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9. 大熊猫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9. 大熊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1 11:34:2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9. 大熊猫
一、单选题
1.(2023·和平模拟)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下列相关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将大熊猫迁入动物园 B.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C.加强法制管理 D.加强教育宣传
2.(2023八上·罗湖期末)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大家青睐,其原型是中国国宝大熊猫。下列有关大熊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胎生哺乳 B.变温动物 C.体表被毛 D.牙齿分化
3.(2023六上·莱州期末)“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它是一个熊猫的形象,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下列关于熊猫和竹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熊猫和箭竹的细胞结构完全相同
B.大熊猫和箭竹的结构层次完全相同
C.大熊猫和箭竹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不同
D.大熊猫及其柄息地的其他生物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4.(2023七上·南海期末)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几台摄像机,记录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
5.(2023八上·内江期末)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雌性大熊猫产生的正常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
A. 20条常染色体+X B.20对常染色体+X
C.20条常染色体+Y D.20对常染色体+XX
6.(2023八上·西安期末)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盐城沿海滩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2023八下·普宁期中)“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大熊猫的整体形象。下列关于熊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脊椎动物
B.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了优越的营养条件
C.有牙齿,但没有分化
D.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8.(2023八上·紫金期末)海南在万宁市建立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四川成都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捕猎国家保护动物的惩治行为,分别属于(  )
A.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B.自然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C.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9.(2022·烟台)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造型取自国宝大熊猫。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而面相又与小熊猫和浣熊相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何?下图是科学家根据DNA分析,显示的四种动物的进化历程。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大熊猫与小熊猫曾经有着共同的祖先
B.大熊猫与熊的亲缘关系比小熊猫更近
C.大熊猫是它们之间进化的最高等的物种
D.大熊猫与熊的分化比小熊猫与浣熊的分化大约晚1500万年
10.(2022·株洲)关于大熊猫和它的“主食”箭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猫和箭竹的细胞结构完全相同
B.大熊猫和箭竹的结构层次完全相同
C.大熊猫和箭竹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不同
D.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其他生物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1.(2022·呼和浩特)大熊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大熊猫进行有性生殖,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大熊猫种群不会发生进化
B.食物的进化降低了大熊猫与其他动物的竞争压力,有利于其生存
C.有性生殖促进了大熊猫由食肉向食竹方向的进化
D.最初的大熊猫至少是次级消费者,经过进化后的大熊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12.(2022·宜昌)“冰墩墩”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大熊猫灭绝受威胁程度等级已由濒危降为易危,它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猫为哺乳动物,牙齿只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
B.大熊猫的神经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0条+XY
C.雄性大熊猫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21条+X或21条+Y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3.(2023八上·榕城期末)2020年全球首对圈养大熊猫双胞胎在成都熊猫基地诞生,研究人员给这对熊猫宝宝取名为“热干面”和“蛋烘糕”,将武汉和成都两地紧紧相连,让“战疫”精神得以体现。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其体细胞中含有21对染色体。对这对熊猫宝宝分析错误的是(  )
A.这对熊猫宝宝的性别是由精子中性染色体决定的
B.“热干面”的染色体来自父亲,“蛋烘糕”的染色体来自母亲
C.若这对熊猫宝宝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都为雄性的概率为50%
D.若这对熊猫宝宝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都为雄性的概率为25%
二、读图理解题
14.(2023八上·长春期末)下图中的大熊猫其中有一只没有了“黑眼圈”。专家认为,这只白色的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下图为大熊猫白化病的遗传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大熊猫子代出现“白化”,与亲代正常的大熊猫有了明显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正常的大熊猫是由基因D控制,白化大熊猫由隐性基因d控制,已知亲代雌性大熊猫的基因组成为Dd,推测亲代雄性大熊猫的基因组成为   。
(3)亲代雄性大熊猫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精子类型是下图中的   。
(4)大熊猫的性别决定形式与人类相同,亲代雄性大熊猫传给子代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   (填“X”或“Y”)。
(5)这对大熊猫“夫妇”再生一个正常体色的大熊猫的概率为   %。
15.(2023八上·达川期末)《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0P15)在中国昆明举办。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会标(图1)中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1)康康同学将会标“水滴”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2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   。
(2)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动物和   两大类群,其中后一类群因为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3)孔雀体表覆羽,身体呈流线型,用   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4)大熊猫、金丝猴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均建立了相应的   对它们进行就地保护。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16.(2023八下·揭东期中)资料分析
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
2021年10月12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地跨川陕甘三省,栖息着全国总量8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除了大熊猫,里面还生活看小熊猫、黑熊、雪豹、川金丝猴、朱鹮、绿尾虹雉、珙桐、红豆杉等多种野生动植物。朱鹮和绿尾虹雉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珙桐和红豆杉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万物生灵,美美与共。在大熊猫的“伞护效应”下,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着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1)资料显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动植物种类繁多,这直接体现了   的多样性。分析资料中带下划线的部分,你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2)下图表示大熊猫在动物分类中的地位,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   ,图中所示动物中与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你判断的依据是   。
(3)朱鹮和绿尾虹雉与大熊猫共同所属的最小分类单位是   。(选填: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珙桐和红豆杉共同所属的最小分类单位是   (选填: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
(4)除本资料所涉及的珍稀动、植物以外,你知道的我国珍稀植物还有   (写出一种即可)等,珍稀动物还有   (写出一种即可)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可见,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大熊猫胎生哺乳,A不符合题意。
B、大熊猫的体温恒定,B符合题意。
C、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3.【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熊猫是动物,箭竹是植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不一样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这些结构,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不符合题意。
C.大熊猫和箭竹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是不同的,箭竹是第一营养级,大熊猫第二营养级,C符合题意。
D.在一定的地域中,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才是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4.【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A.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A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C不符合题意。
D.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5.【答案】A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结合分析可知,雌性大熊猫(20对常染色体+XX)产生的正常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0条常染色体+X。
故答案为:A。
【分析】大熊猫与人的性别决定相似,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20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雌性大熊猫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0对+XX,雄性大熊猫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0对+XY。
6.【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D。
【分析】我国几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及其主要保护对象
自然保护区名称 主要保护对象
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金丝猴
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广西花坪自然保护湖区 银杉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
陕西洋县自然保护区 朱鹮
7.【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熊猫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B.熊猫胎生哺乳,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了优越的营养条件,不符合题意。
C.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牙齿有分化,符合题意。
D.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适于在复杂的陆地环境生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8.【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所以,建立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又叫做易地保护。迁地保护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所以,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属于迁地保护。
法制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我国先后制定修订了50多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涵盖生态系统保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生物安全等多领域,而且涉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多层次立法。所以,对捕猎国家保护动物的惩治行为属于法制管理。
而自然保护是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9.【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分析题中的进化树可知,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有共同的祖先,A不符合题意。
B.其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大熊猫和熊的进化方向一致,可见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B不符合题意。
C.从进化图中无法看出哪种生物更加高等,C符合题意。
D.大熊猫和熊的分化在1000万年前,浣熊和小熊猫的分化在2500万年前,晚了1500万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10.【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A不符合题意。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动物体,B不符合题意。
C.箭竹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大熊猫以箭竹为食属于第二营养级,C符合题意。
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其他生物无法构成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1.【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人为因素也会导致大熊猫种群发生进化,A符合题意。
B、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其食性的进化降低了大熊猫与其他动物的竞争压力,有利于其生存,B不符合题意。
C、有性生殖的生物具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可遗传变异,为大熊猫的进化提供了材料,促进了大熊猫由食肉向食竹方向的进化,C不符合题意;
D、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最初的大熊猫至少是次级消费者,经过进化后的大熊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12.【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大熊猫为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A不符合题意。
B.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色体,其中有20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大熊猫的神经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0条+XY,或40条+XX,B不符合题意。
C.雄性大熊猫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20条+X或20条+Y,C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3.【答案】B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生物的性别是由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决定的,父方的性染色体为XY,可能会产生X或者Y的精子,母方的性染色体为XX,只会产生X的卵细胞,若父方提供含X的精子,后代为XX,若父方提供含Y的精子,后代为XY,A正确;
B、后代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错误;
C、若这对熊猫宝宝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该受精卵可能是XX或者XY,则都为雄性的概率为50%;
D、若这对熊猫宝宝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第一个受精卵可能是XX或者XY,可能性为50%(1/2),另一个受精卵也可能是XX或者XY,可能性为50%(1/2),因此两个都为雄性的概率是1/2×1/2=1/4,概率为25%;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精子有两种类型且比例为一比一,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2)生男生女由父亲决定:父亲能产生数量相同的两种类型精子,而母亲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
(3)受精卵的染色体成对存在,每对染色体的其中一条来自父方,另外一条来自母方。
14.【答案】(1)变异
(2)Dd
(3)E
(4)X
(5)75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所以,大熊猫子代出现“白化”,与亲代正常的大熊猫有了明显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故填:变异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图的遗传规律(亲代:正常×正常→子代出现:白化病),可推知正常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或Dd),白化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白化病子代的基因组成是dd,一个d基因来自父方,一个d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正常亲代的基因组成为Dd和Dd。所以,亲代雄性大熊猫的基因组成为Dd。
故填:Dd
(3)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所以,亲代雄性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Dd,其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d)的精子类型如体图E所示。
故填:E
(4)在亲代熊猫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雄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雌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雄性。所以,代雄性大熊猫传给子代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
故填:X
(5)这对大熊猫“夫妇”的基因组成为Dd和Dd,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它们再生一个正常体色的大熊猫的概率为75%。
故填:75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15.【答案】(1)体内有无脊柱
(2)爬行动物
(3)肺
(4)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图中①是根据有无脊柱来划分的。
(2)图中的脊椎动物有:孔雀属于鸟类,鱼属于鱼类、人和熊猫属于哺乳类。在会标中没有出现的脊椎动物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3)孔雀属于鸟类,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措施。大熊猫、金丝猴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均建立了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对它们进行就地保护。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分析】(1)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3)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6.【答案】(1)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
(2)种;黑熊;大熊猫与黑熊都属于熊科,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3)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种子植物门
(4)银杉(或银杏、水杉等);中华鲟(或东北虎、华南虎、雪豹、扬子鳄、白鳍豚等)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1)从资料中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着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说明生活在大熊猫公园的生物种类十分丰富,直接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措施,从资料中可知,在大熊猫的“伞护效应”下,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着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 人们一般依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人们所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等级,界是最高等级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图中所示动物中,与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熊。分类等级越低,彼此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因此,和图中其他动物相比,大熊猫与黑熊都属于熊科,亲缘关系最近。
(3) 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朱鹮和绿尾虹雉与大熊猫共同所属的最小分类单位是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红豆杉种子是裸露的,属于裸子植物亚门。因此,珙桐和红豆杉共同所属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子植物门。
(4)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繁多,例如银杉、银杏、水杉等。我国珍稀濒危动物种类繁多,例如东北虎、华南虎、藏羚羊、雪豹等。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备考2023年中考生物时事跟踪专题9. 大熊猫
一、单选题
1.(2023·和平模拟)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下列相关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将大熊猫迁入动物园 B.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C.加强法制管理 D.加强教育宣传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可见,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2023八上·罗湖期末)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大家青睐,其原型是中国国宝大熊猫。下列有关大熊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胎生哺乳 B.变温动物 C.体表被毛 D.牙齿分化
【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大熊猫胎生哺乳,A不符合题意。
B、大熊猫的体温恒定,B符合题意。
C、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3.(2023六上·莱州期末)“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它是一个熊猫的形象,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下列关于熊猫和竹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熊猫和箭竹的细胞结构完全相同
B.大熊猫和箭竹的结构层次完全相同
C.大熊猫和箭竹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不同
D.大熊猫及其柄息地的其他生物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熊猫是动物,箭竹是植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不一样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这些结构,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不符合题意。
C.大熊猫和箭竹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是不同的,箭竹是第一营养级,大熊猫第二营养级,C符合题意。
D.在一定的地域中,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才是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4.(2023七上·南海期末)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几台摄像机,记录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A.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A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C不符合题意。
D.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5.(2023八上·内江期末)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雌性大熊猫产生的正常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
A. 20条常染色体+X B.20对常染色体+X
C.20条常染色体+Y D.20对常染色体+XX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结合分析可知,雌性大熊猫(20对常染色体+XX)产生的正常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0条常染色体+X。
故答案为:A。
【分析】大熊猫与人的性别决定相似,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20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雌性大熊猫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0对+XX,雄性大熊猫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0对+XY。
6.(2023八上·西安期末)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盐城沿海滩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D。
【分析】我国几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及其主要保护对象
自然保护区名称 主要保护对象
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金丝猴
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广西花坪自然保护湖区 银杉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
陕西洋县自然保护区 朱鹮
7.(2023八下·普宁期中)“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大熊猫的整体形象。下列关于熊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脊椎动物
B.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了优越的营养条件
C.有牙齿,但没有分化
D.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熊猫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B.熊猫胎生哺乳,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了优越的营养条件,不符合题意。
C.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牙齿有分化,符合题意。
D.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适于在复杂的陆地环境生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8.(2023八上·紫金期末)海南在万宁市建立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四川成都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捕猎国家保护动物的惩治行为,分别属于(  )
A.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B.自然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C.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所以,建立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又叫做易地保护。迁地保护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所以,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属于迁地保护。
法制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我国先后制定修订了50多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涵盖生态系统保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生物安全等多领域,而且涉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多层次立法。所以,对捕猎国家保护动物的惩治行为属于法制管理。
而自然保护是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9.(2022·烟台)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造型取自国宝大熊猫。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而面相又与小熊猫和浣熊相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何?下图是科学家根据DNA分析,显示的四种动物的进化历程。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大熊猫与小熊猫曾经有着共同的祖先
B.大熊猫与熊的亲缘关系比小熊猫更近
C.大熊猫是它们之间进化的最高等的物种
D.大熊猫与熊的分化比小熊猫与浣熊的分化大约晚1500万年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分析题中的进化树可知,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有共同的祖先,A不符合题意。
B.其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大熊猫和熊的进化方向一致,可见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B不符合题意。
C.从进化图中无法看出哪种生物更加高等,C符合题意。
D.大熊猫和熊的分化在1000万年前,浣熊和小熊猫的分化在2500万年前,晚了1500万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10.(2022·株洲)关于大熊猫和它的“主食”箭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猫和箭竹的细胞结构完全相同
B.大熊猫和箭竹的结构层次完全相同
C.大熊猫和箭竹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不同
D.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其他生物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A不符合题意。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动物体,B不符合题意。
C.箭竹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大熊猫以箭竹为食属于第二营养级,C符合题意。
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其他生物无法构成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1.(2022·呼和浩特)大熊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大熊猫进行有性生殖,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大熊猫种群不会发生进化
B.食物的进化降低了大熊猫与其他动物的竞争压力,有利于其生存
C.有性生殖促进了大熊猫由食肉向食竹方向的进化
D.最初的大熊猫至少是次级消费者,经过进化后的大熊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人为因素也会导致大熊猫种群发生进化,A符合题意。
B、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其食性的进化降低了大熊猫与其他动物的竞争压力,有利于其生存,B不符合题意。
C、有性生殖的生物具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可遗传变异,为大熊猫的进化提供了材料,促进了大熊猫由食肉向食竹方向的进化,C不符合题意;
D、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最初的大熊猫至少是次级消费者,经过进化后的大熊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12.(2022·宜昌)“冰墩墩”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大熊猫灭绝受威胁程度等级已由濒危降为易危,它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猫为哺乳动物,牙齿只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
B.大熊猫的神经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0条+XY
C.雄性大熊猫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21条+X或21条+Y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大熊猫为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A不符合题意。
B.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色体,其中有20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大熊猫的神经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0条+XY,或40条+XX,B不符合题意。
C.雄性大熊猫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20条+X或20条+Y,C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3.(2023八上·榕城期末)2020年全球首对圈养大熊猫双胞胎在成都熊猫基地诞生,研究人员给这对熊猫宝宝取名为“热干面”和“蛋烘糕”,将武汉和成都两地紧紧相连,让“战疫”精神得以体现。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其体细胞中含有21对染色体。对这对熊猫宝宝分析错误的是(  )
A.这对熊猫宝宝的性别是由精子中性染色体决定的
B.“热干面”的染色体来自父亲,“蛋烘糕”的染色体来自母亲
C.若这对熊猫宝宝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都为雄性的概率为50%
D.若这对熊猫宝宝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都为雄性的概率为25%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A、生物的性别是由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决定的,父方的性染色体为XY,可能会产生X或者Y的精子,母方的性染色体为XX,只会产生X的卵细胞,若父方提供含X的精子,后代为XX,若父方提供含Y的精子,后代为XY,A正确;
B、后代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错误;
C、若这对熊猫宝宝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该受精卵可能是XX或者XY,则都为雄性的概率为50%;
D、若这对熊猫宝宝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第一个受精卵可能是XX或者XY,可能性为50%(1/2),另一个受精卵也可能是XX或者XY,可能性为50%(1/2),因此两个都为雄性的概率是1/2×1/2=1/4,概率为25%;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精子有两种类型且比例为一比一,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2)生男生女由父亲决定:父亲能产生数量相同的两种类型精子,而母亲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
(3)受精卵的染色体成对存在,每对染色体的其中一条来自父方,另外一条来自母方。
二、读图理解题
14.(2023八上·长春期末)下图中的大熊猫其中有一只没有了“黑眼圈”。专家认为,这只白色的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下图为大熊猫白化病的遗传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大熊猫子代出现“白化”,与亲代正常的大熊猫有了明显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正常的大熊猫是由基因D控制,白化大熊猫由隐性基因d控制,已知亲代雌性大熊猫的基因组成为Dd,推测亲代雄性大熊猫的基因组成为   。
(3)亲代雄性大熊猫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精子类型是下图中的   。
(4)大熊猫的性别决定形式与人类相同,亲代雄性大熊猫传给子代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   (填“X”或“Y”)。
(5)这对大熊猫“夫妇”再生一个正常体色的大熊猫的概率为   %。
【答案】(1)变异
(2)Dd
(3)E
(4)X
(5)75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所以,大熊猫子代出现“白化”,与亲代正常的大熊猫有了明显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故填:变异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图的遗传规律(亲代:正常×正常→子代出现:白化病),可推知正常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或Dd),白化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白化病子代的基因组成是dd,一个d基因来自父方,一个d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正常亲代的基因组成为Dd和Dd。所以,亲代雄性大熊猫的基因组成为Dd。
故填:Dd
(3)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所以,亲代雄性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Dd,其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d)的精子类型如体图E所示。
故填:E
(4)在亲代熊猫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雄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雌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雄性。所以,代雄性大熊猫传给子代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
故填:X
(5)这对大熊猫“夫妇”的基因组成为Dd和Dd,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它们再生一个正常体色的大熊猫的概率为75%。
故填:75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15.(2023八上·达川期末)《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0P15)在中国昆明举办。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会标(图1)中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1)康康同学将会标“水滴”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2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   。
(2)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动物和   两大类群,其中后一类群因为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3)孔雀体表覆羽,身体呈流线型,用   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4)大熊猫、金丝猴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均建立了相应的   对它们进行就地保护。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答案】(1)体内有无脊柱
(2)爬行动物
(3)肺
(4)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图中①是根据有无脊柱来划分的。
(2)图中的脊椎动物有:孔雀属于鸟类,鱼属于鱼类、人和熊猫属于哺乳类。在会标中没有出现的脊椎动物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3)孔雀属于鸟类,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措施。大熊猫、金丝猴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均建立了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对它们进行就地保护。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分析】(1)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3)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6.(2023八下·揭东期中)资料分析
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
2021年10月12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地跨川陕甘三省,栖息着全国总量8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除了大熊猫,里面还生活看小熊猫、黑熊、雪豹、川金丝猴、朱鹮、绿尾虹雉、珙桐、红豆杉等多种野生动植物。朱鹮和绿尾虹雉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珙桐和红豆杉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万物生灵,美美与共。在大熊猫的“伞护效应”下,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着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1)资料显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动植物种类繁多,这直接体现了   的多样性。分析资料中带下划线的部分,你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2)下图表示大熊猫在动物分类中的地位,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   ,图中所示动物中与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你判断的依据是   。
(3)朱鹮和绿尾虹雉与大熊猫共同所属的最小分类单位是   。(选填: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珙桐和红豆杉共同所属的最小分类单位是   (选填: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
(4)除本资料所涉及的珍稀动、植物以外,你知道的我国珍稀植物还有   (写出一种即可)等,珍稀动物还有   (写出一种即可)等。
【答案】(1)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
(2)种;黑熊;大熊猫与黑熊都属于熊科,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3)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种子植物门
(4)银杉(或银杏、水杉等);中华鲟(或东北虎、华南虎、雪豹、扬子鳄、白鳍豚等)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1)从资料中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着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说明生活在大熊猫公园的生物种类十分丰富,直接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措施,从资料中可知,在大熊猫的“伞护效应”下,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着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 人们一般依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人们所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等级,界是最高等级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图中所示动物中,与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熊。分类等级越低,彼此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因此,和图中其他动物相比,大熊猫与黑熊都属于熊科,亲缘关系最近。
(3) 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朱鹮和绿尾虹雉与大熊猫共同所属的最小分类单位是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红豆杉种子是裸露的,属于裸子植物亚门。因此,珙桐和红豆杉共同所属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子植物门。
(4)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繁多,例如银杉、银杏、水杉等。我国珍稀濒危动物种类繁多,例如东北虎、华南虎、藏羚羊、雪豹等。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