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02 10:3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平均数》说课
说学情
1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3
4
5
6
7
说教材
2
说学情
一、说教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统计量,《课标》中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数量之间差别的一般比较。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说学情
由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平均数的作用,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及作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且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所以我将本课的教法确定为:主要采用活动探究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法为主。
五、说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将本课的学法确定为:观察法、比较法和发现法等。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探究新知
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
探究新知
亮亮把自己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1+3+2+3+2+6+4)÷7
=21÷7
=3(个)
答:平均每天丢弃3个塑料袋。
探究新知
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很长,一般可达200—400年,有的可达500年。
1.
巩固应用
组名 平均分
一组 97
二组 98
三组 100
四组 97
五组 98
六组 95
问题1:哪个小组的平均水平最高?
问题2:6组的张宸硕一定比3组的李思齐分数低,对吗?
2. “小小”冷饮店一个星期售出饮料的情况如下表:
巩固应用
(1)平均每天售出多少箱饮料?
(28+14+16+18+17+22+25)÷7
=140÷7
=20(箱)
答:平均每天售出20箱饮料。
2. “小小”冷饮店一个星期售出饮料的情况如下表:
巩固应用
(2)冷饮店每个星期进一次货,下星期“小小”冷饮店准备多少箱饮料比较合适?
冬冬
我身高140厘米,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
拓展延伸
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盘点收获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7至10月份电费,并计算出平均每月用了多少元电费?
(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巩固新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再次感悟平均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说板书设计
意义
先合后分
方法
平均水深
平均销量
应用
特点
平均销量
平均数
敏感性
移多补少
一般水平
一般意义
比最大小,比最小大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