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易错题检测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易错题检测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1 13:1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易错题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老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 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 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花名册里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 ,是 ,是 ,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唯一的原因是怕母亲如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来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1.把下面词语还原到文中第④自然段的横线上。
惦念 关爱 尊重
2.结合第④自然段内容, 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 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回答:“我”为什么能在美国独自忍受陌生和孤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说谎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都有谁说了哪些美丽的谎言?(要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书的性格
①我家有不少藏书,我发现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性格。
②有几本书面容整肃,神情倨傲,满肚子都是一些人世间的大道理。这些书如同家长一样亵慢不得。阅读这些书之前最好沐浴fén香。通常,我总是放轻脚步悄悄地从它们旁边绕过。
③有的书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一卷在手,它可以打开你的视野,引领你走进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书中漫步,不知不觉就陶醉了。读这些书,我常常手不释卷,书仿佛成了知己,读书的过程,就像在和朋友liáo天。
④有的书天真活泼,充满了童年的气息。读这些书时,时光就会倒流,流到童年,流到天真烂漫的年代。读着读着,我常常会“扑哧”地笑出声来,好像书中写的不是作者,而是我,我的童年,我的故事。
⑤有几本书用于查询,而非阅读。它们如同一些特殊用品的商店,( )门可罗雀,( )不急不躁——它们知道我总有上门求教的一天。
⑥……
⑦在闲暇的日子,我常常以书为友。家有藏书,不亦乐乎?
7.词语“藏书”注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cáng sū B.cāng sū C.cháng shū D.cáng shū
8.根据读音,写出②、③两段中的两个生字,依次是:______、______。
9.读⑤段,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0.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释词语。满腹经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书的性格》通篇采用_______手法,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四类书的性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篇短文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
13.第⑥段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
阅读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2018年外卖骑手生活报告
材料①2018年,全国各大外卖平台的外卖骑手注册数量,已经超过700万人,其中92%为男性,女性只占8%。此外,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在外奔波,所以外卖骑手主要是精力旺盛的“80后”“90后”。
材料②77%的外卖骑手来自农村,仅有23%是城市户口。其中河南、安徽、四川、广东、江苏是外卖骑手的重要来源地,一共贡献了全国40%的外卖骑手,尤其是河南省,贡献比例超过10%。
材料③85%的外卖骑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15%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这说明全国至少有7万名硕士毕业生在送外卖。
此外,超过40%的外卖骑手表示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在工作之余,会通过读书、在线学习和线下培训等方式来获得自我提升。
材料④每个骑手的日接单量在21~30单,如果按照每天20单、平均里程数3公里计算,那么这些外卖小哥一天要跑60公里。
此外,29%的外卖骑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只有1%的骑手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所以外卖骑手的薪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35%的骑手拥有其他收入来源,他们同时可能是工厂的工人、企事业单位职工或者为自己打工的小老板。
14.材料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外卖骑手?概括小标题填一填
15.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①外卖骑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是80、90后。( )
②大部分外卖骑手都来自河南省。( )
③超过40%外卖骑手表示非常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 )
④29%的骑手拥有其他收入来源。( )
16.如果有人评论“外卖骑手都是低学历高收入的人”,我会阅读这份报告中的_____
我想这样答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民族的中医
妙手回春
我是感恩中医的,中医曾救活弱小无助的我,我和家人都不知道那位郎中的姓名,但那一块“妙手回春”的匾额,今生是挂在我的心里了。
我父母喜得爱女,然不到一岁,婴儿患上急症,民间叫“抽风”。小人儿痛苦抽搐,口吐白沫,十分危重。父母都是“新派”人物,立即抱着我送往法国人在昆明开办的甘美医院。而濒临死亡的我,却被甘美医院宣判“无望”,放弃救治。
父亲请匠人来家,为我量身定做小棺材,以尽对这个小生命最后的爱。
家里“叮咣”响着木匠作业的声音,里屋躺着奄奄一息的我。忽然门门外传来摇铃声:“谁家小儿惊风,我有祖传秘方……这一刻,恰似《红楼梦》中的场景。奶奶急奔出门,拦住了那个游方郎中。
我曾多少次想象当时的情形:一个衣着潦倒、面目沧桑的江湖郎中走到翠湖边的一幢气派的法式洋楼前,挺有底气地“喊了一嗓子”,而后拘谨地走进我家,到小床前看这垂危婴儿,从行囊中取出四粒黑色的大药九,吩咐每粒分成四份,以温开水服下。
奶奶喂我,父母任之,不存希望。撬开小嘴,第一份咽下,我停止了抽搐。母亲说,当时还以为“完了”,仔细一看,是平静了。按时展,将第二份服下,我睁开了眼睛,骨碌骨碌四处看。四粒药丸没有吃完,我已经能辨认亲人了。父亲拎起小棺材出门,送到一家医院的儿科,捐了。
在那个年代,凡是有点知识和家底的人,都以去西医医院为上策。而我,用命试出了中医的真伪。
伴同生死
在中医和道家的观念里,人从来不会高过自然,人要配合、服从自然。例如四季的饮食与作息,春天发动,冬天收藏,讲的是气,也是万物的规律。这些思想不断深化,影响着我的人生。
2000年年春,我到京采访李政道先生。我带去一盒云南的天麻、三七药材。有人告诫我:“人家留洋多年的学者,不会要你这带土的也没有消毒的东西。”而李的同窗沈克琦先生却说:“李先生信这个。他这次来,就是特意到北京中医医院去看病的。”果然,李政道很高兴地收下了。
我到“金三角”探望远征军眷村时,看到东南亚人民和华人依然崇奉中医,将来自中国的中成药视为至宝。在泰国最有名的大学里,开设有中医课程。然而在我们这里,中医院校与一般高等院校相比,总有种入“另册”的感觉。云南是中草药王国,我曾到云南中医学院讲学,院长告诉我,他们招收的多为贫苦学生、农民子弟,多数是女生。
其实,无论什么社会阶层,中国人早将中药视为家常必务之物,谁家抽屉里不会收着几盒廉价的中成药呢板蓝根、藿香正气丸,更有速效救心九,可谓功德无量。因为朴素,因为可靠,反而被轻视。在城市中,似乎有一种“势利”的思维,仿佛只有底层百姓才会去看中医吃中药、中医退缩到偏僻的角落里,艰难地生存。其实,许多患者在接到西医的无情宣判后,总会返回民间,到陋巷和山里去寻求中医的教治。而中医,从来没有因无望的诊断而抛弃病人——即使是最不可能有收效的病人,中医也会让他服用调理与安慰的药剂,以示“不放弃”。从这一点来看,中医“悬壶济世”的信仰是高于西医的,因为它是因人创立、为人所用的医学,可陪伴人的生死。
“疫”重生
中医与这个民族是休戚与共的。那些著名中医的传记里,总有这样的故事:当无名瘟疫暴发,中医临危受命一这个“受命”,不一定来自皇帝或是官家,更多的是他们内心的召唤。他们挑起药担,带着弟子,深入疫区。在那些村镇,他们立灶架锅,熬药施救。民众们端碗喝药,医者观其效果,不断改进配方,由此留下很多因时因地配制的不同药方。所谓“逆行”,是中医的世代担当。
自“神农尝百草”到我们那些历历可数的家珍——《伤寒论》 《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等,中医历千年护佑着这个民族。世界上,瘟疫与逃亡留下了一座座曾经高度发达的城市,渐渐被荒漠湮没,而华夏大地上却没有因为瘟疫而被废弃的地方。
就在前几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新闲发布会中谈到“80%的新冠肺炎患者是轻度症状,能够自愈或治愈,并不会发展为重症。”轻症患者的“自愈”和“治愈”,实际上就是中医所说的“排毒”过程。如果没有中医的介入,“自愈”对于很多基础体质不好的人,是很难实现的——病毒损坏了人的生理机能,生命非常脆弱。中西医护工作者以人为本,联合对抗疫情,才构成了“自愈”的安全轨道。
“正气存内,邪不可壬。”这句话本是中医的医理,也可成为疫情中的我们自强不息、正气凛然的座右铭。
(本文节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张曼茇)
17.“正气存内,邪不可千。”句中带点词义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
①光明正大的作风或风气:~上升
②刚正的气节:~凛然
③中医指人体的抗病能力
18.阅读“妙手回春”这部分,属于详细描写的是( )
A.医院放弃救治 B.匠人定做棺材 C.游方郎中救治 D.父亲捐棺材
19.阅读“伴同生死”这部分,完成填表:
观点 人物 具体事例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高兴收下药材,特意到北京中医院看病。
东南亚人民和华人 ③_____________
西医无望的病人 ④_____________
20.“这个民族的中医”是怎样的?联系三个片段的内容,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完“疫火重生”,再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场景?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休戚与共熬药施救逆行护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绝对不可小觑。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我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个家庭节约粮食还是浪费粮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促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十分必要。
材料二: 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倒剩饭被知名外企辞退?
22.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发现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粮食供应充足,小范围浪费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B.粮食浪费会造成资源浪费,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依然需要节约粮食。
24.针对大学生浪费粮食被企业辞退这一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的行为。请你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写一则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_________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_____________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________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_________就没了气。
26.把文中划线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一声不倒一声__________ 你莫不是_________
故此__________ 登时___________
27.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揩揩眼泪:________________
两茎:________________
登时:________________
28.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那天晚上汤姆和哈克作好准备去冒一次险。他俩在客栈周围转悠到9点后才开始行动。
一个在老远处注视着小巷子,另外一个看客栈的门。巷子里没人来往,进出客栈的人,没有
那个西班牙人的影子。晚上好像不太黑。汤姆回家前和哈克约定,如果夜色不错,哈克就出来学猫叫,汤姆听到后就溜出去用钥匙试开门。可是那晚天色明亮,哈克12点左右结束望风,到空糖桶睡觉去了。
星期二,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星期三也是如此。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色。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
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
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2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注视—( ) 衰竭—( ) 降临—( )
30.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走路脚步放得很轻,也形容偷偷摸摸、很鬼鬼祟祟的样子。( )
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
31.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哈克___________的心情。
32.“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中“歹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汤姆和哈克这次冒险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小朋友,你的童年里有没有冒险的经历呢?给我们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尊重 关爱 惦念 2.因为有些谎言的出发点是尊重、关心、爱护,是惦念、牵挂,所以作者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 3.那时“我”孤独,无助,没有钱,被迫借住别人家,所以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 4.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 5.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自信心。 6.刚上学时老师对“我”和同学们说:“你很棒,你是第一名!”“我”在国外给母亲写信说一切都好;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她一切都好。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还原课文。
第四自然的中前者的谎言指的是:用心说出的谎言,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2.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可以看出,有些谎言的出发点是尊重、关心、爱护,是惦念、牵挂,是为了让对方快乐。所以作者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
3.本题考查的是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从“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可以知道“我”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是因为:那时“我”孤独,无助,没有钱,被迫借住别人家。
4.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只要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时,我就不会感到那么孤独了。
5.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的分析。
老师明明给每个学生都画了五红星,但是却对每个学生都说:你很棒,你是第一名!让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是最棒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自信心。
6.本题考查的是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文中老师说了美丽的谎言:.刚上学时老师对“我”和同学们说:“你很棒,你是第一名!”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自信心。
“我”说了美丽的谎言:“我”在国外给母亲写信说一切都好。目的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
“母亲”说了美丽的谎言: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她一切都好。目的地为了不让“我"担心。
7.D 8. 焚 聊 9.即使 也 10.形容人很有学问、才能。 11. 拟人 严肃认真 亲切友好 天真活泼 不急不躁 12.总分总 13.书的性格很多
【分析】7.考查对汉字字音的掌握。“藏书”读音“ cáng shū ”,解释为:图书馆或私人收藏的图书。
8.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先读准字音,在根据所组词语及语境填写正确的汉字。
沐浴焚香:沐浴就是洗澡,焚香就是点燃香料。一般古人要做什么重大事情之前都会沐浴焚香,以示对大事的尊重和祈祷之类的。
聊天:以轻松随便的方式谈话,不拘礼仪地,不受拘束地谈话。
9.考查对关联词的掌握,“( )门可罗雀,( )不急不躁”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这里运用关联词“即使……也……”比较合适,门可罗雀“意思是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不急不躁”形容心情平静,不急躁,行动从容,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工作谨慎踏实。
10.考查词语解释,“满”充满的样子,“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满腹经纶在这里形容人很有学问、才能。
11.第一个填空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书并没有生命,但是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却描写了书的容貌和性格特点,将本来不具有人的性格的特点的事物赋予了人的性格特点,这里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比如:
第二、三、四、五个填空考查筛选关键信息,可以逐段分析,可以分别从自然段的首句进行概括。
第二段“有几本书面容整肃,神情倨傲,满肚子都是一些人世间的大道理。这些书如同家长一样亵慢不得”
第三段“有的书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
第四段“有的书天真活泼,充满了童年的气息。”
12.考查对文章结构方式的分析。文章结构方式有: 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列述式、对照式、递进式等。本篇文章则属于总分式中的“总-分-总”结构方式,开头第①段总体叙述了一本书有一本书的特点,中间②到⑥自然段分述了不同的书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结尾第⑦段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13.考查对省略号作用的掌握。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而在本文第⑥段省略号的作用则是表示书的性格很多,因为前文内容是对书性格特点的叙述。
14.人员的组成 人员来自何处 人员的学历 人员每天跑的里程 15. √ × √ × 16. 材料③ 全国至少有7万名硕士毕业生在送外卖,所以外卖骑手不都是低学历高收入的人。
【分析】14.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每则材料,可以看出:材料①是从“人员的组成”来介绍外卖骑手。材料②是从“人员的来处”来介绍外卖骑手。材料③是从“人员的学历”来介绍外卖骑手。材料④是从“人员每天跑的里程”来介绍外卖骑手。
15.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分析。
①由“其中92%为男性,女性只占8%”“外卖骑手主要是精力旺盛的“80后”“90后””可以看出:外卖骑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是80、90后。本题叙述正确。
②由“河南省,贡献比例超过10%”可以看出:来自河南的外卖骑手只是超过10%,并不是大部分。本题叙述错误。
③由“超过40%的外卖骑手表示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可以看出本题叙述正确。
④由“35%的骑手拥有其他收入来源”可以看出:有35%的骑手拥有其他收入来源,而不是29%。本题叙述错误。
16.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的分析。
由材料③中“15%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这说明全国至少有7万名硕士毕业生在送外卖。”可以看出外卖骑手不全是低学历高收入的人,有一小部分还是高学历高收入的人。
17.③ 18.C 19. 人从来不会高过自然,人要配合、服从自然。 李政道先生和沈克琦先生 泰国最有名的大学里,开设有中医课程 中医,从来没有因无望的诊断而抛弃病人 20.中医讲究人从来不会高过自然,人要配合、服从自然。中医与这个民族是休戚与共的。 21.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一批批“白衣战士”在疫情中逆行,与新冠病毒作斗争。
【分析】17.此题考查学生词词义的掌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就是对病源微生物的抵抗力以及自身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邪”指的是各种致病因素。意思是说:当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
18.此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掌握。“妙手回春”部分,作者着重讲解了“我”在被甘美医院宣判“无望”后,游方郎中救治。
19.此题考查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中重点句子帮助理解。“伴同生死”这部分是围绕“在中医和道家的观念里,人从来不会高过自然,人要配合、服从自然。”来展开叙述的。
可根据“李的同窗沈克琦先生却说:‘李先生信这个。他这次来,就是特意到北京中医医院去看病的。’果然,李政道很高兴地收下了。”“看到东南亚人民和华人依然崇奉中医,将来自中国的中成药视为至宝。在泰国最有名的大学里,开设有中医课程。”“许多患者在接到西医的无情宣判后,总会返回民间,到陋巷和山里去寻求中医的教治。而中医,从来没有因无望的诊断而抛弃病人”三句话总结概述。
20.此题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解答时,要统领全文,依据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在中医和道家的观念里,人从来不会高过自然,人要配合、服从自然。”“中医与这个民族是休戚与共的。”等总结出答案。
2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选取一个词语,如“施救”或“护佑”,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无数的白衣战士,护佑人民的健康。
22. 我国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推出大小份额;制订相关规章 23.C 24.任何人都要懂得珍惜粮食。大学生倒剩饭,可进行一次口头教育,如有再犯,再进行辞退也行。 25.人人节约一粒米,拯救世间千万人。
【解析】22.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分析。
材料一主要说的是,我国有些地方餐饮浪费的行为依然很严重,餐饮浪费会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材料二说的是,如何看待大学生倒剩饭被知名外企辞退的。
从两则材料中可以发现的问题是:我国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解决的方法有:推出大小份额;制订相关规章等。
23.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A项理解错误,由“我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个家庭节约粮食还是浪费粮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可知,尽管我国粮食供应充足,但是小范围浪费也会造成大的影响。
B项理解错误,由“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绝对不可小觑。”可知,粮食浪费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C项理解正确。
24.本题考查材料的分析与理解。
材料二写了,大学生浪费粮食被企业辞退。我认为这一行为不可取,因为任何人都要懂得珍惜粮食。大学生倒剩饭,可进行一次口头教育,如有再犯,再进行辞退也行。
25.本题考查写宣传语。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很多地方餐饮浪费还是很严重,餐饮浪费会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很多企业采取了相关措施,比如大学生倒剩饭会被知名外企辞退。所以,宣传语的内容要强调制止餐饮浪费的行为,可以写节约的好处,也可以写浪费的危害。比如:人人节约一粒米,拯救世间千万人。
26. 一声连着一声 是不是 所以 顿时 27. 擦擦眼泪 两根 顿时,立刻 28.严监生是嗜钱如命的守财奴。从“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这句话里可以体会到。
【分析】26.本题考查了学生词语替换的能力。结合词义和自己的积累,正确替换即可。
“一声不倒一声”的意思是一声连着一声,故可以用“一声连着一声”替换。
“莫不是”的意思为是不是,故可以用“是不是”替换。
“故此”的意思是所以,故可以用“所以”替换。
“登时”的意思是立刻、顿时,故可以用“顿时”替换。
27.考查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理解即可。
“揩揩眼泪”的意思是擦擦眼泪。
“两茎”的意思是两根。
“记念”的意思是挂念。
28.考查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结合语段内容,用通顺的语言合理评价即可。
从“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可以看出,作者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吝啬,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29. 凝视 枯竭 来临 30. 蹑手蹑脚 诚惶诚恐 31.惊慌害怕 32.晚上有月亮 33.汤姆和哈克在一个无月亮的夜晚,拿着灯笼去巷子的客栈探险,哈克在巷子口望风,汤姆去到客栈,一会儿,汤姆惊慌失措地跑出来。 34.我去过被遗弃的野外房子探险。
【解析】29.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本义,再找出其近义词即可。
注视:意思是指注意地看。也指犹重视,关注。
衰竭:指衰弱至极:心力衰竭,肾衰竭。机体的失代偿过程,简单说,机体因某种原因负荷过重从而产生组织细胞增生肥大的现象,称为集机体代偿过程。当代偿达到极限时,机体失去代偿能力称为失代偿,就是衰竭了。
降临:到来,来临。
30.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掌握,根据所给含义在文中找出对应词语即可。
第一个词语抓住关键信息“脚步放得很轻”“偷偷摸摸”。
第二个词语抓住关键信息“小心谨慎”。
31.考查理解句子,本题可以通过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这里运用比喻句“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用“山”的特点形象写出了哈克惊慌害怕的心情。
32.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词语“歹运”指不好的命运,与好运对应。结合上文内容“可是那晚天色明亮,哈克12点左右结束望风,到空糖桶睡觉去了。”可以分析出这里的“歹运”指的晚上有月亮。
33.考查概括内容,要概括出关键信息——人物、时间、地点、时间等信息。
34.考查结合生活实际,将自己童年的经历写出即可,答案不唯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