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通过相关史料分析,全面认识明清社会经济领域发展变化。 概述明清主要思想家思想主张,全面解读明清思想之变。 概括明清科技、文艺发展的特点,认识科技、文艺背后的时代特征。
“有趣”达成策略 情境创设
“有效”达成策略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自评互评
【时空框架】 【知识任务】 获取知识。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要求:独立完成,认真规范) 阅读教材83--84页“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一目,概括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领域的发展表现,分析经济发展的条件。 2.阅读课本“思想领域的变化”一目,概括明清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代表主张,并对这些主张进行阐释。 阅读“小说与戏曲”一目,概述明清小说与戏曲的代表成就,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艺繁荣背后的原因。 阅读86页“科技”一目,谈谈你对明清时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承古萌新这一观点的理解。 【能力任务】学以致用。运用上述知识,解决下列问题。(时间要求:10分钟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二 图2 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 ——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素养任务】素养培育。所学内容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迁移。(时间要求:10分钟) (2022·广东·高考真题)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 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 《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 ——摘《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作业】 巩固性作业 1.(2020年全国Ⅱ卷)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2.(2019年全国Ⅰ卷)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3.(2019年全国Ⅱ卷)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4.(2018年全国Ⅱ卷)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5.(2018年全国Ⅲ卷)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6.(2017年全国Ⅰ卷)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7.(2014年全国Ⅰ卷)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8.(2013年全国Ⅱ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9.(2020·江苏)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 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 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10.(2019·天津)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 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11.(2020·山东)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 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 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 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12.(2018·全国卷Ⅲ)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13.(2021·山东卷)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 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 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 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 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 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 14.右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
更有汇集诗词歌赋、诸家小说甚多,难以
全录于票上。海内士子买者,一展而知之。
) 小说和诗词曲赋丛编《万锦情林》封面局部 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 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 15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二)预习性作业 根据第16课学案做好预习任务 【知识拓展】 1、白银流入中国 原因:①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者掠夺美洲大量白银;中国商品(丝、茶等)广受国际市场欢迎;②纸币(宝钞)的弊端;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民间的认可使用到政府的推动肯定; 影响:①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满足国内对货币的需求促进商业发展、推动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推动商业资本的集聚)②推动赋役制度变革。③促进农业、手工业的专业化生产。④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美洲物种的传入 原因:①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②欧洲早期殖民扩张;③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 ④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优势。 物种: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 传播路径: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从美洲带到欧洲,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明朝:①三条路线(中亚、西亚传入西北;印度、缅甸传入西南;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②从丘陵山地扩展到平原 清朝:①清前期,全国各地多有种植②乾隆、嘉庆年间,大规模推广③鸦片战争后,种植遍及全国 影响:①促进土地的开发,增加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②人口大增;③衣食结构发生变化;④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促进手工业商业发展⑤综合国力,保持了较长时间的世界领先地位。 3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 ①社会经济角度:向商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如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关系进一步普及;货币地租,赋役征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等) ②社会阶级结构角度:工商市民阶层壮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弃农经商、士商角色转化屡见不鲜(儒士的商业化和商人的儒学化);传统的四民社会发生变化,社会阶层流动加快;商帮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基层发挥重要作用。 ③社会价值观与社会风尚角度:重本抑末思想松动(农本观念受冲击;抑商思想淡化);追求发财致富、崇尚金钱观;重商崇奢(如服饰、住宅、消费等)现象 ④思想文化教育角度:市民文学的发展(世俗化、平民化;文学作品歌颂商人);心学集大成与明清进步思潮(主体意识觉醒);冲破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引导子弟从事商业等。 ⑤国家政策角度:一方面较为开明的政策如赋税制度的变革及户口制度改革等;另一方面继续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具有两面性。 4.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1)概况: 旧传统新因素政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经济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崛起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文化理学主导束缚人性;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传统科技大成;西学东渐开始;产生早期启蒙思想;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2)影响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因素: 有利因素: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②思想文化:出现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③阶级关系: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四民等级秩序受到冲击;④社会观念:原有规制、思想观念、社会习俗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不利因素:①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②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③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⑤固守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知识任务】
经济的发展表现
农业 ①农业作物: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 ②多种经营:江南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手工业 ①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②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③出现了使用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 ①白银大量流入,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②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③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④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
新航路开辟,高产作物的引进;海外贸易的发展;政局的稳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赋役制度变革,人口的增加。
2.思想领域的变化
思想 背景 代表 主张 影响(评价))
陆王 心学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推动活力 陆九渊 王守仁 主张“致良知”,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①君主专制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走向没落 ②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③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 蔑视权威和教条; 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②对儒学批判的继承,给儒学注入新的活力 ③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④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范畴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反对重农抑商,提出 “工商皆本”。
王夫之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理在气中的唯物观。
顾炎武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3.、小说与戏曲
(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市民阶层的壮大;印刷书的发展;封建统治的危机;宋代文艺的继承与发展。
(2)表现:
领域 代表人物及成果 特点与地位
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 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章回体写作体裁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吴承恩《西游记》 神话小说
吴敬梓《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长篇小说、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享誉世界的名著
戏曲 汤显祖、孔尚任 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昆曲、京剧
4、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承古萌新
(1)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农业成就,建立完整农业体系;参照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反映了“西学东渐”的趋势;开展农业科学实验,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2)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3)宋应星《天工开物》收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东来,与开明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利用欧洲测绘技术绘制地图,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能力任务】
(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2)趋势:隋至明,供大于需,清朝,供小于需。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至宋元,总体上升,明清下降。
影响因素:人口,社会环境、气候变化、耕作技术、物种引进、水利灌溉、耕地面积等。
【素养任务】
(1)材料一是明代国家财政收入的官方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表现等问题;
材料二是小说对当时普遍使用白银的社会场景的描述,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影响;但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与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
材料三是黄宗羲废金银的主张,可用于研究时人对白银货币化问题的认识。
(2)影响:促进国家财政的货币化,有利于赋税制度改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性商帮群体出现;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方志、笔记、外国文献、考古资料等
【作业】
DDCDD BACDB BBD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