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五、六自然段,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小艇与人们关系的密切。
2.反复朗读,感受威尼斯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品味优美生动的语句并积累。
3.比较读“阅读链接”中两篇文章,了解它们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进一步体会动、静之美。
4.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尝试写出不同情景中的景物的动、静之美。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小艇与人们关系的密切。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复习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威尼斯小艇独特的外形特点,见识了小艇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这一节课继续我们的威尼斯之旅,去感受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二、深入研读,体悟情景。
1.默读课文5-6自然段,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谁) 乘坐交通工具 活动(干什么)
2.从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
3.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人也会乘着小艇去干什么呢?
4.教师引读:是啊!小艇的作用可真大!引读:商人......
5.引发思考:作者只是在给我们介绍小艇吗 如果不是,那作者实际上写的是什么呢 你喜欢的是白天的威尼斯还是夜晚的威尼斯呢
过渡: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动态和静态的表达效果”,说说这两段话中哪些是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 请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上你的阅读感受。
三、品味朗读,感悟意境。
1.交流、分享读书心得:
(1)动态描写:这里的动态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动静结合)
预设A: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预设B:半夜,戏院散场,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顾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预设C: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预设D: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2)静态描写:这里的静态描写让你有怎样的感受?(板书:以动写静)
预设A: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
预设B: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2.朗读指导。
(1)自由朗读:细读这两段,我们会发现这部分文字如同音乐一般,有活泼明快的部分,也有柔和、细腻的部分,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2)指名朗读,相机引导。
3.配乐朗读。
在威尼斯小艇动了,整座城就热闹了;小艇停了,整座城就寂静了。威尼斯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小结:富有情趣的小艇是打开威尼斯风光的一扇窗,透过小艇,作者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方法带我们领略了威尼斯别具一格的。
四、拓展训练,体会表达。
1.回顾全文,威尼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喜欢这样的威尼斯吗?
2.是啊,这样独特的威尼斯水城不仅我们喜欢,还打动了很多人,我们来看看朱自清和乔治·桑笔下的威尼斯与我们课文中的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3.出示“阅读链接”自读要求。
(1)自读课本第96页“阅读链接”的两个片段。
(2)边读边把片段和课文共同写到的内容圈画出来。
4.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情景,运用上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表达方法写一写。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1)选取情景,确定仿写的方向。
(2)学生仿写,教师指导。
五、作业超市,学以致用。
必做:
1.写一写:积累、摘抄课文和“阅读链接”中,你喜欢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
选做:
2.说一说: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请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你一天的生活情境,并和同学交流。
3.读一读:推荐阅读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和《汤姆·索亚历险记》。
板书设计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
威尼斯的小艇
静态描写 以动衬静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写作方法的领悟。这篇课文采用了动静结合和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贯穿始终,围绕中心,有主次的层层推进。在“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引导学生理解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与小艇的动和静紧密相关。
大多数学生都能紧跟教学节奏,通过教师引导,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深度理解文本,并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做到积极自主学习。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