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一)(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02 09: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教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一)
一、选择题(24分)
1.下列描述中,属于月球环形山的特点是( )。
A.整齐排列 B.数量很少 C.分布杂乱
2.三年级小学生在成长历程中,正处于(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3.蚕的身体发黄了发亮了也不吃桑叶了,说明蚕( )。
A.生病了 B.要蜕皮了 C.要吐丝结茧了
4.观察蚕卵的形状时,我们发现蚕卵是( ) 的。
A.圆形 B.方形 C.扁圆形
5.运动会上100米赛跑,跑得最快的是( )。
A.韩明用了15秒 B.李丁用了16秒 C.张红用了14秒
6.物体在某一位置静止不动时,可以用( )来描述。
A.方向 B.距离 C.方向和距离
7.下列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是( )。
A.垂直运行中的电梯 B.刚投掷出去的铅球 C.工作中的电风扇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的夜晚,天气晴朗,小明能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9.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将铅笔放在阳光下,这时候铅笔的影子在( )方向。
A.东 B.西 C.南
10.下列观察蚕蛹时的发现,其中错误的是( )。
A.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外型特征,我们发现蚕蛹也有头、胸、腹
B.与蚕宝宝相比,蚕蛹的身体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C.蚕蛹不吃不喝,所以它是没有生命的
11.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是因为( )。
A.月球离地球近,太阳离地球远
B.它们实际大小差不多
C.太阳离地球近,月球离地球远
12.实验时我们要多次测量,对于多次测量的数据应该怎么处理?( )
A.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喜欢哪一个就记哪一个
B.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只用记录中位数
C.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每一个实验数据都要记录,再分析
二、填空题(15分)
13.______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上面有______山。
14.影子的方向随光源( )的改变,影子的长短随光源( )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与( )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15.昆虫的身体分( )、( )、( )三部分,头有一对( ),胸部有( )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膀。
16.把小球放在斜面上,小球会( )下斜面;把六棱柱放在斜面上,六棱柱会( )下斜面。
17.相同距离内用时越少,( )越快。
18.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胎生和___________。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______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三、判断题(12分)
19.人的寿命长短与健康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
20.小爱每天晚上都会在院子里观察月球,她发现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
21.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 )
22.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发生潮汐现象。( )
23.光源可以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 )
24.小狗、小猫直接生下胎儿,所以它们是胎生动物。( )
25.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蚕会收缩身体或轻微摆动。( )
26.蚕的一生大约是30多天。( )
27.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主人的宝剑掉到了江底,他马上在船上做记号,对于江底的宝剑来说船上的记号是静止的。( )
28.在测试“过山车”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斜坡的角度,让“过山车”的速度发生改变。( )
29.如果两名同学沿着直线行走,但出发时间和出发地点都不相同时,我们将无法比较他们运动速度。( )
30.同一小球在坡度不同的斜面上滚动的速度是相同的。( )
四、连线题(7分)
31.将下列物体与其运动路线相连。
丢沙包
拉锯子 直线运动
苹果落地
绕杆 曲线运动
过山车
32.连线。
发光发热
液态水 太阳
潮汐 地球
环形山 月球
黑子
33.将蚕的一生与其对应的身体结构特征、行为用线连起来。
卵 圆筒形,身体有环节,逐渐变成白色
幼虫 纺锤形、酱色
蛹 白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长有翅
成虫 圆形,黑紫色,比芝麻小一点
五、简答题(12分)
34.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几种?我们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哪一种呢?
35.我们坐在电梯上有人说我们是运动的,有人说我们是静止的,这些说法都正确吗?为什么?
36.在小明的模拟实验中,如果想制造出深浅不同的“环形山”,可以怎样做?
六、实验题(10分)
为探究月球环形山的成因,301班的同学们利用托盘、细沙和大小不同的球进行模拟实验。他们先将沙盘里的沙弄平整,然后将各球从空中落入沙中,观察沙坑的变化。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37.这个模拟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A.环形山可能是由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留下的痕迹
B.环形山可能是由月球上的火山喷发形成的
C.环形山可能是外星人挖掘后留下的痕迹
38.实验中的“大小不同的球”代表( );“沙坑”代表( )。
39.实验发现球撞击沙盘里的沙后留下了一个个凹形的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40.为了研究沙坑的大小与球质量是否有关,同学们应该选择大小( )、质量( )的小球,从( )高度落下。(都选填“相同”或“不同”)
41.如果想要形成一个更深的沙坑,你觉得可以怎么做?
42.同学们正在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下图中的小正方体、乒乓球和小六棱柱在该斜面上都能运动。
(1)同学们观察到图甲中小正方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是( ),图乙中乒乓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是( ),这个实验说明物体的( )会影响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图丙中小六棱柱原先在斜面上是滑下来的,当增加斜面坡度(左侧增加垫木)时,小六棱柱在斜面上运动形式变成了滚动。这个实验说明( )。
(3)图甲中小正方体在斜面上运动速度比较慢,我们可以怎样使它运动的快一些?( )。如果想要知道小正方体运动到斜面底部所用的时间,我们还需要的仪器是( )。
(4)图甲中根据小正方体沿斜面运动到斜面底部的大致运动路线,可以判断出小正方体的运动是( )(选填“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七、综合题(20分)
阅读下列资料,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2021年5月26日晚上,天文奇景——“超级红月亮”在夜空上演,这轮“超级红月亮”始于北京时间16时46分,结束于21时51分,我国除西藏西部、新疆西部以外,其他地区均可见。
43.“超级红月亮”现象其实是__________现象。
44.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2021年5月26日是农历辛丑年的四月_________日。
45.这一天晚上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46.5月26日晚上发生“超级红月亮”现象,那么五天之后的六一儿童节晚上的月相将是( )。
A. B. C.
47.之所以能看见“红色”的月亮,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月亮自身能发出微弱的红色光
B.月亮能反射地球的灯光
C.月亮反射了经过空气折射的太阳光
鸟巢是鸟类在繁殖期间所建造的用于藏卵和雏鸟的结构,可使产下的卵聚集一起促进孵化:也可以保温以及保护亲鸟及雏鸟、卵等不受天敌的伤害。燕子、麻雀、喜鹊常在人类住宅的屋檐下、庭院园林的枝头上筑巢。请回答以下问题。
48.像燕子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______,和它繁殖方式相同的动物还有______。
49.雌鸟产卵后会趴在卵上,雌鸟这样做是为了让鸟卵得到( )。
A.充足的空气 B.充足的营养 C.适宜的温度
50.鸟巢的主要作用是( )。
A.使鸟类生活更舒适 B.帮助鸟类繁殖后代 C.为人类提供观赏价值
51.金丝燕的唾液腺十分发达,它能用唾液建巢,唾液一遇风吹立即凝固,从而筑成半透明的小碗状巢窝。这种巢窝加工之后,就成为了一些人认为的“补品”——燕窝。为了更好地保护金丝燕,请判断下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多选)
A.大量采集燕窝来食用
B.植树造林,保护鸟类栖息地
C.不捕捉野生鸟类
D.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鸟类的知识
E.随意投喂鸟类
以下是小科养蚕过程中所写的观察日记的一部分。
52.我们把刚从卵里出来的黑黑的小不点称为( ),在它“家”里准备的食物是( )。
53.蚕食欲下降,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这是蚕在( )。
A.睡觉 B.蜕皮 C.吃食物
54.从蚕的一生中,要经历( )种形态。
A.3 B.4 C.5
55.根据日记描述,当蚕的身体发黄发亮,也不吃桑叶时,蚕就进入( )。
A.蜕皮阶段 B.吐丝阶段 C.产卵阶段
56.蚕蛾产卵后,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蚕蛾飞走了 B.蚕蛾开始吃食物 C.蚕蛾死掉了
我们玩过的游戏。
在五一劳动节放假的这段时间,小明和小伙伴一起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在他们游玩的时候,发现很多游玩项目跟我们三年级科学“物体的运动”单元有关。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57.小明坐上旋转木马进行游玩,此时小明的运动形式是( )。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C.直线和曲线运动都有
58.小明和小伙伴们在滑草时的运动属于( )。
A.滑动 B.滚动 C.两者都有
59.小明站在大门口看游乐园方位图。他们想先去玩最刺激的过山车,他们应该往______方向,行走______米。就能到达过山车场地。
60.过山车是小伙伴们最喜欢的项目。他们想设计“过山车”轨道。下列合理的是( )。
A.抛弃设计图,随意搭建
B.轨道可以有“断口”,比较刺激
C.画设计图时,上下层的路线重叠时。下层路线可以用虚线表示
61.比较小球在不同长度的“过山车”轨道中的运动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 )。
A.运动距离 B.运动时间 C.以上两个条件都要测
62.为了让小球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 )。
A.最高处 B.中间处 C.最低处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月球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上的环形山的特点:环形山大多是圆形,分布杂乱随机,数量众多,大小和 深浅不一,故月球环形山的特点是分布杂乱。
2.B
【详解】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人在生长过程中,大致经历婴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童年期的阶段年龄是6~12周岁,我们三年级学生属于人生的童年期。
3.C
【详解】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蚕的身体发黄了发亮了也不吃桑叶了说明蚕要结茧了。
4.C
【详解】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56天。蚕卵是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蚕卵,其形状是扁圆形。
5.C
【详解】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运动会上100米赛跑,距离一定,那么跑得最快的是所用时间越短的人,即用了14秒的张红。
6.C
【详解】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常常要选择参照物,以参照物为观测中心,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物体在某一位置静止不动时,以参照物为观测中心,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A
【详解】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垂直运行中的电梯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属于直线运动;刚投掷出去的铅球、工作中的电风扇的运动轨迹是曲线,属于曲线运动。
8.B
【详解】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初一、初二的月相是新月,初三、初四的月相是娥眉月,初八、初九的月相是上弦月,十二、十三的月相是凸月,十五、十六的月相是满月,十八、十九的月相是凸月,二十二、二十三的月相是下弦月,二十七、二十八的月相是残月。A是农历十五的满月,B是农历初五的峨眉月,C是农历二十三的下弦月。
9.B
【详解】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到西。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光源与影子的的方向是相反的,分别位于遮挡物的两侧。太阳早上从东边出来,我们将铅笔放在阳光下,这时候铅笔的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故B正确。
10.C
【详解】A.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外型特征,我们发现蚕蛹也有头、胸、腹,描述正确。
B.与蚕宝宝相比,蚕蛹的身体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描述正确。
C.蚕蛹不吃不喝,所以它是没有生命的,描述错误,当然不是,不吃不喝,但蚕蛹会消耗自己存后储的脂肪维持生命活动。 最后还会化蝶飞舞。
11.A
【详解】月球的半径是1738公里,距离地球384400千米;太阳的半径是696300公里,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太阳比月球大400倍,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400倍。所以站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差不多大,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近,太阳离地球远。
12.C
【详解】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这样是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偶然性。同理实验时我们要多次测量,对于多次测量的数据应该每一个实验数据都要记录, 再分析。
13. 月球 环形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
14. 方向 高低 物体
【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影子的方向随光源方向的改变,影子的长短随光源高低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15. 头 胸 腹 触角 三
【详解】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根据身体构造可以分为昆虫、鱼类、爬行动物等。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一般卵生。
16. 滚 滑
【详解】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物体在斜面上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形状、放置方法和斜面的坡度有关。把小球放在斜面上,小球会滚下斜面;把六棱柱放在斜面上,六棱柱会滑下斜面。
17.速度
【详解】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18. 卵生 哺乳
【详解】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卵生和胎生。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胎生动物是指用胎生方式繁殖的动物。胎生的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19.√
【详解】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的生命周期的起点是受精卵。人的生命周期的长短是不同的,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
20.√
【详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不同日期月亮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小爱观察到的月亮形状的变化就是有规律的圆缺的变化。月相变化周期是一个月。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球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21.√
【详解】根据太阳位置与影子的关系,太阳在东边时,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
22.√
【详解】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是发生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23.√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光源根据是否产生热量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比如发光生物多是冷光源,例如萤火虫等。
24.√
【详解】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所以小狗、小猫直接生下胎儿,所以它们是胎生动物。
25.√
【详解】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蚕的幼虫行动缓慢,皮肤很薄,无法保护自己,所以要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当用棉签轻轻触碰蚕时,蚕的身体收缩身体或轻微摆动,或者扭动起来。
26.×
【详解】蚕、卵、蚕蛹、蚕蛾是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四个形态;蚕的生命周期中,蚕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阶段,大约需要56天。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7.×
【详解】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静止。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楚人的宝剑掉到了江底,他马上在船上做记号。对于江底的宝剑来说,江底是静止的,船及船上的人和船上的记号都是运动的。
28.√
【详解】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制作完成后,要对“过山车”进行测试。斜坡的角度越大,那么物体的运动速度就越快。所以在测试“过山车”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斜坡的角度,“过山车”的速度发生改变。
29.×
【详解】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路程÷时间,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如果两名同学沿着直线行走,但出发时间和出发地点都不相同时,只要知道它们运动的时间和距离就可以比较其速度了。
30.×
【详解】同一小球在坡度不同的斜面上滚动的速度是不同的。坡度越大,小球的速度越快。坡度越小,小球的速度越慢,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31.
【详解】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物体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丢沙包、绕杆、过山车运动轨迹是曲线,属于曲线运动;拉锯子、苹果落地运动轨迹是直线,属于直线运动。
32.
【详解】太阳是一颗恒星,可以发光发热,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的主要光源和热源。太阳大气活动类型多,其中黑子是太阳主要活动类型之一;液态水、潮汐是地球上具有的自然事物和现象;月球是一颗卫星,没有大气层,也没有水,不会发光发热,表面布满环形山。
33.
【详解】卵是生命的开始,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蚕卵的颜色有淡黄色的,还有赤色、紫灰色的,不会动;幼虫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有环节,逐渐变成白色,爬行;蛹体形像一个纺棰,酱色,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一般不动,受到刺激会动;成虫是白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长有翅,不会飞,能振动双翅。
34.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我们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胎生。
【详解】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我们人类属于哺乳动物,所以繁衍后代的方式是胎生。
35.正确,坐在电梯上的人如果以别的物体为参照物,那么电梯上的人就会向上或向下运动;如果以电梯本身为参照物。那么周围的物体会动起来,电梯上的人则是静止的。
【详解】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位置改变,物体运动;物体与参照物位置不变,物体静止。乘坐电梯时,如果以电梯外的物体为参照物,那么电梯上的人就会向上或向下运动;如果以电梯本身为参照物。那么周围的物体会动起来,电梯上的人则是静止的。
36.用大小不同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处下落撞击沙盘。
【详解】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采用模拟实验来研究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我们可以用轻重不同、大小不一的铅球从同一高度落下,用来制造深浅不同的“环形山”。
37.A 38. 陨石 环形山 39.“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可以形成环形山 40. 相同 不同 相同 41.用更重的小球 / 小球从更高处下落/ 用力将小球扔向沙盘
【分析】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 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洗刷与激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这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
37.这个模拟实验中,同学们想要验证的假设是环形山可能是由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留下的痕迹。
38.实验中的“大小不同的球”代表陨石;“沙坑”代表环形山。
39.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实验发现铅球撞击沙坑后留下了一个凹形的坑。这个实验能证明“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可以形成环形山。
40.为了研究留在细沙中沙坑的大小与球的质量是否有关,他们应该选择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个高度丢下。
41.如果想要在沙盘形成一个更深的沙坑,我们可以用更重的小球,或者把小球从更高处下落,或者用力将小球扔向沙盘,都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42. 滑动 滚动 形状 斜面坡度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 增加斜面坡度/左侧增加垫木 秒表 直线运动
【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 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与物体的形状和斜面的坡度有关。
【详解】(1)当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时运动情况是滚动,当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不变地移动时运动情况是滑动。图甲中小正方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是滑动;图乙中乒乓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是滚动。这个实验说明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图丙中小六棱柱原先在斜面上是滑下来的,当增加斜面坡度时,小六棱柱在斜面上运动形式变成了滚动。这个实验说明:斜面坡度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
(3)图甲中小正方体在斜面上运动速度比较慢,增加斜面坡度可以怎样使它运动的快一些。如果需要记录所用时间,还需要秒表。
(4)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图甲中根据小正方体沿斜面运动到斜面底部的大致运动路线,可以判断出小正方体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43.月食 44.十五 45.B 46.A 47.C
【分析】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3.其实超级“红月亮”(血月)就是我们说的月全食现象,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它的出现也在于天体之间的变化。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地球”之间的关系。
44.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2021年5月26日是农历辛丑年的四月十五日。月食一般是在农历的十五前后,这两三天刚好是满月的时候,又称为望月。
45.月全食的出现,主要是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所以,月全食简单的来说,可以将其看成天体之间的一种“光效应”。
46.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初一、初二的月相是新月,初三、初四的月相是娥眉月,初八、初九的月相是上弦月,十二十三的月相是凸月,十五、十六的月相是满月,十八、十九的月相是凸月,二十二、二十三的月相是下弦月,二十七、二十八的月相是残月。所以5月26日晚上发生“超级红月亮”现象,那么五天之后的六一儿童节晚上的月相将是凸月。
47.月全食的时候,虽然没有阳光直接照射到月球上,但地球大气可以把波长最长的红光折射到月球上。因此可能使地球上的人观察月亮时,能看见红色的月球。
48. 卵生 蚂蚁 49.C 50.B 51.BCD
【解析】48.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像蚕、鸡、蚂蚁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49.孵化孵卵是鸟类繁衍生存的关键,其卵内胚胎需要在接近体温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和发育。鸟体与卵体接触的部分,羽毛会脱落形成孵卵斑,这里的微血管发达,皮肤温度高,能促使卵的孵化。故选C。
50.鸟巢使鸟卵不致滚落并能均匀受到亲鸟体温的孵化,还利于亲鸟喂养雏鸟。鸟巢还能减缓热量散失,防止其他动物攻击等。故选B。
51.金丝燕属国家保护动物,不能捕捉,近年当地人民政府已采取措施,对金丝燕加以保护,禁止采摘其燕窝。我们应该植树造林,保护鸟类栖息地,不捕捉野生鸟类,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鸟类的知识,不随意投喂鸟类。
52. 蚁蚕 切成条的桑叶 53.B 54.B 55.B 56.C
【解析】52.我们把刚从卵里出来的黑黑的小不点称为蚁蚕。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身体颜色是褐色或黑褐色的,极细小,长约2—3毫米,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在它“家”里准备的食物是切成条的桑叶。
53.蚕宝宝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的一生要蜕好几次皮。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食欲下降,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这是蚕在蜕皮,所以B符合题意。
54.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从蚕的一生中,要经历4种形态,所以B符合题意。
55.蚕宝宝吐丝结茧的过程是① 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头不停地摆动;② 找到合适的位置后开始吐丝;③ 吐的丝越来越多,将自己包裹在里面。根据日记描述,当蚕的身体发黄发亮,也不吃桑叶时,蚕就进入吐丝阶段,所以B符合题意。
56.蚕蛾产卵后,蚕蛾口器退化,不能吃任何食物,也不会飞,最后蚕蛾死掉了,所以C符合题意。
57.B 58.A 59. 西北 80 60.C 61.C 62.A
【解析】57.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小明坐上旋转木马进行游玩,此时小明的运动形式是曲线运动,所以B符合题意。
58.物体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运动方式分,可以分为滑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等。滑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而且物体各个点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和小伙伴们在滑草时的运动属于滑动,所以A符合题意。
59.确定位置的三个条件:1.首先选择参照物;2.说清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3.说清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我们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小明站在大门口看游乐园方位图。他们想先去玩最刺激的过山车,他们应该往西北方向,行走80米。就能到达过山车场地。
60.A.在建造“过山车”时,我们要经历“设计一制作一评价”的过程,错误;B.轨道不可以有“断口”,要保证安全,错误;C.画设计图时,上下层的路线重叠时。下层路线可以用虚线表示,正确;所以C符合题意。
61.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速度的方法,速度=路程/时间。比较小球在不同长度的“过山车”轨道中的运动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所以C符合题意。
62.为了让小球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高处,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的机械能,所以A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