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如何写诗
一、捕捉意象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捕捉和创造诗的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没有诗味。
《我的记忆》
——戴望舒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朋友。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丝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思念:
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代表思念?
练习:用一小段诗(三行)表达“思念”
要求:用一个或一组意象。
柳、月亮、鸿雁、红豆、桃穰、莲子、莼羮、鲈脍、双鲤、梧桐、芭蕉、流水、杜鹃、斜阳、连理枝、比翼鸟、枫叶、手帕、梳子、香囊,千纸鹤、相思鸟、秋海棠(又称相思草)
二、营造意境
意境,
是指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
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整体意象;
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写诗是由一个意象走向意境的创作过程。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中“缺月” 、“疏桐”、“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信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三、创造情境
分析现代派诗歌,更好地一个角度是情境。它不完全是意境,而有情节性,但其情节性又不同于小说等叙事文学,其情境是指诗人虚拟和假设的一个处境,按卞之琳所说,是戏剧性处境。
2017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精选了七十多首等3-13岁小朋友写的诗。
《春天》
熊博宇 8岁
春天是只大懒虫
妈妈叫了好久
也不醒
春雷公公来了
把它的大鼓一敲
吓得春天
滚到了大地上
《我画的树太漂亮了》
茗芝 8岁
我画的树,
太漂亮了!
接下来画的鸟,
画的云,
画的池塘和花朵,
都配不上它。
与现实相悖的情境
思考:
为什么这些小孩子能够写出这些神仙般的诗句?
真实所见(情境)
奇特想象
四:合理分行
诗歌分行的标准是:适应诗情而长短、疏密、参差;注意行与行有机组合;分行应有独创性;分行更重视诗的视觉效果。
例如: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棵法国梧桐树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
昨天
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
猛撞
在一棵
法国梧桐树上
车上四人
全部
死亡。
视觉上强调了关键词语。如“猛撞”,包含较多心理容量。“死亡”,突兀而至,触目惊心。
四:注意韵律
例:“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讲三热爱四美”。
例:“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
“整个大渡口都在下雪”
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在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匀称的间歇或停顿,句中句末或行末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和谐,构成韵律。它能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