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 元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夏朝 B.秦朝 C.隋朝 D.元朝
2.“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3.元朝中央的中枢机构中,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 ( )
A.中书省 B.六部 C.枢密院 D.御史台
4.元朝创制行省制度以便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在以下地区中,元政府设立行中书省的是( )
A.吐蕃 B.畏兀儿
C.台湾地区 D.河南
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 )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元朝
6.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行省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台湾府
7. 元朝的行省制是后世“省制”的开端,在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图所示地区未设置行省的是 ( )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
8. 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使地方官员丧失权力
C.对后世影响力非常大
D.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9. 元朝在江西、湖广等地建立行省;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立“蛮夷官”,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官员;设置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军政事务。这反映了元朝地方治理的特点是 ( )
A.推行民族平等
B.实行地方自治
C.管理因地制宜
D.官员定期轮换
10. 下表史实能证明哪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
新疆 B.南海 C.台湾 D.西藏
1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12.诗歌“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出现于元朝末年,这反映了元朝( )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交融发展
13.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4.“自封建(注: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元朝时也非常重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具体履行这一职责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台 D.中书省
1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西域都护
17.我国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元朝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设立了( )
A.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澎湖巡检司
18. “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王朝是 ( )
A.辽 B.北宋 C.金 D.元
19. “年年此地成边土,竟与胡人相间处。胡人有妇能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上述诗句出自元朝诗人戴良的《凉州行》,它反映了元朝 ( )
A.音乐艺术的进步
B.疆域版图的扩大
C.边疆管理的强化
D.民族交融的发展
20. 如图所示,①处是下列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在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民族,该民族是( )
契丹族 B.蒙古族 C.回族 D.党项族
21. 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上述材料旨在说明行省制( )
A.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统一
C.消除了地方分权、实现了中央集权
D.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22. 元代的地方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种区划规制意在 ( )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C.因俗而治加强管理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23. 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史实排序 ( )
①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③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④建造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24.《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 ( )
A.元朝的疆域治理呈一体化趋向
B.元朝疆域更加辽阔
C.元朝赋役负担远远重于唐朝
D.元朝疆域与唐朝疆域范围相似
25.《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 )
A.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B.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C.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D.元朝设立统一的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时,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成宗即位后……颁给行中书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度创新和变革”的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
(2)材料二描绘了元朝的辽阔疆域。为了对它进行有效的管辖,元世祖实行了什么制度 对边疆地区又是怎样管理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的发展是在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实现的。民族间的交融所产生的影响是双向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不但建立了新的多民族的大一统的中央政权,构成中国历史演进总脉络的重要环节,而且继承并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正如费孝通教授指出的: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陈崇凯、顾祖成《中国历史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及西藏在全国大一统中的地位》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
1-5DCADD 6-10BAACC 11-15BDADC 16-20CADDC 21-25ABBAA
26、 (1)表现: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改革币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2)权限: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3)影响: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代创制的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制度的创新和变革推动社会发展。
27、(1)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行省制度;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
(2)行省制度。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3)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8、观点:中华文明的发展是在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实现的。在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唐朝时,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等加强了与西藏等少数民族的交往。元朝时,民族交往、融合进一步发展,并在各民族长期的交往中,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融。总之,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联系不断加强,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