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中考冲刺卷2023年06月温州适用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苋菜因含天然色素苋菜红而呈红色。取两份相同的新鲜苋菜,一份浸泡在盐酸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另一份浸泡在清水中,清水不变红。这一现象说明盐酸破坏了苋菜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用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①通过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③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④通过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来比较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③④
3.微型化录音录像的高性能磁带中的磁粉主要材料之一是化学组成相当于CoFe2O4的化合物,又知钴(Co)和铁都可能有+2、+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具有一种化合价,则钴和铁的化合价分别为( )
A.+2、+2 B.+2、+3 C.+3、+3 D.+3、+2
4.除了人类生活的地球外,太阳和月球是我们熟悉的两个星球,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满月这一天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B.太阳风增强时,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短波通讯
C.月球表面没有风,空气的沙尘量很少
D.太阳活动日珥发生在日冕层
5.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
A.消化道传染病 切断传播途径B.呼吸道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C.消化道传染病 保护易感人群D.消化道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6.“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C.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D.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7.鲟鱼是体形大、寿命长的一种淡水鱼类,开发利用的价值极大。目前,人们已掌握了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我市一些地方已大力发展了鲟鱼养殖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鲟鱼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B.鲟鱼体形大,属于体内受精的胎生动物
C.寿命长的原因是遗传物质不断发生变异D.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属于克隆技术
8.围棋人机大战,是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围棋比赛,最终结果是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以总比分4比1战胜人类代表李世石。大盘讲解时带磁性的围棋子可吸在竖直放置的棋盘上不掉下来。如图所示,关于围棋子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棋盘对围棋子的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围棋子所受磁力与棋盘对围棋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围棋子所受磁力与围棋子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围棋子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9.如表物质符合图中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转化关系图
A Fe Cu Ag
B CaCO3 Ca(OH)2 CaCl2
C CuO H2O O2
D NaCl NaNO3 NaOH
A.A B.B C.C D.D
10.电梯为居民出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有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R1为保护电阻,R2为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铁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B.工作时,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
C.超载时,电磁铁的磁性减小
D.正常情况下(未超载时),K与A接触
11.课外探究小组对实验教师提供的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和硝酸钠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且每步实验中均加入足量的试剂。至充分反应,实验过程、现象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 )
A.图中的X可以是氯化钡B.上述过程分析可知,该白色固体的合理组成只有一种情况
C.由步骤③能得出一定没有碳酸钠D.上述实验无法确定硫酸钠是否存在
1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里被消化的过程
B.若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有机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四种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为甲→乙→丙→丁
C.图丙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经过心脏的途径是Ⅳ→Ⅱ→Ⅰ→Ⅲ
D.图丁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
13.下列光学作图及有关说明中,错误的是( )
A.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B.舞蹈运动员通过平面镜看到脚尖的像
C.光线进入玻璃砖和穿出玻璃砖后的光路图
D.物体PQ在平面镜中成像P′Q′
14.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中涉及的化学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小苏打发面,做包子 碳酸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松软
B 厨余垃圾制花肥 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
C 白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白醋可以溶解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
D 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 紫甘蓝中的花青素在不同pH环境中显色不同
A.A B.B C.C D.D
15.小明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球的体积是(h3 h2)SB.丙中金属球受到水的浮力是ρ水g(h2 h1)S
C.金属球的质量是ρ水(h2 h1)SD.金属球的密度是ρ水(h3 h1)/(h2 h1)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120℃时, 酒精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2)在标准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 (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3)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mL液体,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17.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地表形态变化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
(1)概念图中的“? ”应填入的内容是 。
(2)金华双龙洞是我省比较大的石灰岩溶洞。“双龙洞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图中的举 例 。 (填序号)
18.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34.0 40.0 45.6 51.5 56.7
KNO3 31.6 63.9 110 169 246
(1)20℃时KCl的溶解度是 ;
(2)20℃时将20g KCl与50g水混合,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上表两种物质中,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
19.人体生命开始于父母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的受精卵,一个受精卵经过复杂的过程形成人体。
(1)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 形成不同的组织,继而形成器官、系统和人体。
(2)子女像父母,是因为父母将遗传信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了子女,携带这些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
(3)由于神经调节和 调节,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20.生物体都能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请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
(1)植物的向光性与 分布有关。比较图1两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该植物激素是由 部位产生的。
(2)人体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舒张或汗腺分泌多少来维持体温恒定。图2甲、乙中,能表示人体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是 (选填“甲”或“乙”)
21.建立模型一般有一个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不断接近事物本质,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也是如此,其中行星模型的建立是一个重要阶段。如图是碳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表示碳原子核内有6个 和6个中子;核外有6个 ,且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 。
22.如图甲所示为某智能镜子,其主要部件是:平面镜中内嵌一块带摄像头的显示屏和检测用户是否靠近镜子的传感器和智能模块等.
(1)根据显示屏上提供的选项,用户通过分析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
(2)人脸通过摄像头可成像在感光组件上,其原理如图乙所示,则该像的特点有 。
(3)当用户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S1闭合,内部灯泡L工作。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S2闭合,智能模块启动,用户开始体验智能化生活。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该智能镜子要求的____。
A.B.C. D.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6(2)题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23.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
小科根据公式 P=I2 R,认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增大。小敏根据公式
P=U2 /R,认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减少。
【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1 个 10Ω 的定值电阻、1 个标有“20Ω,2A”的滑动变阻器、1 只电流表和 1只电压表、1 个电压大约为 6V 的蓄电池、开关及若干导线。
(1)图甲为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实验要求在图中将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数据与处理】
排除故障后,兴趣小组完成实验,并对实验数据处理,绘制了滑动变阻器电功率和接入电阻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评价与交流】分析实验图像可得到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的增大
(3)若只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 30Ω,再次进行实验,则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将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
24.实验室常利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探究气体的有关性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都需要氧气,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b→ 。(选择字母)
(2)甲烷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且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实验室里也可利用上述装置通过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则制取装置为 。
该同学对甲烷的其他化学性质产生了兴趣:
(3)【提出问题】甲烷除了可燃性外,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
【作出假设】甲烷具有还原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该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与结论】
通入甲烷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A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C装置中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根据现象写出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证明,甲烷具有还原性。
25.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温度、酸碱度(pH)的影响。小柯同学联系所学知识,又提出了一个假设: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重金属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3的金属。
②金属钠的密度为0.97克/厘米3,铜的密度为8.9克/厘米3。
③重金属离子会使蛋白质变性。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下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编号 0.25%淀粉溶液(mL) 蒸馏水(mL) 1%NaCl 溶液(mL) 1%CuSO4溶液(mL) 唾液溶液(mL) 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
1 3 2 — — — 变蓝色
2 3 1 — — 1 不变蓝
3 3 — 1 — 1 不变蓝
4 3 — — 1 1 变蓝色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根据小柯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柯同学提出假设的依据是: 。
(2)在看了小柯的设计及实验后,小温同学提出应该将实验中的1%CuSO4溶液更换成1%CuCl2溶液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也同小柯一起探究,你还可以建议小柯作怎样的更换? 。
(3)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重金属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常见,若有人误食被电镀厂废水(含铬、镍、镉等重金属离子)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急性中毒,为解毒,下列四种供选物质中你不应该选择的是 。
①生蛋清 ②鲜豆浆 ③鲜牛奶 ④蔗糖水
26.下表是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20 3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1)20℃时,将40g 硝酸钾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要使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3)某实验室需要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以备用,请你写出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7题6分,第28题6分,第29题7分,第30题6分,第31题9分,第32题10分,共44分)
27.如图所示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农场时绘出的模式图。
(1)请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
(2)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其原因是 。
(3)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关于害虫抗药性的说法正确的 (填字母).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B.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
C.害虫能够将抗药性变异遗传给下一代D.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28.将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10克放入烧杯中, 向烧杯中不断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FeCl3溶液,测得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FeCl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小资料】铁和铜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先后顺序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优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Fe+2FeCl3=3FeCl2; ②Cu+2FeCl3=2FeCl2+CuCl2
(1)图中线段MN代表 与FeCl3溶液反应的过程。
(2)计算m的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如果往此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FeCl3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将会发生变化,请在原图中大致画出。
29.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质量为55g的实心物体,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后沉入水底,排开重0.5 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恰好悬浮为止。g =10N/kg,求:
(1)物体的体积是多大
(2)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是多大
30.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图:家庭自助烧烤时常用机制炭做火源,它空心,使用时不直接点燃机制炭,而采用固体酒精引燃。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的科学原因。
31.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小彭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
(1)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有效成分是HCl。HCl的含量可通过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来测定,其它成分均不参与反应。请完成HCl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HCO3=NaCl+CO2↑+ ;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和 。
(3)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克该品牌的洁厕灵,再逐次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测出每次锥形瓶中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HCO3溶液的质量/g 40 40 40 40 40
反成后溶液的总质量/g 138.9 177.8 216.7 255.6 295.6
①第一次实验时,所加NaHCO3溶液中溶质质量是多少克?
32.某同学为学校草坪设计了一个自动注水喷淋系统,其电路设计如图甲。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1=12伏,R0为定值电阻,RF为压敏电阻,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压敏电阻RF放置于水箱底部(如图乙),其阻值与压力有关,阻值随水位变化关系如表。工作电路包括注水系统和喷淋系统,其电源电压U2=220伏;圆柱体水箱底面积S=0.4米2。当水箱内的水位上升到2米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Ia=0.1安,衔铁恰好被吸下,注水系统停止工作,此时电流表示数I1=1安;当水位下降到1米时,衔铁恰好被拉起,注水系统开始给水箱注水,此时电流表示数I2=2安。
水位(米) 0.25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压敏电阻RF阻值(欧) 300 200 125 90 70 65 62 60 59
(1)当水箱内水位达到2米时,控制电路中压敏电阻RF的功率为 瓦。
(2)当水箱内水位下降到1米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Ib为多少安?
(3)已知喷淋系统一直给草坪喷水,每秒钟喷水恒为0.001米3;注水系统工作时,每秒钟给水箱注水恒为0.005米3。求相邻两次开始给水箱注水的这段时间内,工作电路消耗的电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膜厚7~8nm,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其膜外侧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其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分泌与运输蛋白质。
【解答】溶液变红色,说明细胞液到细胞外了,而能够控制细胞液不能到细胞外的结构是细胞膜;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A
【解析】【分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据此选择即可。
【解答】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用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这里使用了“转换法”。
①通过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用了转换法;
②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使用了转换法;
③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④通过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来比较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使用了等效替代法。
因此研究方法与之相同的是①②。
故选A。
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
【解答】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别将Co为+2或+3价代入化学式中,求得Fe的化合价是否为所给的+2或+3,当Co为+2价时,解得Fe为+3价,而当Co为+3价时,铁的化合价既不是+2也不是+3;
故答案为:B。
4.【答案】B
【解析】【分析】熟悉月球和太阳的特点即可。
【解答】A、 满月这一天的三者位置关系,地球-月球-太阳 ,A不符合题意;
B、 太阳风增强时,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B符合题意;
C、 月球表面没有风,没有空气 ,C不符合题意;
D、 太阳活动日珥发生在色球层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5.【答案】A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解答】解: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饮食.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像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类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因此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其防护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A
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各粒子的构成,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氮气由分子构成及单质、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解答】A、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符合题意;
B、 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不符合题意;
C、 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不符合题意;
D、 燃烧产物中为单质,、为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和鱼类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A、鲟鱼属于鱼类,所以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故正确;
B、鲟鱼属于鱼类,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而不是体内受精的胎生动物,故错误;
C、寿命长的原因是遗传物质的作用,但不是遗传物质不断发生变异的原因,故错误;
D、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不是克隆技术,故错误。
故选:A
8.【答案】A
【解析】【分析】(1)(4)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3)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不同点:前者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后者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解答】在竖直的棋盘上,由于重力作用,因此棋子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棋子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故A正确,D错误;
围棋子所受磁力和棋盘对围棋子的支持力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围棋子所受磁力在水平方向,而围棋子受到的重力在竖直方向,二者没有在同一直线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故选A。
9.【答案】C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为甲能生成乙,丙能生成甲,乙能生成丙;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解答】解: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银不能通过置换反应生成铁,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
C、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符合图中转化关系,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NaNO3与气体物质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据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分析;
(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3)超载时,首先分析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然后确定电流变化,进而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变化;
(4)根据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判断。
【解答】A.电磁铁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故A错误;
B.工作时,线圈上电流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下端,那么电磁铁的下端为N极,故B错误;
C.超载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大,则电磁铁的磁性增大,故C错误;
D.正常情况下(未超载时),K与A接触,接通电动机所在的电路,断开电铃所在的电路,保证电梯正常工作,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钡离子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分析。
【解答】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得无色液体,加稀硝酸无气体生成,说明无碳酸钠,加入X无沉淀生成,加硝酸银产生1.435g沉淀,若沉淀为氯化银沉淀,设需氯化钠质量为X
NaCl----AgCl
58.5 143.5
x 1.435g
x=0.585g
白色固体1g,说明除氯化钠外还含有其它物质;
A、若固体中含有硫酸钠,则加入氯化钡会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不符合题意;
B、上述过程分析可知,该白色固体的组成为氯化钠和硝酸钠 ,符合题意;
C、由步骤③能得出一定没有碳酸钠 ,不符合题意;
D、上述实验通过加硝酸钡通过是否产生白色沉淀确定硫酸钠是否存在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A、蛋白质在胃初步消化、在小肠最终被消化;故A错误;
B、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而数量越少的生物则处于更高层次,所以由乙图可知,食物链为:丙 → 丁 → 乙 → 甲;故B错误;
C、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循环进入到右心室、右心房,然后经过肺之后到达左心房、左心室;故C正确;
D、由图可知,25℃--30℃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最大,即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当温度低于5℃时,光合作用的速率比呼吸作用的速率低,而不是停止;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分析;
(3)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分析;
(4)注意分析Q点能否在平面镜中成像。
【解答】A.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同侧的虚焦点,故A正确不合题意 ;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运动员能够看到脚尖的像,说明脚尖的光线经过反射后经过人的眼睛,而这条光线同时经过像点,因此可以这样: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做出脚尖的像点Q',然后连接Q和眼睛,与平面镜的交点就是待求的入射点,最后将该点分别与脚尖和眼睛相连即可,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和最后的折射光线相互平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Q点没有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因此不会形成像点Q',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分析】A、根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分析;
B、根据植物所需营养元素分析;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D、根据酸碱指示剂特点分析。
【解答】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不是碳酸钠,符合题意;
B、 厨余垃圾制花肥,是由于垃圾中含有植物所需营养元素 ,不符合题意;
C、白醋中含有醋酸,能溶解碳酸钙, 可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不符合题意;
D、 紫甘蓝中的花青素在不同pH环境中显色不同, 所以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计算出金属球的质量,根据排水法计算出金属球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金属球的密度。
【解答】塑料碗在甲中漂浮,那么F浮甲=G碗 ①;
碗中放入金属球后在乙中漂浮,那么F浮乙=G碗+G球 ②;
②-①得到:F浮乙-F浮甲=G球;
ρ水gSh2-ρ水gSh1=G球;
ρ水(h2-h1)S=m球;
将金属球拿出放入水中下沉,
那么金属球的体积:V=V丙-V甲=ρ水(h3-h1 )S;
那么金属球的密度:。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固态
(2)不可以
(3)B
【解析】【分析】(1)液体在熔点以下时为固态,在熔点和沸点之间为液态,在沸点以上为气态;
(2)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分析;
(3)根据酒精的挥发性强和影响蒸发的因素分析。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酒精的熔点诶-117℃,而-120℃<-117℃,因此酒精处于固态。
(2)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而酒精的沸点为78℃。因为100℃>78℃,所以100℃ 的酒精为气态,无法作为测温介质测量沸水的温度。
(3)在相同的条件下,酒精的挥发能力远远大于水,且蒸发面积越大,液体蒸发速度越大,因此剩余液体体积最小的是B。
17.【答案】(1)火山
(2)2
【解析】【分析】考查地形变化的原因,有内力作用,如火山和地震;外力作用有冰川,流水和风力等;
【解答】(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火山和地震;
(2) “双龙洞的形成” 是由于流水的因素导致的,所以为举例2;
故答案为:(1)火山(2)2
18.【答案】34.0g;饱和;KNO3
【解析】【解答】(1)从溶解性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0g,故填:34.0g;
(2)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0g,表示100g水中溶解34g氯化钾达到饱和,所以将20gKCl固体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7g氯化钾,形成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3)由表格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较大,故填:KNO3.
【分析】(1)运用溶解性表中的数据读出20℃时KCl的溶解度;
(2)根据20℃时KCl的溶解度的概念分析溶液的状态;
(3)根据表格得出结论.
19.【答案】(1)分化
(2)DNA(或“脱氧核糖核酸”)
(3)激素(或“体液”“内分泌”)
【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解答】(1)形成不同的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故答案为:分化;子女像父母是因为子女从父母那儿获得了遗传物质即DNA;故答案为:DNA(或“脱氧核糖核酸”);人体的调节主要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完成;故答案为:激素(或“体液”“内分泌”);
20.【答案】(1)生长素;胚芽尖端
(2)乙
【解析】【分析】(1)生长素是由植物生长旺盛部位产生的,例如发育中的种子、嫩叶、根尖、萌发的芽、胚芽鞘尖端等。
(2)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内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解答】(1)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比较图1两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
(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图2甲,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天热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因此在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2乙.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故答案为:(1)生长素;胚芽尖端(2)乙
21.【答案】质子;电子;很小
【解析】【分析】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它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很小。
22.【答案】(1)神经中枢
(2)倒立缩小实像(写出2点即可)
(3)B
【解析】【分析】(1)根据对神经系统组成的认识解答;
(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解答;
(3)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开关,据此设计电路即可。
【解答】(1)根据显示屏上提供的选项,用户通过分析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2)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人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根据题意可知,灯泡工作时,图像识别系统不一定同时工作,即二者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
而开关S1断开时,灯泡与图像识别系统都不能工作,因此它在干路上。而智能模块只有开关S2再闭合时才会启动,因此二者串联在同一支路上图下图所示:
故选B。
23.【答案】(1)
(2)先增大后减少
(3)增大
【解析】【分析】(1)根据使用电压表的接线规范分析解答;
(2)根据图乙分析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的变化规律;
(3)根据(2)总结出的规律判断。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只有电压表没有接好。电压表应该与变阻器并联,它的“-”接线柱已经与变阻器右下角的接线柱连接,只需将电压表“15”的接线柱与变阻器右上角的接线柱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评价与交流】分析实验图像可得到,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3)根据图乙可知,当变阻器的阻值等于10Ω时,它的电功率最大,而定值电阻的阻值正好为10Ω,那么变阻器的电功率变化规律可以表述为:当变阻器的阻值等于定值电阻的阻值时,电功率最大。
如果将定值电阻换成30Ω,那么变阻器的阻值小于定值电阻,那么它的电功率随接入阻值的增大而增大。
24.【答案】(1)e→f→c
(2)AD
(3)CH4+4CuO 4Cu+2H2O+CO2
【解析】【分析】(1)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据此分析即可。
(2)根据反应物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3)根据现象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生成的氧气从长导管e进入浓硫酸进行干燥,干燥后的气体从短导管f排出,再与c管连接,将氧气收集,则装置借口的连接顺序为:b→e→f→c。
(2)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都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型”,即选A;甲烷难溶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故选D。
(3)A装置中的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即甲烷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了红色的铜;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说明反应还有水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4CuO 4Cu+2H2O+CO2 。
25.【答案】(1)酶是一种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离子会变性,从而丧失活性
(2)将实验中的CuSO4溶液更换成CuCl2溶液或将氯化钠溶液改为硫酸钠溶液;
(3)④
【解析】【分析】(1)根据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分析;
(2)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
(3)根据物质中所含成分及重金属与蛋白质反应的原理分析。
【解答】(1)酶是一种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离子会变性,从而丧失活性;
(2)实验中盐用的是NaCl溶液和CuSO4溶液,除了金属离子不同,酸根离子也不同,可以将实验中的CuSO4溶液更换成CuCl2溶液或将氯化钠溶液改为硫酸钠溶液;
(3)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鸡蛋清、豆浆、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服用鸡蛋清、豆浆、牛奶,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能用于解毒,而糖水不能用于解毒,故不应该选择④。
26.【答案】(1)24%
(2)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或加硝酸钾固体(写出一种即可)
(3)①计算:得出需硝酸钾的质量5克,水的体积为45毫升;
②称量和量取:用天平称取5克硝酸钾固体,用量筒量取45毫升水;
③溶解:将5克硝酸钾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倒入45毫升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④装瓶,贴上标签。
【解析】【分析】(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很多,常用的蒸发溶剂、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等;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解答】(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100g水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则将40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要使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有: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或加硝酸钾固体等;
(3)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其步骤如下:
①计算:得出需硝酸钾的质量5克,水的体积为45毫升;
②称量和量取:用天平称取5克硝酸钾固体,用量筒量取45毫升水;
③溶解:将5克硝酸钾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倒入45毫升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④装瓶,贴上标签。
故答案为:(1)24%;(2)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或加硝酸钾固体;(3)①计算:得出需硝酸钾的质量5克,水的体积为45毫升;②称量和量取:用天平称取5克硝酸钾固体,用量筒量取45毫升水;③溶解:将5克硝酸钾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倒入45毫升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④装瓶,贴上标签。
27.【答案】(1)大豆、玉米→鸡→人
(2)蘑菇细胞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3)A;B
【解析】【分析】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利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到最高营养级结束。
【解答】(1)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大豆、玉米→鸡→人 。
(2)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其原因是蘑菇细胞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3)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关于害虫抗药性的说法正确的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B: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
故选AB。
28.【答案】(1)铜粉
(2)根据图像可知,与铁粉完全反应的氯化铁溶液的质量为162.5g,
设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为x,
Fe+2FeCl3=3FeCl2 ;
56 325
x 162.5g×20%
;
解得:x=5.6g;
(3)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可知,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先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然后铜粉再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1)根据上面的分析解答;
(2)在图像中的M点时,铁粉和氯化铁刚好完全反应,确定此时消耗氯化铁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m;
(3)无论氯化铁的溶质质量分数如何,与质量相同的铁粉和铜粉反应的氯化铁的溶质质量都保持不变,据此计算出消耗溶液的质量变化,进而画出大致的图像。
【解答】(1)图中线段MN代表铜粉与FeCl3溶液反应的过程;
(2)根据图像可知,与铁粉完全反应的氯化铁溶液的质量为162.5g,
设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为x,
Fe+2FeCl3=3FeCl2 ;
56 325
x 162.5g×20%
;
解得:x=5.6g;
(3)铁粉和铜粉的质量保持不变,那么消耗的氯化铁的溶质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质量分数可知,如果氯化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那么消耗的氯化铁溶液的质量就会减小,如下图所示:
29.【答案】(1)物体的体积V=V排=;
(2)物体的密度为:。
当物体悬浮在盐水中时,它的密度与盐水的密度相等。
那么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
【解析】【分析】(1)当物体浸没时,它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根据V=V排=计算即可;
(2)首先根据计算物体的密度,再根据浮沉条件计算出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30.【答案】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机制炭做成空心,增大了炭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炭充分燃烧;固体酒精的着火点比机制炭的低,更容易被点燃。使用时用固体酒精引燃,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周围温度升高,使温度达到机制炭的着火点。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及燃烧的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1.【答案】(1)H2O
(2)量筒、玻璃棒
(3)①CO2的质量:100克+40克-138.9克=1.1克
解:设第一次反应中,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HCl+ NaHCO3=NaCl+ H2O+ CO2↑
84 44
x 1.1克
x=2.1克
答:第一次反应中,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1克。
②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CO2的质量:100克+160克-255.6克=4.4克
设改洁厕灵中HCl的质量为y
HCl+NaHCO3=NaCl+ H2O+ CO2↑
36.5 44
y 4.4克
y=3.65克
HCl%= ×100%=3.65%
答: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5%。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2)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
(3)①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差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据此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写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即可。
②根据表格可知,第五次溶液的质量等于第四次溶液质量与加入40g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之和,即后面加入的碳酸氢钠溶液没有反应,也就是第4次实验时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此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HCl的溶质质量,最后与稀盐酸溶液质量作比得到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1)根据方程式HCl+NaHCO3=NaCl+CO2↑+ x可知 :2H+1Cl+1Na+1C+3O=1Na+1Cl+1C+2O+x,解得:x=2H+1O=H2O。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和量筒、玻璃棒。
32.【答案】(1)0.6
(2)解:当水箱中水位为2米时,控制电路电流Ia=0.1安,RF1=60欧,此时 =120欧,则R0=R总1 RF1=120欧 60欧=60欧
当水箱中水位为1米时,RF2=90欧,R总2= RF2+ R0=90欧+60欧=150欧
答:电流Ib为0.08安。
(3)解:注水系统从水位1米开始注水到2米,注水总体积V总=0.4米2×(2米 1米)=0.4米3,需要时间为t1,根据题意:
水位从2米下降至1米,需要的时间t2= =400秒
注水系统与喷淋系统同时工作时,工作电路电流做功W=U2I2t1=220伏×2安×100秒=4.4×104焦
喷淋系统单独工作时,工作电路做功W′=U2I1t2=220伏×1安×400秒=8.8×104焦
W总= W+ W′=4.4×104焦+8.8×104焦=1.32×105焦
答:工作电路消耗的电能是1.32×105焦。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水位达到2m时压敏电阻的阻值,然后根据P=I2R计算此时压敏电阻的电功率。
(2)当水位达到2m时,根据表格确定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首先根据 计算出总电阻,再根据 R0=R总1 RF1 计算出定值电阻R0的阻值。当水位达到1m时,再根据表格确定压敏电阻的阻值,首先根据 R总2= RF2+ R0 计算出总电阻,最后根据 计算出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
(3)首先根据V总=S△h计算出水位从1m到2m时加入水的体积,然后根据计算出水位从1m到2m时需要的时间,再根据计算出水位从2m到1m时需要的时间。
注水时喷水系统和注水系统同时工作,根据 W=U2I2t1 计算出电流做的功;喷淋系统单独工作时,根据 W′=U2I1t2 计算出消耗的电能,最后将它们相加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