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活板》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活板》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2 08:2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活板》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1)薄如钱唇 ( )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3)一板已自布字( )
(4)瞬息可就( )
(5)有奇字素无备者( )
(6)殊不沾污( )
二、通假字
2.通假字。
(1)活板:“板”同“________”。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________”。
(3)药稍镕:“镕”同“______”。
三、古今义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有布衣毕昇
布衣: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2)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四、选择题
4.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 )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5.选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有/奇字/素无备者
B.若/印数/十百千本
C.用讫/再火令/药熔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6.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活板》原文意思的一项(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舁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布衣毕昇( )
(2)更互用之( )
(3)木格贮之( )
(4)不若燔土(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以我酌油知之
C.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D.以手拂之
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10.请结合文章说说活字印刷有什么优势。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活板》)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为活板   ②则字平如砥   ③瞬息可就   ④殊不沾污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持就火炀之。
②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3)本文选自宋代沈括的《_______》,是一部________作品,详细地介绍了活版印刷术的制作经过、使用方法及优越性,突出其“_____”的主要特征,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的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刷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殊初仕
沈括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实饮。③各为燕集:各自饮实欢会。④自中批除:从宫中传出皇帝投官的御批。
1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上面谕除授之意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1)适值御试进士( ) (2)及为馆职( )
(3)公是时贫甚( ) (4)上谕之曰( )
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告之于帝
B.许臣僚择胜燕饮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上益嘉其诚实 曾益其所不能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16.概括文中记叙的两件事,说说晏殊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 (1)铜钱的边缘 (2)混合 覆盖 (3)另自,另外 (4)完成 (5)生僻字 (6)根本
2. 版 以 熔
3. 平民 布衣服 覆盖 向外透,往上升
4.D
A.句意: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其”指“活字印刷”;
B.句意:用手一抹,那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其”指“那些字模”;
C.句意: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其”指“字模”;
5.A
B.句意: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若”是状语,“印”是谓语,“数十百千本”是宾语。应停顿为:若/印/数十百千本;
C.句意: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讫”是状语,用完后;“再火”是谓语,用火烧;“令药熔”是补语,表示结果。应停顿为:用讫/再火/令药熔;
D.句意: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其印”是主语;“为予群从”是行为人;“所得”是结果。应停顿为: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6.D
D.结合第②段“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可知: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有疏有密,水浸后会变形,容易与药粘在一起。所以,D项说法有误;
故选D。
7. 平民 交替,轮流 贮存 烧 8.B 9.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10.若印刷的数目多,印刷的速度就会很快;并且活字印刷的预备数量可以满足一板内重复用字的需求,贮存和再次使用也很便捷,同时,对于平时没有的字也可以立即刻制出来。(意近即可)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有个平民毕昇。布衣:平民。
(2)句意为:两块板交互使用。更互:交替,轮流。
(3)句意为: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贮:贮存。
(4)句意为:不如烧泥制印。燔:烧。
8.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以:介词,用;
B.以:介词,凭借;
C.以:介词,用;
D.以:介词,用;
故选B。
9.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砥,磨刀石。
10.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的意思“如果印数十、成百上千本,就极为神速了”可知,若印刷的数目多,印刷的速度就会很快。
根据“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的意思“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是为了准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可知,活字印刷的预备数量可以满足一板内重复用字的需求,贮存和再次使用也很便捷。
根据“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的意思“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能用了”可知,对于平时没有的字也可以立即刻制出来。
参考译文: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要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将字密密地排上。排满一铁框为一板,拿着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还不算简便,如果印数十、成百上千本,就极为神速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这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排好。两块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是为了准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能用了。不用木材制作字印,是因为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不如烧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药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来,完全不沾药料。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们得到了,至今珍藏着。
11.(1)①同“版”;②磨刀石;③完成;④根本。
(2)①把它拿到火上烤。②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3) 梦溪笔谈 笔记 活 优越性
(4) 刻字 制版 排版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板:同“版”。
②句意: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③句意:瞬息间就可完成。就:完成。
④句意:绝不会被弄脏。殊:根本。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持,拿着。就,靠近。炀,烤。
(2)则,就。以,用。帖,用标签标出。木格,用木格。贮,存放。
(3)第一空和第二空:考查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第三空:本文主要体现了活板印刷“活”的特点。根据“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刻字活。根据“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制版活。根据“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排版活。
第四空:根据“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和“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得:优越性。
(4)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得:刻字。
根据“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可得:制版。
根据“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得:排版。
参考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藏着。
12.上/面谕/除授之意 13. 遇到,碰到 等到 很,非常 告诉,使知道 14.A 15.①只有晏殊关门(读书),如此谨慎忠厚,正是可以担任东宫官的人。 16.①晏殊不隐瞒自己曾经做过试题,请求另出题;②受命后如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刻画了晏殊是一个质朴、诚实、谨慎、忠厚的人。
1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皇帝当面告诉他任命他的意图。“上”指皇帝,是这个句子的主语,之后要断开。“谕”是句子的谓语,“面谕”是“当面告诉”的意思,之后可断开。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上/面谕/除授之意。
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恰好正当赶上殿试挑选读书人。值:遇到,碰到。
②句意:等到入朝办事后。及:到,等到。
③句意:晏殊当时很穷。甚:很,非常。
④句意:皇上告诉晏殊说。谕:告诉,使知道。
14.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理解。
A.都是介词,给;
B.动词,允许,许可/副词,表示约数,左右;
C.副词,更加/动词,增加,与“曾”同义;
故选A。
1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惟,只有。如此,像这样。谨厚,谨慎忠厚。为,担任。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段中“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讲的是晏殊不隐瞒自己曾经做过试题,请求另出题;“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讲的是宴殊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从这两件事可看出晏殊是一个质诚实,为人谨慎忠厚。
参考译文:
晏殊读书时,张文节在朝廷上推荐(晏殊),(皇上)召(晏殊)到朝廷去,恰好正当赶上殿试挑选读书人,就让晏殊参加殿试。晏殊一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经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还在,请另外的出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不隐瞒。等到入朝办事后,天下没有大事,(皇上)允许百官选择美丽景色的地方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集市酒楼店铺,到处都摆宴成为游玩休息的地方。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够出门,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亲自批示授予晏殊讲官的官职。执政大臣不能明白皇上选中晏殊的原因,第二天进见回禀,皇上告诉晏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不嬉戏游玩宴饮的,整天持续这样,只有晏殊关门(读书),如此谨慎忠厚,正是可以担任东宫官的人。”晏殊上任后,得到了面对皇上的机会,皇帝当面告诉他任命他的意图,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臣并不是不喜欢游玩宴饮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有能力去游玩宴饮。臣如果有钱,也一定会去(宴饮),只是没钱出不了门。”皇上更加赞许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一天天加深器重(晏殊)。仁宗登位后,最终到了被重用的地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