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脚 说课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爬山虎的脚 说课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1 21:5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爬山虎的脚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设计
目录
说教法、学法
板书设计
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七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力所能及的小贡献。
说学情:
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自然界的很多事物都很感兴趣,所以这篇描写植物的课文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来进行学习,以保持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同学们思维活跃,不应将同学对事物的感知画上“圈”,以至于对事物的描写一直停留在老师教的模版里,没有创新。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结合以下教学法:
阅读法:同学在给出的问题下读课文,学会思考。
讲练结合:在课堂上既要讲授知识也要用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自身吸收。
设计理念:学生的认识总是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认识这一规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发展阶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掌握生字词,能熟读课文,学会观察自然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爬山虎一步一步向上爬到高处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和自然的意识。
设计理念:在抓住同学们的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学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课文中生字词的掌握,了解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写爬山虎的脚和叶子的特点的。
难点: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设计理念: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设计
导入
写作背景介绍
课文梳理
课文初探究
作业
课文梳理
熟悉生字词
层次划分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
设计理念:(解决重点)通过对课文中生字词的掌握,了解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写爬山虎的脚和叶子的特点的。
第二课时设计
复习导入
深入探究
情感升华
作业
找一找
填一填
比一比
理一理
画一画
导入(问题导入):
1、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动物会爬墙吗?
2、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
设计理念: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在同学们的好奇中展开对课文的学习。
第一课时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叶子。
第二部分(第3、4、5自然段):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01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什么颜色?
2、不几天叶子长大变成什么颜色?
3、叶尖朝什么方向?
4、叶子在墙上铺成什么样子?
5、风拂过,叶子什么样?
读一读
请大家跟随叶圣陶爷爷的笔,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嫩红
嫩绿
一顺朝下
均匀,没有重叠
漾起波纹
02
读一读
同学们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吗?
请同学们带着下面几个问题把剩下的3、4、5自然段自由读:
1、爬山虎有脚长在哪?什么样?
2、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3、如果爬山虎没有脚会怎样?
读完后请思考,举手回答!
04
初探究
在文中作者描写爬山虎还用到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比喻: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拟人: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作业:
1、熟悉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对爬山虎的描写。
2、用找到的修辞手法造句,写一写自己生活中见到的植物。
第一课时完
设计理念:书本上的知识是抽象的,学生仅靠课堂时间学习很难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需要动手动脑来更好地掌握。
读一读
嫩茎jīng 均jūn匀yún
触chù角 叶柄bǐng
痕hén迹 逐zhú渐
爬pá山虎 轻拂fú
荡dàng漾yàng
蜗wō牛 蛟jiāo龙
你掌握了吗
导入(复习导入):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生字词是一个重点,放在导入,既作为上一课时作业的检查,也相当于对上节课进行复习,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中。
导入(复习导入)
读一读
在描写爬山虎时用到了哪些动词?
找一找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找出来,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填一填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 )过,一墙的叶子就( )起波纹,好看得很。
嫩红
嫩绿
引人注意
新鲜
舒服
一顺儿
均匀
重叠
缝隙


读下面句子,你认为那一句好?为什么?
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设计理念(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牢地往上爬。
动手画一画
请大家拿出一张白纸,就你对爬山虎的印象把它画出来。
设计理念: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描写展开想象。同时,利用动手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观察。
想一想:从爬山虎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设计理念:由文本学习提升到精神层次,提倡学生学习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情感升华
第二课时作业: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种植物,并写一篇作文。
设计理念:鼓励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将课堂学到的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作文的形式,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爬山虎
叶子

刚出来-嫩红
过几天-嫩绿
长大了的叶子-绿色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形状-圆盘
颜色-灰色
课堂小结:
本课设计遵循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这一规律。从整体把握,又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大致分为初探究、深探究及情感深化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又设计有讨论、分析、动手等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讲练结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