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联合测评
化学试卷
本试题共8页,19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考试时间:2023年5月30日下午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題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Na23Mg24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我国科研人员首次以CO,为原料合成了葡萄糖和长链脂肪酸,这项突破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
提供了新技术。合成路线如下:C0,c0息CHC00H导,葡約糖,脂防酸
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CO,可用作制冷剂
B.过程②为还原反应
C.CHCOOH和C,H3 COOH互为同系物
D.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酮糖
2.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氢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B.依据VSEPR模型预测I为V形离子
C.NazO晶体中的化学键是纯粹的离子键
D.液晶不能表现出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
3.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的核心,下列操作及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
操作及描述
A.
中和热测定
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可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
探究温度对化
B.
加热2mL0.5mol:L CuCl2溶液时,可观察到溶液显蓝色
学平衡的影响
C.
酸碱中和滴定
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接近终点时改为滴加半滴酸方式滴定
D.
改良原电池
为了防止电流衰减,选用盐桥将单液原电池改装为双液原电池
化学试卷第1页(共8页)
4.我国科学家预言的T一碳已被合成。T一碳的晶体结构可看作将金刚石中的碳原子用由四个碳原子
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所得,金刚石和T一碳的晶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被12个最小环共用
B.T一碳中最小环由24个碳原子组成
C.T一碳属于分子晶体
D.T-碳中键角是10928
5.偶氮苯从稳定异构体向亚稳态异构体的转变只能由光触发,而反向转变则可以通过光或热触发。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光
光或热
N-N
E式
Z式
A,E式为偶氮苯反式结构
B.分子中碳和氮原子杂化方式不同
C.两种结构相互转变为物理变化
D.相互转变所需光的频率和能量相同
6.化合物
的分子式均为C,H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为脂肪烃
B.互为同分异构体
C.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均为1:1:1:1
7.四种元素Y、Z、M、Q位于同一短周期,Y的一种同位素在考古学中可用于断代。由四种元素参与组成
的一种化合物属于离子液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X可能为氢元素
B.原子半径:M>Y
C.简单氢化物沸点:Q>Z
D.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三元弱酸
8.3一O一咖啡酰奎尼酸是金银花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3一O一咖
啡酰奎尼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O-OH
HO
OH
OH
OH
A.含有5种官能团
B.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C.能与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
D.1mol该物质能与5molH2恰好完全反应
化学试卷第2页(共8页)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联合测评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题号
1
c2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B
A
B
D
C
B
A
1.D【解析】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糖。
2.B【解析】基态氨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N,O中的化学键不是纯粹的离子键。液晶可以表现出类
似晶体的各向异性。
3.B【解析】由于CuC12溶液中存在[Cu(HO)]2+和[CuC1,]2-相互转化平衡,所以加热2mL
0.5 mol/L CuC12溶液,观察到溶液显黄色。
4.A【解析】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会被12个六元环共用。
5.A【解析】分子中碳和氮原子杂化方式均为sp。两种结构互相转变为化学变化,所需光的频率和能
量不相同。
6.B【解析】三种物质均为脂环烃。三种物质中均有C原子采用sp杂化,故三种物质所有原子不可能
共平面。
一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2:1:1。
7.D【解析】M为B,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BO ,为一元弱酸。
8.A【解析】分子中官能团共4种分别为羰基、羟基、酯基、碳碳双键。其中醇羟基和酚羟基均为羟基,
是一种官能团。
9.D【解析】乙醇的催化氧化只会从乙醇到乙醛,如果再从乙醛到乙酸需要更换催化剂。
10.B【解析】H2O是弱电解质,不能拆,所以Ⅱ中阴极产生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一H2◆
+2OH。
11.C【解析】由结构可知,物质Y和物质Z中的空腔大小相近,而Z可以和K+形成稳定结构,则Y也
可以和物质Z形成稳定结构。D项为相转移催化剂,则KMO,的醚溶液更容易氧化烯烃.
12.B【解析】1mol醛基可以和2mol[Ag(NH)2]OH反应,而1个HCHO分子,可以看作有两个醛
基,故1 mol HCHO最多可以与4mol[Ag(NH)2]OH反应。
13.C【解析】CO,中C为十4价,而碳酸二甲酯中羰基C也为十4价,所以C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为非
氧化还原反应。
14.C【解析】Fε上积碳在高温条件下会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CO和H2,故H2的纯度降低。
5A【解析】由弱酸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pH与1g公}关系,由弱碱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pH与g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第1页(共4页)
c(B)
cBO币,从而可以化简求得,K.=K。由b和b'点的纵坐标之和为14,故可得出c和c'点的纵坐标
之和等于a和a'纵坐标之和都等于14,则d的纵坐标为7。
16.(13分)
(1)将水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促进平衡向生成苯甲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提高苯甲酸乙酯产率(2
分)下层液体水的量不再增加(2分)
(2)上口(1分)
(3)除去有机物中极少量的水(2分)
(4)①防止液体暴沸(1分)②否(1分)③b(2分)
(5)68.32%或68.3%(2分)
【解析】第(1)问,分水器的作用为及时将体系中水分离出去,从而使得酯化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提高苯
甲酸乙酯产率。分水器中上层为有机层,下层为水层,所以当体系中不再产生水,则反应趋近于完全,
所以当观察到下层水液面不再发生变化,反应即可停止。
第(2)问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液体密度大的物质,上口倒出液体密度小的物质,由于醚的密度小于水,所
以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第(3)问无水MgSO,固体的目的是除去有机物中残留的极少量的水,干燥有机物。
第(4)问①毛细管的作用为可以进入空气,从而防止液体暴沸;②在减压状态下,碎瓷片气孔中极少量
空气会很快出来,从而不能持续起到防止液体暴沸的作用;③蒸馏烧瓶中有机物有三种,分别为环己
烷、乙醚和苯甲酸乙酯,所以蒸馏需要除去环己烷和乙醚,由于乙醚沸点为34.51℃,环己烷沸点为
80℃,所以减压蒸馏中温度计示数应低于80℃,故答案选b。
10×150
第(5)问10g苯甲酸,理论可得到苯甲酸乙酯122g,实际得到1.05×8g,所以求得产率为
68.32%。
17.(14分)
(1)ac(2分)
(2)①[Ar]3d(2分)
②对羟基苯甲酸中羧基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了酚羟基的电离,从而使其与Fε3+的配位能力下降(2
分)
③有机物中其他基团对酚羟基的影响(2分)
(3)①O>C>H(2分)
②sp(2分)
③羧基是吸电子基团,羧基和苯环共同作用使得羟基氧原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难以和乙酸中羧
基碳原子结合,酯化反应难以进行(2分)
【解析】第(1)问,邻羟基苯甲酸为分子,所以固体时为分子晶体;邻羟基苯甲酸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而
对羟基苯甲酸易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邻羟基苯甲酸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酸,溶解度低于对羟基苯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