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草原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1 16: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草 原
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第一次走进内蒙古陈巴尔虎旗,以清新隽永的笔墨写下了一篇经典散文《草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去看看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结构:左右
组词:彩虹 霓虹
部首:虫

笔画:九
hóng
“虫”稍长,中竖的起笔略高
“工”要稍扁
“虫”下横变为一提
多音字

lè(勾勒)(悬崖勒马)
lēi(勒紧)

měnɡ(蒙汉情深)
mēnɡ(蒙骗)(蒙头转向)
ménɡ(蒙蔽)(蒙蒙细雨)
词语理解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迂回:回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近义词
渲染——烘托 热闹——喧闹 明朗——晴朗
拘束——拘谨 奇丽——瑰丽 疾驰——飞驰
回味——品味 境界——境地
反义词
迂回——径直 拘束——自然
洒脱——拘谨 羞涩——大方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清鲜”突出“鲜”,可见草原的空气非常好。
“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明丽、开阔之感。“清鲜”“明朗”两词表达精准,从嗅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草原空气和天空的特点。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其中的本体和喻体吗?
“男女老少”“一群马”说明人很多;
“穿着各色的衣裳”说明主人盛装表示尊重欢迎;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一个“飞”字说明马的速度很快,心情急切。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奶茶
奶豆腐
手抓羊肉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个句子里,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翠”比“绿”好在哪儿?
“翠”字让人感觉特别通透,相比之下,“绿”显得死板。
“翠”比一般的绿更鲜亮,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来。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点明牛马似乎也陶醉了,像人一样享受和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草原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进了蒙古包,好客厅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主人向“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们为“我们”唱民歌。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风光美
人情美
民俗美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热烈相迎 亲切交谈
热情招待 载歌载舞
夕阳西下 不忍分别
课文主要内容
《草原》一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也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可以使情与景高度融合,从而达到景中有情 、情以景显、 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丰富文章内容。
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才能让笔下的景物有灵魂。让人们觉察到了景物不单单是景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灵魂。同时,作者有很多的感受,需要借着景物抒发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这样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比如说看见圆圆的月亮,就容易发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