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一 5 月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6 7 10
答案 B B C A C D
题号 11 12 15 19 22
答案 C C B C B
1、B
【解析】扩大范围。“总是”错,原文为“常常”。“天人和谐”是端午文化。原文“让人体
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其”指的是端午节,其他节日是否有“天人和谐”文章
并未提到。
2、B
【解析】主要原因是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3、C
【解析】A项为重阳节,B项为春节,D项为清明。C项出自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
寒》,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作,非传统节日。
4、材料一侧重阐述端午节日文化继承需要依托丰富的节日习俗;材料二侧重于阐述传统节日
文化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结合才更有吸引力;材料三侧重于阐述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需要
重视其精神内核。(答出 1 点给 1 分,答出 2 点给 3 分,答出 3 点给满分。)
5、①文化层面: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
怀。(或: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使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
②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或:人们对心理和
精神需求,对幸福感、愉悦感的追求。)(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6、A
【解析】“语言优美灵动”错,语言简洁。
7、C
【解析】“祝融有软弱的一面”错,犹豫是出于对生命的思考。
8、①最后一刻,是即将死亡的时刻;问题是指祝融战前一直思考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否可以
算作生命”。
②这句话意思是祝融懂得了古菌和人工智能都是生命,生命不应该相互残杀。
③这句话表现了祝融此时对不同生命的理解与尊重,突出了小说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9、不同之处:
①共工的形象不同,小说改变了神话中共工霸道凶残的特点。
②撞不周山的原因不同,不是因为战败愤怒,是因为“不慎”。
③大战的结果不同,神话中是天塌地陷,小说中则是带来了火星文明的光明。
效果:这样改动更符合共工为人工智能的设定;也更能照应前文“共工对古菌生命的态度与
祝融对立”的情节;引发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如何看待生命,更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不同之
处 3分,效果 3分。)
10、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
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匈奴
轻汉”是“使”的宾语,中间断开,排除 AC。“皇太子”不能断开,排除 AB;故选 D。
11、C
1 / 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故选
C。
12、C
【解析】“如果能有雄才大略”错,结合前文看,班固是肯定了汉武帝有雄才大略的。
13、(1)三人都是汉武帝平时宠爱信任的人,所以特意提拔他们,将自己死后之事托付给他
们。(“素”,一向、向来;“故”,所以;“后事”,死后之事。每处 1分,句意 1分)
(2)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散”,拆散;“事”,
侍奉;“施”,延续。每处 1分,句意 1分)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霍光为人沉着周详谨慎(沈静详审),
②金日磾敦厚谨慎(笃慎),
③上官桀有爱君忠君之心(关心皇帝)。
参考译文:
汉武帝病重,霍光哭着问道:“如果陛下不幸仙逝,应当由谁继承皇位呢?”汉武帝说:
“你难道没有理解先前赐给你的那幅画的含意吗?立我最小的儿子,由你担任周公的角色。”
霍光叩头推辞说:“我不如金日磾!”金日磾也说:“我,是外国人,不如霍光;况且由我辅政,
会使匈奴轻视我大汉!”乙丑日,汉武帝颁布诏书,立刘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日,
汉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由他们三人
接受遗诏,辅佐幼主。霍光为人沉着冷静周详审慎,出入宫廷二十余年,出外则陪同汉武帝
乘车,入宫则侍奉在汉武帝的左右,小心谨慎,从未有过什么过失。金日磾在汉武帝身边,
几十年从不看他不该看的东西;赐给他宫女,他也不敢亲近;汉武帝想将他女儿纳为后宫嫔
妃,他也不肯;其厚重谨慎如此,汉武帝感到特别奇异。上官桀开始因膂力过人而得到汉武
帝的赏识,被任命为未央厩令;有一次,汉武帝感到身体不舒服,等到痊愈后,检查御马,
发现马匹大多瘦弱,于是汉武帝大发雷霆,说:“厩令认为我再也看不到这些马了吗!”便要
将上官桀逮捕下狱。上官桀叩头说:“我听说皇上圣体欠安,日夜忧愁害怕,确实没心思照料
马匹。”话未说完,已经流下几行眼泪。汉武帝认为上官桀爱自己,因此与他亲近,任命他为
侍中,他逐渐升到太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三人都是汉武帝平时宠爱信任的人,所以特
意提拔他们,将自己死后之事托付给他们。丁卯日,汉武帝在五柞宫驾崩;遗体运到未央宫
前殿入殓。
班固赞曰:汉武帝即位之初,就以卓越的气魄罢黜了各家学说,唯独尊崇儒家的《诗》《书》
《礼》《易》《乐》《春秋》六种经典,并向天下征召,选拔其中的优秀人才,共同建功立业;
又兴办太学,整顿祭祀仪式,改变正朔,重新制定历法,协调音律,做诗赋乐章,到泰山封
禅祭祀天地,礼敬各种神灵,封赐周朝的后裔等等,汉武帝的号令文章,都焕发光彩,值得
称道,后继者得以继承他的大业,因而具有夏、商、周三代的遗风。如果以汉武帝的雄才大
略,不改变汉文帝、汉景帝时的俭朴作风,爱护百姓,即使是《诗经》《尚书》上所称道(的
古代圣王)也不过如此!
臣司马光说: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
方蛮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劳凋敝,很多人被迫做了盗贼,几乎与
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但为什么秦朝因此而灭亡,汉朝却因此而兴盛呢?是因为汉武帝能够
遵守先王的道统,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能接受忠正刚直之人的谏言,厌恶被人欺
瞒蒙蔽,始终喜好贤才,赏罚严明,到晚年又能改变以往的过失,将继承人托付给合适的大
臣,这正是汉武帝虽然犯了和造成秦朝灭亡一样的错误,却避免了与秦朝灭亡同样的灾祸的
原因吧!
15、B
【解析】不是将九州比作虎豹,而是说九州还有虎豹横行,虎豹比喻割据的群雄。
16、①对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的担忧。边城堡垒烽火不断,导致农事败坏,老百
姓不能耕作的情形,作者忧心民生。(2分)
②对现实的怨愤,对战乱的深恶痛绝。战火连绵,九州动荡,眼前一派荒芜萧条的景色:
2 / 3
白云低垂,与草原连成一片,江面广阔,白雪覆盖着无垠的黄沙。是作者对战争的控诉。(2
分)
③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及坚定信念。化用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历
经战火和风雪,梅树依旧顽强坚贞,透露出春的消息。(2分)
17、(1)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4)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8、有的放矢;博大精深;水涨船高。
【解析】第①空,根据前文“创作者针对当下……”,此处是为了凸显针对性,故可填写“有
的放矢”;
第②空,根据下文“为考古文博类节目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意在凸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度”,故可填“博大精深”;
第③空,根据上文“随着人民的文化……,对高品质文化节目的需求也……”可知,此处意
在强调对高品质文化节目的需求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故可填“水涨船
高”。
19、C
【解析】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应先有“历史回眸”再有“共情体验”,排除 AD项;根据逻
辑搭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应与“历史回眸”搭配,“可感、可知”的是“共情体验”,
排除 B项。故选 C。
20、一些蕴含普遍情感的文字、图片、视频,为文化遗产创造了更多元的展示途径,让它们
以青春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①成分残缺,“青春面貌”前应加“以”;
②不合逻辑,应将“为文化遗产创造了更多元的展示途径”放在“让它们以青春面貌呈现在
人们面前”前面。
21、1、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2、也意味着水安全必须加倍重视起来;3、事关人民群众
福祉(民生福祉)。
【解析】第①空,根据“——”号,可以确定空缺处是对下文“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
总结,故此处可以填写“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②空结合句式和
内容,根据前文“不仅”可知,所填句子应以“还意味着”或者“也意味着”领起;根据前
文“需要水安全的可靠保障”以及后文“水危机的“灰犀牛”不得不防”可知,水安全需要
重视,故此处填写“也意味着水安全必须加倍重视起来”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③空,根据
“不仅”与“更”的的关联提示,联系上文“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人民群众对
优质水资源……”,故此处可填写“事关人民群众福祉”或意思相近的语句。
22、B
【解析】A.表示特定称谓,对应文中“水文章”、“水动力”。B.表示特殊含义,表讽刺或反
语。C.表示引用,对应文中“有多少汤泡多少馍”。D.表示强调突出,对应文中“每滴水”、“水
安全”。故选 B。
23、参考立意:要增强隐患意识,居安思危。要正视“灰犀牛”而非忽视。(行文时,考生需
要基于“我们自身”或是“社会的发展”的情境展开论述)
3 / 3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上官桀始以材力得幸,为未央厩令,上尝体不安,及愈,见马,
马多瘦,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复见马邪!”欲下吏。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
诚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上以为爱己,由是亲近,为侍中,稍迁至太仆。三人皆上素所
爱信者,故特举之,授以后事。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
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
《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
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
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
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
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B.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禪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
为皇/太子时年八岁引
C.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
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D.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
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文中指确实、的确,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诚有百姓者”的“诚”意思相
同。
B.崩,文中指皇帝的死亡,与《出师表》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崩”意思相同。
C.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典礼,封为“祭地”,禅为“祭天”。
D.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临终嘱托霍光,按照先前赐给他的那幅画的意思,让最小的儿子继承皇位,并
由霍光承担辅佐新皇的重任。
B.有次皇帝病痊愈后检查御马,发现马匹大多瘦弱,于是大发雷霆,认为上官桀诅咒自
己再也看不到这些马,于是想要将上官桀逮捕下狱。
C.班固认为汉武帝如果能有雄才大略,再能坚持汉文帝、汉景帝时的俭朴作风,爱护百
姓,可以称得上《诗经》《尚书》中所说的圣王。
D.
司马光认为,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
四方蛮夷,又迷信神怪,致使百姓疲劳调敝的做法与秦始皇相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三人皆上素所爱信者,故特举之,授以后事。
(2)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14.请分别简要概括汉武帝让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受遗诏辅少主的原因。(3分)
高一5月联考语文第6页(共8页)