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势特点)
【教材分析】
地形是主要的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根据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地势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地势从属于地形,但中国的地势对中国各种地理事物的影响很大,因此也作为一个强调的内容讲述,并且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和重组。
【学情分析】
针对课程对本课内容进行了调整和重组,在第一课时已对中国的地形特点进行了讲解,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基本认识,为本节课打下基础。通过平时的学习,发现学生的读图技能和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另外除了学生自学所掌握的内容外,更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事物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和发展观。
【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标注三级阶梯及阶梯分界线。
能够举例说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中国地势对我国河流、水能、气候、交通等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地势对我国河流、水能、气候、交通等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
希沃白板、希沃白板手机APP、希沃授课助手 妙懂课堂AR资源
【教学环节与活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老师: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特点。提问:我国的地形特点是什么?老师: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那我国的地势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千姿百态的地形形态》,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地势特点。 举手回答。 结合上节课的知识点,直接进入课题,简洁明了。
展示学习目标 投影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全体齐读。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 强调完成的内容以及时间,巡视完成情况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预习导学题目,时间3分钟。组内核对答案,时间2分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会提取有用的信息完成问题。
检测完成情况展示希沃白板课堂活动:选词填空:把三级阶梯的地形及海拔高度拖动到相应的空格。知识配对: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拖动到中国地形图相应的位置。3、指导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势的简图。 1、两位学生在白板上完成希沃白板课堂活动2、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势的简图。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概括能力。2、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过度 通过知识配对和绘画中国地势的简图,可以看到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形,各种地形是怎样分布在三级阶梯呢?下面我们难过AR技术来了解一下。教师展示“妙懂课堂”AR资源:通过希沃白板手机APP、希沃授课助手将“中国地形与地势”的AR资源同屏到屏幕上。老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地势特征,中国的地势对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我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学生观看AR资源,了解中国各种地形区在三级阶梯分布的位置。 AR资源立体呈现,使学生更直观了解。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老师:今天我们通过一只漂流瓶带来的思考来探究中国地势对我国各种地理事物的影响。请大家看到导学案的“合作探究题”。一、展示合作探究题目:一只漂流瓶引发的思考1、如果将漂流瓶在青海省投进长江干流,有可能会在哪些省份捡到?为什么?2、漂流瓶在漂流过程中流经哪些区域流速会加 快?为什么?小明在上海捡到了漂流瓶,想与重庆的朋友 见面。他查看电子地图,发现上海——重庆和上海——北京的直线距离相差不大,但自驾车到重庆距离却比北京多了700多公里,时间也相差了14小时,为什么?活动过程 (一)活动布置: 1、投影出示小组讨论方式:全组讨论; 讨论时间:6分钟(前1分钟阅读题目,后5分钟讨论) 2、出示小组展示和点评任务分配:探究一:2小组展示,1组点评。探究二:4小组展示,3组点评。探究三:6小组展示,5组点评。(二)小组讨论:学生针对题目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和点评:1、讨论结束后展示小组进行黑板展示。2、点评小组对答案进行点评,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纠正和评价。展示《长江流域图》、《中国主要河流流向图》、《中国部分水利工程分布图》,引用中国古诗词讲解中国地势对河流流向、水能、交通的影响。(四)扩展补充教师:刚刚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中国地势对河流流向、水能以及交通的影响,其实中国地势对我国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下面老师展示两组情景,大家来分析一下这是地势对哪方面的影响,并且说明原因。展示情景:珠海发达便利的交通与生活在贵州、云南山区人们出行的方式。本班级同学坐在宽敞明亮的课室上课与山区学生坐在破旧危险的课室上课。“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古诗包含了什么地理知识?情感教育。 通过分析情景,我们也知道了地势我国的气候甚至经济都有影响,可见地理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形地势作为重要的地理环境组成部分,我们要学会分析它与各种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生活在地形地势条件比较优越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我们生活的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更应该懂得珍惜和感恩。小结通过希沃白板课堂活动——小组pk,加强巩固探究题的内容。 1、学生快速阅读导学案合作探究的题目。2、阅读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3、讨论后进行展示。教师根据展示任务,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展示,点评员运用地图对答案进行点评。5、学生对问题提出质疑、补充。6、学生观看情境,对情境进行分析回答。7、小组派代表在白板上进行PK。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经据典,提升课堂内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中国地势特征以及对我国河流、水能、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究。再次强调要多关注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加强学生地理观、发展观的培养。
课堂检测 学生完成后通过同屏展示学生答案并讲评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加深知识点
【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节课的课堂环节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这节课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渐形成了适合学生学习,也适合自己教学的模式。
本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信息技术手段、地理特色教学的融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环节设计合理,分为引入—示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五部分,条理清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特别是活动环节,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在讲授“中国地势对河流、水能、气候、交通的影响”这个知识难点时运用情景设置,让知识点更富有内涵,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效果很好。
2、信息技术已成为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手段,除了对课件深度加工外,本节课课件制作是使用了希沃白板软件,在上课时电脑端希沃白板与手机端希沃白板APP联合使用,把知识点更生动、直观地表达,让学生容易理解,也调节了课堂气氛。另外还使用了妙懂课堂APP的AR资源,不但使课堂知识得到延伸,更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在小组合作模式原有的几上固定教学环节是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上课形式多样化。
比如说结合生活材料,作为课程引入和深化,让内容变得更直观,也让学生感觉到身边处处有地理。地图是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也体现了地理课堂教学的特色,无论是学生的指图、还是老师的画图始终贯穿于课堂之中。
当一些新元素慢慢出现在课堂教学上时,无形当中也给教师增加了压力。越是开放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就越高。对此我认为:
1、可以尝试对课堂资源时行整合。比如中国的地形地势原来是一个课时完成的内容,但我经过重新融合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化和提升,虽然用多了一个课时,但学生在后面学习气候、河流的知识时会更容易理解。
2、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一节好课是由多方面构成了,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确实使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学生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但是也不能过多使用或盲目使用。比如说希沃白板软件附带有很多小功能,但不是每个功能都适合使用,要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设计,才能发挥信息技术与地理学主,习相结合的最大功能。
3、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对学生的关注面还不够。有部分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还不够积极,一方面应该在问题设置上下功夫,设置的问题要让学生都有话可说;另一方面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