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联系上下文,给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含义。(填序号)
①少习骑( )
A.从小 B.很少,与“多”相对 C.丢,遗失
②市鞍马( )
A.市场 B.买 C.城市
③数建奇功( )
A.屡次 B.计算 C.数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3.体现本文主题的中心句是 。(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4.从本文的描述中,你该怎样评价花木兰?
文言文阅读
田登作郡
田登作郡①,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②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释】①郡:郡守,州长。②州治:州城。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自讳其名
②吏卒多被榜笞
6.根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②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
7.本文故事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 ,你认为田登是一个 的人。
文言文阅读。
师旷①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②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⑤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②炳:点。③安:怎么,哪。④孰与:相当于“……跟(与) ……哪个(谁)怎么样"。⑤昧:黑暗。
8.画线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shǎo hǎo B.shǎo hào C.shào hǎo D.shào hào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何不炳烛乎?
10.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11.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小时候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B.“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
C.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D.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乙)
“多师是我师。” 非止可师之人而师之也 。村童牧竖①,一言一笑,皆吾之师,善取之皆成佳句。随园担粪者,十月中,在梅下喜报云:“有一身花矣!”余因有句云:“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余二月出门,有野僧送行,曰:“可惜园中梅花盛开,公带不去。”余因有句云:“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
——选自(清)袁枚《随园诗话》
【注释】①村童牧竖:指山村小儿、牧童。
12.甲文《书戴嵩画牛》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 (人名)。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善取之皆成佳句
②在梅下喜报云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5.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是只有自己的老师,才能向他们学习的。
B.只效法自己的老师,向他们学习是不对的。
C.不是只有可以做老师的人,才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老师的。
D.只效法可以做老师的人,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老师是不对的。
1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写牧童“拊掌大笑”,生动地勾勒出儿童天真无邪的情态。
B.甲文中写杜处士“笑”且“然之”,其豁达从容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C.乙文“霜高梅孕一身花”中的“孕”字展现出梅花怒放的美丽姿态。
D.乙文“不得随身带上船”中的“不得”两字表达“我”的遗憾之情。
17.甲文中牧童、 ;乙文中 、野僧带给“我”创作的灵感。甲乙两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 。
阅读下列小古文,回答问题。
寇准读书
初,张咏(yǒnɡ)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liáo)属①曰:“寇(kòu)公奇材,惜(xī)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②(shǎn),咏(yǒnɡ)适③自成都罢④还,准严供帐⑤(zhànɡ),大为具⑥待。咏(yǒnɡ)将去,准送之郊(jiāo),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⑦(yù)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⑧我矣。”
注释:①僚(liáo)属:同僚下属。②出陕:出使陕西。③适:恰好。④罢:罢官。⑤严供帐:隆重设宴。⑥具:准备酒食。⑦谕:领会。⑧谓:教导。
18.结合上下文及注释,说出下列句子的大概意思。
①何以教准?
②此张公谓我矣。
19.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
课内文言文阅读
割席断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与瓦石不异 又尝同席读书
21.管宁认为“片金”和瓦片石头是一样的;面对"乘轩冕过门者”,他的表现是“ ”(用原文回答)。由此可见,管宁是一个 的人。
小古文
孝经(节选)
子日:夫孝,德之本也,教①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②汝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仿,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④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⑤君,终于立身。
注释:①教:教化。②语:说,告诉。③汝:你。④显:使……显赫荣耀。⑤事:待奉
22.孔子认为爱惜身体是孝的开始,孝的终极目标是( )
A.有所建树,扬名后世,使父母显赫荣耀。
B.事事为父母考虑。
C.尊敬长辈,侍奉父母。
D.听从父母的意见,不违逆父母。
23.“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的意思是( )
A.孝道,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B.孝顺就是道德,要教育人讲孝道。.
C.丈夫和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教育也是由此而来。
D.孝顺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教育的目的。
24.“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对这句的翻译正确的是( )
A.所谓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中途效力于国君,最终目标是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B.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C.所谓孝,开始是侍奉父母,后来是效力于国君,最后是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D.所谓孝,是从亲自侍奉父母开始,然后亲自奉国君,最后树立名声和威望。
小古文阅读
匡衡勤学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③成大学④。
[注释]①不逮:这里指烛光照不到。②文不识:人名。③遂:于是。④大学:大学问家。
2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不求偿:
资给以书:
26.“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应翻译为( )
A.我希望把主人的书全部读一遍。
B.我希望主人把书全部读一遍。
27.本文写的是匡衡勤学的两件小事,分别是 和 。
A.借邻舍之烛光读书
B.与佣不求偿
C.与佣求读书
28.本文讲的是著名的 (成语)的故事。
29.文章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
小古文阅读。
吴人孙山,滑稽①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②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释]①滑稽(gǔ jī):比喻能言善辩。②解元: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这里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30.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①乡人托以子偕往
②山缀榜末,先归
31.下列与文中加点的“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子偕老
B.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子不教,父之过。
D.公侯伯子男
3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 。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请抄写下来。
33.这个故事可以用成语 概括。故事中的孙山是个怎样的人?
小古文阅读。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④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⑤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 自《战国策》)
[注释]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门客,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④相谓:互相商议。⑤且:将要。
34.下列句子中的“之”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数人饮之不足:
吾能为之足:
35.“终亡其酒”中“亡”的意思是( )
A.死 B.灭亡 C.逃跑 D.失去
36.“一人蛇先成”却“终亡其酒”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或事呢?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木兰,是古时候老百姓中的一个女子。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4.花木兰是一位勇敢坚强、孝敬父母、智勇双全的女子。
【答案】5.忌讳;用鞭、杖或竹板子抽打
6.正月十五摆设花灯,允许民众进城观看,吏卒书写告示,公布在集市上。
7.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粗暴无礼、仗势欺人
【答案】8.D
9.戏弄;为什么
10.我已经七十岁了,我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11.A
【答案】12.苏轼
13.善于;说
14.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
15.C
16.A
17.处士;担粪者;艺术源于生活
【答案】18.①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吗?②这是张公在教导我啊。
19.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
【答案】20.不同;曾经
21.读如故;不贪图钱财、不慕荣华富贵
【答案】22.A
23.A
24.B
【答案】25.报酬;资助
26.A
27.A;C
28.凿壁偷光
29.学习勤奋刻苦
【答案】30.一起,一同;回家
31.C
32.乡人子;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33.名落孙山;孙山是一个幽默诙谐、滑稽风趣的人。
【答案】34.酒;蛇
35.D
36.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有人买了一盆花,天天浇水,结果,因为水浇太多,花死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