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易错题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
A.茶馆 吸管 五官 B.赠送 曾经 增添
C.暑假 署名 薯片 D.辨认 花瓣 辫子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有一个贝売迷,花费了近十年的心血, 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
(2)学术界对这件出土文物所属的年代,一直有 。
(3)她就是小说中女主角的 。
A.收集 异议 原型 B.搜集 争议 原型
C.搜集 争议 原形 D.收集 异议 原形
3.“善哉乎鼓琴”中的“善哉”的意思是( )
A.好啊 B.行啊 C.真好啊 D.太好了
4.下列送别诗属于王维写的一项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下列与例词感彩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例:专心致志 同类词:朴实无华 精兵简政
B.例:纸上谈兵 同类词:胆小怕事 懦弱可欺
C.例:赴汤蹈火 同类词:大名鼎鼎 见风使舵
D.例:井底之蛙 同类词:言而无信 两面三刀
6.某银行工作人员被客户的一番理论说服了,但客户的要求超出了该工作人员的权限。以下给客户的回复,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既然这样,那我先帮您办理,等经理回来了再向他汇报这件事。
B.就个人而言,我完全同意您的观点,但是这件事还得先请示一下我们经理。
C.对不起,我不能帮您办理,这已经超出我的权限了。
D.您别浪费口舌了,我们经理很有主见,他不会同意的。
7.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 )
科学家曾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
①“味道”如何被感知?②人的舌头大约有8000味蕾,每个味蕾大约由100个味觉受体细胞组成。③味蕾主要分布于舌头前半部分、后部和舌头两侧。④科学家后来却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基本味道。
A.①之前 B.①和②之间 C.②和③之间 D.③和④之间
8.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一样的是( )
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A.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
B.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李静被评为本学年度市“三好学生”。
9.下列画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要寄希望于风华正茂的年青一代。
B.他才思敏捷。老师刚讲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就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C.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是几代航天人群策群力、不懈奋斗的结果。
D.小李上进心很强,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他都不耻下问,及时向领导请教。
10.下列词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篮球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B.酥油 青稞 哈达 糌粑
C.德国 泰国 英国 法国
D.山脉 河流 峡谷 高原
11.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尊敬师长 努力学习 保卫公物
B.爱惜粮食 珍惜时间 养成习惯
C.讲究卫生 观看音乐 表演节目
D.空气晴朗 明确目的 接受任务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嫉妒 灌溉 相依为命 B.嘶哑 陷阱 捧复大笑
C.理想 辉煌 天崖海角 D.汹涌 青蜓 目不暇接
13.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烈日下,柏油马路快被晒化了。(夸张)
B.夕阳亲吻着西山时,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拟人)
C.我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好像已经嗅到了白面馒头的香气。(比喻)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14.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锦官城”是重庆的别称。重庆曾经是主持织锦的官员的官署所在地,所以叫“锦官城”。
B.《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韩愈。
C.《游园不值》中的“不值”是指不值得。
D.“水是眼波横”是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15.下列习俗与其寓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
A.过年的时候在门上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B.过年的时候蒸馒头,寓意来年日子蒸蒸日上。
C.新娘出嫁,摆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永结同心”。
D.重阳节人们佩戴茱萸,避邪求吉。
1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眉眼盈盈处 借问酒家何处有 B.惟弈秋之为听 送鲍浩然之浙东
C.终日不成章 两小儿辩日 D.孰为汝多知乎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17.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B.她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秋游的好消息。
C.妈妈买了水果、桃子、苹果、香蕉,还有巧克力。
D.《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18.下列句子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小儿辩日》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为后人所加。
B.《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为纪念张思德同志写的。
C.《那个星期天》一文通过周围环境的变化衬托了“我”心情的变化。
D.汤姆·索亚和鲁滨逊都是渴望自由、喜欢冒险的人。
1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小说。
B.“咯咯里咕,”公鸡叫道,“他活该,咯咯里咕,他扯过我的鸡冠!”
C.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D.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20.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僻”和“怖”的音序都是“B”。 B.“贩”和“版”的部首都是“反”。
C.“藏、章、葬、搜”都是平舌音。 D.“圃、绞、裸、瞅”的声调都是第三声。
21.把下列四个句子依次填入语段的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浅酌慢饮,细品舌尖的甘苦、鼻端的幽芳。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茗茶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2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老太太口中念念有词,不知她在说些什么。
B.山顶上有一座30米高的珍珠渔女像,居高临下地俯瞰着珍珠湾。
C.小明在羽毛球决赛中技高一筹,以大比分领先的优势轻松战胜了对手。
D.6岁的时候,我打烂了家里的花瓶,爸爸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再把家里的东西打烂,看我怎么收拾你!”
2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L—i”“Q—q”“R—r”大小写字母都相对应。
B.“石头”“看看”词中加点字都读轻声。
C.“你好啊”“好热啊”句末的“啊”都读“a”。
D.“小牛儿”“儿童”都用读儿化。
24.下列关联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找到小狐仙,可能也没有多大用处。
B.北京无论是城市,都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C.假如碰巧是夜里,他就不会看见那一点儿日光。
D.之所以以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是因为这一夜都要守岁。
25.关于这幅书法作品,下列观点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字体主要有五种: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这幅作品中的字体是隶书,隶书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B.这幅书法作品选自《颜勤礼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写。
C.这幅书法作品的特点是:恢弘雄壮、大气磅礴。
二、填空题
26.读拼音,写词语。
这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我知道了:北京人过春节有熬là bā zhōu( )的习俗,鲁滨逊流落荒岛也没有坐以dài bì( );李大钊备受kǔ xínɡ( ),但始终严守党的mì mì( );德国气象专家wèi ɡé nà( ),从大量的文献中sōu jí( )证据,chū bǎn( )了《海陆的起源》一书。
27.形近字组词。
蓬( ) 辨( ) 哀( ) 械( ) 悔( )
篷( ) 辩( ) 衷( ) 诫( ) 诲( )
28.用“沉”字组词,再选词填空。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 )。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面前( )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 )无声地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害,人们万分( )。
29.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横线上的题目。(填序号)
①青( )獠( ) ②悬( )结( ) ③富可( )
④锲而( ) ⑤万( )更( ) ⑥见微( )
⑦跃跃( ) ⑧一( )所( )
A.词语_______,让我想到藏戏里妖魔所戴的面具。
B.词语_______与_______是一组反义词。
C.词语_______和_______可以用来描写节日的喜庆场面。
D.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_______的精神。
30.现解词语。
(1)在“锲而不舍”中,“锲”是镂刻的意思,“舍”是停止的意思,结合句子“机会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我们能够理解,锲而不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在古文中大都是“跑”的意思,“走马观花”的字面意思就是_________________。
(3)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结合上下文,我们猜测“鄙夷不屑”的大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根据要求在答题卡上填空。
(1)言之有理。虽__________,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___。后一句采用了设问的句式,点出了这篇文言文的主题,让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的道理。
(2)名句言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的思念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林升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行径的讽刺;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远去友人回归江南的美好祝愿与叮咛;而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则告诉我们行孝道要及时。
三、判断题
32.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_____
(2)《好的故事》是鲁迅为纪念臧克家而作。 _____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是把各部分内容连接起来。 _____
(4)“颜筋柳骨”中的“颜”指的是颜色,“柳”指的是柳树。_____
(5)《匆匆》一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音。
A茶馆[chá guǎn] 吸管[xī guǎn] 五官[wǔ guān]
B赠送[zèng sòng] 曾经[céng jīng] 增添[zēng tiān]
C暑假[shǔ jià] 署名[shǔ míng] 薯片[shǔ piàn]
D辨认[biàn rèn] 花瓣[huā bàn] 辫子[biàn zi]
2.B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可以再辨析词义的基础上,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作答。
(1)收集:使聚集在一起。
搜集:搜寻聚集。
结合句子“有一个贝売迷,花费了近十年的心血,……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收集 ”。
(2)异议:不同的意见;指法官对案件判断有不同意见。
争议:争论。
结合句子“学术界对这件出土文物所属的年代,一直有……。”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异议”。
(3)原型:原始的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原形: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
结合句子“她就是小说中女主角的……。”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原型”。
3.A
【详解】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出自《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4.B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积累,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A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李白的《赠汪伦 》,意思是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B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C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的《别董大二首》,意思是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结合以上可知,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褒义词与贬义词。
A专心致志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告子上》。该成语指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在句中用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朴实无华,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质朴实在而不浮华。出自巴金《〈爝火集〉后记》。
精兵简政,汉语成语。意思是精减人员,缩减机构。出自《洪波曲》。
B纸上谈兵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胆小怕事,汉语成语,意思是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出自巴金《谈〈寒夜〉》。
懦弱可欺,形容人不坚强,能让别人随意欺侮。
C赴汤蹈火,是汉语的一则成语,源出《荀子·议兵》《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这则成语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
大名鼎鼎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名气很大,极其有名。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见风使舵,汉语成语,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出自《五灯会元》。
D井底之蛙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所作的《庄子·秋水》。该成语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在句中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言而无信,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出自《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两面三刀,汉语成语,释义:比喻居心不良,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挑拨是非,耍两面手法的人。
通过分析可知,A项词语均为褒义词;BD两项词语均为贬义词;C项词语中,“赴汤蹈火”和“大名鼎鼎”为褒义词,“见风使舵”为贬义词。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礼貌用语的运用。
首先题目说到某银行工作人员被客户的一番理论说服了,但客户的要求超出了该工作人员的权限。所以首先要说明自己被说服了,然后再委婉的表明这个决定超出自己的权限。最适合的是B选项。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
首先观察需要插入的句子,这个句子讲的是科学家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然后观察四个句子,第一个以问句开头,第二个句子讲的是舌头的构成,第三个句子讲的是味蕾的分布,第四个句子讲的是科学家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基本味道。所以被插入的句子的最佳位置是③和④之间。
8.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与辨析。
例句中的引号内的内容是作者说的话。
A选项中的引号内的内容是皮埃尔说的话。
B选项的引号是引用神话故事的名字。
C选项的引号是表示在这个句子中,“自由”不是本意。
D选项的引号是表示特定的奖励称号。
9.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理解和辨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本题中运用不恰当的是D项。
A项:风华正茂:意思是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B项: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后,就可以推知同类的其他事物。
C项:群策群力:意思是大家共同想办法,一起出力。形容遇到问题时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出力想办法。
D项:不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知识少的人请教,不觉得耻辱。本题中向领导请教不能用不耻下问来搭配。
10.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分类,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A项,都属于球类。
B项,都属于藏族地区的食物。
C项,都属于国家。
D项不属于同类。“河流”是水源,“山脉”“峡谷”“高原”都属于山,与土地相关,因此不属于同类。故选D。
11.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A项,保卫:护卫住,使不受侵犯。一般与国家、工作等搭配,公物应该与“保护”搭配。
B项,爱惜:爱护珍惜。一般与生命、生等搭配,粮食应与“珍惜”搭配。
C项,观看:特意地看;参观;一般与电视、表演等搭配,音乐应与“倾听”搭配。故选D。
12.A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B项,“捧复大笑”应为“捧腹大笑”。
C项,“天崖海角”应为“天涯海角”。
D项,“青蜓”应为“蜻蜓”。故选A。
13.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项,“柏油马路”是不大可能被晒化,这里夸大了烈日的作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项,“亲吻”是人的行为,这里说“夕阳亲吻着西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项,本句表示比喻句,没有喻体。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作“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
D项,本句连用三个“……去了,……时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本小题选C。
14.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A项,古诗中的“锦官城”是今四川省省会成都的别名。三国蜀汉时期,成都的织锦手工业特别发达,被称为蜀锦的丝织手工艺品驰誉全国,是蜀汉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成为蜀汉政权财政收入的大宗来源。因此蜀汉王朝专门设置锦官以管理蜀锦生产,并且特别筑城以保护蜀锦生产,被称为锦官城。故错误。
B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故错误。
C项,“游园不值”意思是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故错误。故选D。
15.C
【详解】考查国学常识。
C项错误,新娘出嫁,摆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
16.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字词意思。
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A项,眉眼盈盈处: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处:地方。
借问酒家何处有: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处:地方。
B项,“惟奕秋之为听 ” 之的意思是:奕秋对棋艺的讲解。之:地方。
送鲍浩然之浙东:送鲍浩然去浙江东路。之:去,往。
C项, 终日不成章: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日:一天。
两小儿辩日:是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于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日:太阳。
D项,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为:通“谓”,说。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为:以为。
A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均为“地方”。
17.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练习。
A项错在搭配不当,“增长写作水平”搭配不当,应在“写作水平”前加上“提高”。
C项错在重复赘余,“水果”包含了“桃子、苹果、香蕉”,应把“水果”删去。
D项错在表意不明 ,包含了两个意思,一个是《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一个是《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应将“写的”删去。故选B。
18.A
【详解】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A项错误,《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19.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C项,“大陆漂移学说”是魏格纳提出的理论,应该用双引号,改为“大陆漂移学说”,表示特定称谓。《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故选C。
20.D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基础。
A选项:错误。“僻”的音序是“P”。
B选项:错误。“贩”的部首是“贝”,“版”的部首是“片”。
C选项:错误。“章”属于翘舌音。
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21.C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结合句子“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可以想到这是欣赏画面的景色,可填入“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结合“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这是写听到的,故填入“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结合“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这是写闻到的花香,故填入“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结合“品评自娱,把玩深尝”,写品尝的内容,故可填入“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故选“C”。故答案为: C
2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项,念念有词:用来形容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停。
B项,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C项, 技高一筹:指稍强一些,技艺比别人高一些。
D项,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D选项使用错误,“心平气和”与“看我怎么收拾你”矛盾,可改为“气急败坏”。
23.B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项:错误。L的小写字母是l。
B项:正确。故本题选B。
C项:错误。“你好啊”句末的韵母是ao、iao时,读作“哇”(wa)。
D项:错误。“儿童”不用读儿化音。
24.B
【详解】本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
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区分句子的关系后再辨析各项句子关联词运用是否恰当即可。
A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句中关联词“即使……也……”运用恰当。
B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而句中关联词“无论……都……”表示条件关系,不适合运用在本句,应改为“虽然……但是……”。
C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句中关联词“假如……就……”运用恰当。
D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句中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运用恰当。
25.A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基础。
这幅作品中的字体是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A项错误,故本题选A。
26. 腊八粥 待毙 苦刑 秘密 魏格纳 搜集 出版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字词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完成此类题目要结合拼音进行拼读,拼读时注意音节的声韵母及声调。学生需要注意“待毙”、“魏格纳”和“搜集”的写法。
27. 蓬草 辨别 哀怨 机械 后悔 船篷 辩论 苦衷 告诫 教诲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学生需要注意“辨”和“辩”的组词。
28. 沉重 沉着 沉默 沉痛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组词和词汇运用。学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熟练掌握常用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沉重,①沉静庄重。②重量或密度重。③负担重,艰难。④犹严重。表示程度严重。⑤担子。比喻担负的责任。
沉着,形容人从容镇定,不慌不忙。
沉默,①不爱说笑。②不说话。
沉痛,意思是沉重悲痛。
心情用“沉重”形容。神态用“沉着”形容。无声前用“沉默”。英雄被害,万分“沉痛”。
29. 面 牙 灯 彩 敌国 不舍 象 新 知著 欲试 无 有 ① ③ ⑧ ② ⑤ 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全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重在平时的积累,做题时书写认真,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①青面獠牙: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现形容人面貌极其凶恶。
②悬灯结彩: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③富可敌国:意思是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
④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⑤万象更新:意思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⑥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⑦跃跃欲试: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⑧一无所有:形容一个人什么都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A.①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因此符合题意。
B.③和⑧词语意思完全相反,和互为反义词。
C.②和⑤意思都是喜庆,新气象,符合节日氛围。
D.④词义本身形容有恒心、有毅力符合做学问的精神。
30. 不停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形容大略地看一下 看不起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根据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写出词语的含义及特点以及上文的语境分析即可。
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自《荀子·劝学》。
走马观花:意思是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
鄙夷不屑:意思是指轻视;看不起。
31. 与之俱学 非然也 做事必须专心致志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现代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古诗文默写和课文理解。
(1)选自文言文《学弈》。后一句采用了设问的句式,点出了这篇文言文的主题,让我们懂得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2)唐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他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宋朝林升的《题临安邸》,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宋朝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俗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告诉我们行孝道要及时。
32.(1)√
(2)×
(3)√
(4)×
(5)√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及文化常识。
鲁迅以笔代戈,奋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故此项说法正确。
(2)本题考查文学及文化常识。
《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本文并不是为纪念臧克家而作。故此项错误。
(3)本题考查实践作业。
了解课文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再把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故此项说法正确。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颜筋柳骨”中“颜”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指的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故此项错误。
(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故此项说法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