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导学案
第五单元 第19课
编稿教师:Eon 审稿教师:高一历史组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重点难点】
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时空定位】
【知识脉络】
活动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孙中山选集》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内容 纲领 具体主张 局限性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活动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任务一:结合时代背景和以下材料思考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还是必然?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正是1901年后王朝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的进行的改革,极具讽刺意味地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与其说这些改革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的活动,不如说它们更多地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美】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
材料二:1905年10月,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9月,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10月,除新疆奏明缓办外,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1911年5月,“皇族内阁”成立,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清廷空前孤立。
材料三: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
材料四:“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五: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人,屠杀请愿民众,制造“成都十二桥血案”,简称"成都血案"。九月八日,成都附近的保路同志军揭竿而起,围攻成都,全川同盟会员借机发动了武装起义。孙中山曾说:“若无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
必然性 ①历史教训: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走不通。 ②物质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③思想基础:清末民权意识增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⑤群众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偶然性 ①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②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
任务二: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几个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从材料中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体现了哪些原则。有何意义?
提示:原则:主权在民原则;民族平等原则;三权分立原则;责任内阁制。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民主共和政体;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维护共和政体。
活动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民国初年,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功臣蔡济民在《书愤》里写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人认为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认为是一场失败的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1)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天足兴,纤足灭 …… 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2)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3)材料三: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4)材料四:辛亥革命后社会一些变化。
(5)材料五:民国二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戴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戴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芳等《戴季陶传》
胜利(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失败(1)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小结】
近代的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探索史
阶级 运动 时间 性质 道路(方式)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 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 暴力革命
义和团运动 1898—1901 年 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暴力革命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19 世纪 60—90 年代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改革
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1898年6--9月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改革)
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革命)
【随堂测试】
1.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新政
A. 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B. 推动了思想解放
C. 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机 D.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2.孙中山曾说“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这反映了他的哪一主张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民生主义
3.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下列对辛亥革命中重大事件的评述有误的是
A.同盟会成立——确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目标
B.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结束
D.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肯定了辛亥革命
A.结束了君主专制的制度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结束了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