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1.2 生物的性状的遗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1.2 生物的性状的遗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2 10:0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的性状的遗传》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进行学习,获取知识;而有效教学艺术强调教师要由单纯教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训练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层层设疑,步步深入,于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找出规律,从而逐步帮助学生完成由“我要学什么”到“我怎样才善学”的转变。
【教材分析】
《生物的性状遗传》出自北京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的第二节。本章的内容是以基因为核心和线索,深入浅出的介绍经典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从而使学生简单明了的理解生物遗传的实质。而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学习的基础上,在解决了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关系问题,以及基因是如何由亲代传递到子代后,又进一步的综合和深入,提出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学好本节内容,需要有前两节知识做铺垫;但是学好了本节知识,又可以为后面人的性别遗传的学习,乃至今后高中生物学中遗传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材中关于对遗传图谱的分析还可以帮助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关于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及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传递规律已经有所了解并掌握,这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资源整合】
一个培养:通过重温孟德尔的研究工作,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工作的艰辛和执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两个创新:一是创造性的展示孟德尔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了解植物杂交试验,为掌握从中总结出的遗传学规律铺平道路;二是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三个拓展:拓展知识,加入一些本课所涉及到的高中生物学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拓展资源,在讲述近亲婚配危害的基础上引入远血缘交配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拓展情感教育,通过回顾孟德尔工作的过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从中获得启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可借鉴之处。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遗传图解)。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工作的重现以及随后提出的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通过对生殖过程中“基因传递的遗传图解”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命科学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孟德尔的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通过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过程,感受实验过程的艰辛以及科学家的付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流程】
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主题一:创设情境,渐入佳境
本课的内容虽然属于遗传学中的理论知识部分,但其实离我们却并不遥远。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就常常能看到一些应用到这些知识的现象。比如,父母都能卷舌,孩子却不能卷舌;再比如,一对健康的夫妇却生出一个有遗传病的孩子。前一个现象在学生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后一个事例却能在矛盾中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起学生的探索欲。因此,我就用一则中央台新闻频道曾播出的真实事例——一个广西南宁患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的故事——来作为引课的内容。
然而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科学家是通过做大量的实验,在分析数据结果的基础上推理想象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因此,这里我再次创设情境,在课堂上重现孟德尔的工作,让学生在体验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去感悟,思考,进而尝试自己得出结论。
主题二:好风频借力,助我上青云
本节课的难度虽然很大,但如果设计得当,应该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绝好机会。因此在这里,我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阶梯,帮助学生不断攀登,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第一级阶梯:用旧知,解新疑。虽然尝试让学生得出结论,但由于受知识储备及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得出结论。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由复习旧知到解释新问的问题,以降低学习难度,帮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理解。
第二级阶梯:做探究,得结论。有了前面的理论知识做铺垫,再让学生初步尝试应用这些理论来完成杂合体自交的遗传图谱。在这里,我还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以探究两种不同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机率。通过带领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了样本数量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这一思想。
第三级阶梯:结论出,需检验。一般教师在得出教材中提到的三个推论后就不讲了。但是这三个推论最初也仅仅只是孟德尔的猜想。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这还需要进行验证。于是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验证推论是否正确?你预期的结果如何?通过分析孟德尔的测交实验,把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又提高了一层。由于有了前面的知识做铺垫,学生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有效的训练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密的思维方式。
此外,由于本节内容在高中还将继续深入学习,而很多将来要用到的专业术语在这里又没有涉及,因此我在这里又做了补充,以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主题三: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植物的世界毕竟离我们还远,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应用是解决本框题开头提到的第一个例子:人类社会中,一对能卷舌的夫妇能否生出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这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能答出。接下来我的第二个应用是解决前面提到的第二个例子:一对健康夫妇能否生出一个有遗传病的孩子?就这样再次把学生的思维引得更高,而且接下来学生由此而想到隐性遗传病及患这种病机率大的人群——近亲这些问题也是顺理成章的。通过讨论林黛玉、贾宝玉以及薛宝钗三者之间的婚姻合法性,加深学生对婚姻法的认同;通过介绍达尔文的不幸婚姻,加深学生对近亲结婚危害大的认同。
既然近亲结婚危害很大,那么远血缘交配是否有优势?再通过犹太人和奥巴马的例子,来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
主题四:品味经典,感悟真理
伟人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优秀的基因,更多的还是自身的努力。最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科学家工作的细节,总结科学家成功的原因,为我们提供借鉴;进而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像科学家一样,凭借自身的艰苦努力和聪明才智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
【教学反思】
罗伯·梅纳德·霍金斯曾说过:“我的教育观是启发年轻人的心灵,并激发其追求知识的热忱。” 在我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始终以这句话鞭策自己。而现在当我在这里开始反思的时候,我又在心里问我自己: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是否真的能做到给他们以启迪?不敢说做得很好,但有几点让我稍感欣慰:
一是对教材创造性地处理,设置多种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框架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二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处理,从知识、资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巧妙的将生物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现象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种永远无法取得完美的艺术,每当我走下讲台心中时常怀揣遗憾。这节课我付出的越多这种遗憾就越发突出,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