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想一想 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答: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
——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
——有气泡冒出。
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双手挤压,有压力
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
5)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第一节 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资料: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
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18
世纪才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
一、空气成分的发现
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
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瑞典
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
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做的实验。 舍勒 普利斯特里 (1742~1786) (1733~1804)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拉瓦锡(1743~1794)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
和 组成的。氧气氮气热身探究一: 用注射器抽取密闭试管中的气体,可看到 , 原理是水被倒吸进试管 抽气后,试管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液体压进试
管,且进入的液体体积等于被抽走气体的体积 。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借助上述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一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指导]
认真看实验2-1观察与思考,注意领会操作要领,3分钟后能按正确步骤完成实验。 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中O2含量的测定
1、原理:红磷燃烧消耗了密闭容器内的O2,使瓶内气压减少,打开止水夹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倒流进瓶中,占据了瓶内原O2的体积。红磷燃烧时: 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中)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且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思考题:水为什么能进入集气瓶?为什么水只进入了1/5而不是全部呢?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 P O2 P2O5 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防止白烟污染空气。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将集气瓶炸裂。让P2O5溶于水中。思考题: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有下列错误操作,其中会使测定结果小于1/5的是( )
A、红磷的量不足
B、装置漏气 C、实验时未用止水夹
D、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进行读数AB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测定结果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
A、红磷的量不足 ;
B、装置漏气;
C、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数;
D、实验前,导管中未注满水,导致倒吸的液体有一部分留在导管中。测定结果大于1/5的原因可能是:
1.实验前没有将止水夹夹紧(或未用止水夹)。
2.点燃红磷后塞瓶塞太慢,导致瓶内部分空气逸出。
3.用Mg等作可燃物,消耗了O2、CO2、N2等。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针对此实验可以展开如下拓展。 常见装置40mL药品的选用:实验: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2—1实验
现象:测定结果低于1/5。 1、选择红磷、铜等在空气中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的物质。
2、一般不用碳、硫等,因其燃烧后产物有气体,会弥补消耗氧气的体积。(但实验前集气瓶内涂有碱溶液时,可用)
3、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因其在空气中不可燃。想一想
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例能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呢?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晨露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的;
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固
体,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经过百余年后,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合作,经过两年多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
此后,又相继发现了氦、氖、氩、氪、氙、氡等稀有气体。氩2、空气的组成氮气(N2) 78%
氧气(O2)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CO2)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体积分数空气成分示意图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3、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 混合物1、定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
氧气、二氧化碳、冰水混和物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如:空
气,食盐水,矿泉水、合金等。
2、判断依据: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3、区别: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有固
定的熔沸点;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没有固定的熔沸点。练习 判断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
A、海水 B、二氧化碳 C、碘酒 D、食盐水 E、水 F、氢气1、氮气的性质和用途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⑶用途:
①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
②灯泡充氮,延长寿命;
③食品包装时充氮防腐、抗压;
(要求: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价廉、无色无味。
CO2亦可)
④低廉的冷冻剂(医疗冷冻麻 醉、低温超导环境)
⑤工业原料(制硝酸和氮肥)。二、氮气和稀有气体霓虹灯为什么会发出各种颜色的灯光?2、稀有气体
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⑶用途:①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
②填充灯泡,延长寿命;
③制多用途的电光源(测电笔-氖-红光)
④激光技术;
⑤制造低温环境(氦 He);
⑥麻醉(氙 Xe)
⑦填充气球(氦 He,密度小,不活泼)
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你认为空气的质量对于人类的生存重不重要?为什么?
看了左边的图画你有什么感想?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燃料燃烧排放的烟气CO2SO21.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工厂排放的废气有毒气体COSO2形成酸雨危害CONO、NO2等氮氧化物导致光化学烟雾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土地荒漠化引起的沙尘暴2.空气污染的其他来源3.空气污染危害无穷三 大气污染1.损害人体健康2.影响作物生长3.破坏生态平衡4.温室效应5.酸 雨6.臭氧空洞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导致了温室效应5.臭氧层空洞是由于氟利昂和大气污染引起的6.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自学指导1:
认真默看P.27倒数第1~2两段,划出重要语句,2分钟后能回答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混合物?两者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糖茶 B 洁净的空气 C 氧气 D 冰水混和物C、D
1.下列这些物质是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其中属于纯净物的
是( )
A.食用碘盐 B.冰水共存物
C.牛奶 D.医用生理盐水B我会选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新鲜空气课 堂 检 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3、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4、桌子上放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
A、是氮气 B、是氧气
C、是空气 D、没有物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友情提醒 (1)同桌两人互相协作 (2)红磷足量 (3)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 (4)装置密封 (5)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数 学习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能了解空气的组成,
②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实验指导1: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小烧杯、塑料袋、水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2分钟后进行交流。对空气成分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自学指导1: 认真默看P.27拓展视野,划出重要语句,2分钟后能说出科学家的主要贡献。舍 勒(瑞典)
普利斯特里(英国)
拉 瓦 锡(法国)
瑞利、拉姆赛(英国)本课时结束
下节课见!课件34张PPT。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你已经知道什么: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约含有4%的二氧化碳;打开汽水瓶或啤酒瓶时,会有许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冒出;煤、石油、天然气、酒精等物质的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有些灭火器中也装有二氧化碳;人工降雨、舞台烟雾等都要用到二氧化碳。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联想与启示二氧化碳的状态的变化(1)液态的二氧化碳:
举例: 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
(2)气态的二氧化碳:
举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固态的二氧化碳:
举例:我们常说的“干冰”
干冰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 在常压下,温度高于-780C时,雪花状的固态的二氧化碳不需要变成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名称也由此得来。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L水中大约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更多。 你能简要叙述一下人工降雨的原理吗?人工降雨的原理:
干冰在气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人造云雾,甚至降水。观察与思考 如图2-17所示,打开一瓶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1、实验现象:
汽水瓶中有气泡产生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现象解释:
打开汽水瓶盖,再塞上橡皮塞后,瓶内压强减小,溶解在其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外逸,可以看到有许多气泡通过导管进入试管中,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活动与探究:(1)取两支试管,在试管A中加入2mL蒸馏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它遇到酸性的物质会变红)。在试管B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或石灰石),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气管伸入到试管A中(图2-18),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观察紫色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
自己动手做实验,指出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 实验现象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B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实验原理 1、盐酸与石灰石的反应
盐酸 + 石灰石 ? 二氧化碳 + 氯化钙+水
HCl + CaCO3 ? CO2 + CaCl2 +H2O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 + 水 ? 碳酸
CO2 + H2O ? 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使其颜色变红的原因解释: 将二氧化碳通到含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原来说明生成了酸性的物质。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是碳酸,它是溶解于水的少部分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活动与探究(2)加热试管A,使试管A中的液体沸腾,再观察颜色是否有变化(图2-19)。
自己动手做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实验原理1、反应的原理:
碳酸 → 二氧化碳 + 水
H2CO3 → CO2 + H2O
2、现象的解释:
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加热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石蕊试液重新变成紫色。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举例: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分解反应举例:
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交流与讨论 根据你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请举一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实例。二氧化碳与灭火 人们经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你知道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来作灭火剂吗?活动与探究(1)请预测图2-20两个实验的结果。
(2)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由此你能否试着说明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实验现象与结论现象:
实验1中,燃着的火柴熄灭。
实验2中,燃着的蜡烛熄灭。
结论:
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实验原理碳酸钙 + 盐酸 ?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aCO3 + HCl ? CaCl2 + H2O + CO2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的物质上,使其与氧气的接触面迅速减少,而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原理:
碳酸钙 + 盐酸 ?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CaCO3 + HCl ? CaCl2 + H2O + CO2
讨论1、为什么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2、制取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装置?
3、如何检验某集气瓶中已收集有二氧化碳气体?
4、 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气体的收集方法: 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某种气体,主要取决于这种气体的性质。例如,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表2-5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三、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1.(福州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
?C.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课时训练D 2.(北京海淀区)下列物质的有关用途,不正确的是
( )
A.用氢气作火箭燃料
B.用氧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3.(上海市)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 )
?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
?B.燃烧煤
?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
?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A4.(辽宁省)下列做法容易发生危险的是 ( )
A.用石灰沙浆抹墙
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
C.到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
D.掏沼气池前先进行灯火试验D5.(吉林省)请你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二氧化碳 B.水
C.氯酸钾 D.甲烷 D 6.(泰山市)2001年8月,科学家用单分子碳纳米管制成
了世界上最小的逻辑电路,该项成果将替代高纯硅制作的微芯
片,是计算机微型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碳纳米管是一种
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 nm=10-9 m)的空心管。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B.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碳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碳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A 7.(北京市东城区)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D本课时结束
下节课见!课件57张PPT。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节一、认识氧气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 色、味、态:2. 密度:3.溶解性:4.三态转化:101kPa下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气体无色液体 淡蓝色固体 淡蓝色-183℃-218℃氧气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水中自由呼吸的鱼儿和水下植物二、化学性质1.与碳的反应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二氧化碳点燃现 象:(1)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 (3)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2.与硫的反应文字表达式:硫 +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现 象:(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操作注意事项:①火柴的作用:②将铁丝绕成螺旋状:③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A④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 细沙:引燃铁丝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不能顺利燃烧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3.与铁的反应观察:铁丝在空气中能否被点燃?思考原因现 象:文字表达式:3.铁在氧气中燃烧(1)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大量的热(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点燃4.与石蜡反应现 象:(1) 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瓶壁上有水雾出现 (4)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文字表达式:石蜡 + 氧气水 + 二氧化碳点燃5.与磷的反应文字表达式:(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 产生大量白烟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点燃现 象:碳 + 氧气二氧化碳点燃硫 +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点燃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点燃石蜡 + 氧气水 + 二氧化碳点燃分 析氧化反应:(非基本反应类型)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综上所述: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医疗、登山、潜水、航空等炼钢、气割、气焊、
宇航、液氧炸药等三、氧气的用途呼 吸宇宙航行炼 钢1、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极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C、在-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D、在-218℃时变成白色固体 2、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的氧气,并不使混入其他气体,在其中燃烧的可燃物可以是( )
A、硫粉 B、木炭
C、铁丝 D、红磷练习BD3、证明集气瓶里盛的是氧气,其最简便的方法是( )
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测定密度,若密度大于空气的是氧气
C、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
是氧气
D、放入发红的木炭后加入澄清石灰水,
可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一瓶一定是氧气C3、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B、它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在氧化反应中一般都有热量放出
D、物质跟氧气的反应都能发光放热BD4、硫、碳、蜡烛燃烧中的共同现象是( )
A、都只有气体生成 B、都有淡蓝色火焰
C、都发光放热 D、都有水珠生成 5、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物都只有二氧化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B6、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纯氧中燃烧没有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B、铁丝在纯氧中不能燃烧,在空气中能燃烧
C、石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带有余烬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
也能复燃7、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可供登山运动员呼吸
B、液氧用于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
C、氧气用于气焊、气割时气体燃料的助燃剂
D、氧气可用于炼钢工业 CB三、 获得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习内容药品
反应原理
制取装置
收集装置
操作步骤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1、药品高锰酸钾 (暗紫色固体)
KMnO4
过氧化氢(无色液体)俗名:双氧水
H2O2
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MnO22、反应原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过氧化氢 水+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3、实验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A__________B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_____F________试 管铁架台酒精灯导 管集气瓶水槽制备装置收集装置ABCDEF实验装置1(KMnO4)4 、收集方法:排 水 法:(1) 适用范围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2) 优点① 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
② 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向上排空气法(1)适用范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 (2) 优点操作较为方便,需要验满 向下排空气法(1)适用范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 (2) 优点操作较为方便,需要验满 5、操作步骤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第一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两手,使它冷却,导管中就会形成一段水柱。 第二步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第三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第四步点燃酒精灯,先将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要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第六步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在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第七步熄灭酒精灯
注意事项总结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注意事项总结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要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注意事项总结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在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瓶口处盖上玻璃片。
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 6、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瓶内的气体使氧气 7、验满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双氧水装置图及药品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
催化剂应掌握①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含义。
②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③催化剂是针对具体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④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做为催化剂。如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做催化剂。催化剂(二)工业制法工业上生产大量氧气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物理变化)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降温 蒸发
纯净的空气 液态空气
加压 -196℃
氮气
液态氧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2、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3、某些氧化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练习二、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液态氧是无色的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三、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以做燃料
B、氧气可以使木条复燃
C、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D、氧气极易溶于水四、欲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应选用的物质是 ( )
A、红磷
B、石蜡
C、铁丝
D、木炭本课时结束
下节课见!课件22张PPT。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吗?它有什么性质?
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
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是怎样转化的?请用图示说明,并描述自然界中的这种变化
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列举有关的事实或通过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
一、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既然水是如此的宝贵,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观察与思考:[实验1]思考玻璃管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平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实验现象
打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观察现象结论:水
H2O氢气
H2+氧气
O2观察与思考:[实验2]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烧杯,观察实验现象结论:水
H2O氢气
H2+氧气
O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交流与讨论你对水的组成有什么认识?
水的煮沸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能源,你是怎样想的?过滤含有泥沙的水含泥沙的水泥沙沉降加入少量明矾转入过滤装置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以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出来。过滤思考下列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过滤:溶解:蒸发:引流,防止液体飞溅搅拌,加速溶解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液体飞溅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等;小制作:自制一个简易净水器净水的方法自制简易净水装置水体污染示意图工业三废农药化肥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三、水的利用1、水是生命的基础。
2、水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用水约占人类淡水消耗量的60%--80%。
3、工业用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原料等。
4、动力 -----水力发电(绿色电厂)。
5、航运-----水上运输。
水危机及对策1、水危机2、对策:
保护水(防止水污染---说说具体方法)
节约用水(说说一些具体做法)
关心水、爱惜水。
水的需求量大;淡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的分布不匀;水被严重污染是引发水危机的主要原因。水的污染与防治1、污染水的物质
①工业上的废水、废渣、废气。
②生活污水。
③农业上的化肥与农药随雨水流入水中。
2、防治方法:
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
②工业“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
(能不发展工业吗?)
③合理的使用化肥与农药。(能不用吗?)小结: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1.两极多都产生气体。
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
二.验证实验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水是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
A.水汽化 B.水结冰
C.水沸腾 D.水分解
3.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其他资源,你是怎么想的?思考1.下列说法,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海水是无色透明的,它是一种纯净物。 (× )
(2)水是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 )
(3)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物中有水,则可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 )4.能提一些合理化建议吗?(1)工业上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工业污水达标后再排放。(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3)不使用含磷洗衣粉,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后排放。5.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来分离的是( )
A、水和二氧化锰 B、铁粉和铜粉
C、酒精和水 D、泥沙和食盐水
6.能除去河水中的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
A、沉淀 B、蒸馏 C、吸附 D、过滤
7.下列净化水的操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过程的是( )
A、沉淀 B、消毒 C、过滤 D、蒸馏
8.下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馏本课时结束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