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衔接七升八科学华师大走进科学0.4
1、(2023春 滨湖区期中)质量为0.2kg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大象 B.一只苹果 C.一个西瓜 D.一枚鸡蛋
2、用天平测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的而又正确的是( )
A.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B.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的左盘里仔细测量
C.先测出100粒米的总质量,再通过计算求的
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的托盘里,反复测量,求平均值
3、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50g和1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g,则物体的质量为( )
A.64g B.62g C.58g D.56g
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调节天平平衡后,把物体和一个50g的砝码分别放入左、右托盘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他应该( )
A.从右盘中减少砝码
B.向右盘中增加砝码
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5、下列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结果错误的情况,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A.用皮尺环绕圆柱体一周测量其周长,若将皮尺拉得太紧,长度偏大
B.从装有80mL液体的量筒中倒出10mL,倒好时俯视读数,测得液体体积偏大
C.用体温计测量人体的口腔温度,将体温计拿离口腔读数,温度偏低
D.用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时,发现使用了已经磨损的砝码,测量结果质量偏小
6、打造刀剑,有“淬火”的工序。将烧红了的铁块放入水中“淬火”,会听到“吱吱”的声音,并看到水面上出现一团“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先是 ,后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www-2-1-cnjy-com
7、(2023 新都区二模)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如图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 ,鹅卵石受江水冲刷变小,它的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版权所有:21教育】
8、(2023 丹阳市模拟)在“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实验时,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 处,若此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天平平衡时砝码使用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9、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两只简易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当将甲、乙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吸管内液面离瓶口的距离如下表所示。
温度计 冰水混合物 沸水
甲 低于瓶口1cm 高于瓶口40cm
乙 高于瓶口2cm 高于瓶口7cm
(1)制成上述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或液体的 ;
(2)若将乙温度计放入某液体中,吸管内液面高于瓶口5cm,则用甲温度计来测量该液体的温度时,吸管内的液面应位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如图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
(1)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
(2)A、B两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3)用正确方法测得金属片的长度为 cm。
11、练习使用温度计:
(1)温度计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 。
(2)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如图乙所示是体温计的一部分,其分度值是 ℃,此时它的示数是 ℃。
(4)试按照温度计使用的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起来 。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物体的温度
C.让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在温度计数值不再变动时进行读数
12、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拿出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上后,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称量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称量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3)小江看到后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 ② 。
13、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为此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检测了若干种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1)该实验是通过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可得到的结论是 。比较实验 ,可得到结论是天蚕丝材质的衣服比化纤材质的衣服防晒效果好。21cnjy.com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14、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2.43cm、2.42cm、2.44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多少?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请写出计算过程)【来源:21cnj*y.co*m】
15、小洪在两个同样的烧瓶中灌满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分别用厚度相同的甲、乙两种保温材料包好,定时测量烧瓶中水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他想用这种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表中给出了在时刻t(单位:分)测得的两个烧瓶中的水温T甲、T乙的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作出表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并回答以下问题:
t/分 0 10 20 30 50 70 90 120 150 180
T甲/℃ 80 63 51 51 37 30 26 22 21 20
T乙/℃ 80 56 43 38 32 26 22 21 20 20
(1)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
(2)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
(3)在这些水温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记录的疏忽而产生的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衔接七升八科学华师大走进科学0.4
1、(2023春 滨湖区期中)质量为0.2kg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大象 B.一只苹果 C.一个西瓜 D.一枚鸡蛋
【答案】B
【解答】解:A、一头大象的质量在5t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0.2kg=200g,故B符合实际;
C、一个西瓜的质量在3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一枚鸡蛋约50g,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用天平测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的而又正确的是( )
A.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B.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的左盘里仔细测量
C.先测出100粒米的总质量,再通过计算求的
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的托盘里,反复测量,求平均值
【答案】C
【解答】解:A、用天平测质量,是分辨不出杯子的质量与杯子加一粒米质量的差别的,故A不正确;
B、一粒米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直接测是测不出来的,故B不正确;
C、依据分析,可以先测出100粒米的总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一粒米的质量,故C正确;
D、由于天平直接测不出来,反复测也测不出来,故D不正确。
故选:C。
3、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50g和1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g,则物体的质量为( )
A.64g B.62g C.58g D.56g
【答案】D
【解答】解:砝码放到了左盘,物体放到了右盘。
所以砝码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所以,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所以物体的质量:m=50g+10g﹣4g=56g。
故选:D。
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调节天平平衡后,把物体和一个50g的砝码分别放入左、右托盘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他应该( )
A.从右盘中减少砝码
B.向右盘中增加砝码
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答案】B
【解答】解:称量时,指针偏向左,说明右盘质量小,应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
故选:B。
5、下列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结果错误的情况,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A.用皮尺环绕圆柱体一周测量其周长,若将皮尺拉得太紧,长度偏大
B.从装有80mL液体的量筒中倒出10mL,倒好时俯视读数,测得液体体积偏大
C.用体温计测量人体的口腔温度,将体温计拿离口腔读数,温度偏低
D.用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时,发现使用了已经磨损的砝码,测量结果质量偏小
【答案】B
【解答】解:A、用被拉长了的皮尺测量圆柱体的周长时,皮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而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所以测量结果比实际偏小,故A错误;
B、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否则测量的液体体积会不准确,俯视读数会比实际值要大,故B正确;21·cn·jy·com
C、体温计有个缩口,液柱不会自动回落到液泡中,即可以离开口腔读数,故C错误;
D、使用磨损的砝码测量时,需添加砝码的数量增多,但磨损的砝码标记的质量不变,所以测量结果偏大,故D错误。www.21-cn-jy.com
故选:B。
6、打造刀剑,有“淬火”的工序。将烧红了的铁块放入水中“淬火”,会听到“吱吱”的声音,并看到水面上出现一团“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先是 ,后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www-2-1-cnjy-com
【解答】解:当把烧红的铁快放入冷水中,水受热会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再遇冷而液化成小水滴,即为“白气”;21*cnjy*com
故本题答案为:汽化;液化。
7、(2023 新都区二模)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如图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 ,鹅卵石受江水冲刷变小,它的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游码未调零;不变。
【解答】解:由图知,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游码未调零;
鹅卵石受江水冲刷变小,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它的密度将不变。
故答案为:游码未调零;不变。
8、(2023 丹阳市模拟)在“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实验时,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 处,若此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天平平衡时砝码使用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答案】零刻度线;右;28.6。
【解答】解:(1)测质量前,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2)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金属块的质量m=20g+5g+3.6g=28.6g。
故答案为:零刻度线;右;28.6。
9、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两只简易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当将甲、乙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吸管内液面离瓶口的距离如下表所示。
温度计 冰水混合物 沸水
甲 低于瓶口1cm 高于瓶口40cm
乙 高于瓶口2cm 高于瓶口7cm
(1)制成上述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或液体的 ;
(2)若将乙温度计放入某液体中,吸管内液面高于瓶口5cm,则用甲温度计来测量该液体的温度时,吸管内的液面应位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热胀冷缩的性质;(2)23.6cm。
【解答】解:(1)制成上述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或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2)自制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和100℃水中,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为0℃,它们之间相差100℃,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乙温度计: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分别为2cm和7cm,相差7cm﹣2cm=5cm,
则分度值为:=20℃/cm,
玻璃管内液面高度为5cm,比冰水混合物上升5cm﹣2cm=3cm,
则温度升高:3cm×20℃/cm=60℃,
该液体的温度为:60℃+0℃=60℃,
甲温度计: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分别为1cm和40cm,相差40cm+1cm=41cm,
则分度值为:≈2.44℃/cm,
玻璃管内液面升高=24.6cm,
则用甲温度计来测量该液体的温度时,吸管内的液面高度为24.6cm﹣1cm=23.6cm。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的性质;(2)23.6cm。
10、如图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
(1)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
(2)A、B两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3)用正确方法测得金属片的长度为 cm。
【解答】解:(1)由图可知,在1cm之间有10个格,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21·世纪*教育网
(2)图中,刻度尺A有刻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长度,所以是错误的,B是正确的;
(3)如图B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金属片左端与5.00cm对齐,右侧与7.75cm对齐,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7.75cm﹣5.00cm=2.75cm。21*cnjy*com
故答案为:(1)1mm;(2)B;(3)2.75。
11、练习使用温度计:
(1)温度计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 。
(2)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如图乙所示是体温计的一部分,其分度值是 ℃,此时它的示数是 ℃。
(4)试按照温度计使用的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起来 。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物体的温度
C.让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在温度计数值不再变动时进行读数
【解答】解:(1)温度计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2)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图中液柱是在0℃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3℃;21教育网
(3)体温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C,每一个小格代表0.1℃,示数是38.5℃;
(4)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估计所测物体的温度高低,然后根据估计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再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然后取出温度计,正确顺序为:BACED。【出处:21教育名师】
故答案为:(1)分度值;(2)﹣3;(3)0.1;38.5;(4)BACED。
12、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拿出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上后,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称量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称量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3)小江看到后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 ② 。
【解答】解:(1)由题目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所以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天平平衡时,两边的等量关系为m左=m右+m游,在正确放置时,根据天平读数的要求,应该是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而现在物体被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则砝码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游码的示数,所以物体的质量应该是m物=m码﹣m游=20g+20g+5g﹣2.4g=42.6g;
(3)在称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左盘,右盘放砝码,即图中的物和码放反了;同时加减砝码用镊子,而图中是用手加减砝码的,所以这两个地方错误。
故答案为:(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42.6g;(3)①用手拿砝码了;②物体和砝码放反了。
13、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为此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检测了若干种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1)该实验是通过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可得到的结论是 。比较实验 ,可得到结论是天蚕丝材质的衣服比化纤材质的衣服防晒效果好。21cnjy.com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解答】解:(1)根据题干中的检测方法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可知,衣服的材质和颜色不变,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随衣服布料层数的增加而降低,即防晒效果好,可得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布料层数越多(越厚),防晒效果越好;分析实验1、3或2、4数据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材质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棉料的衣服比化纤防晒效果好;2·1·c·n·j·y
分析实验1、3或2、4可知,可得到结论是天蚕丝材质的衣服比化纤材质的衣服防晒效果好;
(3)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故答案为:(1)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布料层数越多(越厚),防晒效果越好;1、3或2、4;2-1-c-n-j-y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
14、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2.43cm、2.42cm、2.44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多少?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请写出计算过程)【来源:21cnj*y.co*m】
【答案】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2.43cm;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解答】解: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2.64cm与其它数值偏差太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物体的长度为L=≈2.43cm;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答: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2.43cm;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15、小洪在两个同样的烧瓶中灌满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分别用厚度相同的甲、乙两种保温材料包好,定时测量烧瓶中水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他想用这种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表中给出了在时刻t(单位:分)测得的两个烧瓶中的水温T甲、T乙的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作出表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并回答以下问题:
t/分 0 10 20 30 50 70 90 120 150 180
T甲/℃ 80 63 51 51 37 30 26 22 21 20
T乙/℃ 80 56 43 38 32 26 22 21 20 20
(1)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
(2)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
(3)在这些水温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记录的疏忽而产生的错误?
【答案】(1)第1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
(2)当时的室温约为20℃。
(3)t=30min时的T甲=51℃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记录时的疏忽所产生的错误。
【解答】解:
(1)甲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因为从两图线的比较可以看到,两种材料同样包裹的烧瓶内,同样温度的满瓶热水比较,甲种材料包裹的瓶内热水温度降低较慢。
(2)当瓶内水与室内空气温度相等时,两者间达到热平衡,即瓶内水温降至室温时,将不再变化,图线表示瓶内水温最后维持为20℃不变,可见室温应为20℃。
(3)所得数据中,t=30minn时的T甲=51℃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记录时的疏忽所产生的错误,因为瓶内水温应该是在连续逐渐变化的,所以描述这一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应该为一条连续光滑的曲线,则各个不同时刻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点都应该在这一光滑曲线上;图中各实验数据点都分别在自己所对应的曲线上,只有t=30min时的数据T甲不在其对应曲线上,且偏离此曲线较远,表明该数据点的数值与当时的实际值偏离太大,即该点为一错误的数据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如图所示;
(1)第1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
(2)当时的室温约为20℃。
(3)t=30min时的T甲=51℃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记录时的疏忽所产生的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