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2 10:0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古代非洲和古代美洲都曾创造灿烂的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之处有(  )
①由于自然环境阻碍而独立发展
②各自文明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落后
③两大洲文明中都包含巨石建筑
④古代文明因殖民者入侵而消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1995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举办的关于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义观念、封闭的农业文化性质等生产和消费文化与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2001年,张宏明指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反映了
A. 学者们对非洲史的研究观念相对滞后 B. 学者们探讨非洲史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
C. 非洲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 D. 对非洲文化的研究有待继续深化
3. 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明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阶段,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美洲三大文明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
A. 印第安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B. 不可避免地遭受外来的侵扰
C. 印第安人遭到了种族灭绝 D. 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4. 考古学家指出:“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样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与接触。”这表明古代美洲地区的文明
A. 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 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 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 多元发展,相互交融
5. 埃及的考古证据表明, 6500年前该地区出现了农业,最早的农夫也放牧绵羊、山羊和牛,并在凉爽的季节种植诸如大麦、双粒小麦、亚麻、小扁豆和鹰嘴豆之类的作物。这表明
A. 非洲是一个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发生地 B. 非洲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C. 非洲农作物受到西亚文明的极大影响 D. 非洲最早产生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化
6. 公元1世纪左右,班图人开始了迁徙,到11世纪,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并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据此可推知,班图人的迁徙()
A. 促进了非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B. 促使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统一
C. 推动了伊斯兰教的向外传播 D. 使非洲的人口分布格局更合理
7. 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下列不属于印第安人文明的是()
A. 玛雅人 B. 印加人 C. 阿兹特克人 D. 津巴布韦人
8. 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在算术、天文学和历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他们的知识传播范围只面向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当欧洲征服者消灭了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后,当地人很快失去了自己的知识与文化。这说明()
A. 葡萄牙征服者破坏了美洲文明 B. 美洲无法创造出辉煌的文明
C. 两个文明本身具有严重封闭性 D. 文明的传承需要多阶层参与
9. 墨西哥建筑师和景观城市主义者Echeverria设计了一座特斯科科湖生态公园,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公共空间和绿色基础设施占地面积达1.43亿平方米。该项目的创意最有可能受到哪一古代美洲文明的影响?(  )
A. 阿兹特克文明 B. 玛雅文明 C. 印加文明 D. 爱斯基摩文明
10. 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 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 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 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 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11. 英国著名东非史学家马修回忆他20世纪50年代在东非的考古工作时说:“我认为所调查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
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是非洲式的。”据此可推知( )
A. 东非文明的发展深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 B. 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的文化逐渐东非化
C. 东非文明遗址的存在说明东非外贸发达 D. 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明在东非广泛传播
12. 考古工作者在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奇琴·伊察遗址,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如大金字塔、天文观象台、球场、大祭司冢、石柱群及武士神庙等。这些建筑物证明了,古代()
A. 埃及人数学领域水平高 B. 阿兹特克人文化的神秘 C. 玛雅人创造出辉煌文明 D. 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13. 1843年,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如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玛雅文明 C. 阿兹特克文明 D. 印加文明
14. 在印加帝国首都蒂瓦纳库城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  )
A. 虔诚的宗教信仰 B. 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C. 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D. 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
15. 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出了灿烂的多种文明。其中古代印加文明位于下图()
A. A B. B C. C D. D
二、材料解析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处于两个大陆和两种文明类型之间,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得它无法阻挡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在俄罗斯占据的欧亚地缘空间发生碰撞,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亚文化。
——摘编自李英玉《俄罗斯文化的欧亚属性分析》
材料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遗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三: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他们不能从临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
(3)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大津巴布韦遗址及相关遗址的考察和研究,可以对当时的社会有个粗略的了解。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
——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材料二 麦克维尔的调查结论遭到了“腓尼基”派的极大愤怒和否决,致使英国协会在25年后决定委托汤普森博士进行第二次的探险。汤普森最后的结论说:“检查了从各个角落收集来的全部已有的证据之后,还没有一件是不符合班图根源和中世纪时期这种论据的。”她坚决不同意一再提出的调和性意见,即“津巴布韦及其同类的建筑是当地的工人在一个优秀的外来种族或监督者指导下修建的”。她认为这儿也许有外国的影响,但是,修建者都是非洲人,他们所属的国家仍是非洲的。
——摘编自【英】巴兹尔·戴维逊《古老非洲的再发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汤普森坚持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有人一再提出“调和性意见”的原因。
(3)麦克维尔和汤普森等人对大津巴布韦的研究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1) 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4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不同点。
(2) 写出材料一地图中3、6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相似点。
(3) 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19. 自古以来,人们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被罗马视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共有20多个分支,其中最著名的有哥特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狂达尔人、伦巴德人等等。“日耳曼人最早居住在波罗的海西岸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公元4世纪以前,日耳曼人即开始以各种方式向罗马境内渗透。公元375年的匈奴西征,则迫使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罗马帝国境内,从而掀起了移民狂潮,并最终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持续几个世纪之久的日耳曼人大迁徙有其鲜明的特征,并对西欧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淑清《日耳曼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到19世纪70年代,仅加利福尼亚的华工就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三 从历史的长焦距考察,人口与发展相辅相成,而从空间维度上分析,人口和发展则有“发达”与“欠发达”之分。在世界人口变迁史上存在着人口转变和人口“兴衰”替代规律,而人口这些变化规律叉与大国实力兴衰紧密相连,世界体系“中心”与“边缘”关系背后无不存在着人口变迁的影子。(如图)
——摘编自李建新《人口变迁、人口替代与大国实力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罗马帝国境内对中古西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印第安人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并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说明移民的到来对美洲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人口变迁与国家兴衰之间关系的认识,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古代的文明,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非洲因撒哈拉沙漠和印度洋、大西洋的阻隔,美洲东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阻隔,各自文明独立发展,故①正确。
非洲、美洲虽有独立的文明,但到16世纪仍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或奴隶制时期,故②正确。
南非和南美都有巨石建筑群,故③正确。
美洲印第安人几乎被杀光,文明中断,而非洲至今仍保留一些古代传统,故④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非洲文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题干信息体现了学者们对于非洲文化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观点,故对非洲文化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化,故D正确。
A.题干没有反映学者们研究非洲史的观念滞后,故A错误。
B.由题干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非洲史的研究观点不一,无法得出“比较清晰”的结论,故B错误。
C.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C。
故选D。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印第安文明的发展状况。由材料可以看出印第安文明相对封闭,缺少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这不利于其发展,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D正确。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美洲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依据材料“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与接触”可知,古代美洲地区的文明各自独立,相对隔绝,故B正确。
ACD.这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不选ACD。
故选B。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世界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非洲是一个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发生地不是题干反映的主要信息,故A项错误。
B.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故B项错误。
C.西亚文明的极大影响在题干中外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6500年前该地区出现了农业,最早的农夫也放牧绵羊、山羊和牛”说明非洲最早产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化,故D项正确。
故选D。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班图人的迁徙 ,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通过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图语人经过漫长的迁徙,散布到今西非、东非、中非及南部非洲各地,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促进了非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
B.班图人在迁徙过程中,与其他民族互相流动和混合,大的部落联盟的建立,使原始氏族制日趋瓦解,一些地区出现了独立的国家组织,而不是促使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统一,故排除B。
C.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传播,故排除C。
D.本项说法错误,故排除D。
7.【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所学可知,津巴布韦人生活在南非,并非美洲的印第安人,D项符合题意;据所学,玛雅人、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均为生活在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由于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的知识传播范围只面向贵族阶层和祭司阶层,在贵族和祭司阶层被消灭后,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失去了自己的知识和文化,说明文明的传承应该有更多的阶层参与,D项正确。葡萄牙是消灭了美洲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的贵族和祭司阶层,阻断了其文明的传承,而非对其文明本身进行破坏,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仅述及文明内部的传承,不涉及对外交流的情况,因而无法得知美洲文明是否具有封闭性,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阿兹特克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通过所学可知,阿兹特克文明存在于古代墨西哥特斯科科湖地区,城市就建立在特斯科科湖上,故A正确。
B.玛雅文明最主要的建筑成就是金字塔,故排除B。
C.印加文明都是南美洲的主要文明,故排除C。
D.爱斯基摩文明主要分布在北极圈内,故排除D。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因为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所以印第安文明内部缺乏交流、发展相对缓慢。由此可知,印第安文明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故C正确;
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基本没有交流,不等于没有任何交流,故A说法错误;
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故B错误;
材料信息不是强调印第安文明的衰落,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美洲文明。主要考查印第安文明的发展。
11.【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马修发现东非的一些遗址中有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由于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使东非国家深受阿拉伯或波斯文明的影响,这与材料的说法相符,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东非文化受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文化的影响,不是“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的文化逐渐东非化”,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受到殖民文化的影响,强调的文化领域,与东非的外贸发达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及“一些遗址”,未体现广泛传播,排除D项。
本题考查古代非洲和美洲——东非文明。
1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奇琴·伊察遗址”是玛雅古城,遗址中有很多建筑物,比如规模宏大的金字塔,还有天文观象台、球场、大祭司冢、石柱群及武士神庙等,以石雕刻装饰为主,具有玛雅文化特色,所以,这些建筑物证明了古代玛雅人创造出辉煌文明,C项正确;尤卡坦半岛在美洲,埃及在非洲,排除A项;“球场”这样的建筑物并不神秘,所以,这些建筑物不能证明文化的神秘,排除B项;奇琴·伊察是古玛雅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很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故可知该文明为玛雅文明,B项正确;古埃及文明位于北非地区,尤卡坦半岛位于美洲,排除A项;古代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和金字塔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4.【答案】B
【解析】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印加人的天文学知识很发达,但不能得出“世界上最先进”这样的结论来,故B项正确,排除C项;近代科学体系产生于西欧,排除D项。
1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时期。根据材料“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出了灿烂的多种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材料中A处符合题意,A项正确;B处位于中美洲,是玛雅文明区域,排除B项;C处位于墨西哥中部和南部,是阿兹特克文明区域,排除C项;D处暂时未发现古代美洲的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1)特点:主动性;开放性;融汇东西方文化(融合欧亚文化);尤其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原因:地处欧亚大陆,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曾受蒙古的统治;统治阶层的努力,重视对拜占庭精髓文化的继承。
(2)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中日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3)认识:美洲大陆由于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了美洲文明的发展较为滞缓,后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因此隔绝、封闭的文化必然导致衰败或毁灭,文化在交流中进步,文明的交流也促进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及成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可知,主动性;根据“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在俄罗斯占据的欧亚地缘空间发生碰撞”可知,俄罗斯文化具有开放性,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文化尤其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可知,地处欧亚大陆,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现实和个人等方面分析可知,俄罗斯曾受蒙古的统治,彼得一世等统治阶层的努力,重视对拜占庭精髓文化的继承。
(2)本题考查古代中日文化交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形式上:根据材料二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可知,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中日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根据材料二中“(隋唐以前,中国移民赴日本)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知,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根据“(隋唐时期)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可知,隋唐时期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3)本题考查对文化交流的认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三中“(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综合三则材料及相关问题,从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和世界文化交流的经验、教训等方面分析可知,美洲大陆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了美洲文明的发展较为滞缓,近代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隔绝、封闭的文化必然导致衰败或毁灭,文化在交流中进步,文明的交流也促进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17.【答案】(1)特征:农业发展;畜牧业比较发达;商品贸易比较活跃;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2)主要观点:大津巴布韦文明是由非洲人自己创造的。
原因:殖民主义者不愿意承认非洲人有创造文明的能力。
(3)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注重证据。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中“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可知农业发展;“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可知畜牧业比较发达;从材料一中“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可得出商品贸易比较活跃;由材料一中“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可得出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2)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观点由材料二中“她坚决不同意一再提出的调和性意见,即‘津巴布韦及其同类的建筑是当地的工人在一个优秀的外来种族或监督者指导下修建的’。她认为这儿也许有外国的影响,但是,修建者都是非洲人,他们所属的国家仍是非洲的。”可知汤普森坚持的主要观点是大津巴布韦文明是由非洲人自己创造的。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二可知“调和性意见”是“津巴布韦及其同类的建筑是当地的工人在一个优秀的外来种族或监督者指导下修建的”,该意见否认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是非洲人自己创造的,结合所学非洲被殖民的知识可知,之所以有人这样认为是因为殖民主义者不愿意承认非洲人有创造文明的能力。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麦克维尔和汤普森等人对大津巴布韦的研究体现了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科学精神。

18.【答案】【小题1】名称:2处为西亚(两河流域)文明,4处为古希腊文明。
不同点: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
【小题2】名称:3处为古埃及文明,6处为印加文明。
相似点:国王拥有大权,实行中央集权。(以上文明之间的比较,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3】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
【解析】1. 本题考查世界古代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本小问,要结合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希腊文明的特征来分析。图片中的2应该是指两河流域,图片中的4是指古希腊文明。不同的地方在于两河流域建立的是君主制度,而古希腊建立的是民主制度。
2.
本题考查古埃及和印加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本小问,要结合古代埃及文明和拉美文明的特征来分析。图片中的3应该是指埃及文明,图片中的6应该是指印加文明。相同的地方在于二者都建立了强大的王权,都实现了中央集权。
3.
本题考查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得出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据“源头是苏美尔神话”“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得出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
19.【答案】(1)影响: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继承融合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形成以基督教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
(2)成就: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影响: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吸收了各地移民的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中华文化也在美洲传播。
(3)【示例1】
观点:人口发展与国家兴衰相辅相成。
一方面,人口发展影响国家实力兴衰。由图可知,19世纪之前,英国的人口优势明显,如人口增长快、有活力、有生机年轻型人口占比较大等,这给英国提供了充足的优越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另一方面,国家兴衰会影响人口发展。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使得美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统一,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交替进行,美国的工业产值迅速超越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占据世界首位,这些都推动了美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并在20世纪达到顶峰。综上所述,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国家实力也将反过来影响人口变化,我国应该努力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国家实力的增强,使人口和国家发展相互促进。
【示例2】
观点:人口变迁影响国家实力兴衰。
一方面,人口数量发展及结构优化促进国家兴盛。18-19世纪是西欧大国角逐的世纪,更是英法“两雄”竞争的世纪。大国实力竞争的背后也是人口的较量。到19世纪英国的人口优势明显,如人口增长快、年轻人口有活力、有生机等,这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进行提供了充足劳动力,最终使得英国超过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成为欧洲的“领头羊”。
另一方面,人口数量下降及老龄化制约国家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傲视群雄,日本制造、日本文化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此后数十年中,日本的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每年的新生人口数量严重不足,同时,日本的人口结构也进入了加速老化期,老年人口占比逐年增长,这些都使日本丧失了与欧美竞争的人口优势,其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综上所述,人口的数量变化和结构变迁将极大地影响国家实力的兴衰,我们要保持人口规模的稳定和人口结构的合理,以保障我国始终生机勃勃,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影响:根据材料一“……公元375年的匈奴西征,则迫使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罗马帝国境内,从而掀起了移民狂潮,并最终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根据材料一“……持续几个世纪之久的日耳曼人大迁徙有其鲜明的特征,并对西欧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罗马帝国境内,使中古西欧继承融合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形成以基督教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
(2)本题考查近代对美洲的殖民扩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成就:根据材料二“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美洲的印第安人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影响:根据材料二“……在欧洲‘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根据材料二“……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到19世纪70年代,仅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就有十几万……”,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吸收了各地移民的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中华文化也在美洲传播等方面说明移民的到来对美洲的影响。
(3)本题考查人口的流动和经济全球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人口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明最基本的、最持久的、最永恒的承载体,当下世界范围内新生人口率的持续走低,必然对各国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国家民族、文明兴衰的历史中定位人口规模与结构的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题以世界人口变迁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为主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发展史,关注国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学生在关联中对比借鉴,在历史长河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意识.并就人口问题进行延伸思考,培养具有国家意识的合格现代公民。本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等素养。要求考生能将特定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尺度与历史背景中进行比较、分析和评判。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比较分析的学科方法,对事件产生的动因进行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学科理论,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合乎学科逻辑的价值判断能力和意识。本题围绕人口问题,选取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的相关研究,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综合运用历史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和独立提出历史观点,具有一定的思维开放性,旨在贯彻高考评价体系中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探究能力”的要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