者不发病,且体内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则可初步判断该疫苗安全有效,理由是两种抗体中,该种抗体量多且存在时间长,上述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3)新冠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是图二中的   (填标号)。
(4)学习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后,某同学对所学知识作了总结,你认为正确的有____。
A.皮肤和黏膜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B.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体
C.免疫系统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
D.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
【答案】(1)控制传染源
(2)特异性
(3)甲
(4)A;C;D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诊断。
(2)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是图中的甲。
(4) A.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A正确。
B.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原,B错误。
C.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C正确。
D.预防接种是把疫苗(用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1)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形成时间 出生后才形成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形成因素 与遗传因素无关,与该病原体斗争过的人才有 由遗传因素决定
特点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器官或细胞 脾脏、扁桃体、淋巴结、胸腺等 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所含防线 第三道免疫防线 第一、第二道免疫防线
举例 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唾液中的溶菌酶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
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针对患病生物采取的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针对传染源与易感人群之间的环境采取的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针对健康的人采取的措施
15.(2022八上·江城期末)2022年3月初,城阳区市民因接收来自疫区的快递包裹导致一家4口被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目前,全球已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有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等11种变异毒株。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至2022年4月,全球累计感染新冠肺炎人数超过5亿,死亡人数超过600万,为了争夺生存的机会,新冠病毒与人类之间正在进行着侵染与反侵染的“战斗”,这在自然选择中被称为   。
(2)“全球已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有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等11种变异毒株”变异毒株的致病性有的更强、有的更弱,这说明变异是   (定向的/不定向的)。
(3)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寄主死亡或重症,患者需隔离治疗,病毒也就随之减少了传播的机会;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被察觉,甚至是无症状感染,病毒因此获得更多的传播机会。
请据此分析: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全球新冠肺炎的感染率及患者死亡率趋势应分别为   和   。
(4)据专家介绍,离开活体的病毒在邮件上依然可存活3-7天。可见,携带奥密克戎毒株的快递包裹在本轮新冠疫情中相当于   ;为防止新冠疫情的蔓延,在日常生活中你已经采取了哪些科学的预防措施    (列举1项)。
(5)4月17日,援助上海抗疫返回城阳的工作人员经核酸检测,有18名是无症状感染,他们均属于传染病中的   。
(6)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这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从免疫角度看,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属于   ,该免疫属于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答案】(1)生存斗争
(2)不定向的
(3)感染率增加;死亡率减少
(4)传播途径;尽量减少聚集、佩戴口罩出门
(5)传染源
(6)保护易感人群;抗原;特异性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 自然选择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如新冠病毒与人类之间则要进行侵染与反侵染,就是生存斗争的过程。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全球已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有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等11种变异毒株”变异毒株的致病性有的更强、有的更弱,这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3)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也就随之减少了传播的机会;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因此有了更多的传播机会。这就是自然选择学说中的适者生存,由此分析可以作出如下推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会呈逐渐下降趋势,感染率会呈逐渐上升趋势。可见,全球新冠肺炎的感染率及患者死亡率趋势应分别为感染率增加和死亡率减少。
(4)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过程叫做传播途径。携带奥密克戒毒株的邮件在本轮新冠疫情中相当干传播途径,日常生活中做好科学的预防措施:如消毒,尽量减少聚集、佩戴口罩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5)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患病个体或者携带病原体的动物或人属于传染源。4月17日,援助上海抗疫返回城阳的工作人员经核酸检测,有18名是无症状感染,他们均属于传染病中的传染源。
(6)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这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即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已不具有致病性,但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即疫苗属于抗原。疫苗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属抗原,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6.请阅读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全球各地肆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资料二: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由于人们滥用抗生素,使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并对绝大多抗生素不再敏感,从而形成了“超级细菌”。
如图表示某人感染该病毒的大致过程,据图回答:
(1)将以上概念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
(2)该病流行期间,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让同学们开窗通风,在教室喷洒84消毒液、常戴口罩等。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   。
(3)为了控制疫情继续蔓延,国家建议18岁以上的人群接种疫苗,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
(4)资料二中的细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耐药细菌生存并繁衍,“超级细菌”的形成可以用达尔文的   学说解释。
【答案】(1)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原
(4)自然选择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叫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一旦被感染,就变成了传染源;人体免疫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故填: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
(2)开窗通风、教室喷洒84消毒液、常戴口罩等是为了切断空气传染。
故填:切断传播途径。
(3)接种疫苗后,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则疫苗属于抗原。
故填:抗原
(4)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超级细菌”的形成是抗生素对耐药细菌长期进行选择的结果。
故填:自然选择。
【分析】1、传染病是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和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所以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对传染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或对患病禽畜进行杀死、焚烧深埋属于控制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对环境消毒、通风、要求健康人勤洗手、带口罩、少聚集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对健康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等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疫苗:经过脱处理或灭活处理的细菌、病毒等,接种疫苗后,能使人在不得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疫苗则相当于抗原。
3、若抗生素使用不当,就会有一些“耐药菌”存活下来,经过抗生素的一代代选择,控制耐药性的基因得到积累加强,就会形成“超级细菌”。
17.(2023·清远模拟)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怎样侵入人体细胞呢?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以和细胞膜表面一种叫ACE-2的物质相结合,然后促使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与其他生物一样,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会发生变异,某些变异会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
资料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首要标准。抗原检测简便、快捷,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抗原检测卡如图1所示。在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目前,新冠肺炎可通过接种疫苗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1)甲、乙两份样本的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条带颜色实际为红色)。根据资料二,可以判断出样本   为阳性。这是因为   和   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二者的结合引起检测卡出现特定的颜色变化。
(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   ,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
(3)从图3分析,疫苗需要第二次接种的原因是   。
(4)根据资料一,新冠肺炎是由   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   和   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果新冠病毒遗传物质的变异影响到   与ACE-2的结合能力,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能力会发生变化。
【答案】(1)甲;抗原;抗体
(2)易感人群
(3)刺激人体产生的血液抗体浓度更高,更有利于抵抗病毒入侵
(4)新型冠状;飞沫;密切接触;S蛋白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由资料一可知: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以和细胞膜表面一种叫ACE-2的物质相结合,然后促使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
故填:新型冠状;飞沫;密切接触;S蛋白;
(2)由资料二可知,检测取出的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中存在抗原,就会与T线中的抗体结合出现红色线,因此会出现T线和C线两条线;而图2中甲图的TC两条均为红色线,因此甲为检测阳性;
故填:甲;抗原;抗体。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故填:易感人群;
(4)由图3可知,第2次接种的时候纵坐标抗体数量更多,因此二次接种可以大量提高抗体浓度,更有利于抵抗病毒入侵。
故填:刺激人体产生的血 液抗体浓度更高,更有利于抵抗病毒入侵。
【分析】(1)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3)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4)患病治愈后的人体内会留有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在再次患病时更好地起防护作用。
(5)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一、单选题
1.(2023·东昌府模拟)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属于生物的判断依据是(  )
A.能进行呼吸 B.有细胞结构 C.能繁殖后代 D.能使人患病
2.(2022八上·南阳月考)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传染病,按照寄生细胞的类型分,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
A.噬菌体 B.植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动物病毒
3.(2022七上·朝阳期中)2020年以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新型冠状病毒与新冠肺炎患者的关系是(  )
A. 捕食 B.竞争 C.合作 D.寄生
4.(2022八上·江城期末)全员核酸检测是我国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方法,核酸检测阳性可以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的科学标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外面有蛋白质外壳
B.新型冠状病毒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C.新型冠状病毒体积微小,能通过空气、飞沫等进行传播
D.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若没有症状不需要隔离
5.(2023八上·开江期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可寄生在人或动物细胞里
B.新型冠状病毒因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它不能生殖
C.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新冠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新冠肺炎
D.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6.(2022·成华模拟)2019年年底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截至2021年6月1日,全球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7亿,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万众一心,阻抗新冠肺炎”,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等疾病必须依靠科学手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个体微小,需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
B.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传染源
C.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7.(2022·利州模拟)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引发此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以及无症状感染者都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B.新冠肺炎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
C.新冠肺炎患者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抗体可在人体内存在一段时间
D.新型冠状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8.(2021七上·大安期末)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判断该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运动
C.生长和繁殖 D.个体微小
9.(2022八下·朝阳期中)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国政府为及时控制疫情,全国各地对新型冠状肺炎患者采取了集中免费收治的措施。此措施属于防治传染病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清除致病病毒 D.保护易感人群
10.(2022八上·南京月考)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伴有严重呼吸系统症状的高传染性疾病。该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 B.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C.只能寄生生活 D.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二、读图理解题
11.(2023·泉州模拟)自2023年1月8号起,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为我们的防疫工作提供新的指导。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某轻症患者居家时服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原因是   。
(2)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是用来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一种简便方法。抗原试剂盒利用的原理主要是抗原与抗体能发生   结合,因此试剂盒中含有能识别新冠病毒的物质是   。图甲为抗原试剂盒部分操作说明,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乙,则检测结果是   。
无效:质控区未出现红色条带
阳性(+):两条红色条带出现
阴性(-):仅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条带
12.(2023·东昌府模拟)2022年12月初,我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适时调整了防控政策,将新冠肺炎由甲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并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目前,新冠肺炎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
(1)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新冠病毒属于该传染病的   。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   ,传播途径是   .
(2)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管控措施。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核酸检测、对患者进行隔离的目的是   ;戴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的目的是   。接种疫苗属于   。
(3)疫情流行期间,我国新冠肺炎的致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国外某些国家,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新冠疫苗的高接种率和当时奥密克戎病毒的低致死率以及科学的防护、治疗措施等。从免疫角度分析,接种的新冠疫苗属于   ,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13.(2023八上·广州期末)2019 年 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 月 11 日在日内瓦,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请分析上述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   外壳和内部   构成,其结构示意图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2)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   (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它不能独立生活,只 能寄生在    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14.(2022九上·开江期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人们对新型冠状肺炎的预防有了新的发现和研究,和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的两种抗体,其产生及含量变化过程如图一所示,图二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请回答问题:
(1)如图一潜伏期内不能检测到和,所以传染病防控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属于   。
(2)截止2020年6月底,我国已经有5种新冠疫苗获批开展临床实验,若接种疫苗的志愿者不发病,且体内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则可初步判断该疫苗安全有效,理由是两种抗体中,该种抗体量多且存在时间长,上述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3)新冠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是图二中的   (填标号)。
(4)学习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后,某同学对所学知识作了总结,你认为正确的有____。
A.皮肤和黏膜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B.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体
C.免疫系统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
D.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
15.(2022八上·江城期末)2022年3月初,城阳区市民因接收来自疫区的快递包裹导致一家4口被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目前,全球已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有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等11种变异毒株。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至2022年4月,全球累计感染新冠肺炎人数超过5亿,死亡人数超过600万,为了争夺生存的机会,新冠病毒与人类之间正在进行着侵染与反侵染的“战斗”,这在自然选择中被称为   。
(2)“全球已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有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等11种变异毒株”变异毒株的致病性有的更强、有的更弱,这说明变异是   (定向的/不定向的)。
(3)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寄主死亡或重症,患者需隔离治疗,病毒也就随之减少了传播的机会;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被察觉,甚至是无症状感染,病毒因此获得更多的传播机会。
请据此分析: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全球新冠肺炎的感染率及患者死亡率趋势应分别为   和   。
(4)据专家介绍,离开活体的病毒在邮件上依然可存活3-7天。可见,携带奥密克戎毒株的快递包裹在本轮新冠疫情中相当于   ;为防止新冠疫情的蔓延,在日常生活中你已经采取了哪些科学的预防措施    (列举1项)。
(5)4月17日,援助上海抗疫返回城阳的工作人员经核酸检测,有18名是无症状感染,他们均属于传染病中的   。
(6)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这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从免疫角度看,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属于   ,该免疫属于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16.请阅读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全球各地肆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资料二: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由于人们滥用抗生素,使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并对绝大多抗生素不再敏感,从而形成了“超级细菌”。
如图表示某人感染该病毒的大致过程,据图回答:
(1)将以上概念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
(2)该病流行期间,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让同学们开窗通风,在教室喷洒84消毒液、常戴口罩等。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   。
(3)为了控制疫情继续蔓延,国家建议18岁以上的人群接种疫苗,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
(4)资料二中的细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耐药细菌生存并繁衍,“超级细菌”的形成可以用达尔文的   学说解释。
17.(2023·清远模拟)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怎样侵入人体细胞呢?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以和细胞膜表面一种叫ACE-2的物质相结合,然后促使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与其他生物一样,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会发生变异,某些变异会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
资料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首要标准。抗原检测简便、快捷,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抗原检测卡如图1所示。在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目前,新冠肺炎可通过接种疫苗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1)甲、乙两份样本的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条带颜色实际为红色)。根据资料二,可以判断出样本   为阳性。这是因为   和   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二者的结合引起检测卡出现特定的颜色变化。
(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   ,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
(3)从图3分析,疫苗需要第二次接种的原因是   。
(4)根据资料一,新冠肺炎是由   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   和   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果新冠病毒遗传物质的变异影响到   与ACE-2的结合能力,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能力会发生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能够繁殖后代,所以属于生物。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依据: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摄食、腐生的细菌分解有机物等;
2、生物的生活需要氧气,如鲸浮出水面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排尿、排汗、植物落叶等;
4、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如春种秋收,狗猫产子等;
5、遗传和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既有相似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征;
6、应激性,即对外界刺激能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如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环境;
7、生物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是适应环境,蚯蚓改良土壤是改变环境
2.【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
【解析】【解答】新冠肺炎能够在人与人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因此属于动物病毒,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的种类很多,但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根据它们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腺病毒;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3.【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如猫吃鱼,A不符合题意;
B、竞争是指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资源、生存空间等而发生的关系。如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B不符合题意;
C、合作是指同种生物或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
D、寄生是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4.【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A不符合题意。
B.病毒个体微小,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B不符合题意。
C.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是一种病毒侵入机体,造成呼吸道发生感染的疾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比如病人打喷嚏,咳嗽讲话的时候喷出来的飞沫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在被周围的人吸入以后,会造成感染,C不符合题意。
D.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为防止感染,必须要隔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病毒很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因此,观察时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5.【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不符合题意。
B.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依靠自我复制繁殖,符合题意。
C.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新冠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新冠肺炎,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符合题意。
D.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6.【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因此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不符合题意。
B.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B不符合题意。
C.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C不符合题意。
D.结合分析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7.【答案】A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而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A符合题意。
B.新冠肺炎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B不符合题意。
C.抗体就是病原体入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因此新冠肺炎患者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抗体可在人体内存在一段时间,C不符合题意。
D.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8.【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而具有细胞结构、个体微小、能运动都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例如植物属于生物,但是不能运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属于生物。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9.【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国政府为及时控制疫情,全国各地对新型冠状肺炎患者采取了集中免费收治的措施。此措施属于防治传染病中的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0.【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病毒的形态及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A不符合题意。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单细胞生物,B符合题意。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C不符合题意。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11.【答案】(1)病原体;抗生素不能消灭病毒
(2)特异性;抗体;阴性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抗生素是用来杀菌的,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使用抗生素治疗新冠肺炎效果不明显。
(2)抗原试剂盒利用的原理主要是抗原与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试剂盒中含有能识别新冠病毒的物质是抗体,乙所示结果仅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条带,根据甲中“阴性(-):仅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可知,他的检测结果是阴性。
【分析】(1)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首要标准。抗原检测简便、快捷,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抗原检测卡如图甲所示。在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带。
12.【答案】(1)病原体;新冠肺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空气或飞沫
(2)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抗原;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是引起的,引起人得病的细菌、病毒等,叫病原体;新冠肺炎患者及新冠病毒携带者能够向外散播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源;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
故填:病原体;新冠肺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空气或飞沫
(2)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核酸检测、对患者进行隔离的目的是防止传染源向外散播病毒,叫控制传染源;戴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的目的是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到健康人的途径,叫切断传播途径;为健康人接种疫苗,使之体内产生抗体,从而获得对某种疾病的免疫能力,叫保护易感人群。
故填: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或保护易感者)
(3)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则疫苗相当于抗原,这种免疫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并且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填:抗原;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和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所以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对传染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或对患病禽畜进行杀死、焚烧深埋属于控制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对环境消毒、通风、要求健康人勤洗手、带口罩、少聚集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对健康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等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疫苗:经过脱处理或灭活处理的细菌、病毒等,接种疫苗后,能使人在不得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疫苗则相当于抗原。
3、人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而且不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是产生抗体,抵抗抗原。这种免疫能力是后天获得的,而且不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叫特异性免疫。
13.【答案】(1)蛋白质;遗传物质;A
(2)没有;其他生物的活细胞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1)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图中,A是病毒,符合题意。B是动物细胞、C是植物细胞、D是细菌,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1)蛋白质、A;(2)没有、其他生物的活细胞。
【分析】此题考查病毒的结构,为基础题,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病毒的结构及其简单,身体极其微小,只有在( 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额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病毒若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14.【答案】(1)控制传染源
(2)特异性
(3)甲
(4)A;C;D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诊断。
(2)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是图中的甲。
(4) A.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A正确。
B.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抗原,B错误。
C.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C正确。
D.预防接种是把疫苗(用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1)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形成时间 出生后才形成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形成因素 与遗传因素无关,与该病原体斗争过的人才有 由遗传因素决定
特点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器官或细胞 脾脏、扁桃体、淋巴结、胸腺等 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所含防线 第三道免疫防线 第一、第二道免疫防线
举例 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唾液中的溶菌酶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
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针对患病生物采取的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针对传染源与易感人群之间的环境采取的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针对健康的人采取的措施
15.【答案】(1)生存斗争
(2)不定向的
(3)感染率增加;死亡率减少
(4)传播途径;尽量减少聚集、佩戴口罩出门
(5)传染源
(6)保护易感人群;抗原;特异性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 自然选择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如新冠病毒与人类之间则要进行侵染与反侵染,就是生存斗争的过程。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全球已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有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等11种变异毒株”变异毒株的致病性有的更强、有的更弱,这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3)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也就随之减少了传播的机会;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导致病人死亡,病毒因此有了更多的传播机会。这就是自然选择学说中的适者生存,由此分析可以作出如下推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会呈逐渐下降趋势,感染率会呈逐渐上升趋势。可见,全球新冠肺炎的感染率及患者死亡率趋势应分别为感染率增加和死亡率减少。
(4)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过程叫做传播途径。携带奥密克戒毒株的邮件在本轮新冠疫情中相当干传播途径,日常生活中做好科学的预防措施:如消毒,尽量减少聚集、佩戴口罩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5)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患病个体或者携带病原体的动物或人属于传染源。4月17日,援助上海抗疫返回城阳的工作人员经核酸检测,有18名是无症状感染,他们均属于传染病中的传染源。
(6)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这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即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已不具有致病性,但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即疫苗属于抗原。疫苗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属抗原,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6.【答案】(1)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原
(4)自然选择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叫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一旦被感染,就变成了传染源;人体免疫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故填: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
(2)开窗通风、教室喷洒84消毒液、常戴口罩等是为了切断空气传染。
故填:切断传播途径。
(3)接种疫苗后,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则疫苗属于抗原。
故填:抗原
(4)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超级细菌”的形成是抗生素对耐药细菌长期进行选择的结果。
故填:自然选择。
【分析】1、传染病是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和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所以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对传染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或对患病禽畜进行杀死、焚烧深埋属于控制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对环境消毒、通风、要求健康人勤洗手、带口罩、少聚集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对健康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等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疫苗:经过脱处理或灭活处理的细菌、病毒等,接种疫苗后,能使人在不得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疫苗则相当于抗原。
3、若抗生素使用不当,就会有一些“耐药菌”存活下来,经过抗生素的一代代选择,控制耐药性的基因得到积累加强,就会形成“超级细菌”。
17.【答案】(1)甲;抗原;抗体
(2)易感人群
(3)刺激人体产生的血液抗体浓度更高,更有利于抵抗病毒入侵
(4)新型冠状;飞沫;密切接触;S蛋白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由资料一可知: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以和细胞膜表面一种叫ACE-2的物质相结合,然后促使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
故填:新型冠状;飞沫;密切接触;S蛋白;
(2)由资料二可知,检测取出的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中存在抗原,就会与T线中的抗体结合出现红色线,因此会出现T线和C线两条线;而图2中甲图的TC两条均为红色线,因此甲为检测阳性;
故填:甲;抗原;抗体。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故填:易感人群;
(4)由图3可知,第2次接种的时候纵坐标抗体数量更多,因此二次接种可以大量提高抗体浓度,更有利于抵抗病毒入侵。
故填:刺激人体产生的血 液抗体浓度更高,更有利于抵抗病毒入侵。
【分析】(1)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3)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4)患病治愈后的人体内会留有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在再次患病时更好地起防护作用。
(5)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