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守株待兔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什么是寓言?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借助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理解意思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生活于战国末期,为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盲人摸象
杯弓蛇影
邯郸学步
掩耳盗铃
宋
耕
释
冀
宋人: 宋国的老百姓就叫宋人
耕者 :在田里耕地劳动的人
因释其耒:于是放下他的农具
冀复得兔 :希望再次得到兔子
为宋国笑:被宋国人笑话
耒
株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守 株 待 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则寓言讲述的是一个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一只兔子也没有得到的故事。
再读课文,这则语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者: ……的人。耕种为生的人,也就是农民。
株:树桩。
触:撞,碰。
兔子“折颈而死”后,农夫会想些什么?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跑
撞
脖子断了
句意: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树桩上,撞断脖子死了。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跑
脖子
一只兔子
跑过来
撞到了树桩上
脖子被撞断,死掉了。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是
希望
指农夫
放下
又,再一次
兔子还会再撞死在树桩上吗?
译
文
于是农夫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捡到(撞树桩而死的)兔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
而种田人自己却成为了宋国人的笑料。
大家想一想,他为什么被为宋国人嘲笑
因为他白日做梦,总想着不劳而获。
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耻笑?
侥幸捡到一只兔子,就以为可以不劳而获捡到更多兔子,但这样偶尔的事情再发生的可能性太小了。
假如你是这位农夫的邻居,你会怎样去劝说农夫不再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你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谈一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守株待兔
那个农夫为什么再也得不到兔子了?
碰上是偶然 碰不上才是必然
当一个农夫不在田里劳作,会发生什么呢?
庄稼会被杂草淹没
庄稼会干枯而死
庄家会被虫子吃光
这个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