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易错题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的感情。
2.翻译三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
5.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习题。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
7.词中的“玉盘”指的是______,你积累的哪首古诗词中也用了这个比喻?请写下来:__________, 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这两首诗都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古诗(一)的题目是《______》,古诗(二)的题目是《______》。
9.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
①郭:______ ②坐:______ ③红于:______
10.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 )
C.诗人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1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12.全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13.“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万水千山”的意思是( )
A.千座山,万条河。“千”“万”是实指。
B.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的困难多,艰险多。
14.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B.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
15.理解第五、六两句,选择正确答案。
(1)“暖”字暗示了红军战士( )后的心情。
A.强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2)从“寒”字可以体会到( )
A.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B.天气十分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使人感到很冷。
16.从诗中我们知道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达了红军战士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7.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
A.清幽明静 B.和谐温馨 C.静谧悲凉 D.热闹祥和
1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描绘了雨后的秋景,极具画面感。
B.“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悲泣声,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
C.明月、清泉、竹、莲等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D.作者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9.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0.这首词描写的是( )
A.元旦节 B.除夕夜 C.元宵节
21.这首词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
2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押的是“ou”韵。
B.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今年元夜的情景,下阕写的是去年元夜的情景,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C.从“花市灯如昼”可以看出词中描写的节日有观灯的习俗。
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
23.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
A.边塞诗 B.咏物诗 C.送别诗
24.诗中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诗中表明诗人心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6.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B.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写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
C.“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参考答案:
1. 月 思乡 2.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3.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
【解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力。诗歌中的意象有山、水、月,诗人借景抒情,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此题考查句子翻译。
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三四句的意思为: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3.本题是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之(江南岸)绿了。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所以说用的好。“绿”字写出了江南水乡早春嫩绿的色调。——色彩美;“绿”字表现的春风唤醒大地,使人感受到勃勃生机。——动态美。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4. 辛弃疾 词牌名 5.CD
【解析】4.本题考查对词相关知识的掌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5.本题考查对词内容的掌握。
选项C有误,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
选项D有误,并没有表达出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说法错误。
6.B 7. 圆月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根据“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意思(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可知,这首词描写的中秋节。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及古诗的积累。词作中“银汉无声转玉盘”的意思是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由此可知,“玉盘”指的是圆月。古诗中把阅读比作玉盘的诗句还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诗句出自唐代李白的《古朗月行》,意思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8. 唐 杜牧 江南春 山行 9. 外城,这里指城镇。 因为。 比……更红。 10. √ √ √
【解析】8.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作者作品的识记能力。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一)题目为《江南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
【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二)题目为《山行》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9.这道题考查学生解释古诗字词含义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和识记。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要注意书写正确、字迹工整,不能写错别字。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坐:因为。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0.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
A.“千里莺啼绿映红”翻译为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是对春天的江南美丽景色的描写。
B.“多少楼台烟雨中”翻译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联系前句可知描写的是无数楼台的朦胧美。
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诗人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11.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 12.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13.B 14. 比喻 夸张 A 15. B A 16. 过岷山 尽开颜
【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要求学生识记所学古诗。《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作内容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按照诗作内容将空缺处补充完整即可,注意要把汉字书写正确。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作的理解。这首诗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全诗均是围绕这一句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13.本题考查学生知字词的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的困难多,艰险多。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根据意思分析可知,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根据意思分析可知,“暖”字暗示了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后的心情,从“寒”字可以体会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作的理解。根据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分析可知,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难关是过岷山,诗句中“尽开颜”表达了红军战士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
17.A 18.B
【分析】17.考查理解诗句表达的意境。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18.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B项错误,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对闲适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19. 生查子 元夕 20.C 21. 对比 对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之情 22.B
【解析】19.考查学生对于词的认识。词牌名一般指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这首诗词的词牌名是生查子,题目是元夕。
20.根据积累,结合诗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可知,相关的传统节日是“元宵节”。
21.本题考查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上片“去年……灯如昼”、“今年……灯依旧”,去年“人约黄昏后”,今年人“不见”,且“泪满”。今昔对比,物是人非,表达了一种失落、惆怅、痛苦之情。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对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之情。
22.考查对词的内容理解能力。
AC选项正确。
B.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蜜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23.B 24.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25.高洁 26.A
【解析】23.诗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从本诗题目“在狱咏蝉”可知,这是一首咏物诗。
24.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意思是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这句诗描写了环境的恶劣。
2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所以最后一句诗中的“高洁”二字,使人感受到作者纯洁无瑕的报国诚心。
26.本题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
A.《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而不是首五言绝句。
B.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写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说法正确。
C.“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说法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