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各种各样的叶 2
一、本课教学目标
了解几种变态叶的特征,感受不同植物的叶在形状、大小、结构、叶汁等方面各有差异,形成了多彩的植物世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初步具有自己制定标准对叶进行分类的能力。
知道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本课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植物的叶的不同的分类方法
三、本课知识点在本单元教材知识体系中的空间位置
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二课,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叶子,本课主要研究叶的分类。
四、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叶,具有深入挖掘的兴趣,本课将发挥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叶的分类。
五、教学设计思想
分类是科学学习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和能力。本课是以各种各样的叶为材料,发展学生的分类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媒体:
七、课时安排:3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变态叶的特征,感受不同植物的叶在形状、大小、结构、叶汁等方面各有差异,形成了多彩的植物世界。21教育网
初步具有自己制定标准对叶进行分类的能力。
知道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本课时重难点
本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叶的不同的分类方法
本课时教学难点:了解植物的叶的不同的分类方法
三、媒体准备:课件
教学准备:植物叶的实物、标本、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对植物的叶进行分类
让学生观察书18页6种叶子
让学生根据叶片的形状和叶脉的特点对叶进行分类,完成书上前两个练习。
按照叶片的形状:针形(松树)、带型(韭菜)、披针形(柳树)、椭圆形(枣树)、卵形(榕树)、菱形、匙形、扇形、肾形、三角形、镰形、心形、鳞形、圆形、掌形。
按照叶脉的特点:网状脉,平行脉,叉状脉。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观察,比赛哪组分类方法多,完成书上后两个练习。
按叶缘的形状:全缘,波状,齿状。
二、认识变态叶
通过认识变态叶,进一步认识叶的多样性。
通过图片和视频方式认识变态叶:叶刺,叶卷须,苞片的总苞,鳞叶,捕虫叶。
认识植物和人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实用、药用、包装、铺垫等。
通过观察叶子,进行初步的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对植物的叶子进行分类,思考、分析、交流、归纳
认识各种各样的变态叶
通过自己的课下作业,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发展学生自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叶的多样性。
让学生了解叶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
五、板书设计
叶的分类
1、按照叶片的形状:针形(松树)、带型(韭菜)、披针形(柳树)、椭圆形(枣树)、卵形(榕树)、菱形、匙形、扇形、肾形、三角形、镰形、心形、鳞形、圆形、掌形。
2、按照叶脉的特点:网状脉,平行脉,叉状脉。
3、按叶缘的形状:全缘,波状,齿状。
六、作业设计
七、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植物叶汁的神奇,发展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本课时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进行紫甘蓝叶汁实验,进行PH值的辨别。
二、本课时重难点:能够正确进行紫甘蓝叶汁实验,进行PH值的辨别。
三、媒体准备:
教学准备:紫甘蓝的叶、烧杯、试管、醋、牛奶、肥皂水等。
四、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紫甘蓝叶汁实验。
1、取两片紫甘蓝的叶子,切成碎片,让进烧杯中,倒入开水浸泡10分钟,将浸泡好的汁倒进另一个烧杯
准备3个试杯,第一杯装清水,第二杯装醋,第三杯装肥皂水
用试管取紫甘蓝叶汁,分别滴入3个试杯,观察反应
小结:第一杯水没有什么大变化,只是略带些紫甘蓝汁的颜色;第二杯水变红了;第三杯水变成了蓝绿色
根据颜色判断ph值,从而判断酸碱性
用三种试液对紫甘蓝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感受植物叶汁的神奇,发展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酸性
中性
碱性
PH
1
2~3
4~6
7~9
10
11
12~14
颜色
深红
紫红
浅紫
蓝
绿
黄绿
黄
六、作业设计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