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押题卷(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押题卷(pdf版含解析)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3 15:3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押题卷
一、文言文(35 分)
(一)默写(13 分)
1.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2.____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伯牙鼓琴》)
3.__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运用比喻,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的
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 5-10 小题(22 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第 1 页 共 11 页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①,发粟及募民存饷②,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仲
淹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守,谕之曰:“今岁工价至
贱,可以大兴土木。”于是诸寺工作并兴,又新敖仓③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游宴兴作,伤财劳民。公乃条奏:“所以如此,正欲发有余之财,以惠.贫
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④于公私,不致.转徙沟壑耳。”是岁唯杭饥而不害。
【注】①领浙西:兼任杭州太守,管理浙西一带。②存饷:存,慰问。饷,馈赠物品。③敖仓:粮仓。④
仰食:依靠他人吃饭。
5.【甲】【乙】两文都与范仲淹有关,他是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_________。
6.解释句中加点词。
(1)以惠.贫者( ) (2)不致.转徙沟壑耳( )
7.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B.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累计工时一千多个。
C.让诸佛寺也帮着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累计工时一千多个。
D.让诸佛寺也帮着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8.【甲】文中最能表现作者爱国爱民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乙】文中最能表明范仲淹不荒政
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
9.【甲】文作者写作目的是:(1)______________;(2)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抱
负。【乙】文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 共 11 页
10.【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忧其民”的词语是______,【甲】文中最能反映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
理想境界的词语是______。
二、现代文(35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 11--13 小题(16 分)
善“识”者,业易成
郑殿兴
①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薛瑄有言:“处事识为先,断次之。”意思是说处理事情,首先要把事情
的客观本质认识、辨别清楚,然后再决定怎么做。可见“识”在先对于做事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有
“识”之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善“识”者,业易成。
②“识理”,是识之首。识理,可谓包罗万象,内涵深广。所以“识理”,需因人因事而异。古之为
政者要识“民为贵,君为轻”之理,才能得民心,才可使江山稳固。秦始皇不惜民力,一味横征暴敛,以
致秦朝二世而亡;李世民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体恤民众,休养生息,于是开创了“贞观之
治”。为学者要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理。春秋时“韦编三绝”的孔子,西汉“凿壁
偷光”的匡衡,东汉“悬梁刺股”的孙敬,都识“勤”于成学之理,而终有所成。今之学子也当深识此
理。
③“识己”,是识之基。识已,就是知己之长、己之短。该表现时,敢于表现;该担当时,勇于担
当。譬如毛遂,就是在秦围赵都的危局之下,抓住时机自荐,从而“脱颖而出”,成为 “识己”典范。
第 3 页 共 11 页
反面的例子也不少,如不听指挥、不听劝阻、一味逞能的马谡,只落个被“挥泪斩”的终局。为学者也需
识己。杨振宁在美国留学之初研究实验物理,可是动手能力是其短板,于是他转而研究理论物理,不但取
得了突出成就,还获得诺贝尔奖。杨振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铸就了人生的辉煌。
④“识志”,是识之要。识志,就是有明确的志向、理想。“有志者,事竟成。”王阳明少有大志,
立志做“圣贤”,终成一代心学大儒;黄大年心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为中国“巡天
探地潜海”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北京冬奥会上熠熠生辉的元气新青年苏翊鸣、谷爱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
国青年热情开朗、包容进取的形象。你可知道 11 岁时苏翊鸣就种下了“在家门口为国争光”的梦想,13
岁的谷爱凌更是立下取得冬奥金牌的鸿鹄之志。“志之所向,无坚不摧。”一个人有了坚定的志向,无论
路远、山高、海阔,都能攻坚克难,终达彼岸。
⑤“识理”“识己”“识志”,并非识之全部,但懂得、掌握了这“三识”,成功率就可大大提高。
要不断提升“三识”,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打牢基础。
11.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善‘识’者,业易成”。
B.文章第②—④段从不同角度分析善“识”的意义,论证了中心论点。
C.第②段从“为政”“为学”两方面正反对比论证了“识理”的重要。
D.第④段列举了苏翊鸣、谷爱凌的事例证明确立志向对于事业成功的意义。
12.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页 共 11 页
13.请概括全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 14--18 小题(19 分)
余家沟的油桃林
胡启涌
①冬日,贵州省毕节市的龙场镇,淹没在一片浓雾中。我们乘车穿过厚厚的雾层,直奔一个叫余家沟
的油桃基地。
②因能见度低,我感到车在浓雾的簇拥下,仿佛一直在往下“飘”。驾驶员是一个壮实的汉子,皮肤
黝黑,越野车在他手里开得十分自如,即便在窄窄的产业路上行驶,也毫不影响穿行的惬意。余家沟油桃
基地建在一条狭长山谷的缓坡上,山谷的落差大,从两千五百米一下子降到一千六百多米。伴随着海拔的
急剧下降,同行者中已有人出现了轻微的耳鸣。
③下车了。回头看去,来路如练,曲曲折折地挂在山腰,浓浓的雾层也被我们抛在山顶。余家沟的山
谷有四公里长,深四百多米。由于落差大,适宜多种水果生长,可谓一山有四季、四季果不同。对面的几
个山头,早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连缀成片,像一盆浓墨刚被山风掀翻,恣肆地泼洒在山上,古意苍苍,
巧妙映衬着这边疏落有致的果林。
第 5 页 共 11 页
④我们要顺着一条不规则的小道前行,才能真正贴近余家沟的油桃基地。走进果林,有三两户人家隐.
在几丛茂密的芭蕉中,石头围墙,炊烟袅袅,几只鸟儿围着柿子不停地鸣叫。人刚走近,鸟儿“扑棱扑
棱”全部离枝飞走,几条漂亮的弧线一齐向对面的密林滑去。
⑤冬闲人不闲,果农们正忙着给油桃树修剪枝条。油桃树不高,站在缓坡的一面就可以操作。五十八
岁的邓中保是村里公认的果树种植能手,有一手令人叹服的修枝绝活。他右手握剪,左手理枝,“嚓嚓
嚓”,“嚓嚓嚓”的声音响过,直长的突长枝被剪去,留下了侧生的结果枝。一排排油桃树疏密有致,高
低相间,每棵油桃树在一米多高处,就开始分叉成三根枝干,往三个方向斜斜伸展,遒劲而精神。我说,
这真像一个个掌心向上的兰花指。正忙着的邓中保听后立即纠正:“这种统一修剪的形状叫开心形,采光
好通风好挂果多,我们就把这片果林叫开心林。”开心形,开心林,“开心”是说油桃树,也在说果农。
⑥油桃不是龙场镇的传统水果。上世纪 60 年代初,龙场镇是贵州建设的主战场之一。一批一批的解
放军战士、工人、工程师,在龙场镇修铁路、凿隧道,奋战近十年。1966 年,一名山东沂蒙的战士探亲后
回到龙场镇时,带来了十多株故乡的油桃树苗。这些油桃树苗从革命老区穿山越岭来到这里,扎根泥土
后,很快发芽生枝、茁壮生长。三年后,鹅蛋大的油桃挂满枝头,红得喜人。放在嘴里一咬,脆脆的甜甜
的。就这样,油桃在龙场镇安了家。但是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家家结出的油桃不再油亮鲜红了,味道变
得苦涩偏硬,个头从鹅蛋变成了鸡蛋。大家没有在意油桃的变化,认为反正是天然结的果,又不是山里人
的主粮,便由它去了。
⑦本世纪初,当地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盯上了被冷落好些年的油桃。政府请来果树专家到镇里举
办油桃栽植培训班,邓中保就是第一批学员。技术人员蹲点余家沟,指导群众开沟起垄、按时施肥、嫁接
修枝、杀虫挂袋。技术跟上后,油桃年年获丰收。脱贫攻坚期间,油桃成了龙场镇当仁不让的主打产业。
第 6 页 共 11 页
随着农旅一体的开发,春赏花秋摘果,余家沟成了远近游客的热门去处。成熟后的油桃脆而红,保鲜期长
又便于运输,是果农们网售最走俏的水果。深圳、上海、天津……这些曾在村里人看来很遥远的城市,开
始频频出现在果农的订单上。
⑧邓中保指着身边一棵油桃树说:“这棵已栽了四年,去年开始挂果就结了四十多个。”谈起油桃,
邓中保兴致很高:“我家栽有油桃十亩,去年受冰雹影响,还有六万多元的收入。”谈话间邓中保的电话
响了,他与对方大声对话,在场的人都听得见,是邻组的一名果农请他去指导剪枝。挂上电话后,邓中保
向我们挥了挥手算是打招呼了,然后跨上摩托车,一骑绝尘地疾驰而去,转了两个山弯后,就看不见人影
了。
⑨我们继续沿着山腰的产业路往前走。这条产业路不再像入山时那么窄了,而是越走越宽,越走越平
坦。下车后我们往坡下看去,满山的“开心林”尽在眼底。油桃树层次分明,一直延伸到谷底。“开心”
的造型,酷似一张张仰天大笑的脸,笑得奔放,笑得逼真。村干部抬手一指:“往前走还有成片的梨树、
石榴、苹果。阳春三月,这里各种果树的花争相盛开,那阵子游客多得很。你们看,前面的工人正在抓紧
时间修观光道,为明春举办桃花节做准备。”
⑩三月不远,我已与山谷里的每一棵桃树约好,当第一缕春风来到这里时,我会来看满山绽放的朵朵
桃花,看这里果农们春天的笑脸。起风了,风掠过果林的声音起伏有韵。侧耳细听,仿佛已经听到了春天
的脚步声。
(《人民日报》2022 年 01月 22 日,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中加点的“隐”字,生动写出了三两户人家在果林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第 7 页 共 11 页
B.第⑥⑦两段通过倒叙手法,补充交待了龙场镇种植油桃的缘由和现状。
C.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表现邓中保勤劳致富的积极性。
D.文章主要写了作者余家沟一行的所见所闻,语言平实又富有哲思。
15.你认为余家沟的油桃能成为网售最走俏的水果得益于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对面的几个山头,早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连缀成片,像一盆浓墨刚被山风掀翻,恣肆地泼洒在山
上,古意苍苍,巧妙映衬着这边疏落有致的果林。(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右手握剪,左手理枝,“嚓.嚓.嚓.”,“嚓.嚓.嚓.”的声音响过,直长的突长枝被剪去,留下了侧生
的结果枝。(赏析加点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⑤⑨两段多次出现“开心”一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以“仿佛已经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结尾,有何妙处?
第 8 页 共 11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20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 19-21 小题(20 分)
徐汇区图书馆始建于 1957 年。经过三年的改建,更名为徐家汇书院,于 2023 年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
市民面前。
徐家汇书院是一座集图书、科技、博物、美术、旅游等多元功能高度融合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复.合.型.
图.书.馆.,拥有近 800 个阅览座席。书院一楼少儿区设低幼、幼儿、小学、中学四个阅读区;二楼服务区集
外借和阅览为一体;三楼是特色文献区,有“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等大型成套丛书以
及各类方志。
19.请将同学们查找到的下列资料排序,有条理地解释什么是“复合型图书馆”。_________
①同时纳入“建筑可阅读”联盟这样的社会组织、上海植物园等景点
②但在这个空间集合了博物馆、图书馆、旅游咨询中心的力量
③市民可以在这里享受到处处可及的文旅公共服务
④在图书馆的功能上叠加了更多文化和旅游要素,令书院成为一个文旅融合的载体
⑤徐家汇书院虽然名为“书院”
第 9 页 共 11 页
20.同学们想建议书院在不同楼层张贴名言,体现各楼层的特色,搜集了一些名言后,大家展开了讨论,
请完成讨论记录。
小语:一楼是青少年阅读区,我建议用 A 项名言,因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二楼供大众借、阅图书,张贴(2)_________项名言比较适宜
小语:三楼收藏了诸多文化典籍,能让大家了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觉得(3)_________项名言最合
适。
同学们搜集的名言:
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C.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有多少书店。——鲁宾斯坦
D.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E.读书使人充实。——培根
F.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狄德罗
21.书院与学校合作,组织开展“我是小小荐书人,我为书院荐本书”活动。请你在下列名著中选择一本
完成推荐表。
《西游记》《简·爱》《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推荐表
推荐书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0 页 共 11 页
作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按要求作文。
“简简单单才是真”,说话做事、解题思考、人际交往中,许多简单的东西才是最美的,而许多美的
东西正是那些最简单的事物。
请以“我喜欢简单”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 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 11 页 共 11 页
中考押题卷(解析)
一、文言文(35 分)
(一)默写(13 分)
1. 谈笑有鸿儒
2. 伯牙破琴绝弦
3. 儿童相见不相识
4.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
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 5-10 小题(22 分)
5. 范文正公
6. 让……得到好处(使动) 招引,使达到
7. A
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岁唯杭饥而不害
9. 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赞美了范仲淹赈救饥荒,又趁荒年成就民利的高超为政才能
10. 惠 政通人和
答案 第 1 页 共 13 页
【解析】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可据此作答。
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让贫苦无依的穷民得到好处。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让……得到好处。
(2)句意:不至于使他们背井离乡,饿死荒野沟壑之中。致:招引,使达到。
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重点字词:
敖仓:粮仓;吏舍:官吏住舍;日:每天;役:雇役、雇佣;千夫:一千多人。
据此可翻译: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故选 A。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由【甲】文“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作者认为古仁人应具备在天下人忧
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高尚品质,由此可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能表现作
者爱国爱民情怀;
根据【乙】文“是岁唯杭饥而不害”可知,全国的大饥荒期间,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
害。由此可见范仲淹不荒政。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二空,根据【甲】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内容可知,滕子京嘱托范仲淹写此文记述自己的政绩,范仲淹以借此
文表达出自己对“古仁人之心”的理解和看法,并对好友滕子京提出劝勉和规谏,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可据此提炼作答。
答案 第 2 页 共 13 页
第三空,根据【乙】文“吴中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发栗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和“所以如此,正欲
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致转徙沟壑耳”等内容可知,【乙】文的
写作目的是赞美范仲淹赈救饥荒,又趁荒年成就民利的高超为政才能。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正欲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可知,范仲淹之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其用意正是借有余
钱可花的百姓,帮助贫苦无依的穷民,据此可知,最能体现“忧其民”的词语是“惠”;
根据【甲】文“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可知,滕子京在巴陵郡做太守的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
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由此可知,文中最能反映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的词语
“政通人和”。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
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
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
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
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
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答案 第 3 页 共 13 页
【乙】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
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
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
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
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上告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
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
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
野。”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
二、现代文(35 分)
11. C
12.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列举了历史人物毛遂、马谡的例子,写出了“识己”和“不识己”
的两种不同结局,论证了“识己是识之基”的分论点,使论证过程更有权威性,说服力。对比论证:正面
举毛遂的故事,写出“识己”的重要意义,反面举马谡的故事,写出“不识己”的危害,两相对比,强调
突出“识己”的重要意义,论证了分论点。
13. 首先文中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善“识”者,业易成。然后文章第②—④段从不同角度分析善“识”
的意义,提出分论点,论证了中心论点。第②段从为政为学两方面论证了“识理”的重要。第③段列举了
毛遂、马、杨振宁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识己”的重要性。第④段苏翊鸣、谷爱凌的事例证明“识
志”重要性。最后第⑤段深化论点,总结全文。(意近即可)
答案 第 4 页 共 13 页
【解析】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C.阅读第②段可知,本段为了证明“古之为政者要识:‘民为贵,君为轻’之理,才能得民心,才可使江
山稳固”的观点,先列举了秦始皇亡国的例子,后列举了李世民兴国的例子,两者形成了对比,此处是正
反对比论证,这是“为政”方面。为了证明“为学者要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理”
的观点,列举了孔子、匡衡、孙敬等人的例子,都属于正面事例。这是“为学”方面。
故选 C。
1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分析。
画线句列举了历史人物毛遂、马谡的例子,“毛遂,就是在秦围赵都的危局之下,抓住时机自荐,从而
‘脱颖而出’,成为‘识己’典范”,“反面的例子也不少,如不听指挥、不听劝阻、一味逞能的马谡,
只落个被‘挥泪斩’的终局”,列举这两人的例子,写出了“识己”和“不识己”的两种不同结局,论证
了本文的分论点“‘识己’,是识之基”。
“毛遂,就是在秦围赵都的危局之下,抓住时机自荐,从而‘脱颖而出’,成为‘识己’典范”,毛遂的
例子是正面的例子,他是“识己”典范,写出“识己”的重要意义;“反面的例子也不少,如不听指挥、
不听劝阻、一味逞能的马谡,只落个被‘挥泪斩’的终局”,马谡的故事是反面的例子,写出“不识己”
的危害,这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两相对比,强调突出“识己”的重要意义,论证了本文的分论
点“‘识己’,是识之基”。
1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一般先根据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总结等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然后用衔接语衔接
表达通顺即可。
阅读全文可知,第①段由思想家、理学家薛瑁的名言及内涵,引出“识”在先对于做事的重要性,进而引
出“善‘识’者,业易成”的中心论点;
答案 第 5 页 共 13 页
文章第②至④段提出分论点“‘识理’,是识之首”“‘识己’,是识之基”“‘识志’,是识之要”,
从这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②段“古之为政者要识‘民为贵,君为轻’之理,才能得民心,才可使江山稳固。秦始皇不惜民力,一
味横征暴敛,以致秦朝二世而亡;李世民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体恤民众,休养生息,于是
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学者要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理。春秋时‘韦编三绝’的孔
子,西汉‘凿壁偷光’的匡衡,东汉‘悬梁刺股’的孙敬,都识‘勤’于成学之理,而终有所成”通过举
例论证,从为政为学两方面论证了“识理”的重要;
第③段“譬如毛遂,就是在秦围赵都的危局之下,抓住时机自荐,从而‘脱颖而出’,成为 ‘识己’典
范。反面的例子也不少,如不听指挥、不听劝阻、一味逞能的马谡,只落个被‘挥泪斩’的终局。为学者
也需识己。杨振宁在美国留学之初研究实验物理,可是动手能力是其短板,于是他转而研究理论物理,不
但取得了突出成就,还获得诺贝尔奖。”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识己”的重要
性;
第④段“‘有志者,事竟成。’王阳明少有大志,立志做‘圣贤’,终成一代心学大儒;黄大年心怀‘振
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北京冬奥会上熠熠生辉
的元气新青年苏翊鸣、谷爱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热情开朗、包容进取的形象。你可知道 11 岁时
苏翊鸣就种下了‘在家门口为国争光’的梦想,13 岁的谷爱凌更是立下取得冬奥金牌的鸿鹄之志”列举王
阳明、黄大年、苏翊鸣、谷爱凌的事例证明确立志向对于事业成功的意义,证明“识志”重要性。
最后一段第⑤段“‘识理’‘识己’‘识志’,并非识之全部,但懂得、掌握了这‘三识’,成功率就可
大大提高。要不断提升‘三识’,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打牢基础”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答案 第 6 页 共 13 页
14. A
15. (1)油桃甜脆,保鲜期长,便于运输;(2)政府扶持;(3)技术指导;(4)果农们的辛勤劳动。
(4 选 3)
16.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头郁郁葱葱的松树”比作“被山风掀翻的浓墨”,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山头松树肆意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余家沟山谷景色的赞美(或喜爱)之情。
(2)“嚓嚓嚓”,“嚓嚓嚓”,拟声词反复使用,强调邓中保修剪果树动作的娴熟,同时表现了果农们
对油桃树生长特点的熟悉。
17. “开心”表面含义指果农们统一修剪的油桃果树形状是笑脸的形状;深层含义指果农们在发展油桃树
产业的路上,生活蒸蒸日上,心情愉快,同时也寄寓着作者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而开心。
18. 表面写作者在听到村干部的介绍后,对自然界春天到来的期盼,深层指油桃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余家
沟,在这一产业的推动下,余家沟必将迎来发展的美好春天。表达作者对余家沟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事业结
出丰硕成果的喜悦之情,深化文章主题。
【解析】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第⑥⑦两段是插叙的手法;
C.本文叙述角度是第一人称“我”,因此不可能有对邓中保的心理描写;
D.结合“早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连缀成片,像一盆浓墨刚被山风掀翻,恣肆地泼洒在山上,古意苍苍,
巧妙映衬着这边疏落有致的果林”“鸟儿‘扑棱扑棱’全部离枝飞走,几条漂亮的弧线一齐向对面的密林
滑去”“起风了,风掠过果林的声音起伏有韵。侧耳细听,仿佛已经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等句子可知,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又富有哲思;
故选 A。
答案 第 7 页 共 13 页
1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第⑥段“放在嘴里一咬,脆脆的甜甜的。就这样,油桃在龙场镇安了家”、
第⑦段“成熟后的油桃脆而红,保鲜期长又便于运输,是果农们网售最走俏的水果”写油桃甜脆,保鲜期
长,便于运输;第⑦段“本世纪初,当地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盯上了被冷落好些年的油桃。政府请来
果树专家到镇里举办油桃栽植培训班,邓中保就是第一批学员。技术人员蹲点余家沟,指导群众开沟起
垄、按时施肥、嫁接修枝、杀虫挂袋”写政府扶持,技术指导;第⑤段“冬闲人不闲,果农们正忙着给油
桃树修剪枝条。油桃树不高,站在缓坡的一面就可以操作。五十八岁的邓中保是村里公认的果树种植能
手 ,有一手令人叹服的修枝绝活。他右手握剪,左手理枝……”写果农们的辛勤劳动。
16.(1)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次结合
句子的这一特点及内容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把“山头郁郁葱葱的松树”比作“被山风掀翻的浓
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依据修辞手法作用的答题模板“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突出)地写出了 xx 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进行答题。“郁郁葱葱的松树连缀成
片”“恣肆地泼洒在山上”写出了山头松树肆意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余家沟山谷景色的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炼字。“嚓嚓嚓”是拟声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邓中保修剪果树的声音,“嚓嚓嚓”,
“嚓嚓嚓”,拟声词反复使用,其强调的作用,“右手握剪,左手理枝”表现了他修剪果树动作的娴熟,
“直长的突长枝被剪去,留下了侧生的结果枝”表现了果农们对油桃树生长特点的熟悉。
17.本题考查理解词意。要结合上下文分析。结合第⑤段“每棵油桃树在一米多高处,就开始分叉成三根
枝干,往三个方向斜斜伸展,遒劲而精神”“‘这种统一修剪的形状叫开心形,采光好通风好挂果多,我
们就把这片果林叫开心林’开心形,开心林,‘开心’是说油桃树”,第⑨段“‘开心’的造型,酷似一
张张仰天大笑的脸,笑得奔放,笑得逼真”可知,“开心”表面含义指果农们统一修剪的油桃果树形状是
答案 第 8 页 共 13 页
笑脸的形状;结合第⑤段“‘开心’是说油桃树,也在说果农”,第⑩段“看这里果农们春天的笑脸。起
风了,风掠过果林的声音起伏有韵。侧耳细听,仿佛已经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可知,深层含义指果农们
在发展油桃树产业的路上,生活蒸蒸日上,心情愉快,同时也寄寓着作者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而开心。
18.本题考查文章尾段的作用。“三月不远,我已与山谷里的每一棵桃树约好,当第一缕春风来到这里
时,我会来看满山绽放的朵朵桃花”表面写作者在听到村干部的介绍后,对自然界春天到来的期盼,“起
风了,风掠过果林的声音起伏有韵。侧耳细听,仿佛已经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具有象征意义,“果林的
声音起伏有韵”指油桃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余家沟,余家沟的脱贫攻坚事业已结出丰硕成果,“春天的脚步
声”象征余家沟必将迎来发展的美好春天。表达作者对余家沟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事业结出丰硕成果的喜悦
之情,深化文章主题。
三、综合性学习(20 分)
19. ⑤②①④③
20. A 项名言强调“学习”和“坚定志向”的重要性,这与青少年的年龄特性相匹配。 E F
2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那不畏艰难险阻
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答案 第 9 页 共 13 页
【解析】19.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排序时要从整体性角度理解文段意思,结合题干要求和材料提示进行分
析。根据材料分容分析,排序文段的主体是“徐家汇书院”,可将序号⑤排在第一;根据序号⑤中“虽
然”这个关联词可知,序号②中“但是”与之相对应,序号②排在第二;序号①中“同时”可作为提示
词,“博物馆、图书馆、旅游咨询中心的力量”与“‘建筑可阅读’联盟这样的社会组织、上海植物园等
景点”是同级并列关系,因此序号①排在序号②之后;序号④中“叠加了更多文化和旅游要素”与①中的
“社会组织、上海植物园等景点”相对应,序号④排第四,序号③作为内容的总结,放在最后。
因此句子排序为:⑤②①④③。
20.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理解运用。
题干要求名人名言的选择需符合楼层特色,答题时需根据名人名言的具体内涵,找到与之相符的楼层进行
对应,并解释理由。小空(1)中,A 项名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意为:不努力
学习,就不会有广博的见闻和才学。不坚定自己的志向,就不能成就自己的学业。本句名言强调努力学
习、坚定志向,这与一楼的“青少年阅读区”相适应。
小空(2)中,二楼供大众借阅图书,应寻找面向大众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名人名言。E 项“读书使人充
实。——培根”简单明了地传达了读书的意义之一:使人充实,非常具有普适性。可以选择 E 项作为该楼
层的名人名言。小空(3)中,根据题干提示“三楼收藏了诸多文化典籍,能让大家了解文化的传承与发
展”,重点在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F 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狄德罗”中“进步”与“文
化的传承与发展”相适应,强调书籍对于文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可以选择 F 项作为该楼的名人
名言。
答案 第 10 页 共 13 页
21.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识记与理解。题干要求为书院推荐名著,并给出推荐理由,答题时可结合名著
内容,自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
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
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
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
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
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骆驼祥子》是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
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描述了 20 世纪 20 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这本小说的主题
是通过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
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示例: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3)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
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答案 第 11 页 共 13 页
四、写作(60 分)
22.例文:
我喜欢简单
人生就像五味瓶——喜、怒、哀、乐。正是因为这五味瓶,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对于快
乐,其实很简单。
生活中处处洋溢着快乐,快乐很简单,一个手势,一个微笑,甚至是一段优美的歌声,都是快乐最好
的见证。快乐。可以让在绝境中的种子,得到萌生,所以我们能不快乐吗?
曾经有一位学者,访问过一位年纪过百的老者,当那个学者问道你为什么这么长寿时,那位老者似乎
很开心,他的脸上泛着微笑,过了许久老者才高兴地回答:“我现在很快乐,我昨天很快乐,我的一生都
很快乐!”那位学者顿时觉悟了之后,他把快乐作为人生的基准,每天清晨对着镜子微笑,让自己的一天
都充满快乐。快乐很简单。
生活就像乘除法。当你伤心时,就除以 2,让别人为你分担一半的难过,那么你将很快地从失落中走
向快乐。当你高兴时、快乐的时候,就乘以 2,让别人感受你的快乐,你就得到两份快乐。
一次,学校里的统考,我以出色的成绩,不但在班里第一,而且在段里也是名列前茅,心里积压的快
乐,我将它带给同学们,同学们为我鼓掌,带给老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带给了家人,让家人为我骄
傲。我虽将我的快乐都分给了大家,但我的到的,更是超过之前的快乐。
其实,生活中的快乐还有很多,上课了老师向同学舒心的一笑,一堂丰富多彩的课,拉开了序幕……
父母耐心到教育子女,子女很快乐,他们家长更快乐……
我们何尝不感谢快乐,正是因为它的简单,才让生活不再枯燥,生命不再平凡。
我喜欢简单,更喜欢简单的生活!
答案 第 12 页 共 13 页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分析引导语可知,引导语中的关键语句是“许多简单的东西才是最美的,而许多美的东
西正是那些最简单的事物”,这句话强调了简单中蕴含着美好,最简单的事物与生活才是最美好的事物与
生活。要求学生以“我喜欢简单”为题,创作一篇记叙文。写作时,可把引导语中的“许多简单的东西才
是最美的,而许多美的东西正是那些最简单的事物”作为文章表现的主旨,以真实具体的事件引出这一主
旨,做到以情运人。
第二,选材构思:命题中的“我”是故事的主人公。“喜欢”是“我”对“简单”的态度。“简单”是
“喜欢”的对象,可以是生活的简单,可以是为人处世的简单,可以是心思的简单……如,我喜欢简单的
生活,挣脱物质的束缚,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我喜欢为人处世的简单,待人真诚,随缘自适;我喜欢心
思的简单,远离那些你争我夺,孜孜以求,追求心思的纯净……写作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表达自己对于“简单”的喜欢与认可。
答案 第 13 页 共 13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