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2 06: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 )
A.唐朝的长安 B.北宋的开封 C.南宋的临安 D.元朝的大都
2.《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什么地方( )
A.瓦子 B.早市 C.榷场 D.集市
3.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5.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 D.马致远
6.诗词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可用于研究的传统节日是( )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苏轼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A.端午节、元旦、中秋节、元宵节 B.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
C.端午节、元旦、清明节、元宵节 D.端午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7.下面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堂这些陶俑( )
A.表明当时市民阶层开始出现 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8.女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后期的作品则主要描写流离不定的生活。推动李清照作品风格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膻州之战的发生 B.北宋灭亡的影响
C.岳飞抗金的失败 D.南宋灭亡的后果
9.《资治通鉴》内容偏重政治史,多次着墨政治贤明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作者还根据才能,把历代君主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该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北宋经济实力 B.传承中国科技文化
C.缓和国内民族矛盾 D.提供国家治理参考
10.某电视剧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 )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传诵岳飞抗金的事迹
C.私塾里儿童背诵辛弃疾的新词 D.茶馆的说书人在说《窦娥冤》
11.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曹雪芹
12.下图描绘了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该传统节日是( )
A.重阳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元宵节
1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苏轼的词风是( )
A.清新婉约 B.通俗易懂 C.豪迈飘逸 D.沉郁悲壮
14.南宋的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期( )
A.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B.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北方经济远超南方 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15.北宋时期的东京某场所里面,有人唱曲、有人卖饮料、有人耍杂技,热闹非凡。该场所是( )
A.制造瓦当的瓦厂 B.食客之处的酒楼
C.娱乐兼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16.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 )
A.诗、杂剧 B.乐府、散曲 C.词、散曲 D.杂剧、散曲
17.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极力提倡 B.农民休闲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8.“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 )
A.清明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
19.“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20.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于此。 ——摘自《燕翼贻谋录》
材料二: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北,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摘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一回答:北宋最繁华之处是哪里?人们在这个场所经常进行哪些活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东京商业繁华的有哪些重要表现?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瓦子是什么样的场所?瓦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
(4)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历史情况简表
朝代或者作品 历史情况或内容
陆游《杂赋》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宋朝初期 北方人口100多万户,南方人口230多万户。
材料二 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到。……
——摘边自《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上述材料能够反映我国宋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怎样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案
1-5BADCA 6-10ACBDA 11-15ACCAC 16-20DCCDA
(1) 最繁华的是大相国寺。人们在这里进行各种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2)北宋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多彩。(3)瓦子是娱乐兼营业的场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便应运而生。(4)勾栏。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踢球等。
22、趋势一:(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坊市隔绝制度打破、活动时间不再有严格限制)。
趋势二:市民文化的发展和兴盛
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经济繁荣);重文轻武的国策;城市的兴盛;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市民阶级(中产阶级、市民阶层)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