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机的斗争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影响、失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
2.难点: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及失败原因。
【基本线索】
【自主学习】
一、挽救民族危亡
戊戌维新运动 性质 资产阶级维新派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背景 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 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出路; 光绪帝决心变法图强。
过程 序幕:1895.5.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开始:1898.6.11.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失败:1898.9.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杀“戊戌六君子”
措施 意义 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建设铁路、发展农工商等。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设京师大学堂、设立新式学堂。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启蒙 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局限 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等政治主张
失败 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本原因); ②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③没有严密的组织; ④把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⑤操之过急; ⑥守旧势力强大,措施没有落实,极少官员真正执行。
评价 ①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促进新思想的传播;(爱国、进步、启蒙) ③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官僚体制; ④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
义和团运动 性质 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背景 ①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根本原因) ②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农村引发一系列冲突。
口号 反清复明---“扶清灭洋”----扫清灭洋
经过 义和团运动兴起(19世纪末)高峰(1900年上半年)失败(1900年8月)清政府先剿后抚从“招抚”到“镇压” 中外势力联合镇压八国联军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 八国联军出兵镇压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评价 积极:①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②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③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消极:①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②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二、民族危机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扩大在华利益。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威胁列强在华利益。
概念 时间:1900年6月。 列强: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经过:6月攻陷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北京失陷--慈禧西逃--镇压义和团、和各国议和。 罪行:烧、杀、抢、掠。 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 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最紧迫的要求。 ②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③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华北大乱,为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东南各省督抚与英、美洽商,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是东南督抚同帝国主义既妥协的产物,也是东南督抚与清廷离心的产物。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削减。武昌起义后各省相继宣告独立。
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内容影响政治惩办“首祸诸臣”;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政治控制)经济巨额赔款加剧中国贫困和经济衰败(经济制裁)外交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区”实际成为“国中之国”军事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完整文化停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精神征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最紧迫的要求。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材料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材料3: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立,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根据材料1、2、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失败原因:
①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②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本原因);
③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④把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⑤守旧势力强大,措施没有落实,极少官员真正执行。
⑥操之过急;
⑦没有严密的组织;
【体系构建】请在老师指导下,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见平板
【巩固练习】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3.有学者指出,“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复归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中世纪。”该学者意在强调,义和团运动( )
A.具有反帝爱国的精神 B.较改良派更加的激进
C.无法超越阶级的局限 D.与以往农民运动无异
4.1894年,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出版。该书详细介绍了十九世纪欧美的历史,但译著对原著常做歪曲取舍,并在译者序中攻击暴力革命,鼓吹中国应“和异国”“敬善人”。梁启超称之为“西史中最佳之书”。这说明( )
A.中体西用思想受推崇 B.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复杂性
C.梁启超主张了解西方 D.西方传教士为殖民战争辩护
5.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中国南方五省“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不久浙江、福建、两广、山东、四川、山西、河南相继参加,互保区域扩大到13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被追究。由此可知( )
A.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了 B.清政府地方已实行自治
C.南方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D.清政府中央权威已下降
6.《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1901年被中国学者译为《黑奴吁天录》。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该著作翻译的背景是( )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C.义和团运动的高涨 D.清末新政倡导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